中國佛教十大名寺:白馬寺1. 安徽省桐城市白馬寺:民間稱白馬廟。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東南十里的白馬鄉(xiāng),約建于唐朝末年,文革時被毀,今于原址重修。 明弘治年間的《桐城縣志》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某年,桐城百日無雨,縣令張孚卿心急如焚,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誠,感動上蒼。當(dāng)他騎白馬去云霧峰拜見雨神后,頓降甘霖,回衙路經(jīng)龍眠河,不幸被暴發(fā)的山洪卷走,其妻為救夫也葬身河中。雨過天晴,人們將張孚卿夫婦合葬龍眠山口,建廟祭祀,即昔日“境主廟”。而其坐騎白馬,卻被沖到龍眠河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們念其功,厚葬之,建“白馬廟”祀之,撰聯(lián)于廟門兩側(cè):“惜民勝惜身,萬戶張侯忠莫比;載德亦載力,千秋良驥義能齊。”白馬鄉(xiāng)也因此而得名。
江西省撫州白馬寺 :在金溪黃通鄉(xiāng)黃通村東南5公里的白馬峰上,始建于北宋初年。相傳本地一江姓進(jìn)士隱居家后,在山頂蓋起一屋,取名“玉馬祠”,后一吳僧在屋旁建起一幢寺廟。一日,吳僧迎來一位身騎白馬的道長,二人對話片刻,見栓在寺外的白馬騰空而起,道長也無蹤無影。于是,吳僧便將此寺命名為“白馬寺”?!拔母铩逼陂g,白馬寺被毀。1978年后重建。1992年,經(jīng)縣人民政府批準(zhǔn)對外開放。新建的白馬寺古色古香,寺中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寺左石砌“古城”形象逼真。寺東數(shù)百步有一懸崖石壁,高達(dá)數(shù)十米,俗稱“仙女照鏡”。寺后有一棋盤井,終年清泉潺潺,供寺廟燒香待客、僧侶沐浴之用。千變?nèi)f化的四時景色,以及諸多的美麗傳說,每年都要吸引數(shù)千名香客游人前往燒香旅游。 ![]() ![]() ![]() ![]() *****************************************************************************
***************************************************************************** 4. 山西省晉城白馬禪寺:位于晉城市市區(qū)北側(cè)五公里的白馬寺山頂上。白馬寺山又名司馬山,相傳北魏司馬懿封長平候曾登臨此山而得名。后因山頂建寺,名曰:馬禪寺,故而更名為白馬寺山,此山主峰海拔1010米。白馬禪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金李俊民游白馬寺山詩曰“千年古廟映崇崗,寂寂空庭草樹荒”,由于戰(zhàn)亂原因僅剩一座景公塔,巍然矗立,向人們昭示它的往日輝煌。
1989年冬,城區(qū)宗教局邀請五臺山善財洞主持隆慧法師為城區(qū)佛教協(xié)會會長、白馬禪寺主持,并重修白馬禪寺。 藏經(jīng)樓等建筑于1993年修建,1994年陰歷九月十五舉行落成剪彩法會。藏經(jīng)樓樓下為五佛殿,供奉有云南居士從緬甸南坎觀音寺請來的玉佛五尊(五方佛),及一尊觀音像(緬甸玉)。樓上珍藏有乾隆藏、大正藏、佛光藏、天臺藏、及藏文藏經(jīng)。 ![]() ![]() ![]() ![]() ![]() ![]() ![]() ![]() ![]() ![]() ![]() ![]() ![]() ![]() ![]() ![]() ![]() ****************************************************************************
*****************************************************************************
5. 青海貴德縣白馬寺: 青海貴德縣白馬寺藏語原稱“扎西切浪濤”,意為“吉祥佛法州”(不同于中原佛教的河南白馬寺)。位于青海省貴德縣,距省會城市西寧約74公里。由第一世尼隆活佛創(chuàng)建于1596年,初建于加毛山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二世關(guān)嘉智巴嘉措活佛將白馬寺重建后又遷址于此。從此歷任轉(zhuǎn)世的“關(guān)嘉活佛”在此傳經(jīng)布施,惠澤四方百里。
(附圖片20張)
![]() ![]() ![]() ![]() ![]() ![]() ![]() ![]() ![]() ![]() ![]() ![]() ![]() ![]() ![]() ![]() ![]() ![]() 青海白馬寺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不僅在于她歷史悠久和重要的寺院地位,還是周圍漢族,藏族,土族等各民族群眾求吉祥保平安的圣地。
****************************************************************************
****************************************************************************
6. 四川省廣漢白馬寺:四川廣漢白馬寺地處廣漢市城西鴨子河畔,毗鄰中國著名的旅游景點——廣漢三星堆古城遺址。近年考古證明,廣漢市三星堆是東漢時期、也是古代蜀國的中 心都邑。據(jù)清朝乾隆《漢州志—建置志》載,治西的寺院(治,即治理,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就有白馬寺(院)。又據(jù)最近廣漢市文物管理部門鑒定考查,已挖掘出一批東漢年間的古磚墻。
(附圖片10張) ![]() ![]() ![]() ![]() ![]() ![]() ![]() *****************************************************************************
*****************************************************************************
7. 山東省白馬寺:山東省濟南市東昌府區(qū)朱老莊鄉(xiāng)境內(nèi)有—座近千年歷史的“白馬寺”遺址,相傳是唐朝玄奘大師的弟子修建的,并在這里傳經(jīng)布道。如今,遺址上散落的石窗等碎石構(gòu)件,向世人訴說曾經(jīng)的輝煌。旅游部門規(guī)劃,將重建千年白馬寺,再現(xiàn)當(dāng)年廟會的繁華。 (附圖片2張) ![]() ****************************************************************************
****************************************************************************
8. 唐河白馬寺:稱為龍腹之地的唐河西南三十五公里處的白馬寺,歷史悠久,遠(yuǎn)近聞名。根據(jù)原舊居白馬寺遺留的碑文與史書記載:唐玄藏在印度取到真經(jīng)后,又來到釋迦牟尼佛祖出生地(據(jù)說現(xiàn)在的尼泊爾)拜望了圣祖圣佛后,路過西藏,經(jīng)四川到漢水乘船,順流直下,到襄樊上岸走旱路,時值炎熱的六月天,因白馬馱經(jīng)卷到此傷熱中暑,玄藏牽著白馬到湖中濾馬后向東走一里處,有一座寺院(原建于漢朝),玄藏在此借宿。當(dāng)晚玄藏與眾僧人一同用井泉水煎藥,為白馬治病,用大堰水飲馬。因白馬光臨寶地,又飲用了佛泉水煎藥喂馬,第二天白馬精神倍增,玄藏再起程到濟陽傳經(jīng)授教,后又到洛陽白馬寺定居從事傳經(jīng)授教事業(yè)。后來唐玄藏回到長安后,唐王得知取經(jīng)回來路過此地的詳細(xì)情況后,唐王派遣尉遲敬德調(diào)撥專用款項在此原有的寺院基礎(chǔ)上按洛陽白馬寺之規(guī)模加以建設(shè)(原寺院內(nèi)奉有石碑上有記載,尉遲敬德重修白馬寺詳情)。之后,命名本寺為白馬寺。白馬湖,白馬堰,白馬泉等美名流傳至今。 (附圖片12張) ![]() 唐河白馬寺▲
![]() 唐玄藏的白馬▲
![]() 三圣寶殿▲
![]() 寺廟院里善男信女挺多▲
![]() 寺廟院里善男信女挺多▲
![]() 看戲的▲
![]() 有償供應(yīng)香火▲
![]() 功德香. 功德箱▲
![]() 唐玄藏弄了兩袋子啥?▲
![]() 小市場還很繁榮▲
![]() 善款▲
![]() 土地爺和土地奶奶比較艱苦▲ **************************************************************************** ****************************************************************************
9. 十堰白馬寺:位于十堰市柏林鎮(zhèn)白馬山,距城區(qū)中心25公里。白馬山危崖千仞,怪石林立,奇峰秀嶺,主峰海拔1057米。山嶺白霧繚繞,如昂首馳聘于云霧中的駿馬頭,中部似馬鞍,平坦寬闊,山的西部形如馬尾??v觀全山,酷似一匹向東騰空奔馳的白馬,故得名白馬山。山頂有龍泉三眼,泉水清澈甘甜,終年不竭。明朝時在山的中部建“金殿”一座,壘石而成,名曰白馬寺。方圓各地的信男信女,上山進(jìn)香朝拜很多,香火還算旺盛。 (附圖片12張)
![]() ![]() ![]() ![]() ![]() ![]() ![]() ![]() **************************************************************************** ****************************************************************************
10. 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中國佛教十大名寺之一) 河南洛陽白馬寺位于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寺內(nèi)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白馬寺內(nèi)的齊云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是白馬寺內(nèi)的齊云塔院,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jīng)收藏于白馬寺,他是中國最早的譯經(jīng)道場,中國的第一個漢人和尚在這里受戒,正是這些第一使得白馬寺能夠穩(wěn)居中國伽藍(lán)之首座,而永遠(yuǎn)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時至今日,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鐘聲”,用108下鐘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附圖片30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齊云塔:白馬寺山門東側(cè),有一座玲瓏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這就是有名的齊云塔。齊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13層,高25米。它造型別致,在古塔中獨具特色,不可多得。齊云塔前身為白馬寺的釋迦如來舍利塔,現(xiàn)在的齊云塔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為洛陽現(xiàn)存最早的古建筑。
![]() 菩提道場
![]() 清涼臺:↑↓
![]() 清涼臺:被稱為空中庭院,是白馬寺的勝景。清康熙年間,寺內(nèi)住持和尚如誘曾作詩贊美:
香臺寶閣碧玲瓏,花雨長年繞梵宮,石磴高懸人罕到,時聞清磬落空蒙。
相傳原為漢明帝劉莊幼時避暑和讀書的處所,后來改為天竺高僧下榻和譯經(jīng)之處。
![]() **********************************************************
********************************************************** |
|
|
來自: 二他爸爸 > 《風(fēng)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