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伴隨著虛擬網(wǎng)絡世界走進凡塵人間,“藍男紅女”成為了時下的流行色,并經(jīng)久不衰歷久彌新。在谷哥搜索“紅顏”搜出了1億5千9百萬個結(jié)果,遠高于“米飯”、“面條”和“餃子”的結(jié)果??磥怼稘h書》所言的“民以食為天”得改成“民以顏為天”了。而2012最給力、搞笑的網(wǎng)絡流行語就有“紅顏知己紅到一定程度就讓你綠了!藍顏知己藍到一定程度就讓你倆黃了!”這么一說。感嘆暈眩之余,好奇之心油然而起∶“紅顏”意指美女和女子美麗的容顏,究竟何時開始?“紅顏”經(jīng)常與“知己”合用嗎?為什么“紅顏”的洐生叫“藍顏”,而不叫“綠顏”呢?
“紅顏”意指美女和女子美麗的容顏,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jù)說漢武帝最早在詞賦里使用了“紅顏”一詞(“包紅顏而弗明”,見《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懷念孝武皇后李夫人。李夫人的哥哥、深得寵幸的宮廷樂師李延年向武帝推薦自己的妹妹時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不過,早期“紅顏”甚少像現(xiàn)在那般與“知己”合用(如今網(wǎng)上把紅顏定義為“近似情人又勝過情人”),往往帶有宿命和悲劇的色彩。譬如,“紅顏易改”(清李漁《玉搔頭·訊玉》∶“青眼難逢,紅顏易改。”),“紅顏薄命”和“紅顏禍水”。《紅樓夢》中,黛玉葬花時唱道∶“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清代詩人吳偉業(yè)在他的《圓圓曲》描寫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指清朝四大美人之陳園園)。”
相比之下,紅顏的洐生藍顏絕對是一個新生事物。稍微百度一番,發(fā)現(xiàn)最早的藍顏記載也就2001年。藍顏配紅顏,就像藥行小伙計許仙配上有千年道行的白素貞。
不過,藍顏和紅顏也并非完全不門當戶對的。藍顏根正苗紅,和紅顏一樣都來自高貴的基本顏色一族。常用的基本顏色有紅綠藍三種,為什么紅顏的派生不叫綠顏呢?其實,中國文化里“紅配綠”源遠流長,渾然天成。“紅配綠,看不夠”固然是鄉(xiāng)土美學的不二基石,而“紅花配綠葉”儼然是主流美學的共同標準。即便醉生夢死,迷離醉眼茫然望去也是個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詩詞中汗牛充棟的“紅配綠”自不必贅言,偶有提及紅藍,藍也是個襯托紅綠的電燈泡和第三者。譬如白居易千古流傳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藍顏能脫穎而出,與紅顏出雙入對,結(jié)秦晉之好,自有其過人之處。這里咱就搜索枯腸,事后諸葛亮一番,從修身齊家,探索創(chuàng)業(yè),治國平天下諸方面,論證藍顏配紅顏,絕非鮮花插在牛糞上,而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首先,從修身齊家而言,身著藍色牛仔的藍領(lǐng),比起“臉都綠了”的,給人以勤勞可靠、樂于助人的印象。電影《阿凡達》的熱播,使藍顏如虎添翼,多了幾分有膽有識的神氣和帥氣。藍色的修身功能,并非只是主觀感覺??茖W研究發(fā)現(xiàn),在所有大自然的色彩中,天空和海洋(占全球面積的75%)本色的藍色是人最喜歡的顏色(全球有40%最喜歡藍色),能給人以寧靜、深邃之感,具有明顯的鎮(zhèn)定作用。再者,戴藍帽遠比戴綠帽,有利于家庭的和諧與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