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飾 1.鎏金銀冠:在內(nèi)蒙古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兩頂鎏金銀冠,一頂冠身長圓,兩側(cè)有高翅舉展,冠身與冠翅均布鏤空卷草紋,并有二鳳對舞。冠頂飾一尊佛像坐于蓮花之中,背有由如意云裝飾的華美佛光。冠通高32厘米。另一頂系用掐絲法以銀絲編結(jié),前為如意卷云組合之帽屋,后為高起的卷云狀雙翼,再以錘鍱法浮雕圓朵花作點綴裝飾,極為精美。在遼寧省博物館也藏有遼代金冠一頂,足見契丹人是很喜愛金冠的。 2.金步搖釵:1974年12月在陜西省臨潼縣北河村金代窖藏出土的金步搖釵,頂端用錘鍱和掐絲法作成一只口銜綬帶的飛鳳,下端分為兩股。有唐宋裝飾風(fēng)味。山東嘉祥元代曹元用墓出土銀耳挖簪,則素面無紋。 (二)耳飾 1.耳環(huán) 此一時期的耳環(huán)多附有精美的裝飾,有代表性的耳環(huán),如遼寧建平縣張家營子出土的遼代鳳形金耳環(huán)和同縣碌科出土的遼代魚形金耳環(huán),西安玉祥門外出土元代金鑲玉人耳環(huán)。張家營子出土的遼代鳳形金耳環(huán),鳳嘴銜花作展翅翹尾狀,體空,系用兩片合成。1956年在張家營遼墓也有此類鳳形金耳環(huán)出土。 碌科出土的遼代魚形金耳環(huán),魚尾上卷作跳躍狀。西安玉祥門外出土的元代金鑲玉人耳環(huán),人物梳椎髻,穿大袖衣衫,神情飄逸,胸口及前襟下擺處有金絲作云紋裝飾,背后有金絲曳一長帶,彎曲為環(huán)。玉質(zhì)白色,高3厘米許。 2.耳墜 1960年在江蘇無錫出土一對元代銀葉鑲琥珀耳墜,兩顆透明的橘黃色琥珀形如葡萄,晶瑩可愛。在內(nèi)蒙古土城子出土一對金架嵌綠松石耳墜,玲瓏新巧。內(nèi)蒙古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一對珍珠琥珀耳墜,自金耳穿用細(xì)金絲鏈鎖住紅色琥珀,間以珍珠兩顆,然后再穿過琥珀、珍珠、琥珀珍珠、琥珀,下面再以兩顆大珍珠與八顆小珍珠串掛琥珀,形成四層活動的墜飾。 (三)銀項圈、項飾 1974年12月在陜西省臨潼縣北河村金代窖藏出土一個銀項圈,系用寬0.5厘米的銀片環(huán)成三圈,一端另以銀絲繞合而成,未加紋飾。1974年遼寧省法庫葉茂臺7號遼墓出土的水晶、琥珀項飾,懸垂長約40厘米。 (四)臂飾 陜西臨潼縣北河村金代窖藏出土一副銀手釧,系用寬0.9厘米至1.5厘米的銀片環(huán)成兩圈,一端另以銀絲繞合而成。1960年4月在江蘇省無錫市南郊元代錢裕墓出土一件金手釧,以金片環(huán)繞9圈,一端另以金片焊合成高4.3厘米,直徑6厘米之金釧。在江蘇省蘇州市郊元末吳王張士誠母親墓出土的金素釧,以金片環(huán)繞四圈,同墓出土一對金鐲,鐲身為聯(lián)珠形,兩頭作兩個龍頭相對,其中一個龍頭口中連著一顆金珠,形成雙龍奪珠的形狀,造型純樸,和諧而有內(nèi)涵。金為九五成色,重690多克。 (五)革帶 遼、金、西夏、元代革帶形式有鞢〓帶以及舍去鞢〓帶上垂下的那些窄條皮帶,僅留帶銙(帶上飾牌)的圓環(huán),后來連圓環(huán)也去掉,僅留帶銙的銙帶。銙帶根據(jù)銙的質(zhì)料是玉是金,而稱為玉帶和金帶。帶尾有一個的,有二個的,帶尾的裝飾為〓,所以又有單〓尾雙〓尾之分。 在黑龍江阿城半拉城子金代墓出土金帶一副,全部帶飾(銙)均以金片模壓而成,分圓形、長方形、半月形,上有寶相花紋。在圓形銙下飾有扁環(huán),是鞢〓帶向金銙帶過渡的形式。而內(nèi)蒙古赤峰大營子遼墓出土的一件用絲織品包裹皮革而成,上綴七塊方形、兩塊心形、一塊橢圓形飾牌,其中有六塊在??字写褂姓瓧l革帶,綴有帶箍帶扣可以裝卸,是唐、五代鞢〓帶的形式的發(fā)展。 安徽安慶市棋盤山元代墓曾出土雙〓尾玉帶。吉林扶余金代墓、江蘇蘇州虎丘元代墓曾出土單〓尾玉帶。安慶棋盤山元墓出土〓尾長12.8厘米,以銅片對折而成,表面鎏金,兩面均有模壓花紋,一面為菊花,一面為牡丹,周有緣邊,并有便于夾住帶〓的內(nèi)折毛口。蘇州虎丘元代墓出土的金〓尾長11厘米,寬8厘米,上鑿刻"周文王訪賢"圖,姜子牙坐在樹下垂釣,山后停著文王的帷車,山水花木人物,精湛工巧。1972年11月在遼寧省朝陽縣前窗戶村遼墓出土一副鎏金的銀質(zhì)浮雕戲嬰圖金帶,〓寬6厘米,〓尾長13.7厘米,上有7個戲嬰,工藝精湛。1958年7月在吉林省扶余縣出土金代金扣玉帶一副,由18塊玉銙和29枚金釘固定于用黃絹包裹的革帶上,帶頭裝有帶舌的金扣,中段掛一鑲金海貝為飾,帶尾釘玉〓尾,玉質(zhì)瑩白,素面無紋,此玉帶保存完好,為單〓尾式玉帶,資料寶貴。江蘇蘇州盤門外吳門橋元墓出土的玉帶,制作也極華貴。 (六)佩飾 自宋以來,玉佩的紋飾日趨寫實。內(nèi)蒙古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墓發(fā)現(xiàn)一組青白色透雕玉佩,由金鏈懸一塊上有紐的方形玉版,玉版中心有圓洞,下有五個小孔。每小孔均以金鏈懸系一件動物玉飾,計有單魚、雙魚、雙龍、雙鳳、龍魚等不同形象。同墓出土一對紅琥珀鴛鴦,上有金鏈金環(huán)可以懸佩。1980年在北京市豐臺區(qū)金代烏古淪窩淪墓出土一件徑6厘米、厚0.5厘米的海棠綬帶鳥透雕玉佩,1983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金代墓出土一件徑3.8厘米至7厘米,厚0.5厘米至0.7厘米的透雕綬帶鳥穿花紋玉佩,作風(fēng)非常寫實。與北京故官博物院所藏金代荷花鴛鴦紋玉佩飾一致,故宮博物院這件金代玉佩飾高6.5厘米,寬8厘米,厚2厘米。玉料呈青色,體作橢圓形,正面弧凸,通體以鏤空加飾陰線紋雕成,飾一大雁躲進(jìn)荷葉叢中,上有一只鷹鶻海東青俯沖而下,背面有橢圓形環(huán),環(huán)兩側(cè)有橫穿的長方形孔可供系結(jié)。通過花鳥反映女真人所熟悉的生活題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