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表
|
春 季 |
立春 2月3—5日 |
雨水 2月18--20日 |
驚蟄 3月5--7日 |
春分 3月20--22日 |
清明 4月4--6日 |
谷雨 4月19--21日 |
|
夏 季 |
立夏 5月5--7日 |
小滿 5月20--22日 |
芒種 6月5--7日 |
夏至 6月21--22日 |
小暑 7月6--8日 |
大暑 7月22日--24日 |
|
秋 季 |
立秋 8月7--9日 |
處暑 8月22--24日 |
白露 9月7--9日 |
秋分 9月22--24日 |
寒露 10月8--9日 |
霜降 10月23--24日 |
|
冬 季 |
立冬 11月7--8日 |
小雪 11月22--23日 |
大雪 12月6--8日 |
冬至 12月21--23 |
小寒 1月5--7日 |
大寒 1月20--21日 |
二十四節(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jié)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二經(jīng)絡(luò)
包括手三陰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也稱為“正經(jīng)”。
厥陰:肝經(jīng),心包經(jīng)
少陰:心經(jīng),腎經(jīng)
太陰:脾經(jīng),肺經(jīng)
少陽:三焦經(jīng),膽經(jīng)
陽明: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太陽:膀胱經(jīng),小腸經(jīng)
五行屬性:肝膽屬木;心小腸屬火;脾胃屬土;肺大腸屬金;腎膀胱屬水;心包三焦屬相火,這樣心小腸應(yīng)該為君火。 此外,在圓運動中,和腳相連的經(jīng)絡(luò),臟器主升,腑主降;比如肝主升,膽主降,其他類推;和手相連的經(jīng)絡(luò),臟器主降,腑主升,比如小腸主升,心主降,肺主降,大腸主升。
圓運動中二十四節(jié)氣對應(yīng)的升降
| 初氣厥陰風(fēng)木(地下水中的熱開始上升) |
大寒 1月20--21日 |
立春 2月3—5日 |
雨水 2月18--20日 |
驚蟄 3月5--7日 |
地面上屬陽,地面下屬陰。初氣之時,大氣由寒而溫。地下水中所封藏經(jīng)秋收來的陽熱,動而上升。此陽熱與水化合,是為木氣。木氣者,一年之陽根也。大寒節(jié)氣,當(dāng)陰極之時,故稱厥陰。厥者,極也。木氣主動,動而不通,則成風(fēng)。故稱風(fēng)木。 |
宜養(yǎng)木氣 |
二氣 少陰君火 (地下的熱生出地面) |
春分 3月20--22日 |
清明 4月4--6日 |
谷雨 4月19--21日 |
立夏 5月5--7日 |
二之氣,亦從地下陰位升出地面,即木氣上升之氣也。此時大氣較熱,不似厥陰之陰極,故稱少陰。木氣上升之氣,即水中氣藏上年秋時下降的陽氣。此陽氣,由地下升至地上,照臨大宇,光明四達(dá),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稱君火。此時大氣由溫而熱,又稱熱火。 |
宜養(yǎng)君火 |
三氣 少陽相火 (熱有升有降) |
小滿 5月20--22日 |
芒種 6月5--7日 |
夏至 6月21--22日 |
小暑 7月6--8日 |
三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經(jīng)暮夜大氣之涼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當(dāng)暑熱上騰之時,旋降旋升。地下水中,為生物生命之所從出。此陽熱實為生命之本,地面上陽熱盛滿,地而下所得陽熱不多,故稱少陽。此陽熱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氣。中氣旋轉(zhuǎn),則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職,故稱相火。此火不降,暑熱熏蒸,又稱暑火。 |
宜養(yǎng)相火 |
四氣 太陰濕土 (地面熱達(dá)到最大) |
大暑 7月22日--24日 |
立秋 8月7--9日 |
處暑 8月22--24日 |
白露 9月7--9日 |
四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地面下舊有的陽氣,亦升上來。地面上非常之熱,地面下非常之寒。熱屬陽,寒屬陰。大氣陰多,故稱太陰。為在水下則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此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尚未降入土下。寒熱相逼,濕氣濡滋。土氣在升降之交,故稱濕土。 |
宜養(yǎng)土氣 |
五氣 陽明燥金 (熱氣開始收斂) |
秋分 9月22--24日 |
寒露 10月8--9日 |
霜降 10月23--24日 |
立冬 11月7--8日 |
地面上為陽位。五氣之時,地面上盛滿的陽熱,經(jīng)秋氣之收斂,正當(dāng)下降。中土之下,陽氣充足。濕氣已收,大宇光明,陽盛而明,故稱陽明。金氣當(dāng)旺,濕也收則燥熱氣結(jié)。此時地面上空的金氣,壓力極大,故稱燥金。 |
宜養(yǎng)金氣 |
六氣 太陽寒水 (熱全部降入地下的水中) |
小雪 11月22--23日 |
大雪 12月6--8日 |
冬至 12月21--23 |
小寒 1月5--7日 |
六氣之時,地面上的陽熱,經(jīng)秋氣之收斂,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氣,中下為本。中下陽多,故稱太陽。此陽熱降入水中,水即將他封藏不泄。此時大氣降壓,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則水內(nèi)陽藏,故稱寒水。 |
宜養(yǎng)水氣 |
轉(zhuǎn)載 http://bbs./forum.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