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如何用太極拳打人;快讀網(wǎng);天涯快讀;天涯;最新章節(jié)

 散留靈不可 2012-02-13


作者:上善若水20090428  分類:雜談
    本來發(fā)在灌水區(qū)的,后來發(fā)現(xiàn)這里比較熱鬧^_^
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十分簡單,楊無敵當年打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那可都是武林高手,而且都是他出了名以后還不服的。這就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楊澄甫是楊露禪的孫子,肯定是學會了這套拳,不敢說是無敵,功夫鐵定是不弱,這在武學界也是公認的事情。民國時期是中國武術(shù)發(fā)展得黃金時期,著書立說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在國家危亡的時期,各大武學家都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寫了出來,所以可以推斷楊式大架的那三十八招是楊澄甫的畢生心血,保留的東西除了打法(每一招的用法)以外應(yīng)該不多。而簡化二十四式除了少了十四招以外,應(yīng)該說繼承了楊式大架的精華。由此可以推斷出熟練二十四式的人即使不能成為武林高手,打個街頭流氓什么的應(yīng)該不成什么問題,應(yīng)該說是最好的防身術(shù)??墒乾F(xiàn)在練二十四式的人有幾成比例的人能做到呢?
    問題出在哪了呢?其實問題就出在了好東西傳走樣了,一群歪嘴和尚念歪了一本好經(jīng)。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很多人都在宣揚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使很多習拳者深信不疑。這其實本來是宗師在講拳理,他講了很多很多,但是有人偏偏斷章取義,拎出了這么幾個字,還大肆宣揚,把太極拳搞成了神話。接著就是一群人跟著練,沒練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剛,結(jié)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大罵太極拳不能實戰(zhàn),純屬騙人。
    那么太極拳怎么才能實戰(zhàn)呢?這就要深刻理解“陰在陽中取,陽在陰中求”這幾個字了。既然這幾個字是我們傳統(tǒng)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那也一定是太極拳的核心內(nèi)容。太極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剛?cè)帷边@兩個字,套用到理論里面去就是剛是陽,柔是陰。陽在陰中求就是剛要在柔中求,也就是說太極拳那緩慢的套路是在練剛猛的力量。用術(shù)語來說就是“催僵化柔,育柔成剛”,太極拳是一門極其剛猛爆裂的拳法。試想讓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練一套太極,能不能打贏一個男青年?沒有力量與速度,什么招數(shù)都是扯蛋!大家明白了吧,太極拳的套路只是練法,要打人不是那么用地!
  


  那打人是怎么用的呢?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其實拳術(shù)都是由古時候戰(zhàn)場上的拼殺術(shù)演變而來的,據(jù)說陳式太極拳就與戚繼光的拳經(jīng)三十二式有很大關(guān)系,其中很多招式名稱都是一樣的。徒手格斗其實與持器械格斗是相通的,而且是在模仿器械。太極拳中的掌法很多,其實掌法就是刀法,掌模仿的就是刀。掌法中大部分都是在劈砍,像電視中的降龍十八掌那樣往外推的動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刀法的劈砍并不是亂劈亂砍,是要劈砍對手的頸部、軟肋。拳法在套路中有時候是槍法,用的是戳。戳法也很有講究,戳的位置是對手的心口與后背;有時候是錘法,用的是砸。砸的是人的頭和下陰,而且砸頭的時候最好砸側(cè)面,因為頭頂不用鐵錘或者石錘是砸不壞的。鞭捶(單鞭里面的勾手)其實是鞭法,專門抽人的腦袋。肘法與拳法類似,有時候是槍法,有時候是錘法,打法也類似。
    這些招法具體怎么用呢?還是有很多的講究,絕對不是亂輪一氣。訣竅在哪呢?訣竅就在于荊軻刺秦那一招!其實荊軻確實是個高手,只是無奈秦王的武功更高(大家不要不相信,其實歷代開國君王都是武林高手,以后我會論證的)。荊軻那一手功夫就是用左手抓住秦王的右手,右手拿著寶刀,撲哧一下就把秦王扎死!但是秦王的功夫太好,這才了斷了荊軻。這才是真正的歷史,荊軻刺秦其實是兩大高手在比武!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說明太極拳打法的訣竅。各式太極拳除陳式外,其他各式前面的兩招都是懶扎衣、單鞭(楊式是攔雀尾,懶扎衣的別名),而陳式在金剛搗碓之后馬上也是懶扎衣、單鞭(六封四閉是后來加的名,忽略),金剛搗碓另有妙用,以后解釋。其實戚繼光的拳經(jīng)三十二式開頭也是懶扎衣、單鞭,由此可見懶扎衣、單鞭的重要性。
  下面就說說懶扎衣和單鞭,這兩招每一招的用法都不小于十種,我只介紹最主要的用法,也是一般的老師不教的方法,其余的方法大家可以到網(wǎng)上去搜,多得是。這兩招其實是致命的連招,只要對手中招就會失去戰(zhàn)斗力。它們的用法是這樣的,假設(shè)對手一拳打來(左右均可,先以右拳為例)。這時我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從對手胳膊的內(nèi)側(cè)拍擊(術(shù)語叫朋加提手旁)。只要拍中了兩只手迅速展開,左手拿住對手的右手,使一個類似拉弓的動作來拉對手,右手用掌猛砍對手的頸部。如果砍中了,對手必受重創(chuàng),這就是懶扎衣。如果對手用左手來防(在掙不脫的情況下只此一招),我不必理會,右手馬上變肘,左手迅速移到對方的腦后,與右肘合擊對方的頭。這是單鞭的合法,這已經(jīng)很難防了。接下來就是單鞭的開法,合擊之后,兩手再次展開,左手還去拿住對手的右手做拉弓的動作,右手用鞭捶,猛烈地抽擊對手的腦袋。對手如果出左拳,還是用這一招,只不過變成了拍對手胳膊的外側(cè),左手拿對手的左手。最好不要反過來使用,用右手拿對方用左手砍,這樣的威力會大減。也就是說對手哪只拳打過來,我的套路都是不變的。如果對手用腳來踹我,還用這兩招,只不過重心再低一點,用左手抄抱對方的腿,用右手去砍肋而不是頸,然后左手抱對手的腰,右肘與左手合擊對手心窩,再展開右手鞭捶砸肋。如果對方用手護肋砍不到,那么只要抄住他的腿把他掀翻就完了。招法實在是太多了,到網(wǎng)上搜一下什么抱腿摔、手別子、腳別子、涮摔啊,都可以。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武術(shù)高手在格斗時很少起腿,就是起也絕不起高腿的原因。同時也是中國功夫看不起跆拳道的原因。中國功夫這么博大精深,都不敢稱一個道字,踢幾下腿還有小日本的打幾下拳就敢叫什么什么道,膚淺啊!我會慢慢告訴大家什么才是“道”。好了,打法就先說這么多,因為繼續(xù)說下去我的文章就成武學著作了。因為太極拳的打法說多久都說不完,比如撇身捶接背折靠再接青龍出水最主要的用法就是使肘用槍法戳對手的前心,然后上下翻打。上面用錘砸頭,下面用錘砸陰。反正是一通百通,大家可以舉一反三。
    下面說太極拳的摔法。摔法無非就是把對手摔倒。如果你真是那么想的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摔法也是戰(zhàn)場上的搏殺技能,請大家想一下,就算是一個人從兩米的高處摔下來,也不見得能摔怎么樣,何況很少有人能將一個和自己體重差不多的人拋到兩米以上的高空將人摔下。那為什么非要用摔法呢,打法不是更好?問題馬上來了。如何解釋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能用我上面說的打法一下就把對手打倒了,還用得著摔法嗎?泰森一拳打不倒對手,人家都有得是機會摟抱,何況正常人?有人統(tǒng)計過絕大多數(shù)的格斗都以纏抱在一起結(jié)束的,所以巴西的特雷西柔術(shù)才敢叫囂自己是最厲害的格斗術(shù),其實這個道理我們早就知道,至少發(fā)明太極拳的人肯定是知道的。而且摔倒了還不是目的,一定要補上一拳或者是一腳那才行,這才是戰(zhàn)場上的拼殺術(shù)。
  

  話不多說回到正題,說怎么用摔法。摔法我只講一個,那就是陳式太極里面的金剛搗碓。所有的太極拳里面,只有陳式有這一招。要知道陳家溝可是有真功夫的,楊無敵的拳就是在那學的。要不是因為地方小是農(nóng)村沒人知道,那個年代的信息閉塞,可能無敵的名聲早就傳出來了!而且陳家溝的人也很驕傲,民諺有云“喝口陳溝水,都能抻抻腿”。而且陳溝人極其推崇金剛搗碓這一式,叫做“太極會不會,就看金剛大搗碓”。金剛搗碓中的一個拿法(也有人認為這是十字手,我雖然認為沒必要爭,卻也還是認為金剛搗碓更合理一些)更是陳式太極這一派的人非常喜歡用的,與其他各式太極有明顯的區(qū)別。下面說金剛搗碓的摔法怎么用。金剛搗碓是陳式太極拳的母式,用法那是相當?shù)囟?!有人說有十幾種,有人說有二十幾種,還有說三十幾種的(陳式太極大師王西安,王戰(zhàn)軍的父親的說法),我只講摔法。假設(shè)對手右拳打來(這次最好是右拳,用這種方法摔左拳不太方便,雖然說也可以摔),我用右手拿住對手的右拳(懶扎衣是左手拿對方的右手,這也再次證明了太極拳的厲害之處,與人對敵最主要的就是把他抓住別讓他跑了,怎么抓倒是一個次要問題),順勢左手托住對手的右肘,以對手的右前臂為杠桿,大臂為軸向其后背的方向一轉(zhuǎn),然后上右腿到對手的右腳跟后,做一個像馬向后抬蹄的動作,敵人必仰面朝天地倒地。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對著對手的心口猛跺一腳。其實對于金剛搗碓這一式人們的誤解也很多,有很多甚至是大師的言論。比如說這一下跺腳吧:有的人說這一跺是為了借助大地的反彈力,我有些不理解,練拳又不是發(fā)射火箭,要反彈力干嘛?有人說是為了跺對手的腳面,似乎有點道理,但關(guān)鍵是與人生死格斗,0.1秒都有可能被人打死,你跺人家腳面你總得低頭看一下再跺吧。就算跺到了人家的腳面?zhèn)σ膊淮?,這時你的腦袋早被人一鞭捶打暈了,所以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這其實是陳式太極大師陳小旺的說法,只是沒我這么直白)。還有的人的說法就更靠譜一些,說跺腳其實是為了膝頂,像泰拳那樣,而且起腳的時候還可以踢對手的腳趾。這種說法不能說錯,只是踢對方腳趾的說法還是有跺腳面的毛病,為什么非往對手的腳那塊兒使勁呢?上打眼喉下打陰,中間兩肋并中心,我們老祖宗從來都沒告訴我們要對人家的腳下手?。坑泻媒?jīng)念歪了的嫌疑。其實這些說法也誤導(dǎo)了我好幾年,直到看到了陳小旺老師講解的金剛搗碓,才豁然開朗。
  金剛搗碓是用兩只手抓住對方一只手的摔法,很容易做到。但是一旦與對手扭打在一起,就要用自己的腰勁、化勁,也就是太極術(shù)語里的朋(加提手旁)捋擠按採挒肘靠了,只能有機會再說了,一下兩下也說不清楚。不過有一個道理還是要說清楚,那就是把人摔倒之后,補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腳對對手的傷害相當大,如果不想把人打殘千萬不要這么做,沖動是魔鬼啊!因為正常情況下無論你的一拳或一腳有多大力量,實際作用在對手身上都是打折扣的。因為人本能的要去躲閃來化解這個力,就好像把一個氣球吊在一根繩上,你用腳去踢它,很難把它踢爆。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地上,一踩就爆了,根本就不用跺腳。這個道理一定要講清楚!懶扎衣一定要把對手抓住再砍頸,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避免出空拳空腳。
    說完了摔法咱們再說一說擒拿法。擒拿法其實是很簡單的東西,道理也簡單,沒有什么神秘的。因為人的關(guān)節(jié)活動的范圍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能突破極限。運用各種手法使關(guān)節(jié)突破極限,就會使人感到劇烈的疼痛。擒拿的手法多種多樣,太極拳的任何一式中都包含了擒拿的動作,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網(wǎng)上搜一下,講太極的老師在講太極技擊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講的都是擒拿法,在這里我就不啰嗦了。當初我學太極的時候,也以為太極拳是以擒拿和摔法為主,研究了好長時間,并自以為了解了太極,經(jīng)常在給別人講的時候示范給人看,忽悠得外行一愣一愣的。等到后來明白了太極是以剛猛爆裂的打法為先,糾纏到一起的時候采用拿法和摔法,終于對太極拳的理解更近了一步。講太極拳一定要先講打法,這才是主要的問題。因為之所以練太極的與練外家拳或散打的人一對打就輸,很大的原因就是上去就想把人家擒拿住或者摔倒,想來一個以柔克剛,結(jié)果被人家一拳就打到了。這就是某些人所說的即使是太極名家,也擋不住打得猛的亂三拳。如果亂三拳對上了懶扎衣接單鞭的打法會怎么樣?其實咱這也是三拳,只是一點都不亂:)
  

  擒拿術(shù)有很多時候也很實用,只是擒拿術(shù)也被人誤會得很深。有的人說好拿不如爛打,什么擒拿術(shù)被我一頓亂王八拳都打沒了。說這種話的人通常都是那種經(jīng)常打沙袋,把拳頭都打平的那種人!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被人揪住輪不開拳頭的時候,要知道兩個人一打起來,只要實力差不太多,沒有被一拳打暈,揪在一起是最常見的,泰森都避免不了。只要揪在一起,擒拿和摔法就是最好的克敵制勝的方法,而且往往是先拿后摔。還有人說擒拿住別人很難,因為兩個人力量差不多,很難擰動對方的胳膊。這種人顯然把擒拿就認為成了擰對方的胳膊,而且是硬擰,霸王硬上弓!這雖然也可以叫擒拿術(shù),但只能算是最笨拙的擒拿術(shù)!因為太極拳里面的擒拿術(shù)都是順著別人的力去擒拿的,從來不會去硬掰硬擰。而且不止是擰胳膊,人身體的各個關(guān)節(jié)都可以拿。因為不管對手往哪個方向用力,他的關(guān)節(jié)都有一個極限,只要突破了這個極限都會劇痛無比!也就是說只要你揪住了對手,他往哪個方向使勁你就順著他使,他使不動了你在給他加一把力,他就會劇痛無比,這就是把他拿住了,腳下再一配合就是摔法了。講到這里大家就應(yīng)該清楚了,所有的擒拿法都是可以破解的,不存在能夠把人絕對控制住的擒拿法。因為所有的擒拿都可以反擒拿,反擒拿與擒拿其實就是一個東西,就像蛋與雞的關(guān)系。反擒拿的要點就是他擒拿你的時候是順著你的勁走,這時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你也順著他的勁走,不要有一絲猶豫。結(jié)果就是你的功夫高你就能拿住他,他功夫高他就能拿住你。也就是說擒拿與摔法是一個技術(shù)活,一旦較量上了擒拿與摔法,打法就很難用上了,必須在這上面比出一個高低來。當初我的老師(只是老師而不是師傅,我還沒有登門拜師,也還沒有門派,他是我大學的《公差與配合》的老師,也指導(dǎo)過我們做化工實驗,名正言順的老師)給我講反擒拿的時候就說:“手被拿住用肘化,肘被拿住用肩化,肩被拿住用腰化,腰被拿住用腿化,沒有能夠絕對拿住人的拿法”,而且還和我試手,演練各種擒拿和反擒拿,并告訴我要領(lǐng)就是順著勁走。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六年了,我還是記憶猶新,在此表示一下對老師的感謝與崇拜!謝謝老師!
  接著講!
    講了這么多關(guān)于格斗的事情,我絕對不是在宣揚暴力,而且讀過我上面關(guān)于打法的朋友千萬不要拿人亂試。因為你如果拿朋友試招可能傷人,如果你跟街頭流氓或混混試,很有可能挨打。我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我的招法不靈。因為街頭流氓或混混是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打法可能沒有我說的兇狠,但也很實用,如果你不經(jīng)常打架,我說的懶扎衣接單鞭你根本就使不出來,必挨打無疑。摔法和擒拿倒是可以和朋友切磋一下,只要注意別用力過猛拉傷韌帶或脫臼就行了,而且把人摔倒了千萬別再補一拳或者一腳:)如果有朋友看了我寫的這些對太極拳感興趣的話,想好好地練一練太極拳,那我可是太高興啦:)下面說一下太極拳的練法吧!
    把太極拳真正的練法說出來,可能會嚇著大家。為什么呢?因為道理太簡單了!因為大道至簡,就像我說的核心理論一樣!怎么練呢?把兩條腿分開,與肩同寬,略微下蹲,兩只手抬起來,心中想著抱一棵比兩手環(huán)抱還要粗的大樹,放于胸前。其他的先不用考慮,就這么站著!直到兩腿發(fā)抖。每天站一次就夠了。等你能站住半個小時以上之后,上網(wǎng)上搜一下什么叫渾圓樁,看一下技術(shù)要領(lǐng),如果自己達不到就糾正一下。如果改不過來或有體會不到的方面就不要再想了,那是因為你的功夫不到,然后接著站。當你能持續(xù)站一個小時以上了,就再上網(wǎng)搜一下如何運行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脈,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好了。然后再站樁的時候體會一下鼻尖找肚臍眼的感覺,如果有感覺就這么保持著,也不要刻意地去做。再找一找提肛的感覺,試著逆式呼吸(什么是逆式呼吸上網(wǎng)上搜),不要急于早氣沉丹田的感覺,也不要亂去沉。如果你把這些感覺找到了,繼續(xù)下去,肯定會達到打通任督二脈,運行小周天,持續(xù)站樁兩個小時以上的境界。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恭喜你!你可以練拳了!剩下的事情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接下來你就可以在站樁的時候把腿分開得遠一些,兩只手打云手(怎么打到網(wǎng)上搜視頻)手上的動作,練協(xié)調(diào)了就練摟膝拗步手上的動作。這兩個都練熟了,就到網(wǎng)上找一個完整的太極拳講座,把里面的套路學一個,大功告成!
  

  套路練好了,打法、拿法、摔法就都在里面了,自己去悟吧!至于套路學哪個,我認為隨便:)不過由于本人是練陳式的(因為老師練的是陳式的,他是洪均生老師的徒孫。他說他學拳的時候師傅告訴他這是陳式太極拳?,F(xiàn)在洪均生老師的傳人已經(jīng)把洪式太極的名稱喊出來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網(wǎng)上搜一下),所以大家可以練練。至于陳式的拳架那個打得比較好,我作為后生晚輩不應(yīng)該評論。但在我心中認為現(xiàn)在打得最漂亮的還是陳小旺老師的拳,不過他的抖勁動作大家先不要模仿。因為松活彈抖是四個層次的功夫,打通了任督二脈還只停留在松的層次,離抖還遠著呢!本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感覺到怎么抖了,但離陳小旺老師剛猛的發(fā)力也還遠著呢!在這里對大師表示一下崇拜!其余的陳式太極拳名家的拳架都是很漂亮的,學誰的都行。大家也可以搜一下老輩拳師的視頻,比如田秀臣老師的一路,據(jù)說是打得最像陳發(fā)科(太極一人,網(wǎng)上搜一下,田秀臣、洪均生等老一輩拳師的師傅)的。至于其他各式的太極拳我都不會,不過只是拳架不同,理法都是相通的。
  

  昨天發(fā)帖的沒太注意,今天才發(fā)現(xiàn)把文章節(jié)選得有些突兀,先把第三章的開頭發(fā)過來:)
  我講太極拳不去講那些門派,因為門派實在太多!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趙堡式、武當山古式,現(xiàn)在還有洪式、喬式、王西安第二代式(王戰(zhàn)軍老師說的,他的實戰(zhàn)能力本人十分佩服)等等,就連太極拳究竟是誰創(chuàng)的還是爭論不休,搞不清楚是張三豐、陳王庭、王宗岳、蔣把式還是蔣發(fā),反正現(xiàn)在我們能看得見很多的套路與理論,這些就已經(jīng)足夠了。
  其實太極拳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河北永年的楊露禪,中國武術(shù)史上的第一個無敵。這個人在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長興那里學來了一套拳法,然后在北京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一生與人交手無數(shù)從未失手,所以人稱楊無敵。這個是沒有什么爭論的。也就是說楊式太極晚于陳式太極呢是沒有人懷疑的,疑點只在陳長興的拳是和誰學的,楊露禪在北京比武的時候用的是陳長興的拳還是自己改良后的拳。不過我不去研究這些問題,因為很多人研究到現(xiàn)在還是爭論不休,沒搞清楚。
    我接著說比較清楚的事情,那就是楊露禪有個孫子叫楊澄甫。楊澄甫曾經(jīng)在南京國術(shù)館待過,并且傳出來一套楊式太極的大架(拳術(shù)術(shù)語,其實就是套路),一共八十五式。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只有三十八招,有很多重復(fù)的動作,翻來覆去地打:)等到后來國家體委推廣太極拳,就又出了一個簡化二十四式,這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太極拳,還配上了音樂,就跟廣播體操似的。這么神圣的東西就是這樣成為了中老年(或者是體弱不能做劇烈運動的人,連做廣播體操都嫌累的人)專用的健身的東西。本人身高較高(一米八六),每當我說健身的項目只會太極拳的時候,大部分人聽到都是搖搖頭:“可惜這大個兒了,怎么不打籃球,年紀輕輕的就練太極?!蔽乙话愕臅r候都懶得解釋。
  下文為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雖然太極拳現(xiàn)在分了很多門派,但無論哪一派都對以下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學拳者不得不知此文:)接下來我試著為大家解釋一下:)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無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lǐng)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guān)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通過太極圖我們可以知道陰陽由太極所生。陰陽就是兩個對立面,任何對立的東西都可以叫陰陽:)太極拳里面有很多對的陰陽,咱們抓主要的說:)太極拳里面最主要的陰陽就是虛實。我的老師曾經(jīng)對我說:練太極就是練虛實!所以首先要分清虛實;分清之后接著就是不分,然后再分……說起來好像比較玄,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沒練太極之前,人的身體是比較混沌的,一個沒練過太極套路的人在初學時一定會覺得動作很別扭:(所以要去掌握動作要領(lǐng),如腳尖外撇或內(nèi)扣。其實這些要領(lǐng)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分清虛實的:)等把套路打熟以后,就會有一種行云流水的感覺,再也不用刻意地追求就可以做到動作要領(lǐng),這時候虛實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接下來再分虛實,就是對自己拳架的校正,達到更高的一種境界!
    陳家溝四大金剛均是先師從陳照丕后師從陳照奎,老師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現(xiàn)在打的拳架區(qū)別很大!為什么呢?這就是他們通過自己的體悟來校正拳架,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宗師!有很多人可以把拳架打得和大師一樣,這種往往是只學到了外型上的東西,自己并沒有悟進去。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此處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讀懂了這句話太極拳就明白了一半,沒讀懂就是門外漢!其實這兩句是省略了四個字,我來給他補齊:)左腳重則左手虛,右腳重則右手杳。此處就是解釋后面的“雙重”的,太極拳沒有練好都是沒有擺脫雙重!雙重這個概念也是爭論了好久,有很多人都說雙重是兩條腿分的力量是一樣的就是雙重,而且還給出了解決方案:兩腳力量三七開或四六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雙重指的是同(左或右)側(cè)的手、腳都是實的(另一側(cè)一定是虛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試一下,這種狀態(tài)只要一個很小的外力就可以把你推倒:)為什么站樁時人很穩(wěn)定呢?那是因為我們的雙手都是虛的!這種狀態(tài)叫做雙沉而不是雙重!解釋清楚了雙重就可以解釋清楚摔法:摔法就是想盡辦法讓對手雙重,同時避免自己雙重:)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這說的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這才是入了道!太極拳練到最后就是無招:挨著何處何處擊,我亦不知玄中玄!這不是胡說,而是有科學道理的!通常我們判斷對手的招法用的是眼睛,但這不可靠!再上一個層次是用身體的感覺:第一層是骨感,這一層主要是用來反擒拿的,筋骨被拿到就可以自動反擊而不需要考慮;第二層是皮感:對方的拳腳一貼到皮肉就會自然躲閃,不需要用眼睛去判斷;第三層是毫感:這是最高境界!通過毫毛來感知對手的招數(shù),對手還沒有碰到我,就可以用本能將對手打敗!
  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后面的道理有了前面的鋪墊,大家理解起來就不難了:)需要強調(diào)的只有兩點:
    一是雙重:除了上面說的雙重,還有一個形意雙重。這是一個更為關(guān)鍵的問題!你比如說擒拿,后手拿住對手的腕關(guān)節(jié),前手拿住對手的肘關(guān)節(jié)。如果你用力地去拿肘(或者拿腕),用我講的反擒拿很容易破解:)這就是形意雙重!如果說你外表給人的感覺是前手用力地拿對手的肘,而實際上是后手用力拿對手的腕,對手就會搞不清那個關(guān)節(jié)受力更大,就不容易反拿:(如果再高明一些,可以用勁路拿住對手的肩或者干脆捏住對手胳膊上的穴位,那就更難辦了:(看見沒有:這才是中國功夫的精髓!
  

  不要想著一開始就琢磨太極拳的招式用法。會誤入歧途的。
    
    應(yīng)是多練套路,體會身體的松柔,體會力的感覺,敏感度。時間長了,才能對力的體會有深刻認識了,再練推手,體驗力與力之間的交匯與應(yīng)用。再之后,才會自然而然地打人了,就是傳說中的無招勝有招。你去看看歷史上的厲害的太極人物,早年都是一天練幾十趟拳的,而不是一天打幾十遍沙袋的。
    
    
    多看歷史人物的故事,琢磨故事背后的秘密。
  
  你說的很有道理:)一般教拳、學拳都是這樣的!不過本人在練拳時一定要知道這一招是怎么用的,這樣練起來興致比較高:)見仁見智吧,愿意與你探討^_^

  要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最好的方法是引刀自宮,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太極拳經(jīng)其實就是來自葵花寶典,
    
    不過因為當年任我行毀書和岳不群的突然辭世,
    
    造成葵花寶典幾乎全部失傳,
    
    現(xiàn)在的太極拳拳理,估計部分來自西湖梅莊的地牢。
    
    因為此經(jīng)的作者是一個瞎子而且處于斗室中行動不便,
    
    所以此功的習練方法緩慢、柔和而圓轉(zhuǎn),追求意在先,也是因為目
    
    不能視物的原因。
    
    后世的練習者不明其理,沒有參透必先自宮這個練習神功的先決條
    
    件,只是照著架勢邯鄲學步,所以成了現(xiàn)在這個類似保健操一樣的
    
    東西??蓢@!?。?br>  
  你是個高人^_^

  開始與孤拐兄辯論:)看來孤拐兄挺喜歡西游記的:)請大家注意我原話說的是“你說的問題并不是因為我們的武術(shù)不行,只能說明我們現(xiàn)在的體質(zhì)與國外有差距,或者是這項體育開展得不好!”體質(zhì)問題后面還有一句呢^_^你說的MMA我之前還真沒聽說,看了你的帖子搜了一下才知道是無規(guī)則的格斗!由于我們看過你說的格斗沙皇菲多的視頻,當時主觀認為他用的是一力降十會??戳四愫髞淼幕貜?fù)我才知道他用的也是以巧破千斤:)這就更符合太極的原理了!中國人在MMA的比賽中不行,原因就是政府不提倡、不開展這項運動。影響無規(guī)則格斗勝負的因素有很多:速度、力量、技巧、心理、經(jīng)驗等等!由于我們不開展這項運動,經(jīng)驗就談不上了,沒有比賽經(jīng)驗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而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現(xiàn)在菲多強,不等于將來他也強!就像不能因為太極門出了一個楊露禪就說太極是最厲害的武術(shù)一樣。只要你承認格斗里面巧打是很重要的就夠了,后面我會講一些太極陰狠的打法的:)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愿意與你繼續(xù)探討^_^

  我想我得表明一下我的目的。我是中國人,但對于中國武術(shù)的實戰(zhàn)性非常懷疑。所以,看到樓主在此研究探討太極,所以賤賤地伸上自己的嘴。我們應(yīng)該搞清楚,傳統(tǒng)武術(shù)的是怎么發(fā)明和傳播的?他們發(fā)明出那華麗麗的招法的目的是什么?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實用性在哪?因為現(xiàn)在武術(shù)的面目已被電視和小說嚴重歪曲,而且被一些人拿來用作傳播民族主義的工具!請樓主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另外,樓主發(fā)表關(guān)于太極的文章不要停止,討論歸討論,不要影響真正對太極有興趣的朋友們。
  如果說拳太快根本躲不過去,這就太低估我們的反應(yīng)能力了:(打過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用拍子打到球一點都不困難,困難的是怎么將球打到對方的球臺上而不是下網(wǎng)或把球打飛:(乒乓球在扣殺的時候,速度可以達到17m/s!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據(jù)說李小龍可以1秒打九拳(也有一說是七拳),就算他每拳可以打半米,九拳十八個來回,應(yīng)該和扣殺時的乒乓球差不多!而且李的這個數(shù)據(jù)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應(yīng)該是他的極限速度,實戰(zhàn)中肯定要比這慢!據(jù)說李連杰每秒可以打四拳,成龍打不出四拳:(本人乒乓球打得非常爛,反應(yīng)速度也不快但是面對扣殺把球打飛的成功率還是滿高的:)而且如果對方?jīng)]扣好,球飛向我的腦袋,我通常都是可以躲過去的:)也就是說,正常人的反應(yīng),躲閃、格擋快拳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如何做到格擋、躲閃快拳呢?其實就跟打乒乓球是一個道理:)不要全神貫注地去做,要相信本能!任何一個人在接扣殺的球的時候,都不會是用眼睛緊盯著球,先確認好球在哪里再去打的,而是迎著球的大概方向去打,一定能打得到!當然了,格擋到快拳就像打到球一樣簡單,如果要想格擋住而且還要反攻,就需要練習!這和打好乒乓球是一樣的道理:)至于躲閃,更要相信本能!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經(jīng)驗:一個非常快的東西打向頭部,我們往往能夠躲得開,之后會驚出一身冷汗:(這就是本能反應(yīng)!
  


  前一段時間,我玩過一個手機游戲:古墓麗影之地下世界。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快速攀巖,當攀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有石頭從兩邊落下:(你就要操作好勞拉向相反的方向躲閃。剛開始總是被石頭砸死:(因為聚精會神地看著石頭從哪個方向落下來,再去按鍵操作根本就來不及:(后來我放松了,不經(jīng)意地看著屏幕,一有石頭落下就按鍵操作,一般的時候就都能躲過去了:)因為你一旦相信了本能,就省去了思考、下命令做動作的時間,做什么動作就會很容易:)

  下面說如何用太極拳對付亂拳。其實用太極對付亂拳的方法很多:)亂拳分兩種,第一種就是光打沙袋兩只拳頭亂倫的那種(俗稱亂王八拳)。對付這種拳其實也可以用了懶扎衣接單鞭的,只是要求使用者身法比較敏捷或是格斗經(jīng)驗比較豐富,閃到對手的側(cè)面就可以用了:)即使一下不成功,還可以再用!這就是傳說中的一招鮮,吃遍天。如果不用這招的話就需要你對太極拳的打法進行深入的了解,用一個左擦腳或右擦腳的動作就可以了:)動作要領(lǐng)就是兩只手架開對方來拳,起腿正蹬或側(cè)踹都可以!
  

  第二種情況是對手也是練過格斗的,不僅僅是拳頭硬,這種情況就比較麻煩:(因為這樣的對手不大可能被你一招制服,而且他的拳法里面還會有后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對手一般不會兩只拳頭亂倫(邢捕頭的醉拳),因為這樣的話破綻太大,與第一種情況也差不多:)所以通常的情況是雙掌齊出(如形意拳里面的虎撲),或者是兩只拳交替進攻(如詠春拳里的扯拳),而且還要配合起腿。這個時候要想打贏對手,不掌握太極拳的精髓就不行了:(請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正常人對于亂拳存在這天生的恐懼,這也是為什么打架的時候要講究一個氣勢!因為氣勢起來了就容易使出亂拳:)對手只要一害怕你就贏了:)這也是為什么通常在打架的時候還要罵人,這也是在增強自己的氣勢:)正因為如此,所有的格斗技巧都要研究怎么破解亂拳,要不然大家也不用練各種功夫了,都練亂拳不就完了嗎:)其實說白了對付亂拳無非三種辦法:1、你也用亂拳,比的就是誰更生猛:)2、使用身法躲閃,攻其側(cè)面或背面。3、格擋,找到機會再反攻!

  如果不是實力相差懸殊(大人打小孩),最好不要用方法1:)因為這種方法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雙方很有可能是都打得鼻青臉腫,只是誰傷的更重一些的問題:)方法2是最好的方法,但是難度較大:(方法3顯得有些被動。以上三種方法被各種流派所采納。采用方法1的流派往往是練那種開碑裂石的硬功夫再加金鐘罩鐵布衫,也就是橫練功夫!采用方法2的流派打法比較陰柔狠辣,從不與人正面交鋒!采用方法3的流派通常要練一些防守反擊的技巧或者干脆先發(fā)制人!反正無論怎么練,能打贏就行:)
  

  掤為太極拳的根本,如果掤都練不好,其他的都免談!那么什么是朋呢?掤是一種發(fā)力方法,站樁或打拳時要找到這種感覺:發(fā)出的力就像水桶里的水對桶壁的壓力一樣!這種力就是朋,就是靠這樣的力來做到沾粘連隨的:)提到沾粘連隨大家想像的往往是把對手揪住,其實不是的!而是給對手一個不丟不頂?shù)牧Γ@樣對手反而逃不脫:)這就是陰在陽中取,陽在陰中求!想要揪住他反而要推他:)而且這種水的力量可大可小,可快可慢。慢用就是摔法和拿法,快用就是打法:)這回大家明白我為什么欣賞上善若水這四個字了吧:)
  說清楚了這個道理就可以接著說太極拳的打法了。我在講懶扎衣的時候說一定要用雙手去拍對手的胳膊,其實用的就是掤勁。這個掤勁形容起來就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句話是最貼切的!水是柔的,但是發(fā)起海嘯來是非??膳碌?!這就是我說的太極拳的剛猛爆裂,把那些緩慢的套路忘了吧!這一拍就像是海浪拍岸一樣,啪的一個脆響!接著不能算完,還要有海浪的往回的一卷(這是最關(guān)鍵的,做到了這一點才與其他的格擋有了區(qū)別),把對手的手帶回來,同時砍頸、肘擊、鞭捶一氣呵成!在平時練懶扎衣接單鞭的打法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啪啪啪三聲脆響,毫不猶豫,沒有一絲停頓,隨時隨地都能打出來!練到這樣就可以對付亂拳了!如果還是打不贏,那就只有再繼續(xù)學習其他打法了,懶扎衣接單鞭只是太極拳中最簡單實用的一招,其他招法還多的是:)
  

  其實大家在面對亂拳的時候首先要敢于面對!無論拳頭有多硬,他對你的殺傷力只是取決于你承受多少,而不是他的給你多少!一拳打在你身上,你死死地站住和你往后退一小步差別就非常大:)我們辦公室有一個武警部隊轉(zhuǎn)業(yè)的,入伍前練的是峨眉派的功夫,年輕時往下下腰可以胳膊肘碰到腳尖。有一次他給大家講寸拳(就是李小龍的那種發(fā)力),試拳的時候把我們辦公室的一個同事打得很疼。我為了體驗什么是寸拳,就讓他也打我一拳。我就是正常站在那里,他一拳打在我的心臟與左肩的那個位置(當然試拳不會用全力)。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咣當?shù)囊幌妈徳诹宋业纳砩?,這時我下意識地左腳退了一小步,大概有20多厘米,右腳沒動。就這么一個本能反應(yīng)(站樁站出來的敏感而不是有意的退),就使我受到的打擊很輕,只是感覺震了一下,沒有感覺特別的疼:)而我那個同事由于沒有練過,挨打的時候死站在那里,就感覺特別的疼。說這個例子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大家,拳頭其實沒那么可怕:)只要不是肌肉緊張的要命,靠本能就能躲過去!就算沒有全躲開,一般情況也只是擦著點皮而已:)而我們的打法是很致命的,所以只要使用得當,懶扎衣接單鞭對付亂拳已經(jīng)足夠了。這兩招練熟了,防身就足夠用了:)

  我的經(jīng)驗是空手奪白刃
    
    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比如我外甥拿一把刀跟我玩,我不費吹灰之力就給他奪下來,他12歲,力量速度和技巧和我不在一個檔次上
    
    二:奪刃的那個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心理素質(zhì)都很豐富
    
    不然的話,看到拿刀的,第一就是能跑就跑,第二就是跑不了的話,就地取材,撿個磚塊都比空手強,別想著空手奪白刃
    
    不是電視劇,不是游戲
    
    沒人送靈丹妙藥,不能滿血復(fù)活
  
  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遇到拿刀的,能跑掉當然要跑:)但是如果不能確認自己能跑掉的話,跑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后背沒長眼睛,對手在你后面捅你很難防守:(如果能撿到板磚比空手要好,但在撿板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手,防止他沖上來扎你:(小日本的劍術(shù)新陰流里面有一種功夫叫做“無刀取”,是日本劍術(shù)的精髓,和空手入白刃差不多?!盁o刀取”的目的是在沒有刀的情況下制服對手,奪不奪刀倒是次要問題!使用什么方法要隨機應(yīng)變!總之一句話,赤手空拳面對兇器時是很危險的:(也是技術(shù)含量很高的功夫!

  LZ我就是傳說中的萬年一遇的武學天才,一直不遇明師,蹉跎到現(xiàn)在,痛不欲生??戳四奈恼?,才感到自己又活過來了,又有希望了。就四個字“我要拜師”。我相信,在您的教導(dǎo)下,我一定會成為一個武林高手,為早日實現(xiàn)武林的四個現(xiàn)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沖出亞洲,打向世界。沖出地球,打向宇宙,沖出時空,打向異界。把我堂堂中華武術(shù)神功灑遍每一個角落,讓武術(shù)之火熊熊燃燒吧。阿門!哦,說多了,我就是想拜師。
  
  我前面說了,我現(xiàn)在充其量也就是一腳門里、一腳門外,萬萬不敢收徒弟:(如果你能夠因為我的帖子入門了,那就證明你與太極拳有緣!我的老師曾經(jīng)說過真正的傳拳就是口授、試手!我有時間就會過來發(fā)帖的,你有什么問題我們也可以探討^_^希望你能早日入門!
  肯定有好處,比如可以增強身體素質(zhì)和協(xié)調(diào)性,要真想實戰(zhàn),一個打三五個,部隊里的格斗術(shù)肯定比這個厲害,尤其特種部隊的一招制敵,需要的時間也短,就是需要高強度,高系統(tǒng)化的訓練…
  
  是的!你說的這些都是外家功夫!外家功夫的優(yōu)點就是見效快:)缺點是對身體傷害大:(想要練一拳把人打死的功夫,往往要先把自己先打個半死:(尤其是硬功夫,往往還要借助藥水的輔助才能練成!而且這種練功方法往往導(dǎo)致人的壽命偏短:(內(nèi)家功夫的優(yōu)點是不傷身體,怎么練太極的套路都不會扭腳:)而且養(yǎng)生!缺點是出功夫慢,太極十年不出門:)幾年能出門要看個人的悟性,悟性好的可以早出門,悟性差的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門:(學內(nèi)家還是外家看大家的喜好:)

  就是樓主說的一招鮮
    
    我可能沒什么別的功夫
    
    但比如說我練一指禪,對經(jīng)絡(luò)穴位非常了解
    
    手勁也練到一定地步,速度也非???br>    
    你再牛逼,生死對搏的時候,我一下就KO你了,但是帶上拳套,你可以打的我滿地找牙
  
  你說的是點穴的功夫:)我有一個表姐夫(老婆的表姐夫),自學的中醫(yī):)有一次他跟我說穴位,他在我前臂挨著胳膊肘的位置捏了我一下,我當時感覺到很疼:(他說這是一個穴位!其實擒拿手法好一點的話,也是可以在拿人的過程中點穴的:)不過我現(xiàn)在還沒練過:(
  辦公室里的一位同事說的點穴就更神了:)他說點穴需要的是指力!穴位在哪并不重要!就往肋骨里面插,手指就是劍!手指是橫著插進肋骨的縫隙里面,插進去之后,兩個手指分開轉(zhuǎn)九十度一別!聽起來感覺還是挺恐怖的:(用手指去改變肋骨的間距,說起來確實很有道理!但是這需要很強的指力,沒練過的人肯定是做不到的:(不知道你成不成?
  
  

  說起擒拿呢,我就想起了剛上大學那一年,坐火車回家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勞教隊的隊長,他說他是遼寧警官學院畢業(yè)的。身手還是挺靈活的,因為當時是十一,坐火車的人特別多:(他上車的時候是從火車的窗戶跳進來的,下車的時候也是從窗戶跳下去的:)當時跟他聊得挺投機的,就問起擒拿格斗來了。他說其實擒拿這東西很簡單,就是杠桿和輪軸!他還說碰見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拔槍,感覺有點像燕小六:)當時由于我還沒接觸到傳統(tǒng)武術(shù),被他說得云里霧里的:(現(xiàn)在想起來他對擒拿的定義有些膚淺,當然像他們這種人實戰(zhàn)經(jīng)驗還是很豐富的,即使理論不太行,打起來應(yīng)該還是很管用的:)
  

  其實那位隊長對擒拿的定義也跟他的職業(yè)有關(guān):)一般警察在抓人的時候都是人數(shù)上占優(yōu)的,兩三個人沖上去把一個人按到,再做一個杠桿的動作把人拷上就完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亡命之徒,誰敢還手啊?而我們接觸的最多的擒拿就是軍警擒拿術(shù),所以一提起擒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擰胳膊:)但格斗中就會發(fā)現(xiàn),要擰住一個力量與自己相仿的人的胳膊是很難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對方一頓亂拳,連抓住對方的胳膊都難,更不用說擰了:(
  

  傳統(tǒng)武術(shù)中的擒拿不是這樣用的!擒拿并不是眼睛盯著對手的手,上去抓住,利用杠桿原理一擰就完事了:(這種用法只用挨打的份兒!實際擒拿的應(yīng)用是近身打法的一個選擇,擒拿的前提是與對手有肢體接觸,而不是去抓住他!太極拳諺有云:以勢爭來脈,出奇在轉(zhuǎn)關(guān)!也就是說太極拳的任何一個動作過程中,都是可以停頓下來與對手接觸,接觸到了接著做動作控制住對手就是擒拿!太極拳的擒拿主要是拿住對手的勁路,也就是我多次說到的順著對手的勁走,最終的結(jié)果才是反關(guān)節(jié)!太極拳最主要的就是掤,掤住了以后如果順著對方的勁路走就是擒拿,出手使用掌法、拳法就是打法!
  

  我又來了,拿著手機。我確實喜歡西游記。而且我以中國有西游記這樣的作品而自豪。因為外國人體會不到這本書里那種文學的境界。但要是讓我以中國武術(shù)自豪,我萬萬不肯。關(guān)于樓主說中國的武術(shù)實戰(zhàn)比不過外國武術(shù),因為國家不開展。我想樓主有空再了解一下 梅惠志。liao(那個字是目加僚的右邊,剛發(fā)現(xiàn)打不出來)望周刊發(fā)表過對于他的采訪,具體談?wù)摿酥袊湫g(shù)。我手機不便,哪位朋友能給弄上來?采訪時梅先生說:不管練習什么拳,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因為梅先生在80 81 87年都搞過武術(shù)比賽,所以這么說。那篇采訪文章的觀點很全面,大家不妨看看
  
  我現(xiàn)在也喜歡西游記,原來覺得西游記里面硬傷太多!自從看了吳閑云的《煮酒探西游》,就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太膚淺了:(不知道《煮酒探西游》你看過沒有?你認為中國武術(shù)不如外國武術(shù),那究竟差在哪你知道么?外國武術(shù)我沒練過,不過我覺得太極已經(jīng)夠我練一輩子的了:)世人皆說讀了西游記,說話像放屁!可吳閑云給我們解釋的絲絲入扣,令人嘆為觀止!西游記能夠被評為四大名著,證明過去就有很多人能看明白,只是他們不說而已:)太極拳能被列為三大內(nèi)家拳之首,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喜歡西游記就應(yīng)該有專研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有很多專家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兒,我感覺現(xiàn)在聽到的專家的腦殘言論已經(jīng)夠多的了!
  其實擒拿說白了就是一種技巧,要在它最適合的時候發(fā)揮作用,而不是萬能的技能,不能一心想著擒拿,這樣的話是拿不到對手的!小日本的劍術(shù)新陰流里面有一種功夫叫做“無刀取”,和我們的空手入白刃差不多。但是“無刀取”的目的是在沒有刀的情況下制服對手,奪不奪刀倒是次要問題!擒拿也一樣,擒拿的目的只是制服對手,至于用的是那一招倒是次要問題:)記得當年我在網(wǎng)上學了一招擒拿,問我老師這招怎么樣的時候,我的老師只說了一句話:你的手都到這里了,一拳把他砸躺下了不就完了嗎?也就是說不能為了實戰(zhàn)擒拿而擒拿!因為太極拳的擒拿方法實在太多了,有很多人在用太極拳的時候就想把對手拿住,結(jié)果被人打了個鼻青臉腫:(這種做法是要不得的!
  

  梅惠志談傳統(tǒng)武術(shù)與散打
    
    梅惠志先生自幼練習過八卦、行意,后又學習過拳擊,年輕時學習過中國式摔交,并成為北京摔交隊的主要成員。退役后留在什剎海體校做摔交教練,70年代成為我國第一批柔道教練員。自從國家體委開展散打運動以來,他組成了全市第一個半專業(yè)的散打搏擊隊,并將武術(shù)、搏擊和摔交的技術(shù)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在不斷探索中完善傳統(tǒng)武術(shù)和現(xiàn)代散打相結(jié)合的對抗形式。
    
    易:現(xiàn)在散打王正誠邀民間高手參賽,您覺得這樣的比賽會不會很精彩?
    梅:我看不會,打起來說不定會很難看。
    易:為什么?不是說真正的高手在民間嗎?
    梅:有這種提法,但從以前的經(jīng)歷來看,民間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試點,當時民間參賽的人數(shù)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極、大成,通背等拳種,比賽開始沒兩天,一看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都剩練散手的了。民間武術(shù)的招數(shù)多,但多沒有經(jīng)過對抗訓練,一上擂臺就抓瞎。對抗起來根本沒有反應(yīng),挨上兩下就不打了。比賽打得很沉悶。由個練通背的還不錯,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還是有差距。最后冠軍都是體校的隊員拿啦。
    易:散手規(guī)則是否限制了民間武術(shù)的發(fā)揮呢?
    梅:很多民間武術(shù)不服氣,說不愿戴拳套,后來市體的摔交教練李保茹教練和他們很熟,就安排他們同我們體校的小隊員進行徒手的交流,比賽前我們特別囑咐我們的小隊員:不許用重拳,不許用砸頭的摔法,結(jié)果一兩個照面民間的選手腦袋上起了個大紫包,比賽也就沒法打了。民間的選手輸不起,打不過就會找這樣那樣的原因,頭兩年參賽的特別多,后來就沒人來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還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樣,我們的隊員參加過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當山擂臺賽。當時的場面可熱鬧了,有拌成武松摸樣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長袍的。比賽前表演,那架勢挺嚇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鐵釘子拍出來了,可一上臺打擂,裁判喊:‘預(yù)備—開始’,就挨了一腳,自己就跳下擂臺了。頭兩天民間的特多,過兩天就剩散手運動員了。
    易:您也練過八卦,您覺得傳統(tǒng)武術(shù)有哪些不足。
    梅:主要是訓練方法和意識的落后,傳統(tǒng)武術(shù)講究的是口傳心授,多是對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式的說招說手,平時實戰(zhàn)訓練水平很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邊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tǒng)武術(shù)可不這樣,他的先做一個云手,這樣動作好看,可對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種講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種都有幾十種用法,說什么可以將人轉(zhuǎn)著打飛,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我們同他們交流時,也就一個照面就分出了輸贏,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沒有什么神秘的。
    易:民間不是還有什么鐵砂掌之類的功夫嗎?
    梅:那些東西實際上用處不大,任何一個強壯的男士,訓練一個星期,都可以做這樣的表演。另外,搏擊對抗中人是不斷運動著的,哪會讓你象打死沙袋那樣硬挨著。一般人的拳頭都很硬,打在頭上都會讓人受不了。所以硬功并沒有有些人說的那么神秘。
  
  剛才認真地看了一下:)這上面說的看似有道理!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以前的民間武術(shù)家是開武館的、保鏢護院的,都是有真功夫的!應(yīng)該算是職業(yè)的選手:)可文中說的民間高手都是些什么人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業(yè)余的愛好者,武功再好為了生計也要工作,因為解放后武師們失去了傳統(tǒng)的職業(yè),哪有那么多的時間練拳?他們就算是有些功夫,由于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心理素質(zhì)可能也有問題,體力的問題就更大:(俗話說上過一次戰(zhàn)場超過練十年功!一群整天以練武為生的人打敗這些業(yè)余選手有什么好說的?再說那個梅惠志,難道他從小練的就不是傳統(tǒng)武術(shù)?散打里面的打法、摔法就沒借鑒傳統(tǒng)武術(shù)?李小龍的截拳道與詠春又有多大區(qū)別?起了個散打的名字就忘了傳統(tǒng)武術(shù)這個根了嗎?如果讓他們的體校學生與手上有幾條人命的鏢師過過招,沒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們的傳統(tǒng)武術(shù)現(xiàn)在是沒落了,但是傳統(tǒng)武術(shù)的精髓還在傳承,不能因為業(yè)余的打不贏職業(yè)體校的,就懷疑我們的傳統(tǒng)武術(shù)!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邊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tǒng)武術(shù)可不這樣,他的先做一個云手,這樣動作好看,可對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種講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種都有幾十種用法,說什么可以將人轉(zhuǎn)著打飛,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我們同他們交流時,也就一個照面就分出了輸贏,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沒有什么神秘的。
  
  誰說傳統(tǒng)武術(shù)非要用云手了?格擋、反擊、迎擊是散打?qū)S玫膯??拜托,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散打只是格擋、反擊、迎擊,那傳統(tǒng)武術(shù)有幾十種用法有什么不好?只是挨打的人沒用明白罷了!還是那句話,民間人士輸在經(jīng)驗、心理素質(zhì)和體能上!不知道梅惠志出于什么目的這么污蔑我們傳統(tǒng)武術(shù)!民國時期是我們傳統(tǒng)武術(shù)發(fā)展得大好時期,當時的各種傳聞神乎其神!現(xiàn)在我也還是喜歡讀民國時期國術(shù)館流傳出來的著作!由于他們練的水平高,所以講出來的東西是深不可測的!說句不客氣的話,現(xiàn)在出版的武術(shù)書籍沒有一本能和那時候的書相提并論的!據(jù)說我們五十年代體校教授傳統(tǒng)武術(shù)是很重視技擊的,但是后來出現(xiàn)了幾次械斗事件,我們的傳統(tǒng)武術(shù)才被閹割成現(xiàn)在的樣子的!因為傳統(tǒng)武術(shù)的打法陰狠,所以很少有人講!WMA的單鞭的用法與我講的差的很遠!之所以大力發(fā)展散打、摔跤、柔道、跆拳道,是因為這些都是競技項目,是可以拿金牌的!是可以為國爭光的!看事情不能被表面蒙蔽,有幾個御用專家一忽悠,就跟著胡說八道!

  梅:很多民間武術(shù)不服氣,說不愿戴拳套,后來市體的摔交教練李保茹教練和他們很熟,就安排他們同我們體校的小隊員進行徒手的交流,比賽前我們特別囑咐我們的小隊員:不許用重拳,不許用砸頭的摔法,結(jié)果一兩個照面民間的選手腦袋上起了個大紫包,比賽也就沒法打了。民間的選手輸不起,打不過就會找這樣那樣的原因,頭兩年參賽的特別多,后來就沒人來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不許用重拳,不許用砸頭的摔法,這是他們散打發(fā)明的嗎?如果民間的選手能有和他們相同的訓練條件,實戰(zhàn)機會,腦袋再被砸出包來,那才是真的不行!說到底不就是他們是吃皇糧的,民間的選手是老百姓嗎?

  傳統(tǒng)武術(shù)可不這樣,他的先做一個云手,這樣動作好看,可對方早就踢到你了。
  
  傳統(tǒng)武術(shù)是在生死格斗中提來出來的,沒有一招是為了好看的!!這種說法簡直就是放屁!?。≡剖值膭幼鞅绕鹕驳母駬醪恢枚嗌?,而且云手是用來防守拳的,對方起腿要抄抱?。‰y道對方起腿是要踢頭的?練跆拳道出身的??起腿踢頭才是為了好看!!正宗的傳統(tǒng)武術(shù)是起腿不過膝的,怕的就是人家的抄抱!!就他說的這種打法,只適合在比賽中用,因為即使被人家摔倒了,裁判會叫停的:)真實的格斗中被摔倒了生命都有可能危險??!別告訴我你們散打隊員會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鷹!因為摔法中的一拳一腳是順勢打上去的:)退一萬步來講,把你摔倒了,我沒必要馬上沖上去,可以尋找最佳機會。只要你躺在地上,我就有機會用腳跺你的頭、跺你的胸,我是完全主動的局面:)無論你用什么什么方法起來(鯉魚打挺,就第十八滾),要起沒起時就是我二次進攻的最佳時機??!真不知道梅惠志先生的傳統(tǒng)武術(shù)是怎么學的?

  反骨擒拿是擒拿術(shù)的最低階段,這種擒拿動作大,速度慢,破綻也大!太極的擒拿主要是拉傷筋、韌帶!這種擒拿動作很隱蔽,也很難防!每次我和我的老師試手,他都會拉得我的韌帶痛幾天:(請大家注意:這只是試手:)只有這種擒拿才是在搏殺時有用的擒拿!因為拿傷一個可以馬上再打下一個:)而且我前面說過,擒拿永遠是順勢拿!有機會才能拿!打法是第一位的,能用打法就不用拿法!但是拿法是必須要好好練習的,因為一但對手用拿法,你最好用反拿:)反拿也是拿法!
  三六條兄是個猛人!向你致敬:)楊、武二人之前確實練過外家,但是沒練太極之前充其量就是二三流的武師,學過太極拳之后成為一代宗師,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孫祿堂年輕時就精通行意八卦,是一流高手!但是他絲毫沒有一點看不起太極的意思,是他主動放下姿態(tài)要與楊澄甫換拳,遭到拒絕:(后來機緣巧合遇到落破的郝為真才學到太極:)世人都說郝的功夫、名聲都不及孫,但是孫祿堂的著作里稱郝為師,并且把畢生武學總結(jié)為孫式太極!這也可以證明太極是好拳:)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