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方言歷史題 九十分以上上海人,八十--九十是青浦人,七十--八十嘉定人,七十一下江蘇太倉人。 一、單選題:(20×3) 1. 在上海方言中,"爛糊三鮮湯"是指________。 A、講話云山霧罩,信口開河 B、辦事馬虎,不負責(zé)任 C、對戀愛對象緊追不舍,死纏爛打 D、身體虛弱,精神萎頓
2.在舊上海,人們習(xí)慣將南京路稱作大馬路,將福州路稱作四馬路,那么二馬路、三馬路分別為________。 A、北京路、廣東路 B、滇池路、圓明園路 C、金陵路、延安東路 D、九江路、漢口路
3. 在上海方言中,"爛熟菠蘿蜜"是指________。 A、對某樁事物滾瓜爛熟 B、與某人非常熟捻 C、食物加熱超過應(yīng)有限度 D、參透人生,百無聊賴
4.上海人形容某人未能專注聽講,一般作"伊耳朵忘記在________"。 A、邵萬生 B、萬有全 C、陸稿薦 D、杜六房
5.典型的舊上海石庫門里弄住宅中,亭子間一般位于________的正上方。 A、馬桶間 B、后客堂 C、灶披間 D、西廂房
6.在上海方言中,以"老"起首的詞匯如:老菜皮、老克拉、老狄克、老八腳、老百腳、老油條、老舉三、老嘎嘎、老派里、老娘舅,其中"老"無涉年齡的詞匯個數(shù)為 ________。 A、5 B、6 C、7 D、8 E、9 F、以上答案都不對
7. 在舊上海方言中,下述唯一不來自于外國語音譯的是________。 A、骯三 B、殺老夫 B、水門汀 C、老虎窗 D、吃價 E、老克拉
8. 在舊上海方言中,汽水一般被稱作________。 A、印度水 B、挪威水 C、荷蘭水 D、東洋水
9.在上海方言中,"蚌殼精"一般是指________。 A、外表冷漠的人 B、容易哭泣的人 C、妖冶惑眾的人 D、易感善變的人
10.在上海方言中,形容某人惡劣、刻薄多用"丘"或"六橋",這種說法來源于戲曲文學(xué) 中"丘六橋"這一人物,該人物最初來自于________。 A、滬劇《阿必大》 B、滑稽戲《蘇州二公差》 C、錫劇《雙推磨》 D、彈詞《玉蜻蜓》 E、越劇《碧玉簪》
11. 在上海方言中,"法藍盤"被用來指稱人體上________的部位。 A、臉盤 B、腹部C、臀部D、肱二頭肌
12.在上海方言中,"裝野胡彈"的含義類似于________。 A、王顧左右而言他 B、顧曲周郎 C、顧盼神飛 D、搔首弄姿
13. 在上海方言中,"的篤板"一般是指________。 A、錫劇 B、滬?。ㄉ昵?nbsp; C、越劇 D、寧波灘簧
14. 在上海方言中,"舍姆娘"一般是指________。 A、妓女 B、待字閨中的女孩 C、產(chǎn)婦 D、老鴇
15. 在上海方言中,形容某人行動緩慢、反應(yīng)遲鈍一般用________。 A、拖泥帶水 B、半幅瑯當(dāng) C、牽絲攀藤 D、勒煞吊死
16.在上海方言中,"乒令乓瑯起"一般是指________。 A、突入其來的災(zāi)禍 B、一種象聲詞 C、兵戎相見 D、一種兒童游戲的伴語
17.在上海市區(qū)中,曾被稱作"五角場"的除了江灣五角場外,另外一處是指________。 A、董家渡 B、曹家渡 C、打浦橋 D、提籃橋 E、大自鳴鐘 F、東新橋 G、棋盤街
18.在上海方言中,"凹門痛"是指________。 A、心臟下、橫隔膜上的神經(jīng)疼痛 B、難以明言的痛楚 C、難以宣泄、刻骨銘心的痛 D、自作孽、不可活的苦痛
19. 曾是海上聞人杜月笙公館,今被移作________。 A、靜安賓 上海話初級考試
1. 在上海方言中,“彈老三”是指
A彈三下 B死翹翹 C排行老三 D一種樂器
2. 在上海方言中,“兜進”是指
A用網(wǎng)兜抓魚 B肚兜 C放進口袋里 D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
3. 上海人形容喝倒彩、起哄、幫倒忙一般作
A哇啦三四 B吼死 C倒蓬頭 D軋三胡
4. 上海話“挑上山”是指
A挑起事端 B挑大梁 C起蓬頭 D瞎起勁
5. 在上海方言中,“擺魁勁”是指
A下狠勁 B傲氣十足 C使蠻力 D沒有一點力氣
6. 在上海方言中,“落喬”是指這個人
A很隨和 B很落后 C不講信義 D有點笨
7. 在上海方言中,“硬檔”是指
A靠得住 B死要面子 C硬撐 D硬擋了一下
8. 在上海方言中,“繃忒”一般是指
A一種繃床 B受了傷 C沒勁 D一拍兩散
9. 在上海方言中,“進廟”是指
A做和尚 B去市場 C被抓進公安局 D給某人燒香
10. 在上海方言中,“調(diào)頻道”被用來指
A換話題 B聽收音機 C換個女朋友 D調(diào)侃
11. 在上海方言中,“浮尸”是指哪種人?
A淹死的人 B不務(wù)正業(yè)的人 C很難看的人 D狡猾的人
12. 在上海方言中,“吃勿落去”一般是指A吃飽了 B搞不定 C吃不消 D不敢想
13. 在上海方言中,“海慰”一般是指A海鮮 B海量 C不愿意 D舒適、實惠
14. 在上海方言中,“空手道”一般是指
A懂功夫的人 B會變戲法的人 C白吃白喝的人 D說空話的人
15. 在上海方言中,“軋苗頭”的是指
A鋤草 B看風(fēng)向 C摘嫩葉 D軋黃金
16. 在上海方言中,“夜壺水”是指
A酒 B涼開水 C茶 D尿
17. “拉臺面”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要面子 B擺酒席 C唱戲 D談判
18. “失撇”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失明 B失信 C失敗 D失算
19. “條桿”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身段 B旗桿 C搟面杖 D臥底
20. 上海話里“落帽風(fēng)”是指
A快速的風(fēng) B找不到人影 C一種風(fēng)氣 D如影相隨 滬語滄桑百年1853年,英國傳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統(tǒng)地發(fā)表了他記錄的上海話:“黃浦水大來野”,“買拉個米擔(dān)(拿)來撥是(給了)窮人”。那時的上海歸屬松江府,上海話很像現(xiàn)在的松江話。 隨著城區(qū)的擴展,大量遷入上海的移民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方言。像上海話中的“阿是”來自蘇州,“阿拉”來自寧波,“木佬佬”來自杭州,“小把戲”來自蘇北。就拿上海的小吃來看,五方佳食的美名由于熱鬧的夜市開放而融入滬語詞匯:寧波的“鴨膀”、“黃泥螺”,蘇州的“甘草梅子”、“鹽金花菜”,廣東的“魚生粥”,蘇北的“麻油馓子”、“脆麻花”,山東的“大餅”,加上本地的“擂沙圓”、“熏腸肚子”、“五香茶葉蛋”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單說反映上海餅類的名詞一下子就增加很多,如“面餅、大餅、羌餅、麻餅、蹋餅、蔥油餅、香脆餅、香酥餅、老虎腳爪、蟹殼黃”等。“馬路、洋房、自來水、卡車、黃包車、足球、高爾夫球、酒吧、報館、書局、博物館、幼稚園、影戲院、俱樂部、雪花膏、牛皮筋、拍紙簿”等等,上海話中一時面熟陌生的名詞驟增。 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東漸也帶來了許多新詞,像“色拉、土司、白蘭地、吉普卡、沙發(fā)、司的克、水門汀、派司”,形成了本世紀初外來詞引進的高潮。與此同時,“十里洋場”上一些腐朽文化也曾污染過滬語,像“燕子窠”里“吹橫簫”,“開門堂子”中“打野雞”,一些黑行為帶來了“打白客”、“剝田雞”、“背娘舅”、“拉皮條”、“放白鴿”、“吃豆腐”等一批詞語。上海還一度出現(xiàn)了聞名世界的“洋涇浜話”:“麥克麥克”形容鈔票多,“畢的生司”則是身無分文了。在與洋人的交往中,洋人做過滬上店肆的“洋盤”,上海人也有過“吃外國火腿”(足踢)的經(jīng)歷。那些舊詞語而今有的隨舊事物的消亡成了過眼煙云,有的則一直話到現(xiàn)在,如洋涇浜語“chopsticks(筷子)”就留到英語詞典里去了。 繁榮的經(jīng)濟文化和頻繁的交往使上海話成為吳語中發(fā)展最快的方言,即使一些別的方言中很穩(wěn)定的常用詞也在上海150 年里發(fā)生變遷。相當(dāng)于普通話“很”的副詞,滬語中就先后有“野、邪、邪氣、交關(guān)、窮、老、瞎”好幾個,現(xiàn)在“野、邪”都只留在了郊縣,“窮”已傳給了蘇州,上海城區(qū)里“伊老好”的“老”占了優(yōu)勢,青年人又說起了“瞎”?!澳愠燥垱]有?”開埠時說“儂飯吃啊末?”后來說:“儂飯阿曾吃?”現(xiàn)在是“儂飯吃了伐?”幾經(jīng)更迭。 經(jīng)歷了天翻地覆的上海方言,積累了許多極為生動的詞語,表達十分靈活。如形容圓有“的粒滾圓”,形容脆稱“刮辣松脆”,形容燙說“熱炙普燙”,形容青為“碧綠生青”。“額角頭碰著天花板”極言僥幸之喜,“霉頭觸到印度國”極言倒霉之重,“門檻精到九十六”極言精明之盛。一大批慣用語如“插外快”、“軋苗頭”、“牽頭皮”、“打回票”、“觸壁腳”、“收骨頭”、“賣關(guān)子”、“吃空心湯團”等等,往往隨口說來,言簡意賅。青少年還在不斷創(chuàng)造和使用新詞,如表貶的“大興”、“戇脫”,表褒的“乓乓響”、“一只鼎”、“瞎嗲”,海派風(fēng)味雋永。本世紀末又掀起流行語的高潮,新詞層出不窮,只好另文詳說了。如今上海話已跟著上海人的足跡流傳各地,不但在中國處處可聞,而且遠布歐澳日美,傳播著大上海的民風(fēng)和文明。 老虎灶上海俗語。是近代上海出現(xiàn)的新名詞。指一種專門兼營熟水、浴堂的低檔茶館。20世紀30年代后,隨著上海浴室的增多,上海的老虎灶一般不再經(jīng)營浴室。至于“老虎灶”一詞的出處釋法不一,一說是“洋涇浜英語”。因為近代上海出現(xiàn)了大量的西洋建筑,這些建筑一般都設(shè)有壁爐,并在屋頂上設(shè)有多孔煙囪,屋頂?shù)挠⑽臑椤癛00f”,音諧“老虎”,因此這種將煙囪設(shè)在屋頂上的灶就叫做“老虎灶”。而江南傳統(tǒng)的民間灶頭一般是破墻而出,用料大的熟水店的煙囪必須設(shè)在屋頂上,于是熟水店也被稱為老虎灶。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老虎灶得名于其形。以前熟水店的添燃料處設(shè)在墻外,墻上設(shè)計兩小窗口,可以看見灶內(nèi)的情況,這種灶的灶堂如同虎口,兩窗如同虎眼,屋頂?shù)臒焽鑴t如同虎尾,于是被稱為“老虎灶”。1906年出版的《滬江商業(yè)市景詞。老虎灶》:“灶開雙眼獸形成,為此爭傳‘老虎’名;巷口街頭爐遍設(shè),賣茶賣水鬧聲盈。”“滬火炎炎暮復(fù)朝,鍋儲百沸待分銷;一錢一勺烹茶水。免得人家灶下燒?!闭桥f上海老虎 1 . 在上海方言中,“彈老三”是指 A彈三下 B死翹翹 C排行老三 D一種樂器 2 . 在上海方言中,“兜進”是指 A用網(wǎng)兜抓魚 B肚兜 C放進口袋里 D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 3 . 上海人形容喝倒彩、起哄、幫倒忙一般作 A哇啦三四 B吼死 C倒蓬頭 D軋三胡 4 . 上海話“挑上山”是指 A挑起事端 B挑大梁 C起蓬頭 D瞎起勁 5 . 在上海方言中,“擺魁勁”是指 A下狠勁 B傲氣十足 C使蠻力 D沒有一點力氣 6 . 在上海方言中,“落喬”是指這個人 A很隨和 B很落后 C不講信義 D有點笨 7 . 在上海方言中,“硬檔”是指 A靠得住 B死要面子 C硬撐 D硬擋了一下 8 . 在上海方言中,”繃忒”一般是指 A一種繃床 B受了傷 C沒勁 D一拍兩散 9 . 在上海方言中,“進廟”是指 A做和尚 B去市場 C被抓進公安局 D給某人燒香 10 . 在上海方言中,“調(diào)頻道”被用來指 A換話題 B聽收音機 C換個女朋友 D調(diào)侃 11 . 在上海方言中,”浮尸”是指哪種人? A淹死的人 B不務(wù)正業(yè)的人 C很難看的人 D狡猾的人 12 . 在上海方言中,“吃勿落去”一般是指 A吃飽了 B搞不定 C吃不消 D不敢想 13 . 在上海方言中,”海慰”一般是指 A海鮮 B海量 C不愿意 D舒適、實惠 14 . 在上海方言中,“空手道”一般是指 A懂功夫的人 B會變戲法的人 C白吃白喝的人 D說空話的人 15 . 在上海方言中,“軋苗頭”的是指 A鋤草 B看風(fēng)向 C摘嫩葉 D軋黃金 16 . 在上海方言中,“夜壺水”是指 A酒 B涼開水 C茶 D尿 17 . “拉臺面”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要面子 B擺酒席 C唱戲 D談判 18 . “失撇”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失明 B失信 C失敗 D失算 19 . “條桿”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身段 B旗桿 C搟面杖 D臥底 20 . 上海話里“落帽風(fēng)”是指 A快速的風(fēng) B找不到人影 C一種風(fēng)氣 D如影相隨 “上海閑話能變化,但不能消失,它們富于個性,是上海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fā)展的見證。”上海大學(xué)語言研究中心主任錢乃榮說,現(xiàn)在,上海方言正經(jīng)歷第二次轉(zhuǎn)折。 今年3月,一部上海方言大詞典將交稿,與此同時,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傳出消息,上海將由復(fù)旦大學(xué)牽頭,興建一個上海方言庫,“阿拉閑話”正在掀起又一波熱潮。 但在采訪的過程中,錢乃榮始終強調(diào),上海方言和普通話,兩者沒有沖突,它們的關(guān)系是互補雙贏、和而不同。 上海話最會造新詞 錢乃榮說,自元代到清代開埠以前,上海一直是松江府一個三級小縣城。上海方言是松江方言在黃浦江流域的一個變體,長期發(fā)展緩慢。上海話的大變化是1843年以后。那一年,上海開埠。 由于迅速都市化,上海經(jīng)濟發(fā)展,海納百川,上海話在松江話系統(tǒng)的方言基礎(chǔ)上,取得長足的發(fā)展。變化最快有兩個時期,第一個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淘汰了松江話系統(tǒng)中一些使用地域過于狹隘的詞語,大量吸收了國內(nèi)外語言的精華,使舊上海話改觀為新上海話。 “當(dāng)時,上海人見一樣新生事物就造一個新名詞。不少商業(yè)活動,在上海話里有了許多詞語?!卞X乃榮說,如“飯碗頭”、“卷鋪蓋”、“撬邊”。還有大量商業(yè)詞語引申到日常生活中來,如“賣相”、“吃價”、“現(xiàn)開銷”、“講斤頭”、“打回票”、“掂斤兩”、“真生活”、“耳朵打八折”、“勿是生意經(jīng)”等。 由于思想的活躍,還產(chǎn)生了大量的慣用語,如“出風(fēng)頭、牽頭皮、收骨頭、淘漿糊、七葷八素、死蟹一只、勒殺吊死、牽絲扳藤、吃空心湯團、開年禮拜九、懸空八只腳、門檻精到九十六”等等。 部分詞語輸入“國語” 這時,上海話成為一種對都市文化非常有表現(xiàn)力的方言。不但如此,它還匯集了江南人生活中各種細膩的詞匯,如烹調(diào)食物,用火制作方法的所有動詞:“燒、炒、煎、蒸、燉、篤、燜、煸、烘、汆、溜、熬、爆、膾、炸、扣、烤”等。 上海話吸收了江浙語言的一些詞語,尤其是蘇州話和寧波話,一躍成為漢語三大方言(北京話、上海話、廣州話)之一。此外,大量上海話新詞傳入了當(dāng)時的“國語”,如:“自來水、電燈泡、馬路、洋房、書局、報館、博物館、足球、高爾夫球、黃包車、三輪車、雪花膏、橡皮筋、沙發(fā)、馬達、課程、咖啡、白蘭地、啤酒、麥克風(fēng)、敲竹杠、出洋相、小兒科”等等,這些詞語,現(xiàn)在還保留在我們的普通話中。 上海將有方言大詞典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是上海話的第二次變化高潮,或許也是轉(zhuǎn)折。其中得失,令人也嘆也喜,也悲也思?!卞X乃榮說。 這段時期中,青年一代又新造、流傳許多貼近生活的流行語,但由于一些原因,上海話中一些有用的方言詞在這一代中出現(xiàn)斷層和流失。錢乃榮說,他本人在大學(xué)生中做過一項調(diào)查:在上世紀80年代,幾乎人人將上海話當(dāng)成慣用語。而在最近一次50多個大學(xué)生的調(diào)查顯示,已有三分之一以上不會說了,大致知道但自己不說的更多。 為此,錢乃榮一直筆耕不輟,今年3月,一部上海方言大詞典將交稿,是他的導(dǎo)師許寶華、湯珍珠教授和他一起編撰。此前數(shù)月,他又有一本上海話最新流行語2500條出版。 “方言,是各地本土文化的基礎(chǔ),能讓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保持多元化,更加燦爛。上海話,是這個城市本土的民俗和文化表現(xiàn)?!卞X乃榮說,因此,上海閑話,在普通話基本得到推廣的情形下,應(yīng)該提出和注意保護,上海話能變化,但不能消失。 ■滬語探源上海話源自少數(shù)民族語言 基本路線:長江以南百越話+來自北方的漢語→吳語,不斷南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傳到上海(戰(zhàn)國時)→開始發(fā)展,融合周邊方言(三國時)→現(xiàn)在的上海話 上海話的前身是什么?它是怎樣逐步形成、固定成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上海話呢?上海師范大學(xué)著名語言學(xué)家潘悟云給出了答案。 潘悟云說,其實上海話的老祖宗是“百越話”。 百越族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早在三國以前,長江以南地區(qū)遍布百越族的族人,一直延伸到越南。百越族的“百越話”可以說是上海話的前身,但真正促使上海話形成的,還是漢族人。 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本來生活在北方的黃河流域,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由于北方連年戰(zhàn)亂,一些北方的漢族人舉家遷徙到南方,在這個過程中,百越族的“百越話”和漢族的漢語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語言,因為當(dāng)時的吳國多使用這種語言,所以被稱作吳語。 三國時,東吳的孫權(quán)確立了漢語的主體地位。從此,漢語系的語言蓬勃發(fā)展,吳語也不例外。從三國至今的漫長歲月中,上海話不可避免地受到周邊地區(qū)方言的影響 1.寧波話的“黃狗”是: ?。?分) A.專門指黃顏色的狗 B.指打手 C.狗的統(tǒng)稱 D.快死的狗 2.關(guān)于上海話的“白相”,以下那個說法是錯誤的:(2分) A.寧波話中,相同的意思叫“那烏” B.是紀錄舊上海的黑白相片 C.跟蘇州話和嘉興話的含義相同 D.“白相”的相是看的意思 3.上海話“辣拉火車高頭”是說:(2分) A.站在火車車頂 B.在火車站 C.在火車里 D.在火車頭里 4.關(guān)于上海話“老蟲”的說法,正確的有:(2分) A.“老蟲”是指老虎 B.與“夜狗”含義一樣 C.是一種蛇 D.形容人很臟 5.關(guān)于越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2分) A.越劇是用越方言唱的,所以叫“越劇” B.聽得懂錫劇的群眾一般也聽得懂越劇 C.越劇唱詞的“新”應(yīng)該讀作sin D.越劇唱詞不是江浙群眾的口語,而是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 6.老上海話中的“灑度”是指: ?。?分) A.澆水 B.一種水平儀 C.酒的度數(shù) D.吃力,累 7.現(xiàn)代吳方言中,以下不會出現(xiàn)的句子是: ?。?分) A.吾卿一道歸去 B.咱從無錫去蘇州 C.伊昨日討娘子 D.本書借吾 8.以下不是吳方言父親的稱唿(2分) A.阿爸 B.阿爹 C.爺 D.老豆 9.在吳方言中,“晴”和“請”的聲母是否一樣?(2分) A.相同 B.不同 C.有些地方相同,有些地方不同
單選題: 1.上海話里通常管“今天”叫(10分) A.今日 B.今夜 C.今朝 D.今天 2.上海話里通常管“昨天”叫(10分) A.昨日 B.昨夜 C.昨朝 D.昨天 3.上海話里“你”的讀音為 ([]中為國際音標(biāo))(10分) A.nong B.ou C.yi D.[ne] 4.上海話里“二十二”的讀音和上海話中 ____ 相同(10分) A.尼石而 B.而尼 C.難石而 D.難尼 5.現(xiàn)代上海話中,下列哪個字的發(fā)音和其他不同?(10分) A.鹿 B.六 C.陸 D.露 6.同上,下列哪個字的發(fā)音和其他不同?(10分) A.王 B.望 C.黃 D.橫 單選填空題: 1.“儂只小赤佬!”其中“赤佬”可以用 ___ 代替。(5分) A.垃三 B.癟三 C.豬頭三 D.骯三 2.“阿拉夜飯吃格是油燜落蘇?!甭涮K就是 ___ 。(5分) A.番茄 B.西紅柿 C.茄子 D.蘿卜 3.“真倒霉,又被黃牛斬了一刀?!边@里,黃牛可能是 ___ 。(5分) A.屠夫 B.黃色的牛 C.票販子 D.穿著黃色牛仔服的人 4.“辰光不多了,叫部叉頭吧!”叉頭是指 ___ 。(5分) A.出租車 B.面包車 C.直升飛機 D.摩托車 5.“伊老坍板格?!碧蹇梢杂?nbsp;____ 代替。(5分) A.丘 B.洋盤 C.十三點 D.賊忒兮兮 6.哪句是錯誤的?(5分) A.儂阿是搭錯了? B.儂搭錯是伐? C.阿搭錯啦儂? D.儂是搭錯伐? 7.哪種說法不合乎通常用法?(5分) A.儂當(dāng)我洋盤啊? B.儂當(dāng)我沖頭啊? C.儂當(dāng)我屈死??? D.儂當(dāng)我戇大??? 8.“伊拉專門斬洋蔥頭?!边@句話的意思可能是 ___(5分) A.他們是加工洋蔥的專家。 B.他們敲了一個叫洋蔥頭的人一筆竹杠。 C.他們既是洋盤也是沖頭。 D.他們專騙外國人的錢。 單選題: 1.上海話里的“棺材板”是一種(4分) A.家具樣式 B.昆蟲 C.刑具 D.罵人的話 2.上海話里與“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最對應(yīng)的是(4分) A.老吃老騙 B.老偷老騙 C.老吃老做 D.老吃老喝 3.上海話里形容“出師不利”的形象化說法為(4分) A.啊嚕啊嚕 B.啊兀啊兀 C.啊咕啊咕 D.啊撲啊撲 4.上海話中,下列哪個短語的含義和其他不同?(4分) A.臺老三 B.翹辮子 C.到提籃橋去 D.到鐵板新村去 5.上海話中可替代下句中“好歹”一詞的像聲詞是 “好歹我們也認識這么多年了!”(4分) A.PaPa B.PangPang C.PaoPao D.PanPan 6.上海話中與“金剛鉆”相對的是(4分) A.阿三頭 B.阿疴卵 C.阿詐里 D.阿屈死 7.“搗漿煳”在舊上海的原意是指(4分) A.烹飪中的勾芡 B.混水摸魚 C.蹂躪雛妓 D.股票交易中跟峰 8.“四馬路的女人”在上海話中指(4分) A.蠻橫無禮的女人 B.見過世面的女人 C.失身柳巷的女人 D.猥祟卑鄙的女人 9.上海話里的“包腳布”常常指一種(4分) A.外國進口布料 B.街頭小報 C.限制你自由的人 D.面食 多選題: 1.在上海話中,“我受騙了!”可以用 ____ 代替。(5分) 我中刀了! 我上伊老當(dāng)了! 我被噱進了! 我悶掉了! 2.在上海話中,下列____ 短語中的“老”沒有年華逝去的意思。(5分) 老甲魚 老屁眼 老鬼 老蟹 3.以下短語不是上海人用來嘲諷近視眼的為 ____ 。(5分) 嘎梁 橫梁 木梁 書蠹頭 4.不是“讀者文摘”標(biāo)準(zhǔn)滬語發(fā)音為 ____ 注:[e]為國際音標(biāo)(5分) 毒責(zé)文責(zé) 毒Z[e]文Z[e] 毒Z[e]文責(zé) 毒責(zé)文Z[e] 5.在父親訓(xùn)斥兒子時,下列哪些說法不能最好地替代北方人所說的“我揍你!”?(5分) 我拷儂! 我喇一記! 我打儂! 我請儂吃生活! 6.吳地方言中,表意為“總共”的副詞有(5分) 夯撥郎當(dāng) 角落山門 一天世界 一塌刮子 7.上海話中“吃的洋秈米”這句話的下半句不是(5分) 發(fā)的糍飯嗲 發(fā)的糯米嗲 發(fā)的糖糕嗲 發(fā)的油條嗲 8.上海話中形容倒楣的短語是(5分) 額角頭碰到棺材板 霉頭觸到哈爾濱 霉遭星 額角頭碰到天花板 是非題: 1.在上海話中“我吃他的干醋”與“我吃他的老酸”不是相同的含義。(5分) A.是 B.否 2.上海話中“橫豎橫”的歇后語為“拆牛棚”。(5分) A.是 B.否 3.上海話中形容詆毀別人的做法為“戳bi腳”、形容被老師罰站為“立bi角”、形容親子遺傳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掘bi洞”中的"bi"是同一個字。(5分) A.是 B.否 4.舊上海話中“鳥”的一般發(fā)音為“Diao”。(5分) A.是 B.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