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陰煎: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jīng)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 各二錢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 各一錢半 生甘草 一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半。如肺熱多汗者加麥冬棗仁。如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半。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二三錢。如氣滯而痛去熟地加陳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屬。如血脫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錢或烏梅一二個或百藥煎一二錢,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氣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藥。如肢節(jié)筋骨痛或腫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錢。
加減一陰煎:治水虧火勝之甚者,見補陣九。
抽薪飲:治諸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 炒 黃柏 各一二錢
枳殼 錢半 澤瀉 錢半 細甘草 三分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如熱在經(jīng)絡肌膚者加連翹天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大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在陽明頭面或躁煩便實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草龍膽車前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加門冬生地芍藥之類以滋之。熱在腸胃實結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徙薪飲:治三焦之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 八分 黃芩 二錢 麥冬 芍藥 黃柏
茯苓 牡丹皮 各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多郁,氣逆?zhèn)?,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加青皮梔子。
大分清飲: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痢,黃膽溺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 各二錢 豬苓 梔子 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 各一錢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遠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草龍膽之屬。如大便堅鞭脹滿者加大黃二三錢。如黃膽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二錢。如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青皮各一錢五分。
清流飲:治陰虛夾熱瀉痢或發(fā)熱或喜冷或下純紅鮮血或小水痛赤等證。
生地 芍藥 茯苓 澤瀉 各二錢 當歸 一二錢
甘草 一錢 黃芩 黃連 各錢半 枳殼 一錢
水一盅半煎服。如熱甚者加黃柏。小水熱痛者加梔子。
化陰煎:治水虧陰涸陽火有余,小便癃閉淋濁疼痛等證。
生地 熟地 牛膝 豬苓 澤瀉 生黃柏
生知母 各二錢 綠豆 三錢 龍膽草 錢半 車前子 一錢
水二盅加食鹽少許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溫服或冷服。若水虧居多而陰氣大有不足者,可遞加熟地即用至一二兩亦可。
茵陳飲:治夾熱泄瀉,熱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黃疸濕熱閉澀等證。
茵陳 焦梔子 澤瀉 青皮 各三錢
甘草 一錢 甘菊花 二錢
用水三四盅煎二盅不時陸續(xù)飲之,治熱瀉者一服可愈。
清膈煎:治痰因火動,氣雍喘滿,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 錢半 貝母 二三錢,微敲破 膽星 一二錢
海石 二錢 白芥子 五七分 木通 二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盅。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錢。如熱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梔子一錢半。如熱在上焦,頭面紅赤,煩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錢。如痰或上雍而小水不利者加澤瀉一二錢。如痰或閉結,大便不通而兼脹滿者加大黃數(shù)錢或樸硝一二錢。
化肝煎: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 芍藥 陳皮 各二錢 丹皮 梔子 炒
澤瀉 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伐之 土貝母 二三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地榆、木通各錢半。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脹滿加白芥子一錢。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安胃飲:治胃火上沖呃逆不止。
陳皮 山楂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 各二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如胃火熱甚,脈滑實者加石膏。
玉女煎: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乾渴,頭痛牙痛,失血等證。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 三五錢 熟地 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 二錢
知母 牛膝 各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倶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二三錢尤妙。
太清飲:治胃火煩熱,狂諺嘔吐等證??膳c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 各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蚣欲滈T冬。
綠豆飲: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于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火。
玉泉散:亦名一六甘露散。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瘟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證。
石膏 六兩生用 粉甘草 一兩
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吸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此方加硃砂三錢亦妙。
雪梨漿: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另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于水中,少傾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渣,退陰火極速也。
滋陰八味丸:治陰虛火盛,下焦?jié)駸岬茸C。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 四兩 丹皮 三兩 山茱萸 肉,四兩 知母 鹽水炒,三兩
澤瀉 三兩 黃柏 鹽水炒,三兩 熟地 八兩,搗蒸 白茯苓 三兩
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
約因丸:治婦人血海有熱,經(jīng)脈先期或過多者,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及男婦大腸血熱便紅等證。
當歸 白術 炒 芍藥 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黃芩 白石脂 醋煅碎 北五味 丹參 川續(xù)斷 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服。火甚者倍用黃芩。兼肝腎之火甚者仍加知母黃柏各等分。大腸血熱便紅者加黃連防風各等分。
服蠻煎:此方性味極輕極清,善入心肝而臓,行滯氣開郁結通神明,養(yǎng)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 麥門冬 芍藥 石菖蒲 石斛 川丹皮 極香者
茯神 各二錢 陳皮 一錢 木通 知母 各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多郁者加貝母二錢。痰盛兼火者加膽星一錢五分。陽明火盛內熱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錢。便結脹滿多熱者玄明粉二三錢調服或暫加大黃亦可。氣虛神困者加人參隨宜。
約營煎:治血熱便血,無論脾胃小腸大腸膀胱等證,皆宜用此。
生地 芍藥 甘草 續(xù)斷 地榆 黃芩
槐花 荊芥穗 炒焦,各二錢 烏梅 二個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梔子黃連龍膽草之屬。如氣虛者可加人參白術。如氣陷者加升麻防風。
|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知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