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世界性文化現象,人們在飲酒中品味生活,表達歡樂和喜慶,或寄托惆悵和憂傷。我國《飲膳要正》說:“酒味甘平,大熱有毒,主行藥勢,雜百邪,通血脈,厚胃腸,消憂愁,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度,喪生之源”。大量證據表明,少量飲酒有益健康,而長期大量飲酒可致慢性酒精中毒。現在,酒精中毒和心臟病、癌癥已成為影響健康的三大因素。
一、健康飲酒 國內外一致認為飲酒與吸煙不同,吸煙無論多與少均對健康有害,毫無益處。然而,卻有大量證據表明,與不飲酒相比,少量飲酒(每周2~6個標準量,一個標準量相當于12g酒精,約為180ml葡萄酒或360ml啤酒。)對健康有益,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總死亡率。最近在美國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每天飲酒1個標準量總體死亡率最低,特別在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老齡者)中效果尤為明顯。因此,有人主張適量或少量飲酒,始終保持有節(jié)有度是可行的,適量飲酒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
二、慢性酒精中毒 長期酗酒可導致機體各系統(tǒng)功能障礙,甚至不可逆的病理損害,如慢性消化道炎和潰瘍,酒精中毒性心肌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或腦萎縮。據調查,歐洲國家男性慢性酒精中毒的終生患病率為3~5%,我國為3.7%,應引起足夠重視。
(一)韋尼克腦病是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維生素B1缺乏性疾病。其典型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小腦性共濟失調、精神意識障礙等三聯(lián)征。出現復視、眼震、步態(tài)蹣跚、智能減退、不同程度意識清晰度下降和精神異常。
(二)酒精中毒性中風 酒精嗜好者常患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脂血壓、動脈硬化。當飲酒24小時之后,酒精排出體外的短時間內,會出現跳躍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極度活躍、血栓素B2合成增加,激發(fā)血管痙攣和血小板聚集,易致腦血栓形成。 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者常伴發(fā)凝血功能障礙。表現血中依賴維生素K合成的凝血因子水平降低,病理性纖溶亢進,纖維蛋白原減少,酒精尚可抑制血小板生成,縮短血小板壽命,致使凝血功能障礙,并發(fā)腦出血。腦出血多發(fā)生于飲酒后24小時之內,此時由于酒精的作用,使血壓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增快,同時欣快、激動、躁狂而致血管破裂出血。
(三)酒精中毒性多發(fā)生神經炎 由于維生素B1等的缺乏,多發(fā)性神經炎發(fā)病率高,表現四肢麻木無力,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出現套樣感覺障礙。
慢性酒精中毒的防治
(一)戒酒 嗜酒者的態(tài)度有積極和消極兩種,前者對酒垂涎欲滴,把飲酒視為最大樂趣;后者為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不愉快,而以酒解愁。酒精依賴者不僅表現精神依賴,而且有身體依賴。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使之產生戒酒愿望,隨之開始控制飲酒量,而后逐步戒酒,逐步戒酒是保證戒酒成功的關鍵。
(二)維生素的補充 酒精中毒者由于以酒代食,消化道功能障礙吸收不良。酒精代謝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而致維生素B1等的缺乏,致使體內糖的代謝障礙,丙酮酸、乳酸大量堆積,出現中毒癥狀。應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1、B6、B12、煙酰胺、葉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