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涂是境界、是智慧、是氣度
“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安心,非圖后來福報也。”這是清代杰出的文人畫家鄭板橋題過的幾副著名匾額之一。盡管作者辭世已長達(dá)240多年,但依然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而且也為商家、藝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也許是學(xué)文對詩詞歌賦有所偏愛的緣故,有生以來,在不同的場合不止一次地品讀過它,盡管有人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對它有過自嘲、抗議、自慰等多種詮釋,但一直沒能領(lǐng)悟其要義。直到前些日子放假期間朋友小聚時,在店家的墻飾上再次把玩它時,才了然有所悟。 說到“難得糊涂”四個字,不能不說一說它的來歷。據(jù)說,有一年鄭板橋在山東萊州云峰山觀鄭文公碑時,流連忘返,借宿于自命為“糊涂老人”的一儒雅老翁的山間茅屋。他的屋中陳列著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質(zhì)細(xì)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十分贊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于硯背。鄭板橋認(rèn)為老人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的方印。 因硯臺上尚有許多空白,鄭板橋說老先生應(yīng)該寫一段跋語。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zhuǎn)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彼昧艘粔K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xiāng)試第二,殿試第三?!编嵃鍢蛞豢创篌@,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的官員。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見硯背上還有空隙,便也補寫了一段話:“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SPAN> 糊涂是一種境界。從主觀上講,來世間走一遭,誰都不想稀里糊涂過一生,誰都想做個聰明人,處處都顯得卓而不群,時時都落個出類拔萃,哪怕不能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最起碼也要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幾痕漣漪。但理想終歸是理想,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乍來人世時,每個人都攥著小拳頭,信誓旦旦地要拼爭、奮斗一番;初涉風(fēng)雨的那些時日,每個人心中也都充滿著期待,渾身上下也都洋溢著拼搏的力、奮斗的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明白,人生于世,絕不是有激情就有空間,有智慧就有舞臺,有奮斗就有回報。無論你多么聰明、睿智,該著內(nèi)斂的時候,必須學(xué)會內(nèi)斂,需要藏鋒的時候,必須學(xué)會藏鋒,也就是說該著糊涂的時候,必須做到糊涂。哪怕聰明一世,也要糊涂一時。糊涂人糊涂,那是一種常態(tài),但要聰明人糊涂,那只能說是一種境界。 糊涂是一種智慧。沒有聰明,人類只能是一個尋常的物種,永遠(yuǎn)不可能從一般意義的生物圈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沒有聰明,人類只能永遠(yuǎn)停留在茹毛飲血的蒙昧?xí)r代,永遠(yuǎn)不會迎來富庶文明的希冀之光;沒有聰明,人類只能在5.1億平方公里的有限空間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遠(yuǎn)不會將追求的腳步延伸到茫無際涯的宇宙空間……世界要進(jìn)步,人類要發(fā)展,謀事在天,成事在人,人生于世,凡事都離不開聰明。但人們也常講“聰明反被聰明誤”。該著聰明的時候,必須聰明,該著清醒的時候,必須清醒。糊涂一時,聰明一世。當(dāng)這個世界不需要聰明,或者聰明可能對自身、對他人造成禍患和災(zāi)難的時候,也不妨動點心眼兒,裝裝瘋,賣賣傻。如果一時的糊涂,能夠贏得一世的聰明,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糊涂是一種氣度。境界也好,智慧也罷,聰明畢竟是我們的追求,是我們的常態(tài),我們可都是承載著聰明,伴隨著夢想而來的呀,可你非要我們“境界”,要我們“智慧”,這不是明擺著教唆我們墮落和蛻化嗎?板橋先生已經(jīng)鄭重指出:“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人家不需要你聰明,不需要你清醒的時候,你非要瞪圓深情注目的眼睛,大聲疾呼讓我一次愛個夠,你不是太自作多情了嗎?聰明眼看就要給你帶來威脅、造成創(chuàng)傷的時候,你還不知道緊急避險,還在那一個勁兒展示你的青春活力,你不是自討其辱嗎?人生需要一種氣度,該著得的時候,要志在必得;該著放的時候,必須懂得放棄! “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苯虝?、賣畫、宦游、作吏,鄭板橋窮盡一生的經(jīng)世之言,還不夠我們受用一輩子嗎? 糊涂是一種境界,糊涂是一種智慧,糊涂是一種氣度。世事就是這樣無常,人生永遠(yuǎn)充滿辯證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