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難得糊涂”四字,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呢。

   有一年,鄭板橋先生到萊洲云峰山觀摩鄭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這老人稱自己為糊涂老人,他談吐高雅舉止不凡,與人交談起來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塊特大的硯臺,這硯臺石質(zhì)細(xì)膩,鏤刻精美,實(shí)為世間極品。老人請鄭板橋先生為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于硯臺的背面,于是鄭先生依糊涂為引,題寫了“難得糊涂”四字,同時還蓋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
   這硯臺有方桌一般大小,鄭先生寫過之后,還留有很大的一塊空地,于是鄭板橋先生請老人題寫一段跋語,老人沒加任何推辭,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zhuǎn)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睂懥T也蓋了方印,印文是:“院試第一,鄉(xiāng)試第二,殿試第三。”
   鄭板橋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潔雅士,頓感自身的淺薄,其敬仰之心猶然而生,見硯臺中還有空隙,便提筆補(bǔ)寫道:“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BR>   后世的人們感慨這“難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聯(lián)的形式掛與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

 “難得糊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一:自我解嘲說。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覺悵然?!彼耄耙簧德?,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qiáng),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涂一些好,萬事都作糊涂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庇谑?,他揮毫寫下“難得糊涂”。因此它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tài)內(nèi)心并發(fā)出的憤激之詞?!保ā稄V陵奇才--鄭板橋傳》) 
其二:抗議之聲說。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diào)任濰縣知縣,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zāi)。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而向他求字畫。鄭板橋就以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慘像,心力不支,非常憂郁。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涂嘛!鄭板橋怒言:裝糊涂,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難得糊涂是鄭板橋的抗議之聲》) 
其三:心安理平說。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zhèn)鞣课莸囊欢螇?,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后,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鄙院螅謱懴隆半y得糊涂”,并在“難得糊涂”下加注‘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颂帉ⅰ半y得糊涂”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tài)平衡。 
“難得糊涂”是一種經(jīng)歷。只有飽經(jīng)風(fēng)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諦。
“難得糊涂”是一種境界。心中有大目標(biāo)的人,自然對枝節(jié)雜碎不屑一顧,只著眼大方向,為全局負(fù)責(zé),能做中流砥柱。
“難得糊涂”是一種資格。名利淡泊、寧靜致遠(yuǎn)的人物,他們內(nèi)涵豐富、底蘊(yùn)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靜之心對待人生,泰然安詳。
“難得糊涂”是一種智慧。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間風(fēng)云變幻、處事輕重緩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難得糊涂”是一種氣度。它能使人超凡脫俗、胸襟坦蕩、氣宇軒昂、灑脫不羈、包容萬象。 
‘難得糊涂’是忘記過去、不想未來、活在當(dāng)下、、活在當(dāng)下才是最難的、、、、

人生處世,需要難得糊涂,對他人要擅見其長,不拘于其短;對事情能總攬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夠堅(jiān)持原則,分清是非,顧全大局,頭腦清醒,遵守道義,抑惡從善;在小事上則不過多計較,不小題大做,寬容大度,順其自然。這,既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智慧。 
 
難得糊涂是一門讓你在各種場合應(yīng)對自如、以退為進(jìn)、不動聲色地獲得成功,又不致遭人妒忌的學(xué)問。要做到難得糊涂,必須要做到“該糊涂時糊涂,不該糊涂時決不糊涂”。人生難得糊涂,貴在糊涂,樂在糊涂,成在糊涂。所以掌握了難得糊涂,會使你恍然頓悟,會帶給你一種大智慧,會讓你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達(dá)觀和從容。本書思路清晰,事例詳明,從做人、辦事、社交、家庭、職場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論述了難得糊涂的運(yùn)用技巧。
  貴在“難得糊涂” 
  不知道而硬裝作知道是一種病態(tài)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yù)思量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 
  正確看待貧富貴賤 
  不為無法改變的事而痛惜 
  執(zhí)著未必是好事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不斤斤計較就是一種豁達(dá) 
  愚者謀己,智者謀人 
  撒手懸崖,全身而退 
  第二章糊涂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過于欣賞自己的人,永遠(yuǎn)看不清自己 
  感恩批評,學(xué)會批評 
  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固執(zhí)的人不會明白事理,狂妄的人不會通達(dá)情理 
  有付出,就有回報 
  立身者當(dāng)經(jīng)受艱苦的磨煉 
  臨危而不懼,處變而不驚 
  第三章糊涂是悠游處世的方法 
  得失不必掛心上,樂觀豁達(dá)就逍遙 
  凡事不能太過,太過則招致禍患 
  妒忌是侵蝕人生的蛀蟲 
  正確對待他人的過失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不因得到和失去而或喜或悲 
  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順有讓,處世之道 
  處事不驚,必凌駕于事情之上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四章糊涂是低調(diào)生存的哲學(xué) 
  藏好自己的舌頭 
  受辱之時,要勇于忍 
  出頭的椽子先爛 
  言多者必失 
  以鄰為壑煩惱多 
  損人定會害己 
  當(dāng)取則取,且取之有度;該予則予,且予之及時 
  讓人一步天地寬 
  人能百忍自無憂,天天都是好日子 
  驕矜的人無知,自知的人智慧 
  毀謗別人,就是在貶低自己 
  第五章糊涂是達(dá)觀生活的態(tài)度 
  “不爭”是個好心態(tài) 
  順境不驕矜,逆境不頹唐 
  知足者常樂 
  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宰相肚里好撐船 
  降低一份欲望,得到一份幸福 
  對不能補(bǔ)救的事,何不使自己知足 
  對不能糾正的事,何不使其順其自然 
  藏起你的鋒芒來 
  以熱誠之舉,去戒備之心 
  吃虧未必是壞事 
  月有陰晴圓缺 
  第六章糊涂是大智若愚的聰明 
  達(dá)觀權(quán)變,進(jìn)退適宜 
  該清醒時要清醒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改變態(tài)度,就能改變問題 
  使好你的煙幕彈 
  智者看到名利就想到災(zāi)害,愚人看到名利就忘了災(zāi)害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學(xué)會選擇,懂得放棄 
  強(qiáng)弓發(fā)遠(yuǎn)箭 
  適時應(yīng)機(jī),當(dāng)為俊杰 
  適可而止大智慧 
 網(wǎng)文
 說不盡的茶緣,品不完的澀香。一杯清茶在手,哪管春秋冬夏,翻閱唐詩宋詞,撫遍秦磚漢瓦,一曲《古茶》在唱,恍然已是千年,聆聽人在天涯,想著癡語傻話,不想也罷,不想也罷,難得糊涂品古茶……千年寂寞,感悟時勢變遷,人海流沙,說著糊涂佳話、、、、、、、、、、、、
  縱觀板橋一生,一官歸去來,兩袖清風(fēng),世人嘆其才,三絕詩書畫。一生志趣融詩文,高風(fēng)亮節(jié)常畫竹。曾在竹畫題佳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二十年前舊板橋,人世倏然情意重,為人灑脫見風(fēng)骨,難得糊涂不圓融。
  一杯古茶悠然,幾縷茶香裊裊,誰能分辨哪是茶葉哪是茶花,都說心有靈犀的人才能看透它,可心有靈犀的人又在哪?
縱觀浩瀚詩海,蘇軾曾作一文,石蒼舒醉墨堂,難得糊涂共賞:“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大儒大雅蘇東坡,大智若愚說糊涂。“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糊涂老翁洗兒詩,難得糊涂獨(dú)自醒,一詩三折情味全,宦海沉浮自精明。
  一捏古茶說糊涂,懵懵懂懂世間事,是是非非說不清,難得糊涂品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