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雅稱 三春 古人習(xí)慣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所以,有的詩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實就是指春天。孟郊《游子吟》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九春 春季3個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阮籍《詠懷》云:“悅懌若九春,馨折似秋霜?!?/p> 青春 春天,草林極青,一派蔥蔥郁郁,因之稱春為“青春”。杜甫《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p> 青陽 春天空氣清爽新鮮,陽光溫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陽”之美稱。陳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艷陽 春天風(fēng)光明媚,故又稱“艷陽”。鮑照《學(xué)劉公干體》云:“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下成妍?!?/p> 芳春 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fā),萬木滋長,奇花異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陸游《長安有狹邪行》云:“烈心厲勁秋,麗月艮鮮芳春。” 此外,春天還有“蒼靈”、“陽春”、“陽節(jié)”、“昭節(jié)”、“淑節(jié)”等別稱。 夏天的雅稱 在我國古代,夏季有許多雅稱別名,考其淵源,十分有趣。 三夏:古人以農(nóng)歷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合而稱之“三夏”。如《樂府詩集?子夜四時歌》的《夏歌》和《冬歌》中就分別有“情如三夏熬,今日偏獨甚”和“懷人重衾寢,故有三夏熱”這樣的詩句。 九夏:夏季3個月共90多天,于是夏季又別稱“九夏”。如晉代陶淵明《榮木》詩序中有“日月推遷,已復(fù)九夏”之句。 長夏:本指農(nóng)歷六月,亦泛指夏季,原因是夏季白天特別長。如唐代杜甫《清江》詩“清江一曲抱春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宋張來《夏日》詩“長夏江村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明高攀龍《夏日閑居》詩“長夏此靜坐,終日無一言”。 炎夏:夏季天氣炎熱,故又有“炎夏”之稱,如唐代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一作《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游》)詩“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元稹《遣興十首》詩:“炎夏火再伏,清商暗回飆?!?/p> 朱夏:《爾雅》稱夏為“朱夏”。三國時曹植《槐賦》:“在季春以初茂,踐朱夏而乃繁”、唐代杜甫《營屋》詩“我有陰江竹,能令朱夏寒”及《哭韋大夫之晉》詩“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霽天”。 朱明:《爾雅?釋天》稱:“夏為朱明?!薄稘h書禮樂志?朱明》有“朱明盛長,敷與萬物”之句,晉代支遁《四月八日贊佛》和唐代李白《古風(fēng)五十九首》之五十二兩詩中亦分別有“三春迭云謝,首夏含朱明”、“青春流驚湍,朱明驟回薄”這樣的詩句。 長贏:《爾雅?釋天》稱:“春為發(fā)生,夏為長贏。”北齊時刻畫《劉子?履言》釋:“夏之得炎,炎不信,則草木不長,春木不長,則長贏之德廢。” 炎節(jié):南朝《梁元帝纂要》說“夏節(jié)曰炎節(jié)”,亦稱“炎序”、“夏序”。如唐代錢起《送薛判官趙蜀》詩“單樂動夙夜,越境正炎節(jié)”、清納蘭性德《班婕妤怨歌》“望舒圓易缺,金風(fēng)換炎節(jié)”。 昊天:《爾雅?釋天》說:“夏為昊天?!睎|晉訓(xùn)詁家郭璞注:“言氣皓軒”,亦名“中昊”、“泰夏”。 槐序:槐樹夏季開花,故名夏季為“槐序”。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夏曰槐序?!泵鞔鷹钌鳌端嚵址ド?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三秋:古時人們將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別稱為孟秋、仲秋、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叭铩庇袝r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如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qū)偃铩敝洹!?br>九秋:整個秋季共分為九旬,故古人有時也用“九秋”來代稱秋天。如晉代詩人張協(xié)的《七命》詩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風(fēng)飆。”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屬金,故稱“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奉和圣制天長節(jié)賜宰臣歌應(yīng)制》一詩中就有這樣的句子:“金天凈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詩陳子昂亦有詩曰:“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素秋或素節(jié):古人認為,秋天的顏色為五色(青赤白黑黃)中的“白”,故稱。有時指重陽節(jié),有時則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有詩云:“我來夏云初,素節(jié)今已屆”(《水谷夜行寄蘇子美》)。 金素:南朝梁代文學(xué)家蕭統(tǒng)編撰的《昭明文選》輯南朝宋代山水詩人謝靈運《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術(shù)職期闌署,理棹變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薄?/p> 商秋:因晚秋寒風(fēng)凄厲,故以五音(宮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應(yīng),故名。晉代潘尼《安石榴賦》中有句云:“商秋授氣,收畢斂實?!薄?/p> 勁秋:指肅殺的寒秋,因秋風(fēng)勁吹,故名。晉代陸機《文賦》中有句曰:“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薄?/p> 泰秋:泰,物豐,謂其時安泰吉祥。《管子·出國軋》有這樣的記載:“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發(fā)?!薄?/p> 西陸:古代指太陽運行到西方七宿的區(qū)域,本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別稱,后亦代稱秋天。如晉代司馬彪《讀漢書》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陸之秋”之句,唐初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中亦曰:“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薄?/p> 白藏:按五色學(xué)說,秋色為白,秋又為收獲儲藏季節(jié),故稱。如《爾雅·釋天》曰:“秋為白藏,冬為玄英。” 爽節(jié):秋季天高氣爽,故有此稱。南朝齊詩人謝目兆《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淵情協(xié)爽節(jié),詠言興德音”的句子,有時亦代指重陽節(jié),如唐代李適《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一詩中有句曰:“爽節(jié)在重九,物華新雨余?!薄?br> 冬季的雅稱 玄英:唐代魏徵《道觀內(nèi)柏樹賦》:“涉青陽不增其華,歷玄英不減其翠。”《爾雅·釋天》云:“冬為玄英。” -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節(jié)。用“玄序”稱冬季者,如唐許敬宗《奉和守歲應(yīng)制》詩:“玉 (王官) 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北陸:北陸本指太陽冬季所在的方位,后因以稱冬。唐代陳至《薦冰》詩:“禮自春分展,堅從北陸成?!?- 窮陰: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個季節(jié),故稱。白居易的《歲晚旅望》:“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此外,杜甫還用過“窮冬”:“窮冬急風(fēng)水,江山云霧昏”。皮日修用過“清冬”:“寓居無事入清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