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的三大法寶 一、“愛”是育才的根本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的深沉的愛”。這是教書育才的根本。然而,這種對學生的愛,究竟定位在何處呢?他同時指出:“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要達到這種境界,教師首先要把師愛融化在集體教育之中。作為班主任,面對全體學生,既要愛聽話的學生,更要愛頑皮的學生;不僅要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要愛后進的學生,把愛公平地均分給每一個孩子,這一點對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尤為重要。其次,要從心理上與孩子貼近。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如和孩子們一起跳皮筋、丟沙包、下棋、畫畫,經(jīng)常聊聊他們感興趣的動畫片,課外閱讀等,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友誼的紐帶。再者,要將師愛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師愛無處不在,從細微之處體會到老師對他們深深的愛,在學生的心田上建造師愛的美好大廈。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師生心照情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嚴”是育才的保證 有人認為“嚴師是傳統(tǒng)社會的產(chǎn)物”。我們不能贊同這種觀點。歷數(shù)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總結其經(jīng)驗,均向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嚴于待生,嚴于律己,是一切教育者不可缺少的職業(yè)品質(zhì)”。特別是做班主任,更要始終堅持從嚴治學。任何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材,對他們的思想品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都要從嚴要求。師嚴要做到兩點:一是嚴而有度。要把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信任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確定不同的目標,提出力所能及的標準要求,來約束和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因人施教,也就是我們常說,班級整體目標要分步實施,學生個人目標要因人而宜,一步一步登高。切忌盲目攀高,“恨鐵不成鋼”。二是嚴而有法。從嚴要求學生主要是靠引導、啟發(fā)、示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來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要注意點滴培養(yǎng),日常養(yǎng)成,決不能靠簡單化、命令式,更不能搞體罰。再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作為班主任,要和學生相處時間長,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好師表,在學生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由此可見,所謂“嚴”,實際是對學生愛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正象蘇霍姆林斯基說的:“真正的教育工作的能手,要實行嚴格督促、約束和強制,做這一切時總不忘記在兒童的心靈里,永遠不要讓那一點寶貴的火種(內(nèi)心的愿望)熄滅”。 三、“恒”是育才的關鍵 具備持之以恒的熱情和信念,是教師重要品格之一。一個學生要在漫長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面所提到的愛和嚴都需要在“恒”的過程中得到實現(xiàn)和深化。因此,老師無論是愛或嚴,務必要做到持之以恒,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嚴一直伴隨著他們成長。這樣,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監(jiān)督,也是一個榜樣,使學生看到老師的堅持不懈,自己也能培養(yǎng)成有始有終的性格。反之,如果老師表現(xiàn)得前緊后松,只說不做,學生自然就會養(yǎng)成虎頭蛇尾的性格。因此班主任工作要特別注意體現(xiàn)恒心,每次說到的事情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做到,對學生要求亦是如此。這樣使學生做起任何事情來都會有耐心、有韌性、有毅力。我們才能達到育才成才的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