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智謀故事》之軍事謀略(二) 韓信暗渡陳倉計 秦朝被推翻后,劉邦、項羽兩派都是最強盛的力量,當時項羽比劉邦軍勢大,自封為西楚霸王,要統(tǒng)一天下。 項羽知道劉邦決非甘居人下之人,便在分封土地中,把偏僻的山區(qū)三個郡:巴、蜀、漢中分給劉邦,封為漢王。而把關(guān)中又劃分三個部分,分別給了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項羽的用意很明顯,他想把劉邦困死在偏遠山區(qū)。讓秦將守在從山區(qū)東進的關(guān)口,目地是阻止劉邦東進。項羽把長江中下游的平原歸自己。這里地肥水美,是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富饒之地。項羽自己封為西楚霸王后,以彭城為都城。 劉邦懾于項羽威勢,不得不暫時領(lǐng)兵西上,到巴蜀和漢中山區(qū)進據(jù)封地。劉邦接受張良建議,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一來是為了斷后防御,二來讓項羽知道,自己安據(jù)封地沒有進軍東去的意圖。 此計果然迷惑了項羽,項羽不再把劉邦當作心腹之患。劉邦到了南鄭,拜蕭何推薦的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伺機再起,奪取天下的戰(zhàn)略。 韓信自有謀略。他故意命令樊噲、周勃帶領(lǐng)大隊人馬去修棧道,并限三個月完工??蔁龤У臈5涝谏嚼飻嗬m(xù)的有300多里,山勢險峻,有的地方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修了沒幾天就摔死了幾十人。兵士不愿干這種冒險的活,不斷逃跑,所以修復(fù)棧道的工作進度很慢。 守在關(guān)中西部地區(qū)的雍王章邯,聽說漢王拜的大將是當年曾在大街上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從心里瞧不起他。又派人打探說漢軍正修棧道,章邯更不把漢軍放在眼里。因為誰都知道,蜀道艱難奇險,在上面修復(fù)棧道太難了。楚軍及守在關(guān)口的將士們都放松了對漢軍的警惕。 但是時間不久,漢軍大兵突然攻占了關(guān)中陳倉,使楚軍將士大驚失色。原來這是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表面上韓信派人修棧道,實際上卻率領(lǐng)漢軍主力,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雍地、咸陽。章邯兵敗,只得自殺。沒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漢軍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舉攻占關(guān)中,大獲全勝。 陳平設(shè)計除范增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天,楚軍把滎陽城團團圍住,形勢十分危急。漢王派人與楚講和,愿以滎陽為界。東面屬楚,西面屬漢。亞父范增勸項羽速速攻取滎陽,休使?jié)h王逃走。劉邦更加焦慮不安。 項羽為了探聽漢軍虛實,表面上裝著愿意講和,也派使者入城談判。陳平得知楚使入城的消息,便與劉邦謀劃,設(shè)下圈套,讓楚使中計。 漢王接見楚使后,命陳平設(shè)宴款待。陳平讓用太牢具,滿盛牛羊雞豚,以及美酒佳肴,招進客廳。楚使見了滿心歡喜,心中暗想,漢王求和心切,所以格外優(yōu)待我們楚國使者。過了一會兒,陳平進來,向使者詢問亞父起居,并問亞父有無手書交給漢王。楚使奇怪,說:“我奉項王使命,為了議和而來,并非由亞父所遣,哪里來的手書?”陳平聽了,故意失色道:“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派來的人!”說著就走了出去。不久就有幾個廚子進入客廳,把剛才抬進來的牲餼酒肴又抬了出去,邊走邊小聲私語:“他不是亞父差來的,怎么配享受太牢呢?”楚使聽得真切,不禁驚愕。又等了大半天,才見有人端著一個用粗瓷盤盛著些粗米淡飯送來,放在桌子上就走了。楚國使者氣得連飯也沒吃,就辭別門吏,一口氣跑回軍營,入見項王,一五一十地報告,說亞父私通漢王,應(yīng)該加防范。項王聽后大怒,對范增也不信任了。 亞父范增還被蒙在葫蘆里,一心要為項王設(shè)法滅漢。他見項王為了議和,又把攻城的事寬懈下來,免不得暗暗著急,因此再次入見項王,催促他早日下令攻城,速下滎陽。項王正在氣頭上,沒好氣地說:“你叫我快攻滎陽,到底安的什么心?恐怕滎陽還沒攻下,我的頭早被你當做禮物送給漢王了!”范增一聽,知道項王已經(jīng)懷疑自己了,不想好心得惡報,也怒道:“天下事已經(jīng)大定,愿大王好自為之,臣年已衰老,早該引退,乞賜臣骸骨,歸葬鄉(xiāng)里。”說完,掉頭便走,項羽也不挽留。范增回到本營,草草收拾了一下,就駕車東歸。一路上越想越氣,百般無聊,加之年老體衰,不勝旅途疲勞,因此得了疾病,背上又突然長了個惡瘡,因路上無醫(yī)治療,還沒到家,就死在半路上了。 假稱巡游擒韓信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書漢高祖劉邦說,楚王韓信想謀反。漢高祖向諸將詢問應(yīng)對的計策。諸將都說應(yīng)立即發(fā)兵征討韓信。劉邦聽后沉默不語。 他又詢問陳平,并告訴他諸將的意見。陳平問劉邦:“與韓信相比,誰的兵更精良?”劉邦說還是韓信的兵精。陳平又問劉邦,手下的武將用兵打仗有趕得上韓信的嗎? 劉邦說沒有趕得上的。陳平說:“現(xiàn)在陛下的兵力不及韓信精良,將領(lǐng)不及韓信高明,如果這樣冒險出兵,一定沒有取勝的把握。自古就有天子外出巡游會見諸侯的定制。現(xiàn)在陛下偽稱巡游南方的云夢,在陳會見諸侯。陳在楚王韓信的封地之西,韓信也知道陛下喜歡巡游,一定會親自外出迎接,那時陛下再派人將他擒獲,易如反掌。”劉邦聽后大喜,就派使臣通告諸侯匯聚于陳,說皇上要巡游云夢。劉邦巡游到陳后,韓信果然親自到郊外的道路上迎接。這時劉邦預(yù)先安排的武士突然沖出,將韓信擒獲。韓信見到劉邦時說:“現(xiàn)在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獵狗就被烹殺;高翔的飛禽沒有了,優(yōu)良的弓箭就被收藏起來;敵國滅亡,有功的謀臣就要殺身?!F(xiàn)在天下平安,我本來就應(yīng)當被誅殺的。”劉邦聽后將其降為淮陰侯。 韓信收燕降齊 韓信派軍大破趙軍后,命人找來了曾經(jīng)獻計給陳余的李左車,請他坐在尊位,師事李左車。韓信向李左車請教說:“我打算向北攻燕,向東伐齊,應(yīng)該怎么樣做才能穩(wěn)操勝券?”李左車推辭了一番后說:“將軍虜魏王,破伐兵,又一舉擊潰了趙20萬大軍,殺死了陳余,因此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天下的百姓無人不愿效命于將軍。這些,便是將軍的優(yōu)勢。然而,將軍的部隊長期征戰(zhàn),戰(zhàn)士們都非常疲憊。將軍如果想用這樣疲倦至極的部隊去攻打燕國,想戰(zhàn)而又怕持久,想速戰(zhàn)又不能成功,天長日久,糧食也難以維持,部隊的窘境必然會顯露出來。弱小的燕國尚且不能被折服,那齊國勢必會在邊境上死力拒守,一旦與燕、齊二國相持不下,則劉漢與項楚的均勢就難見分曉。這些,則是將軍的短處。為今之計,將軍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安撫趙國的亡孤,百姓們自然會簞食壺漿,慰勞大軍。然后擺出北向燕國的架勢,而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燕國,向他們陳說我方的優(yōu)勢,燕國必然不敢不聽從。燕國投降后,再派辯士去齊國,齊國也必然會望風(fēng)披靡。這樣,雖有智之人,也不知怎么為齊國計劃了,結(jié)果是齊國也將投降于將軍。如此,則天下之事就有希望了?!表n信聽后,非常贊同,依計而行,不久便收服了燕國,后來齊國也被韓信攻下了。 薛公獻計破黥布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謀反。漢高祖劉邦召集群臣商議對策,諸將都主張發(fā)兵攻打,誅殺黥布。 汝陰侯滕公問他的門客薛公:“皇上分封黥布為王,又很尊重他,他為什么還要謀反呢?”薛公說:“他謀反是必然的。因為皇上前年殺了彭越,去年又殺了韓信,黥布與他們兩人共同建功,當然擔(dān)心禍及自身,所以就會謀反。” 滕公便向劉邦推薦薛公,說他有計策可供劉邦參考。劉邦召見薛公,薛公對劉邦說:“黥布謀反,不足為怪。黥布謀反,有三個方案可選擇:若選擇最好的方案,那么黃河流域的土地就不是漢朝的了;若選擇中等的方案,勝負還不好預(yù)測;若選擇最差的方案,那么皇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眲钸B忙問這三個方案是什么。薛公說:“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取楚地,再占據(jù)齊魯,聯(lián)合燕趙固守,那么他便擁有了黃河流域的土地。這就是他最佳的選擇。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取楚地,再占據(jù)韓魏,依靠敖倉的糧食和成皋的險要地勢,勝負就將難以預(yù)料。這是他其次的選擇。向東攻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以越地為后方,據(jù)守長沙。這是他最差的選擇,那樣對漢朝就沒有多大威脅?!?/SPAN> 劉邦又問薛公黥布會采用哪一個方案。薛公接著胸有成竹地說:“黥布以前不過是驪山的役徒,而今雖成為王侯,但他只會考慮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會有長遠眼光,所以他一定會選擇最差的方案?!眲盥牶蠛芨吲d,便封薛公為千戶,率軍去征討黥布。 黥布果然采取了薛公所預(yù)料的最差的方案,與漢軍在蘄(今安徽宿州南)附近相遇,被漢軍打得大敗。黥布逃過淮水,后又逃至江南,被長沙哀王殺死。 李廣解鞍退匈奴 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2年,匈奴大舉入侵漢朝上郡,李廣統(tǒng)率和操練兵馬抗擊匈奴。一日,漢廷所派隨從李廣出征的宦官帶領(lǐng)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3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zhàn)。3個匈奴人射箭還擊,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帶去的那些騎兵?;鹿偬踊氐嚼顝V那里。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崩顝V于是就帶上100名騎兵去追趕那3個匈奴人。那3人徒步而行,走出了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射死了兩個匈奴人,活捉了另一人,一審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他們剛把那個人捆綁在馬上,望見遠處有幾千名匈奴騎兵馳來。 匈奴人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的騎兵,都感到吃驚,便跑到山上擺好了陣勢,做好戰(zhàn)斗的準備。李廣所率騎兵也都十分驚恐,想回馬逃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現(xiàn)在這樣逃跑,匈奴人就會來追殺,我們性命難保。如果現(xiàn)在我們不跑,匈奴人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派來誘敵的,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崩顝V便命令騎兵前進,進到離匈奴軍陣地不到兩里的地方,停了下來,又命令部屬都下馬解鞍。騎兵們說:“敵人很多而且離得這么近,如果情況緊急,怎么辦?”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跑,可現(xiàn)在我們卻都解下馬鞍表示不跑,用這個辦法來增強他們的疑慮?!币姶饲榫埃倥尿T兵果然不敢來攻擊。這時有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在指揮士兵,李廣立即上馬,與10多名騎兵奔馳過去,射死了匈奴將領(lǐng),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伍中,解下馬鞍,讓士兵都把馬放開,躺下休息。直到臨近黃昏,匈奴人始終摸不清他們的底細,不敢進攻。半夜,匈奴人以為在附近有漢朝埋伏的部隊,要乘夜晚襲擊他們,便全部撤退了。第二天清晨,李廣他們才回到大本營。眾人因不知道他去的地方,所以沒有去接應(yīng)。 堅守待攻破吳楚 西漢景帝時,吳王濞、楚王戊等7諸侯以“清君側(cè)”殺晁錯為名,舉兵叛漢。景帝劉啟以周亞夫為太尉,率軍出征平叛。周亞夫率軍進至滎陽時,吳王叛軍正在猛攻梁國。梁王向漢景帝告急求援。周亞夫卻率軍向東北的昌邑進軍,并在那里堅守不戰(zhàn),尋找等待殲敵的良機。梁王又派使者請求周亞夫發(fā)兵增援。周亞夫仍舊固守不出。梁王再上書漢景帝求援,漢景帝下詔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不聽景帝的命令,還是堅守不出,卻派出精銳騎兵斷絕吳、楚軍的糧道。吳楚軍糧道斷絕,軍心大亂,準備速戰(zhàn)速決后撤離。吳軍向昌邑城的東南方調(diào)集兵力,做出要從東南面進行強攻的樣子,實際上卻準備從西北邊偷襲。周亞夫識破敵軍的詭計,毅然置敵陳重兵于東南的局面于不顧,轉(zhuǎn)而將兵力集中于西北迎戰(zhàn)。果然不出周亞夫的所料,敵軍自以為用假象蒙蔽了漢軍,便用重兵猛攻城西北,不料遭到漢軍有準備的痛擊,久攻不克。由于吳、楚軍糧食匱乏,又不能取勝,便引軍撤走。周亞夫見出戰(zhàn)的良機已到,便揮師追擊,大破吳軍。吳王濞率少數(shù)人馬落荒而逃。梁國之圍被解除。周亞夫乘勝掩殺,攻克吳王退守的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東南)。吳王被人割下首級獻于周亞夫。 漢軍繞道平叛亂 公元前154年,西漢吳、楚等7個王國叛亂,景帝劉啟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軍東征平叛。大軍行至霸上,軍中一個名叫趙涉的人到周亞夫面前對他說:“將軍率軍東征吳、楚等國,關(guān)系重大,得勝國家就平安,失利則國家危在旦夕,我有一計獻給將軍,不知將軍能否采納?”周亞夫聽后很高興,親自下車請教。趙涉說:“吳國一向很富裕,便用錢財招募了許多亡命之徒,以便與朝廷對抗。現(xiàn)在得知將軍率軍東征,吳王必然派奸細在我軍前進必經(jīng)的黽關(guān)隘處打探消息,或以伏兵襲擊我軍。行軍作戰(zhàn)素來重視保密,為避開敵人的耳目,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將軍為什么不率軍往南經(jīng)藍田,出武關(guān),直達洛陽。這樣雖然因繞道而多走一兩天,但可秘密地出現(xiàn)在敵人面前,他們還會以為我軍是從天而降的呢?!?/SPAN> 周亞夫用趙涉之計,順利攻入洛陽后,派軍隊去搜查黽關(guān)隘,果然發(fā)現(xiàn)吳王埋伏的軍隊。他們還在西迎漢軍呢,不料漢軍已從背后殺來,立即潰散。 馮異喬裝敗赤眉 公元27年,漢光武帝劉秀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與漢將鄧禹和鄧弘一同攻打新安一帶的赤眉軍。馮異提出從東西兩面夾擊赤眉軍。鄧禹和鄧弘不聽,與赤眉軍在回溪交戰(zhàn)。赤眉軍佯裝敗退,拋棄了裝著豆子的輜重車輛。鄧弘的士兵因饑餓,一起爭搶車上的豆子吃,赤眉軍趁機殺回,鄧弘軍大敗。馮異出兵救援,才將赤眉軍擊退。馮異認為士兵饑餓而且疲勞,士氣低落,應(yīng)休息調(diào)整。鄧禹不同意,繼續(xù)出擊,再次被赤眉軍打敗,鄧禹和馮異擇路逃走。 馮異逃到崤底,招兵買馬,重整旗鼓,與赤眉軍約定了重新交戰(zhàn)的日期。他狡詐地挑選了許多精良的士兵,穿著赤眉軍的服裝,裝扮成赤眉軍,埋伏起來。第二天,赤眉軍出動1萬多人進攻馮異,馮異令部下裝出怯弱的樣子引誘赤眉軍,雙方交戰(zhàn)一整天不分勝負。黃昏時,馮異令裝扮成赤眉軍的伏兵出動,混入赤眉軍中,假赤眉軍砍殺毫無準備的真赤眉軍。赤眉軍因分不清敵我,驚慌逃散。馮異乘勝追擊,在崤底大敗赤眉軍。再追擊至宜陽,又迫使那里的10余萬赤眉軍投降。 魯奇飛炬焚浮橋 巴蜀地方的割據(jù)勢力公孫述為了抵擋漢軍南下,派大將任滿、田戎等占據(jù)荊門、虎牙一帶,并在江水上橫架一座浮橋,且在浮橋上設(shè)有斗樓,又在橋下立有根根木柱,杜絕船只來往。并在江水兩岸的山上安營扎寨。岑彭幾次進攻,都被蜀軍打敗,于是就開始制造兩種戰(zhàn)船:一種是高大的樓船,站在船樓上可以攻擊蜀軍浮橋上的斗樓;一種是名叫冒突露橈的小船,就是一種人隱蔽在船里而木槳露在外的沖鋒船。兩種船共有1000多艘。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劉秀又派吳漢率領(lǐng)劉隆等三名將領(lǐng),發(fā)荊州兵共計6萬多人,騎兵5000多人,到荊門與岑彭會師。岑彭有了堅強的后盾,就在軍中招募勇士攻擊浮橋,聲言說先登上浮橋的受上賞。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碑斚缕珜④婔斊鎽?yīng)募前來,率領(lǐng)水軍駕船逆流而上,這時正好遇東風(fēng)狂急,吹滿征帆,直沖浮橋。可是浮橋下設(shè)有帶鉤的柱子,戰(zhàn)船既沖不過去,又被柱子上的倒鉤鉤住,退不回來。這時浮橋斗樓上和兩岸的蜀兵一齊掩殺過來,形勢十分危急。這時魯奇急中生智,命令士兵把船上的可燃之物扎成火炬,點燃后順風(fēng)扔上浮橋。一時火炬紛飛直奔浮橋。浮橋霎時火起,又加上風(fēng)助火威,轉(zhuǎn)瞬之間,浮橋化為灰燼,橋上守軍落水淹死無數(shù)。岑彭見魯奇突襲得手,立即率領(lǐng)全軍順風(fēng)前進,水陸齊驅(qū),追殺蜀軍。蜀軍大將任滿被斬,程被俘,田戎逃亡到江州。 廉范無中生有計 公元73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一天晚上,月明星稀,萬籟俱寂。云中太守廉范卻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地在軍營帳篷內(nèi)踱步思索。他的書案上擺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兵書,卻依然想不出破敵良策。眼見匈奴大舉進攻,自己手下的部隊只有匈奴人馬的半數(shù),怎么能奉命抵抗呢? 跟隨廉范多年的部將們,見廉范苦思冥想,便建議向四鄰駐軍求救,共同抵抗匈奴。但廉范認為不妥。他說:“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能請求增援。因為這次匈奴大舉進攻,四鄰皆知。有的為保存自己力量不愿發(fā)兵,有的也勢單力薄分不出兵力。我們首先立足自己的力量,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部將們確實為難,他們說:“咱們想要打退匈奴的進攻,只有靠太守您想個以少勝多的破敵奇策?!薄皩Γ陨賱俣?,兵不厭詐?!绷额D然醒悟:“三十六計中有‘無中生有’之計,我怎么忘記了呢。”廉范對疑惑不解的部將們?nèi)绱诉@般地布置一番,部將們點頭稱妙,馬上召集士兵們按照廉范太守的計謀去做。 軍營內(nèi)外,巡邏的哨兵們舉著火炬在巡營。每人手里火炬只有一團火焰??墒前凑樟兜挠嫴?,每個士兵都成為手握火炬的哨兵,而且他們握的火炬,不是只有一團火焰,而是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一頭,其余三頭都點著火。然后在軍營里分散站開。這樣,一個人“變”成了三個人。 這時,正準備大舉進攻的匈奴人看到廉范的軍營內(nèi),士兵成陣,火炬如海。他們認為一定是漢朝的增援大軍到來了,很是害怕。待天色漸曙,晨風(fēng)凜冽,匈奴部隊悄悄地收起帳篷,急急忙忙撤兵。廉范命令士兵們戰(zhàn)鼓敲得震天響,喊殺聲鋪天蓋地,精銳部隊殺了出來,追擊匈奴撤退大軍,匈奴兵個個心驚膽戰(zhàn),在慌亂中自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shù)。 廉范用“無中生有”計智退匈奴兵,威名遠揚。 傅介子重金誘殺樓蘭王 公元77年,龜茲和樓蘭多次反叛東漢。漢臣傅介子對大將軍霍光說:“樓蘭和龜茲多次反叛而沒有受到嚴懲。我在龜茲時,發(fā)現(xiàn)龜茲王很容易接近,我原意前去刺殺龜茲王,以向西域各國顯示漢朝的威嚴?!被艄庹f:“去龜茲的道路太遙遠,你還是先到樓蘭去試一下吧。” 傅介子攜帶許多金錢,率領(lǐng)少量隨行兵馬出發(fā),聲稱去賞賜西域各國。到樓蘭后,樓蘭王仍對漢朝使者不甚敬重。傅介子就假裝離去。到達樓蘭邊界時,他告訴樓蘭的翻譯說漢朝天子派他來賞賜西域各國,而樓蘭王卻沒有接受的樣子,因此他將賞賜其他國君,并將攜帶的金錢給他看。樓蘭王得到報告后貪財心切,便請回漢朝使者,盛情款待。傅介子見樓蘭王喝醉了,便謊稱有機密話要與樓蘭王單獨密談,將樓蘭王誆騙入帳中,令隨從將其殺死。樓蘭王的部下嚇得四散奔逃。傅介子向他們宣布說因樓蘭王背叛漢朝,所以漢朝皇帝派他來殺死樓蘭王,改立太子為王,而且漢朝大軍馬上就到,誰也不得輕舉妄動。樓蘭上上下下都被傅介子的話威懾住了,老老實實不敢反抗。于是傅介子完成了平定樓蘭的任務(wù),帶著樓蘭王的首級回到漢朝。漢昭帝因此封傅介子為義陽侯。 班超壁壘敗月氏 東漢時,公元90年,班超駐守西域,月氏國派遣其副王謝率兵7萬攻打班超。當時班超的兵力遠遠少于月氏,因此官兵們都非常害怕。班超分析了敵我形勢,明白地告訴官兵:“月氏兵雖然眾多,但他們數(shù)千里越過蔥嶺而來,疲憊不堪況且難以運輸糧草,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們只要把糧草堅壁起來,固守陣地,月氏兵強攻不下,糧草絕盡時必然會自己投降,不過幾十日便可以見分曉?!?/SPAN> 月氏副王謝果然攻打班超陣地數(shù)日不下,又抄掠邊民而無所得。班超估計他們在糧草將盡之時必然要向鄰近的龜茲國求援,就派遣幾百士兵埋伏在通向龜茲國的要道上。這時,月氏兵果然途經(jīng)這里,帶著金銀珠寶向龜茲國去求援。進入埋伏圈后,班超伏兵四起,將副王謝的求援使者及所帶月氏兵全部消滅。于是班超派人提著使者的首級去給副王謝看。副王謝惶恐不已,只得派使者去向班超請罪,乞求給他一條生路。班超放了副王謝。副王謝回到月氏國后向國王報告了兵敗的經(jīng)過,國王十分震驚,終于臣服了漢朝,每年向漢朝進貢。 虞詡增灶敗羌兵 虞詡因治朝歌政績突出,調(diào)任懷縣令。任職期間,又為當時屯守三輔的中郎將任尚出謀劃策,戰(zhàn)勝羌兵。東漢朝廷認為虞詡有將帥之才,就擢升他為武都太守。 東漢時,居住在隴西一帶的羌人屢次發(fā)動起義,反抗?jié)h朝的統(tǒng)治。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十月,武都一帶的羌人聽說虞詡要當武都太守,就聚集了數(shù)千人,屯駐在去往武都的必經(jīng)之路陳倉崤谷之間,阻止虞詡赴任。道路被阻,虞詡只得在陳倉附近停下來。當時,虞詡只帶了一些護送的兵卒,人數(shù)遠遠少于羌人。虞詡就讓手下人散布說:“已經(jīng)向京師上書,請求增加援兵,援兵到了以后,就向武都進發(fā)?!鼻既寺牭竭@個消息后,以為虞詡因為兵少膽怯,暫時不敢過陳倉,就分兵到附近的州縣去搶掠。于是,虞詡借羌人分散的機會,連夜進發(fā),趕了百多里路。當羌人得知虞詡過了陳倉之后,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好在后面緊緊追趕。過了陳倉以后,虞詡便讓士兵在做飯時每人挖兩個灶,每過一天增加一倍,并且以每天200里的速度行進。羌人察看虞詡的軍隊駐過的地方,發(fā)現(xiàn)灶坑逐日增加,以為漢朝的援兵已經(jīng)來到了,就不敢迫近虞詡及其從人。這時,有人問虞詡:“過去,孫腔減灶,而您卻增灶;兵法上說日行不過30里,以防不測,而如今您卻帶領(lǐng)我們?nèi)招?SPAN lang=EN-US>200里,這是為什么呢?”虞詡說:“敵人眾多,我們兵少,如果行軍緩慢就會被他們追上,急行軍是不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虛實。孫臏減灶,是為了使敵人誤認為他的兵力少;我們增灶,是為了使羌兵誤認為我們兵力多,形勢不同,做法也就不同?!钡搅宋涠贾?,虞詡發(fā)現(xiàn),郡中的兵力不滿3000,而羌兵有1萬多人,包圍城外不遠的赤亭已有10多天了,情勢十分危急。虞詡便讓士卒把強弩藏起來,而偷偷地用小弓向羌人發(fā)射。羌人看到箭的力量很弱,射不到目標就早已落地,就不再把漢軍放在眼里,合兵一齊急攻赤亭。當羌人全部暴露在漢軍的射程之內(nèi)時,虞詡讓士卒把強弓拿出來,每20支箭瞄準一個人,箭無虛發(fā),羌人應(yīng)聲紛紛倒下,余者大驚,急忙撤回營中。第二天,虞詡命全軍出動,從城東門出,從北門入,換了衣服以后,再從北門出,從東門入,來回多次。城外的羌兵看見漢兵整日里進進出出,不知城內(nèi)究竟有多少軍隊,更加恐懼。虞詡料到羌兵要撤退了,就派了500人在其歸路上設(shè)下了埋伏。羌兵果然經(jīng)過這里,一時間,伏兵四起,截住去路,后邊追兵又到,兩下夾擊,把羌兵殺得四散逃走,扔下了無數(shù)尸體。羌兵從此敗散,再也無力來擾亂了。 度尚勵兵焚軍營 公元162年,東漢長沙、零陵的黃巾起義軍七八千人,自封將軍,向桂陽、蒼梧、南海、交一帶進發(fā)。交刺史和蒼梧太守望風(fēng)而逃,兩地被農(nóng)民起義軍所控制。漢廷派御史中丞盛修等人屢次征討均未奏效。這時尚書朱穆舉薦度尚。漢桓帝劉志把度尚由左校令提升為荊州刺史,負責(zé)剿殺義軍。度尚平易近人,事必躬親,與部下同甘共苦,又大量招募當?shù)厣贁?shù)民族士兵,使隊伍不斷壯大。在戰(zhàn)斗中度尚公開懸賞,士兵各個奮不顧身,剿敵取得重大勝利,歸降者達數(shù)萬人。起義軍領(lǐng)袖卜陽、潘鴻等畏懼度尚,紛紛逃入山谷之中。度尚窮追不舍,起義軍再逃至南海,度尚攻占了許多地方,收繳了許多珍寶。這時起義軍的勢力仍然很強大。度尚打算徹底消滅起義軍,無奈士卒驕奢,已無斗志。度尚考慮此時如果松懈下來,就喪失了戰(zhàn)斗力,如果嚴令逼迫,就可能大量逃亡。于是心生詭計,便在軍中揚言:“卜陽、潘鴻作賊10年,善于攻守,現(xiàn)在我們兵力不足,不可輕妄冒進,等各郡的援軍到時,再并力討伐賊軍?!惫室夥趴v部下,士兵們皆十分喜悅,三五成群出營游玩狩獵。度尚密令心腹之人縱火焚燒軍營,將士兵們所掠珍寶付之一炬。見軍營起火,游獵士兵慌忙返回,只見珍寶已成灰燼,個個痛哭流涕。度尚見此情景,故作姿態(tài),撫慰士兵,并深深自責(zé)。而后趁機慫恿說:“卜陽他們的珍寶無數(shù),足夠我們享用幾輩子,大家只不過不愿全力拼殺罷了。你們所損失的這一點點根本不值得介意!”士兵們聽得此言,個個摩拳擦掌,軍心大振。度尚見時機已到,便命令全軍秣馬厲兵,犒勞士卒。第二天率軍直搗起義軍軍營。起義軍倉促應(yīng)戰(zhàn)。度尚軍銳不可當,大獲全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