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shù)典第六百八十七卷 術(shù)數(shù)部彙考一 太乙局
● 太乙淘金歌敘 1 太乙者,太極也,二目者,兩儀也,大小四將者,四象也,合其數(shù)而為七者,七政也,日月五星垂象於天,知乾坤否泰,明歲時災(zāi)祥。黃帝則以成書傳於後世,而元妙幽微,習(xí)者亦寡。愚與呆子牟生用六陳子坐談,或謂兵機神秘不可得而聞也,愚曰︰「法固有在,所貴先知,先知者,三式耳。愚校三式,編太乙時成以淘金歌為捷旨,紀(jì)驗災(zāi)祥,用之於兵,無不刻應(yīng)。其知天、知地、知人,豈特知彼、知己而已哉?!箷r天啟七年丁卯正月十八日巴西劉養(yǎng)鯤書於桐梓公署。 ● 數(shù)命源流太乙入局法 1 黃帝元年上元頭,五元六紀(jì)除為則。 蓋黃帝生而神靈,氣合造化,正位之始。命大撓占斗建而作甲子,命風(fēng)后瞻微以作是書,天地之氣,至此清明,衣冠文物,至此大備,所以即位元年之始,正為上元甲子之首也。每太乙一元,該七十二局,蓋太乙宮行二十四天,地支分十二天,天目行度數(shù)十八,合三象齊一,故以七十二局為一元,五元合而為三百六十年,數(shù)為六紀(jì),六十年為一紀(jì),即甲子一周也,六紀(jì)而為三百六十年是也,與數(shù)齊一,合周天之?dāng)?shù),故為一運終始。置上元,今將黃帝元年為始,細(xì)列後來各上元年於左?! ?br> 太乙三年一宮遊。 夫太乙者,水位也,遇土即止,故避而不入中五也。河圖之?dāng)?shù),五十有五,而太乙之?dāng)?shù),去五止用五十也,錯綜而成八宮,蓋上駕天一生水而地六,故為乾也﹔下駕地二生火而天七,故為兌也﹔左駕天三生木而地八,故為艮也﹔右駕地四生金而天九,故為離也。故一宮為乾,在西北,二宮為離,居正南,三宮為艮,居?xùn)|北,四宮為卯,居正東,五宮居中,太乙不入,六宮為酉,正西,七宮為坤,居西南,八宮為子,居正北,九宮為巽,居?xùn)|南,併八間神—申戌亥丑寅辰巳未,共十六神,所以統(tǒng)天地之氣,測天地之候也。 二十四年一周畢。 太乙遊行八宮,每宮住三年,二十四年為一周者,周而復(fù)始,不入中五?! ?br> 一天二火三為鬼,四木六金坤在七,八水九巽中應(yīng)五,神宮定位天機祕。 樂產(chǎn)曰︰「太乙理治以明人事,已知未來,王者得一,以為天下正,故差一宮以就乾也?!?br> 一,乾,天門也,主冀州,文昌臨之,若關(guān)囚有迫,脅君父之象。 二,離,火門也,主荊州,太乙臨之,誅將相。 三,艮,鬼門也,主青州,始擊臨之,主后妃寵嬖,進(jìn)用中宮,有用兵之象。 四,震,日門也,主徐州及胡兵,始擊臨之,西戎侵?jǐn)_。 六,兌,月門也,主雍州,客大將臨之,南蠻來侵?jǐn)_。 七,坤,人門也,主梁益,主大將臨之,其分有兵革災(zāi)發(fā)。 八,坎,水門也,主袞州,太乙臨之,大臣被誅,青徐有亂。 九,巽,風(fēng)門也,主揚州,客大將臨之,主北狄侵?jǐn)_?! ?br> 太乙仍須甲子求,諸將皆當(dāng)依此識。 求甲子者,以上元甲子為始推筭也。諸將者,二目併主客大小將也。上元者,截至元世祖至元元年甲子為上元第一紀(jì)起算是也,自帝堯甲子至正統(tǒng)甲子共六十三甲子。此二解互相參攷,則差一元六十年。 ● 求天目 3 天目上元起於申。 天目者,文昌也,照鑑萬物,故云天目。居斗魁之前,為臺輔之象,在天為陽,號文昌,屬主將之首,乃熒惑之星,建南方,旺夏三月,上元甲子歲起申。 依數(shù)順行十六神,陽局天地重留算,陰局艮巽亦重輪。 天目文昌自上元甲子歲起武德,順行十六神,陽遁至乾坤重留一算,陰局至艮巽重留一算,俱十八年一周天,以太乙入局之?dāng)?shù),用十八累除之,不及者,命起武德行陽遁,乾坤重留一算,陰遁遇艮巽重留一算,惟乾坤重之餘,則一位一算,數(shù)盡處為天目所在。 假令第二丙子元辛丑年,太乙入二十六局,以十八除之餘八,數(shù)初起武德,順行,歷乾重留一算,則八至丑宮為天目也,餘仿此。 子為地主丑陽德,艮稱和德呂申寅,高叢卯位太陽辰,大炅為巽巳大神,大威是午天道未,大武為坤武德申,酉宮太簇戌陰主,陰德大義乾亥神。 律歷志云︰「太極尊三辰五星於上,而元順轉(zhuǎn)統(tǒng)三元五行於下,而太易流行,分布四維,行於十二支辰,故有十六神名?!?br> ● 求計神 4 子歲計神寅上起,丑牛寅鼠逆周流。 計神者,歲星之使也,圖計之宿,為太乙燭籠,用以籌度軍國動靜,主客勝負(fù),為二目之首,四將之源,。上元甲子歲起於呂申,逆行十二支,不用四維,故子年常加寅,丑年常加丑,寅年子,卯年亥,辰年戌,巳年酉,午年申,未年未,申年午,酉年巳,戌年辰,亥年卯,逆行十二次為一周也。 假令辛丑年,則計神在丑是也,餘仿此。 ● 求客目(即始擊也) 5
次求客目因何向,計神用加和德上,下看天目所臨辰,其宮便為始擊將。 始擊者,地目也,屬客將之計,乃填星之精,建中央之氣,旺四季之月。常以計神加和德艮順行十六神,看天目所臨,之下為始擊將,乃客目也。蓋地目由天目而生,計神加和德者,艮乃鬼門,司幽冥之事,以計神加之,可以計謀陰暗秘密之事,度軍國存亡之動靜,查主客勝負(fù)之機微也。 假令辛丑年,便以計神加丑和德艮,上則天目臨艮,乃客目在艮,餘仿此。 ● 求主客算 5 二目投算復(fù)如何,只觀其中數(shù)幾多,八宮起八七宮七,間神起一數(shù)不過,順行數(shù)至太乙前,得算之?dāng)?shù)是其源,滿十去之餘零者,便為大將宮自然。 此求主客大將之算也。求主算者,視天目何在,如在子艮卯巽午坤酉乾八正宮者,各依宮分起算,順數(shù)所過宮分,間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宮止,通得幾數(shù),乃主算之?dāng)?shù)也。如在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八間辰者,皆初一算起至順數(shù)所過宮數(shù),間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宮止,得數(shù)乃主大之算,棄十不用,餘零者,主大將宮也,凡得數(shù)以十去之,零一則大將在一宮,零二在二宮是也,餘仿此。 求客算者,視始擊所在,亦如主算法順行,所至太乙前一宮是客算也。蓋太乙者,歲君之象,主宮前而止者,是以尊君之義,而不敢凌越也。 假令太乙在一宮,天目在申,申係間神,初起一算,順行除所過間神,歷酉屬六宮,通得七數(shù),乃主算得單七也,太乙在一宮,不敢越過乾也。 ● 求大將宮 6 若也自一至於九,隨得便為諸將首,十算仍將九去之,餘零大將依宮究。 此求主客大將之宮也。天目所在,數(shù)至太乙前一宮止,得數(shù)乃主大將之宮﹔始擊所在,數(shù)至太乙前一宮止,得數(shù)乃客大將之宮,如三數(shù),即大將在三宮,四數(shù)即大將在四宮也,如或一十、二十、三十者,則以九除之,不及者大將宮也,大抵不及時與零,凡見一則在一宮,二則在二宮,餘仿此 假令第二丙子元辛丑年,太乙在一宮,陽德為天目,乃間神,初起一算,歷艮卯巽午坤至酉止,通得三十二,乃主算也,則主大將在二宮﹔客目則在艮,順數(shù)至太乙宮前,客算得三十一,乃客大將在一宮也,餘仿此。
● 求參將宮 6 三因大將滿十去,餘零參將契於天,客將還從客目數(shù),主將由主法如前。 由天地兩目所屬主客兩大將,三因乃為主客二參將,如大將在三宮而三因之,則參將在九宮也。 ● 釋將 7 假令第二丙子元辛丑年,主大將在二宮,則主參將在六宮﹔客大將在一宮,則客參將在三宮也,餘仿此。 ● 入式之法要有八 7 第一、先推積年在何上元,屬何甲子,得數(shù)多少,以七十二除之,視太乙在何局。 第二、詳太乙所到何宮,不令越犯。 第三、詳天目所在何宮,以定諸將。 第四、詳計神屬在何神,用加和德,以求始擊。 第五、詳天目所到宮與間神位起算至太乙前止,取主算以求大將。 第六、詳始擊所臨宮與間神位起算至太乙前止,取客算以求客大將。 第七、詳上下二目所到別宮分,則以宮數(shù)為首,起算曆數(shù)所過數(shù),至太乙前一宮止,看得算多少,如在間神,初起一算為首,順數(shù)所過宮數(shù),間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宮,看得數(shù)多少,如二目臨太乙宮,只算本宮便住。
第八、詳二目所積之?dāng)?shù),滿十去之,餘零者,大將所住之宮也。 ● 杜塞 8 有算無門又無將,名曰杜塞不可向,只因五算出無緣,為將記此是榜樣。 凡主客數(shù)得單五、十五、二十五、三十五者,名杜塞,所向不通,由太乙不入中五,則主客大小將俱無所主,若主算得杜,則將敗兵亡,須切忌之,歲計遇之,不可出兵,只宜固守吉,否則兇。 假令陳後主禎明三年己酉,係第一甲子元四十六局,其年太乙在九宮,呂申為天目,主算得單五,則主算杜塞,後主當(dāng)修德慎政則可,仍遣蕭摩訶等妄弄兵事,遂至敗亡?! ?br> ● 關(guān)囚 8 主客大小將既知,亟定關(guān)囚格對是。 立式有關(guān)、囚、格、對。關(guān)囚謂太乙同宮為囚,數(shù)齊為關(guān)。天目入太乙宮為囚,不利主人,歲計遇關(guān)囚大兇,主有崩亡篡弒之事,將為奔敗之禍。若天目、主客大小諸將與太乙同宮,總名約囚,若在易絕之地,大兇,在絕陽、絕陰之宮,大臣誅。凡諸將與太乙同宮,近天目者,謀在內(nèi)及同姓﹔近地目者,謀在外與異性﹔算和,謀成算,不合內(nèi),挾謀不成。若主囚而客對格,戰(zhàn)則客勝﹔若客囚而主對格,則主勝,如文昌將囚,始擊將格,客勝。格對者,對沖太乙之宮也,客目與客大小將沖太乙之宮為格,主目與主大小將沖太乙之宮為對,詳見下文。 主客忽然同一位,客關(guān)主人最可忌,為將便須切記之,先起為良後災(zāi)至。 謂主客大小將相值同宮,數(shù)齊為關(guān)。關(guān)之為義,將相自相忌妒,事不由君,而相攻克,以算多者勝,和者勝。大抵先有主,而後有客,主不能關(guān)客也,當(dāng)此時,宜先舉者勝。
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係第一甲子元三十六局,其年太乙四宮,天目在大武,計神在高叢,始擊臨大威,客算得二十七,大將在七宮與天目同宮,此乃客關(guān)主目也,故蜀、魏、吳不尊獻(xiàn)帝,自相攻伐,關(guān)侯攻樊城破曹仁,呂蒙襲荊州破關(guān)侯,乃先舉者勝也?! ?br> 諸將若同太乙宮,名曰囚兮有悲泣。 天目主客大小四將與太乙同宮,號曰囚。囚者,拘繫而執(zhí)之之義,主有奔亡篡弒之禍,若在易絕之地,大兇﹔在絕陰、絕陽之地,自敗,宦官之算,和者,成﹔不和者,謀不成也。行兵遇囚,所當(dāng)之將有兇,宜避之也。 梁元帝承聖三年甲戌,係第一甲子元第十一局,其年太乙在四宮,高叢為天目,主算得單四,主將在四宮,此及齊數(shù)為關(guān),同宮為囚,元帝身被俘馘也。 ● 格 10 格在太乙望始擊,只此一名須祕密。 始擊與主客大小將,與太乙宮對,為格。格言上下相格,變易其君之義,臣挾君主之象,若在絕陽之宮,必敗。歲計遇之,人君不利有為。 梁簡文帝大寶二年辛未,係第一甲子元第八局,太乙在三宮,天目在陽德,紀(jì)神在天道,始擊臨大武,此年始擊格太乙,候景逼梁主禪位豫章王,尋弒之。 ● 對 10 天目若沖太乙宮,號曰對兮必?zé)o忒。
文昌宮與太乙宮相沖為對,主大臣懷二心,君逐忠良,將吏奸回,民多狙詐,以不遜君故也。 晉惠帝永興元年甲子,係第二丙子元四十九局,太乙在一宮,天目臨大炅,與太乙宮對,其年劉淵誑歸。 ● 掩(掩者,陰盛陽衰,陰掩陽也,君弱臣強,如太陽之蝕,猶王綱失序,上替下凌之謂也) 11 客目太乙同為掩,客非利兮定遭邅,始擊掩主最為兇,算不利兮殃此年。 始擊將與太乙同宮為掩。掩者,掩襲擊殺之義。歲計遇之,王綱失緒,君弱臣強,不然外郡侵伐,盜賊蜂起,如在絕陽之鄉(xiāng),為人君兇﹔絕陰之宮,則大臣誅。 隋煬帝大業(yè)七年辛未,係第一元甲子六十八局,太乙在八宮,大神為天目,天道為計神,始擊臨地主,格掩太乙,其年王綱繁苛,徭役頻興,煙塵蜂起,天下騷動。 ● 擊 11 若在左右鳴為擊,內(nèi)外仍分後與先。 擊者,上凌下替擊搏之謂,乃始擊在太乙先、後一宮也。在前為外擊,在後為內(nèi)擊。外擊則諸侯逆命,大臣悖叛,外夷侵凌﹔內(nèi)擊則主同姓、內(nèi)宦、后妃之屬專權(quán)背叛。間神急,正宮緩。歲計遇之,不利先舉。 漢安帝延光二年癸亥,係第五壬子元第十二局,太乙在四宮,天目在太陽,計神在高叢,始擊臨寅—在太乙後一位、間神之宮內(nèi)擊,是年內(nèi)宦張讓、段珪等專政,賣官、誅戮大臣也。 晉安帝義熙十四年戊午,係第四庚子元十九局,太乙在八宮,天目在武德,計神亦在武德,始擊 艮三宮,在前一宮外擊,是年赫連據(jù)長安劉裕廢帝。
● 迫 (迫者,逼迫之義,上不以道御下,下不以忠事上,上下相凌,迫挾之象也) 12 文昌主客大小將,太乙前後慎勿向,此為宮迫太乙尊,間神之道更兇論,遇此之時須守分,用將行兵去不存。 文昌主客大小四將在太乙前後一宮者,皆為迫。在宮為宮迫,在辰為辰迫,宮迫災(zāi)緩,辰迫災(zāi)急。在前為外迫,在後為內(nèi)迫。迫者,逼迫挾持之義,上不以道御下,下不以義忠上,上下凌迫,有挾持之象。外迫大臣逆命,內(nèi)迫或后妃、同姓之屬有謀算,和者,謀成﹔不和者,謀不成。若在絕陽之地,先勝後敗,用將行兵去不回也。歲計遇迫,人主忌之。 晉簡文帝咸安元年辛未,係第三戊子元四十四局,太乙在八宮,陽德為天目,外辰迫﹔主算三十三,主大將三宮,外宮迫,是年桓溫廢帝。 漢成帝陽朔元年丁酉,係第三戊子元第十局,太乙在四宮,天目在呂申,主算單一,內(nèi)辰迫,其年姻戚王氏專權(quán),內(nèi)通宮室。 ● 提挾 12 次論提挾災(zāi)難測,太乙天目挾於客,客與太乙挾主兇,用兵遇此行多厄。 提挾者,推勢挾持之義,主客二目或一與太乙,在正宮為提,在間神為挾,主文臣專權(quán)之象。和,兇﹔不和,死。文昌與太乙挾客,客兇﹔始擊與太乙挾主,主兇也。 晉安帝隆安元年丁酉,係第三戊子元七十局,太乙在九宮,天目在天道,主算得三十,主大將三宮,計神在大神,始擊臨高叢,客算單四,客大將四宮,太乙與主將挾客於四宮,則主勝而客敗也,是年魏主拓拔珪圖中山,迫慕容鮮。 大忌挾持太乙宮,為將用之喪其躬。 此謂主客將挾太乙宮也??痛髮ⅰ⒖蛥⒒蚩湍繏短?,則客將死﹔若主目大小將挾太乙,則主將死。如遇提挾,不可興師出戰(zhàn),戰(zhàn)必敗,為將慎之。
漢獻(xiàn)帝建安三年戊寅,係第一甲子元十五局,太乙在六宮,天目在大威,計神在地主,始擊臨大武,客算得單七,客大將在七宮,客參將在一宮,乃客挾太乙,不利為客,是年曹操攻呂布?xì)⒅俚?,為主之道也?! ?br> ● 四郭固 13 經(jīng)中更有四郭固,不離提挾在其中。 四郭固者,經(jīng)中皆不直指,蓋固者,執(zhí)滯不通之謂,乃客主大小將皆提挾或囚、迫、掩、擊,為四郭固,蓋重疊之語也。歲計遇之,主有篡弒之事,此內(nèi)外環(huán)圍,迫挾君父之象,人君宜修德政,遠(yuǎn)讒佞,納忠良,求直諫也。 漢靈帝中平二年乙丑,係第一元甲子第二局,太乙在一宮,太簇為天目,主算單六,主大將在六宮,主參將在八宮,此提挾也,客目臨陰主,客算得單一,客大將在一宮,客參將在三宮,此掩擊也,乃主客二目并主客大小將提挾掩擊太乙宮,是四郭固也,是年黃巾賊反亂董,曹兵起。 ● 門發(fā)將具 14 仍看五將發(fā)不發(fā),三門具時聽細(xì)說,客目擊將將有囚,主目發(fā)時君歡悅。 五將發(fā)者,太乙為監(jiān)將,文昌為主目將,始擊為客目將,主目所生為主大將,客目所生為客大將,是謂五將值關(guān)、囚、挾、迫、格、對等向為不發(fā),若不值,是為發(fā)也。三門者,開、休、生也。如主將發(fā),又會三門之下,此大吉也。 文昌之宿若無迫,始擊縱橫不對格,謂之將發(fā)喜來迎,大利興師宜遠(yuǎn)征。
此復(fù)解上文,五將發(fā)不發(fā)之意。文昌與主大小將無囚、迫、挾者,為主將發(fā),利為主也﹔若始擊與客大小將無掩、擊、格、挾者,為客將發(fā),利為客也,反此皆為不發(fā)。發(fā)則宜揚兵出戰(zhàn)攻擊取勝,不發(fā)宜屯兵固守潛以待隙為吉。 ● 八門起例 15 常以開門加太乙,各門臨處有兇吉,杜死驚傷有災(zāi)沴,開休生下喜盈溢。 凡陽遁皆以開門,陰遁皆以杜門為直事,常加太乙宮。二遁皆順行八三四,以開休生傷杜景死驚為序,視主將在開休生門下者吉,如歲計占用,三門下分野,物阜民安,不然則災(zāi)沴作矣。 假令第三丙子元辛丑年二十六局, 其年太乙在一宮,便以開門加乾一宮順行,則休臨坎、生臨艮、傷臨震、杜臨巽、景臨離、死臨坤、驚臨兌是也,餘仿此。 又法,二遁直事所加則異,八門定向則同。 以上十條皆釋局之要旨,人能觸類究理,則天意明於上,人事驗於下矣。 開門為直使,加太乙一宮順行,則休門臨正北,生門臨東北,死門臨西南,此陽遁例也。 夏至後用陰遁,太乙初起九宮為首,次八七六四三二一為序,天目起於寅,亦順行,遇艮巽重留一算,計神起申,亦逆行十二支求始擊將,計神仍加和德上,順行十六神,視天目下為始擊將,自二目所在亦順行,數(shù)至太乙前一宮止,為主客算,乃大將宮棄十不用,餘一數(shù)乃一宮也,二數(shù)乃二宮也。 大抵陰陽遁惟時計用之,餘歲、月、日三計皆不用也。凡太乙在宮,八門直事,計神所在,主目位次,皆以陽遁對沖推客目,并八門定向與陽遁皆同,各依宮數(shù)順?biāo)阏龑m、間神,悉如陽遁法。對沖者,一九對,二八對,三七對,四六對是也。
假令夏至後庚子日寅時用事,仍以甲子日起算,積至庚子日得三十七算。 夫太乙者,人君之象,不可得而凌犯,蓋天目者,主將,我之輔翼也,在太乙同宮曰關(guān)、曰囚,由臣之入於宮掖也,君暴則臣誅,臣奸則君弒,各相衰旺以定之也。如在太乙前後一宮為迫,由臣之迫脅君父,以犯闕廷,則諸侯逆命,臣下反叛理也。與太乙宮沖,沖則名為對,此不遜君也,主大臣懷奸,陰蓄異至。與夫客目將,我之仇敵也,可遠(yuǎn)不可近,同宮曰掩,則有篡弒之禍。沖宮曰格,則多侮犯之虞。挨宮之前後者,通名曰擊,則侵凌畿甸,毀瀆朝廷,是不期而然矣,宮前曰外擊,乃異姓王臣之輩,宮後曰內(nèi)擊,乃后妃閹寺之類,皆詳其衰旺易和,而休咎自不容逃矣。 ● 數(shù)主陰陽 16 一三七九數(shù)單陽,不宜出軍可自防,二四六八十單陰,伏匿隱藏作主強。 一三五七九數(shù)為陽,二四六八十?dāng)?shù)為陰,若太乙主客二目在陽宮,數(shù)為陰,為和﹔在陰宮,數(shù)得陽,為和。和則利攻戰(zhàn),不和則利固守潛伏,《經(jīng)》曰︰「能識奇伏,轉(zhuǎn)禍為福?!顾怪^也。 十四十八為上和,將軍更有喜情多,二十三逢禎祥見,經(jīng)中更有說次和,二十九並三六二,塞休兵靜偃干戈,下和十二連十六,二十七兮有資福,又占三十四為祥,三十八兮多天祿。 十四、十八、二十三為上和,國有禎祥,主客兩目得此為將者大利。二十九、三十二、三十六為次和,天下休兵,兆民豐樂。十二、十六、二十七、三十四、三十八為下和,歲計遇之,人民安樂 漢文帝元年壬戌,係第五壬子元七十一局,太乙在九宮,天目在大武,主算得二十九,乃為次和,是年天下安平,兆民富庶。
十一十三三十七,單孤之陽主為災(zāi),二十四兮客算兇,兵家遇此號孤陰。 十一、十三、三十七為孤陽,不利主人。二十四為孤陰,不利為客。 ● 宮數(shù)易和 17 一是絕陽九絕陰,二方之氣最兇深,次二與八為易氣,三七為和最須記,四六為純正旺鄉(xiāng),若遇休關(guān)災(zāi)自至。 一屬乾,陰極而絕於陽﹔九屬巽,陽極而絕於陰。陰陽到此而窮極,此為絕陰、絕陽之?dāng)?shù),得此最極。二為離應(yīng)午,八為坎應(yīng)子,子午為冬夏二至之首,陰減而陽生,陽消而陰長,乃陰陽將易之?dāng)?shù)也。三屬艮,而三陽用事,萬物欲蘇也﹔七屬坤,三陰用事,萬物將成,此陰陽相生之?dāng)?shù)也。四屬震而應(yīng)卯,六屬兌而應(yīng)酉,乃春秋之分,陽盛交而衰,陰盛交而敗,卯為陽氣正而盛,酉為陰氣正而盛,主各逢客,自招禍也,若主囚格而主兇。太乙在陽絕之地遇囚關(guān)迫擊者,則主大兇也。 ● 天變 18 歲計單一至於九,天有變兮生災(zāi)咎,彗見從來災(zāi)沴生,雷電四時還總有。 天變謂慧孛飛流出現(xiàn),五星差度,雷電霜雹飛時,雲(yún)霞變怪推,日月薄蝕也。謂太乙初入宮一年,主算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關(guān)囚格對及陰陽不和,則有天變也,又曰無天則有天變,謂算無十也。若遇午而下上不相連接,則有災(zāi)變出現(xiàn),由重人君冢宰當(dāng)之。 宋仁宗慶曆八年戊子,係第三戊子元第一局,太乙在一宮,初入一年,天目在申,主算得單七,是為天變,其年無雲(yún)而震者五,夏悚免相,不利冢宰也 ● 地變 18
十一十二二十二,三十二兮號無地,十三十四二十三,三旬之?dāng)?shù)盡合記,二十一併二十四,兩旬一二相連次,三十一同三十三,三十四逢亦須記,太乙經(jīng)中乃明載,算沒五兮號無地,年憂地震預(yù)年知,蟲虎山河為變異。 以上為無地之算,為算不及五,地震、山崩、海溢、河竭、飛蝗竟天、人民相食之變,應(yīng)司空之象也。謂歲計逢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或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及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皆為無地之算,曰地變,更遇關(guān)囚掩迫絕氣相死,尤兇。 魯襄公二十四年,即周靈王二十三年壬子,係第五壬子元第六十局,太乙在六宮,天目在子,主算得二十三,是為無地,其年大水,人民大飢。 ● 人變 19 單十二十三四十,口舌妖言交雜入,謂之人變好修禳,莫待臨期有悲泣 主算得單十、二十、三十、四十,謂之人變,主有口舌妖言,盜賊聚起,兵喪流亡,怪異瘟疫,大人庶人之象也。
魏明帝孝昌四年戊申,係第五壬子元五十七局,太乙在三宮,天目在陰主,主算得單十,是年盜賊蜂起尒,朱榮反應(yīng)人變也。 ● 三才足 19 若得十六二十六,名曰三才天地足,十八十九二十九,國有禎祥天降福。 算得十六、二十六、三十六、十七、二十七、十八、二十八、三十八、十九、二十九、三十九,歲計遇此,即有禎祥,民安年豐,為三才俱足之算,若無關(guān)囚掩迫格對提挾等,則應(yīng)禎祥也。 漢高祖七年辛丑,係第五壬子元五十局,其年太乙在一宮,天目在六神,主算得十六,是年長樂宮成,四海偃戈,人民安樂,禮樂初興,知皇帝之貴也?! ?br> ● 評十?dāng)?shù) 20 一二為宮佔在君,陰陽和合氣氤氳。 一為正宮,二為比宮,歲計遇此,占在君算,和無囚迫,則人君有慶﹔不和囚迫,則天變有憂也。 後趙石勒建平元年庚寅,係戊子元第三局,太乙在一宮,天目在陰主,主算得單一,其年石勒稱號即位,緣天目迫太乙宮為急,故享國不久,國亦尋滅。 三四徵兮宗廟尊,和與不和細(xì)區(qū)分。 三為正徵,四為比徵,有變在宗廟,算和則有增飾遷神,主加尊號﹔不和更囚迫掩擊,則主廢陷。 新莽建國三年辛未,係第三戊子元四十四局,太乙在八宮,天目在陽德,主算得二十三,是年王莽修飾太廟,追贈伊祖尊號,緣主大將宮迫太乙,迫後,宗廟遂廢毀也?! ?br> 五六為羽后妃屬,吉兇便益依經(jīng)局。 五為羽,六為比羽,占在后妃,算和無囚迫擊挾等,則有慶,立之吉﹔反此有喪廢之憂也。 漢惠帝元年丁未,係第五壬子元五十六局,太乙在三宮,天目在太簇,主算得十五,杜塞不通,兆在后妃,是年呂氏專政,妻姬遭人彘之禍。 唐睿宗景雲(yún)元年庚戌,係第三戊子元二十三局,太乙在九宮,天目在陰德,主算得十六,天目對太乙在九宮,是年韋后毒中宗而遭誅?! ?br> 七八商音應(yīng)子孫,數(shù)中得此細(xì)重論。 七為商,八為比商,歲計得此,占在子孫,無關(guān)掩囚迫等,則太子有成立之象﹔算不和,更兼囚迫關(guān)格,則有廢黜之憂也。 唐中宗景龍元年丁未,係第三戊子元二十局,太乙在八宮,天目在太簇,主算得單七,其年太子重浚誅武三思,被左右所殺。 九十自來屬角音,歲計臨之算庶人。 九為角,十為比角,占在庶人,算和無囚迫,民安物阜﹔若不和,更值囚迫等,則疫癘飢饉,人民流亡。 晉穆帝永和八年壬子,係第三戊子元三十五局,太乙在一宮,天目在地主,主算得三十九,算不和,天目宮迫太乙宮,是年兵戈疫癘,天下人民流荒?! ?br> 算數(shù)氣和無囚迫,樂產(chǎn)經(jīng)中應(yīng)自神。 此總結(jié)上文之意,是數(shù)計之?dāng)?shù),各以類占,若無掩擊囚迫關(guān)格提挾,則各有喜慶,反此則各有兇災(zāi)也。 ● 主客定計 22
為客最難詳定計,便以合神加太歲,文昌臨處審根源,依數(shù)算來太乙前,亦如主客推之法,是為定計各軍全,得此故為偏助客,關(guān)囚格對類前篇。 定計者,是為客重審之算,蓋以客難而主易,是以再審而用之。定計若無關(guān)格掩擊等咎,為客大利。用年則以年支合加太歲,用月則以月支合加月建,用日則以日支合加日支,用時則以時支合加時支,順行十六神,看文昌所臨之下,是為定計之目,即于本目下起數(shù),亦如前求主客數(shù)法,命之得算,而為客定計大將之宮,是以重而審計,以助客之吉也。合神者,如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是也。 漢憲帝建安五年庚辰,係第一甲子元十七局,太乙在七宮,天目在大武,主算得單七,主大將在七宮,乃關(guān)而又囚,計神在陰主,始擊在大義,客算得二十七,客大將在七宮,此乃主客同關(guān),《經(jīng)》曰︰「主不能關(guān)客,又見客長算,利深入。」,便以庚辰年合神酉加太歲辰位,天目臨呂申,起算太乙前十六,乃為定計目也,計大將在六宮,計參將在八宮是也,此局利於為客,故顏良攻劉延,關(guān)侯救劉延,二家皆屯黎陽,此乃陳兵原野,旗鼓相望,先動為客,故關(guān)侯先動而斬顏良於萬眾中也,餘仿此。 ● 審主客 23 主客前後如何斷,備此歌中條條貫,平安之歲八方寧,先起客兮合天算,後起為主合古義,鷙鳥猛獸潛其跡,掩人不備暗中窺,累歲用兵戰(zhàn)必克。 此言主客先後之義也。審動靜之機,察吉兇之兆,推威德之應(yīng),若陳兵原野,旗鼓相望,先動為客,後應(yīng)為主﹔若安居之時,相征相戰(zhàn),先舉者為主,後應(yīng)者為客,王希明曰︰「審天道順逆,必須先定主客之算,若主客算善,三門具,五將發(fā),陰陽和利,於興師所向必克﹔若主客算惡,三門不具,五將不發(fā),陰陽不和,陳師必兇,所向必敗。又須明主客動靜而分吉兇,若算長、和,必勝﹔若算短、不和,必敗?!狗蔡宜?,明天道順逆,主客動靜之用,夫主者,兵所歸也﹔客者,兵所舉也,大抵安居之代,四境寧靜,先起為主,如鷙鳥猛獸,斂身彌後,掩人之不備也,但為主不必求定計。 大抵主客機微,最難辨認(rèn),動靜萬狀,變化無窮,或有變客為主,亦有化主為客,非可膠柱論也,在智者臨機推測,而《本經(jīng)》言︰「陳兵原野,旗鼓相望,先動為客,後應(yīng)為主?!勾搜员宋医猿鼋?,兩營相對,彼若先動,我守彼攻,此我主而彼客也﹔我若先動,彼營未動,則我客而彼主也。至於安居之代,先舉為主,後應(yīng)為客,此變客為主也,其道非止主客之論,誠使彼兵先舉,臨我邊疆營壘,久待我兵出攻,彼反為主,我反為客,此先舉為主也,或彼雖先起,我有預(yù)備來,則戰(zhàn),彼雖先舉,猶客也,如此其可概論哉,要不靜則為主,動則為客也。 ● 論淺深 24
算長宜利於深入,為將行兵宜急速,算短覷長利淺攻,誤用之時救無及。 算長者,利深入,行兵宜急﹔算短者,利淺攻,行兵宜緩。數(shù)得十以上為長,以下為短??退汩L而主算短,則主敗﹔客算短而主算長,則客敗也。 ● 定勝負(fù) 24 將相相關(guān)多恐懼,一泉二蛟林二虎,為將先須細(xì)辨論,五行相克謹(jǐn)搜尋,二目納音何以定,主來克客主軍贏,客克主兮主不利,若也同音三陣平。 此為主客諸將相關(guān)也。猶一林居二虎,一泉住兩蛟,其勢必爭而分勝負(fù),謂太乙主客各有勝衰,勢不兩立,若不得已而戰(zhàn),以二目納音決之,取五行生克為用,謂武德、太簇、陰德屬金,呂申、高叢、大炅屬木,大義、地主屬水,大神、大威屬火,和德、太陽、天道、大武、陰主、陽德屬土。 假令主目在高叢卯木上,客目在陽德丑土上,木克土,主勝客敗。若客目在陽德丑土上,主目在武德申金上,金土相生,陰陽和同,戰(zhàn)必和解也。 ● 歲乙相格 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d1139be0100i8by.html 太乙太歲如相格,舉動兵戈有憂結(jié)。
太乙格太歲之年,主有兵戈,元女曰︰「歲乙相格,主有兵戈之患?!乖斠娤挛摹?br> 太歲忽居未與坤,三宮太乙格為津,彗星若見東北隅,助太歲兮喜復(fù)新,若見西南為囚迫,疾病兵喪多兇厄。 太乙在三宮,太歲臨未申,為格對,當(dāng)彗星出東北助太歲,有慶,我比雖有格,戰(zhàn)災(zāi)亦輕,如第一甲子元辛未、乙未、丙申、己未、庚申﹔第二丙子元癸未、甲申、丁未、戊申、辛未、壬申﹔第三戊子元乙未、丙申、己未、庚申、癸未、甲申﹔第四庚子元丁未、戊申、辛未、壬申、乙未、丙申﹔第五壬子元己未、庚申、癸未、甲申、丁未、戊申,此三十也。 太乙移來在四宮,酉年為格災(zāi)難測,當(dāng)應(yīng)太白出西方,兵甯道泰強家國,木星東北不為祥,歲月災(zāi)迍為兵革。 太乙在四宮,太歲在酉,當(dāng)為太白出西方助太歲,東國前敗,西國後敗,彗星東見,卻主崩亡,民流、兵革、疾疫也,如第一甲子元癸酉、丁酉、辛酉﹔第二丙子元乙酉、己酉、癸酉﹔第三戊子元丁酉、辛酉、乙酉﹔第四庚子元己酉、癸酉、丁酉﹔第五壬子元辛酉、乙酉、己酉年是也。 若也太歲居於午,太乙八宮相格苦,南方或有熒惑星,助太歲兮為甘露,辰星北現(xiàn)變?yōu)閮?,兵革崩亡傷旱雨?br> 太乙在八宮,太歲在午,當(dāng)有熒惑出南方助太歲,其占北國先敗,南國後敗,若辰星北出,則反,為兵革、崩亡,時雨不調(diào),若傷,民疫為災(zāi)尤甚,如第一甲子元壬午、丙午、庚午﹔第二丙子元甲午、戊午﹔第三戊子元丙午、庚午、甲午﹔第四庚子元戊午、壬午、丙午﹔第五壬子元庚午、甲午、戊午年是也。
歲次加臨戌亥年,太乙居九最迍邅,五谷豐登何宿現(xiàn),彗星為出巽方邊,更兼挾迫惡疾疫,人民寥落為兵遷。 太乙在九宮,太歲次戌亥,彗星出乾助太歲,五谷豐登,若出東南,則反,民亡、兵革、瘟疫流行也,如第一甲子元丙戌、丁亥、庚戌、辛亥、甲戌、乙亥﹔第二丙子元戊戌、己亥、壬戌、癸亥、丙戌、丁亥﹔第三戊子元庚戌、辛亥、甲戌、乙亥、戊戌、己亥﹔第四庚子元壬戌、癸亥、丙戌、丁亥、庚戌、辛亥﹔第五壬子元甲戌、乙亥、戊戌、己亥、壬戌、癸亥是也?! ?br> ● 五福。十神 27 五福太乙行次宮,乾艮巽坤末兼中,四十五年移一位,上元甲子起一宮。 每宮常住四十五,除之不及,命起一宮,主四十五年,滿則交二宮。 唐太宗貞觀八年甲午,是年五福入中宮,故京洛之分,四十年物阜民安,而有貞觀之治也。 自貞觀八年甲午起,至明天啟三年癸亥止,凡九百九十年,以二百二十五年為一周,兩除為四百五十四,除去九百,尚餘九十年。 以宮法二除去九十,自天啟甲子起五福,入艮宮,至丁卯四年矣。 ● 大遊 27 大遊太乙最為兇,入宮逆數(shù)見形蹤,七六四三二一九,數(shù)論原來八是終,三十六年移一位,上元起七逆迴宮。 大遊太乙,天地兇神,逆遊八宮,不入中五,起自七宮,三十六年移一宮,十二年治天,十二年治地,十二年治人者,察人君善惡,二百八十八年一周,復(fù)起七宮,所臨邦國之分,主水旱、兵荒、流亡惡事,智者宜預(yù)避之。 《經(jīng)》曰︰「大遊在陽宮,蜀漢可全身﹔大遊在陰宮,遼東不用兵?!勾筮[在一八三四為治陽宮,則西南巴蜀之地?zé)o兇事,若在九二七六為治陰宮,則遼東之間無事。 七六四三二一九八,此大遊所行之序,自始建甲子起一積,至所用之年,以二百八十八累除之餘者,不及數(shù),命起七宮,主三十六年,滿則交入六宮,又主三十六年,滿則交入四宮也。 隋煬帝大業(yè)元年乙丑年,是年大遊入三宮,艮地為青州之分,自陳隋以來,連年災(zāi)旱、兵戈,民人死傷無算。 查自大業(yè)元年乙丑入三宮算起,至天啟四年甲子,共一千二十年,以小周法三除去,尚餘一百五十六算,又以宮法三十六數(shù)四除之,零一十二算,入八宮子地,至天啟七年丁卯十五年矣。 太乙統(tǒng)宗自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庚寅歲,大遊入七宮起,至天啟三年癸亥止,共六百九十四算,以小周法二除之,尚餘一百一十八數(shù),又以三十六宮法三除之,尚零十算,順行則在乾一宮已十年,自甲子至丁卯年已十四年。 俱與淘金歌順逆不同俟攷。 ● 三基 28 三基太乙行宮別,君主三十為定則,臣基三歲民基一,君臣午上為初說,民基起戌是根源,順行十二為真訣。 三基者,君、臣、民基也。蓋君基太乙,人君之象,聖人南面而治,順天之道,治天之位,故起午宮也﹔臣基太乙同起午宮,順行十二支,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午宮,蓋君臣承贊王業(yè),不可相離之象,故君臣同起午也。民基太乙起於戌宮,順行十二支,一年移一宮,十二年一周,復(fù)起戌宮,蓋人君化民而治,庶民不可與人君同行也?!督痃R式》云︰「凡三基太乙所在之邦,不可攻伐,主鈍兵挫銳,惟遁世者利往其國也?!?br> 君基太乙者,人君之象,若所臨之國主守而強,五谷豐登,兵強將勇,遠(yuǎn)近歸服。所臨分野,若人君修德,上浹天道,下合人心,王化昇平,民登富壽﹔若妄行徭役,竊弄兵戈,重徵賦稅,廣營宮室,此為不浹天道,反為水旱災(zāi)異也。 自上元甲子起卯邦,順行十二支,每三十年移一宮。 君基於天啟三年甲子入辰宮。 臣基太乙者,輔佐之象,所臨之邦,當(dāng)生義士忠臣,文武輔佐,所在分野,人民富壽,五谷豐登。 自上元甲子起午宮,行十二支,每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午邦,以三十六累除之,不及者起午。 臣基於天啟三年甲子入戌宮,三年至丁卯入亥宮。 民基所臨之邦,其民富壽,五谷豐登,無兵戈疫癘之患。 自上元甲子起戌,順行十二支,每一年移一宮,積算以十二累除,十二年一周,起戌。 民基卯年在丑。 三基十二邦圖 楚周秦晉 巳午未申 鄭 辰 酉 趙 宋 卯 戌 魯 寅丑子亥 燕吳齊魏 ● 四神。絳宮。明堂。玉堂 30 次第推求四太乙,水火金木為殃疾,每常三歲移一宮,上元甲子起於一,九宮盡後接絳宮,通共十二為原則。 四神太乙者,乃天乙水氣之元神,立綱正紀(jì)所在之分,有道之邦則昌,無道之代則兇,如其方不吉,人主謹(jǐn)?shù)律髡瑒t改為吉,不然兵革、水旱、人民相食。 自上元甲子起一宮,順行十二宮,每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一宮也。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絳明玉,十二宮之次序也,自上元甲子積至所用之年,以三十六累除之,不及者,命起一宮,每三年移一宮,順行也?! ?br>● 天乙 31 天乙太乙乃金精,順次推排十二宮,甲子上元從六起,三年一徙順行蹤。 天乙太乙即乾宮真一之氣,取六宮逆金之氣,其體屬金,肅殺萬物,兵革相徙,所臨之邦,即有勝負(fù),謂金有決斷之氣,所在分野,兵戈大起。 自上元甲子起六宮,順行十二宮,每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六宮。 六七八九絳明玉一二三四五,此天乙所行之序也。 自上元甲子起至所用之年,以三十六累除之,不及者,命起六宮,每三年移一宮,順行也。 ● 地乙 31 地乙死喪最兇言,上元甲子九宮九,順行十二宮中序,三年亦易亦如前。 地乙太乙者,六巳土神也,掌握方隅所守之土舍,主兵戈、飢荒、人民流亡,若臨無道之邦,兇災(zāi)尤甚,所臨分野,五谷不收,,兵革水旱,尤旺四季之宮。 自上元甲子起九宮,順行十二宮,每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九宮。 九絳明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此地乙所行之序也。 自上元甲子積至所用之年,以三十六累除之,不及者,命起九宮,每三年移一宮,順行也。 ● 直符 32 直符旱澇厄蟲蝗,陰旺尤甚作災(zāi)殃,上元甲子元從五,十二宮中順數(shù)詳。 直符太乙者,陽元之火神也,天地之使星,天遣觀察人間善惡,掌萬民禍福,若臨無道之邦,兵革、水旱、蝗蟲、飢饉、人民流亡,赤地千里﹔若臨生旺之宮,為災(zāi)尤甚。 自上元甲子起五宮,順行十二宮,每三年移一宮,三十六年一周,復(fù)起五宮。 起法︰五六七八九絳明玉一二三四,此直符所行之序也。 自上元甲子積至所用之年,以三十六累除之,不及者,命起五宮,順行,每三年移一宮也?!?/div> ● 陽九 32
太乙陽九災(zāi)要算,四千五百六十看,一元為首災(zāi)甚明,天急斯時宜修善,又有四百五十六,亦有災(zāi)兮小數(shù)足,小元必定是饑荒,大數(shù)終時天下哭。 此乃陽九厄六之期,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元,十元為一大元,乃四千五百六十年,自始有甲子之年,除起值小元臨終,飢饉、兵荒,值大元臨終,天下荒荒,厄會之期矣。凡入厄會之期,大則百年,小則旬歲之災(zāi)。 自始有甲子,積至所用之年,得數(shù)以四百五十六年累除之也。 ● 陰六 33 太乙在厄要參詳,二百八十八數(shù)當(dāng),大厄之末別有數(shù),四千三百二十殃,小厄盡時災(zāi)較可,大厄窮終都會亡。 此乃陰六厄會之期,以二百八十八為小厄,十五小元乃一大元,計四千三百二十年也,小元臨終,尤有旬載之兇,大厄終時,則有百年之亂也。 自始有甲子,積至所用之年,得數(shù)以二百八十八累除之是也。 ● 十二宮分野 33
一宮冀州。 二宮荊州。 三宮青州。 四宮徐州。 五宮豫州。 六宮雍州。 七宮梁州。 八宮袞州。 九宮揚州。 絳宮交州(離)。 明堂益州(坤)。 玉堂幽州(艮)。 ● 釋太乙式儀 33 昔者燧人氏仰觀斗極而定方位,庖羲氏因而畫八卦,逮乎黃帝受命創(chuàng)制式,為體三重,上青、中赤、下黃,天地人備矣。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旋斡十二中,并羅合六神以定神位也。 ● 釋運式儀(計九段)34 第一、詳太歲所在辰。 欲求計神、合神,故先計之神者,太歲在寅,計神在子,依次逆行十二辰,俱十二年一周。 第二、詳太乙所在宮。 以算求之,而得其數(shù)。備在前述也。 第三、詳何神為天目。 天目者,文昌將是也,以算求之,從武德行十六神,遇陰德、大武重留一算,而得所在。陰德為乾,大武為坤,乾為天門,坤為地戶,天目之神,行至天門地戶之方,以伺其命,故重留一算以待之。 第四、詳何神為計神。 欲加和德宮,求客目計,以立始擊將也。 第五、詳以計神加和德之宮。 和德為艮宮之名,艮為鬼門方,求幽冥吉兇之初,故曰鬼門神戶,以計謀之,加和德宮,文昌將臨之,所得為始擊將也。文昌將為主人,始擊將為客是也,曰主而得客之義也。 第六、視天地二目各在何所。 文昌將名上目,亦曰天目,屬主計用之也﹔始擊將名曰下目,亦曰地目,屬客。天有動而機無窮,客主動,故始擊將屬客,客計用之也,配天者,地也,靜以待之,主主靜,故文昌之將屬主,配地然求之,曰主以待客也,其上下兩目亦總名之曰天目。 第七、直算求主客將所在。 先視天目所在,為主人計之首,天目在正宮,從正宮數(shù)所起,若在間神,數(shù)從一起,常左行,依宮數(shù)數(shù)於地位來至太乙之宮止,所得之?dāng)?shù),名為主算。次計神加和德宮,視上天目所臨為始擊將,在正宮從正宮數(shù)起,若在間神,從一數(shù)起,常左行,數(shù)於地位來亦至太乙之宮止,名曰客算。蓋算者,籌算之謂。二目者,二相之謂。是二相定籌算於上,以稟君命而行。太乙法人君,故至太乙宮前止,而算之?dāng)?shù)也,故算多者、長者,勝﹔短者,負(fù)也。 第八、論主客置算以命大將。 凡算得十,則置一算,得二十,則置二算,得三十,則置三算,得四十,則置四算,若得十六,棄十置六,餘者皆去其整,以取其零數(shù)者為大將之宮也,因而三之,則三將所在之宮也。 第九、論定計所在。 定計即重審客也,客難先起,不易故也。常以太歲合神加太歲所合,視下所臨為定計,置算立大小將,不同前法也。 ● 太乙式不同(謂四季太乙所用不同) 36 一宮在乾,主冀州、并州。若文昌將關(guān)囚,必有相迫挾之義。 乾者,君之位也,文昌將關(guān)囚,是謂相佐迫挾之象。 二宮在離,主荊州、豫州。太乙臨之,人君誅將相。 離者,南方之卦,明堂之位也,故太乙在離宮,猶人君處明堂而布政,人君當(dāng)審順逆,察正邪,則誅戮應(yīng)之。 三宮艮,主青州,主后妃。始擊將臨之,嬖寵進(jìn)宮中,兵起。 客之所在,以應(yīng)所沖﹔主之所在,以應(yīng)所臨。始擊將即客上將,在艮宮,其應(yīng)在坤,乾為父,坤為母,故坤為純陰之卦,主后妃,又坤屬土,主中宮。始擊主后兵,是以嬖寵進(jìn)中宮,兵起也。 四宮在震,主徐州。若始擊臨之,西戎侵。 始擊屬客,以應(yīng)所沖,其沖兌,兌主雍州之郊,有西戎在焉,故主西戎侵也。 六宮在兌,主雍州。若客大將臨之,南楚侵。 客大將所臨,以應(yīng)所沖,兌沖震,震主徐州之郊,而有南楚,故主南楚侵,始擊臨之亦然。 七宮在坤,主梁州、益州。若主大將臨之,梁益兵起。 主大將所應(yīng),即在所臨,臨坤,主梁益兵起。 八宮在坎,主袞州。太乙臨之,大臣誅。 坎者,北方之卦,紫微宮庭之所,太乙居之,響明而治,以考善惡,為名二目,因?qū)Υ蟪笺D?,人君誅之也。 九宮在巽,主揚州,若客大將臨之,北狄侵。 客大將所在,以應(yīng)所沖,巽沖乾,主冀州、并州之郊,西北狄在焉,故主北狄侵。 八三四九為陽宮,二七六一為陰宮,一宮為純陽,九宮為純陰。 五月一陰,至戌月單陰,至亥月純陰,戌亥一宮之地,故曰純陰也。十一月一陽,至辰月單陽,至巳月純陽,辰巳九宮之地,故曰純陽也。 四六為絕,二八為易。 四卯、六酉,春秋分位,陰陽氣別,故曰絕氣。二八為易,二午、八子,冬夏二至之位,陰陽之氣交易之始,故曰易氣。太乙與掩迫關(guān)擊在易絕之地,皆兇。 ● 八門所主 38 天有八門,以通八風(fēng),地有八方,以鎮(zhèn)八卦,仍取紀(jì)綱,從其年,即各隨其門吉兇而行矣。 開門以遠(yuǎn)行、拓土開疆,宜西北出師,建旗幟,立城隍,凡舉百事,吉。 休門宜進(jìn)伐、聚眾、理兵,宜北行,凡舉百事,戰(zhàn)伐大勝。 生門宜營建、拜官,宜東北行,吉,戰(zhàn)伐大勝,凡百事,吉。 傷門宜漁獵、討捕、見血之事,行掩襲、刑殺,向方吉也。 杜門宜隱伏、討伐惡逆,不宜戰(zhàn)伐出軍,堅守待敵,吉,凡舉百事,兇。 景門宜振揚士卒,及突圍,不敢戰(zhàn),宜和,親向南出,吉,凡舉百事,大兇。 死門宜死喪、戈獵、埋葬,向西南行,吉,宜固守,不立戰(zhàn)鬥,大敗。 驚門宜攻城、擊戰(zhàn)、揚兵,宜西行,吉,宜伏兵、掩襲,凡舉百事,兇。 又八門開休生三門大吉,景門小吉,杜傷死門大兇,驚門小兇。 吉門有氣大吉,無氣中平﹔兇門有氣大兇,無氣中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