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倒糖人兒)
——民間藝術常識(十)
概述 糖畫,顧名思義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而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在繪制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這時,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當造型完成后,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稍俟凝結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糖畫 糖畫制作以勺子為“筆”、糖稀為“墨”,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在藝人的手下躍然紙上。 題材 糖畫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nèi)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于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xiàn)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jù)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畫種 糖畫分為平面糖畫與立體糖畫兩種。它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市藝術,廣泛流傳于巴山蜀水之間,備受老百姓喜愛的工藝食品。 在四川 特別是川西平原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無論廟會集市,還是公園名勝,隨處都可見糖畫小攤。一個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塊經(jīng)過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兩邊各有一塊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木盤。 一邊木盤上畫著藝人能制作的各種作品的圖案和一支能旋轉(zhuǎn)的竹箭。孩子們旋轉(zhuǎn)竹箭,當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圖案,便意味著藝人要作什么糖畫。轉(zhuǎn)著龍就是龍,轉(zhuǎn)著鳳就是鳳——頗有些博彩的意味。手氣不錯,轉(zhuǎn)到大龍,藝人二話不說,就當場畫大龍。但轉(zhuǎn)到龍鳳的時候是絕少,大量的情形是轉(zhuǎn)到那些鳥、狗之類的小型動物。 另一邊木盤上則是繪有楚河漢界和姓氏的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裝有比麻將略小的扁竹牌子,上面寫有對應棋盤的不同姓氏。交錢后便可從罐子或者竹筒中摸字。一手可以摸數(shù)個字,將摸出的字放到棋盤內(nèi)對應的姓氏上。如果摸到的字始終在楚河漢界的同一邊,沒有“過河”的話,就可以得到一條“糖龍”。第一手便摸出“趙”字也可以得龍一條。
制作技巧
在進行繪制糖畫之前要先熬糖。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攤成糖片,以便在以后的糖畫繪制中使用。熬糖前先準備一塊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這樣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個銅鍋放在火上,加入適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與糖的比例是二比一。白砂糖放入以后要輕輕攪動一下,防止粘底。水溫要逐漸升高,為的是利于糖溶解在水中。水開之后,把水蒸汽排到空氣中。這時,糖液的溫度逐漸變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漸減少??梢钥吹?,糖液開始起大泡了。這是因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張力就大了??諝庠谂欧诺倪^程中,會在糖面上起一些大泡。這時候溫度還不夠。熬糖的合適溫度是色澤稍微變黃,大泡變?yōu)樾∨菥筒畈欢嗔恕4伾凕S,泡也變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熱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就會冷卻、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盤中保存。質(zhì)量好的糖塊在常溫下,半個月都不會溶化。這樣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為繪制糖畫的材料。
制作糖畫 在繪制糖畫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準備好的糖塊放在糖鍋內(nèi)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會焦。用溫火將糖慢慢溶解,當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繪畫了。 制作糖畫跟普通繪畫不一樣。首先,用糖作的畫,涼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因此作畫糖的動作要快。其次,作糖畫相當于連筆畫,所以每筆之間不能間斷。這樣,就出現(xiàn)了畫畫的筆順問題。作糖畫的筆順設計好之后,可以很快地完成糖畫,糖也不容易涼。為了熟悉步驟,在畫糖畫之前,一般要進行一些繪畫練習。這個繪畫練習和平常的繪畫一樣,但要畫出連筆來,要注意筆順。因此,繪畫練習的目的主要是練習筆順和構圖。 作糖畫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里。作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十二生肖喊來就來,張飛、趙云、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著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簽或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子,便大功告成。 最常見的“糖畫”是平面糖畫。除了平面畫,手藝好的藝人還會在大理石板上將平面“零件”拼接出風格各異的立體畫來,像極一件裝飾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一個花籃,先用糖稀做個圓糖餅,再接著倒一個小一點的圓圈,利用兩次糖稀的冷熱不同,一提,立體的花籃筐底就出來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個花籃不再是平面的糖畫,而是立體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了。 2007年6月,在成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公園的錦江展廳內(nèi)有一件特殊的立體糖畫。這是國內(nèi)第一次出現(xiàn)的一條由3噸白糖制成的全長20米、高3米的“糖龍”,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這條碩大的“糖龍”呈騰空狀,周身鱗甲全部由金黃色的糖片組成,栩栩如生、耀眼華麗。而據(jù)現(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糖龍”的“龍骨”全部由鋼筋連接而成,骨架竟長達20米,高達3米,整個“糖龍”由20多位糖畫民間藝人忙碌了十多天才完成。6月的成都,氣候已異常得近似酷暑了。不少好奇的游客心存疑惑:“為什么大熱天,‘糖龍’不會溶化?”其實,“糖龍”不會溶化的關鍵,在于前面提到的一套特殊的熬糖技巧。
糖畫溯源
據(jù)考,糖畫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說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里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制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堅瓠補集》中有一首詩,真實記錄了糖畫盛行的情況:“熔就糖霜丞相呼,賓筵排列勢非孤;蘇秦錄我言甘也,林甫為人口蜜腹。霉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得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 后來,四川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于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fā)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民間故事
糖畫 關于糖畫,還有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據(jù)糖畫老藝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回憶,相傳唐代四川大詩人陳子昂在家鄉(xiāng)時,很喜歡吃黃糖(蔗糖),不過他的吃法卻與眾不同。一代才子會首先將糖溶化,在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各種花卉圖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面食用,自覺雅趣脫俗。 后來陳子昂到京城長安游學求官,因初到京師人地兩生,只做了一個小吏。閑暇無事時,便用從家鄉(xiāng)帶去的黃糖如法炮制,以度閑暇。一天,陳子昂正在賞玩自己的“作品”。誰知宮中太監(jiān)帶著小太子路過,小太子看見陳子昂手中的小動物,便吵著要。太監(jiān)問明這些小動物是用糖做的時,便要了幾個給太子,歡歡喜喜回宮去了。誰知回宮后小太子將糖吃完了,哭著吵著還要,驚動了皇上,太監(jiān)只好上前如實回稟。皇上聽完原委,立即下詔宣陳子昂進宮,并要他當場表演。 陳子昂便將帶去的黃糖溶化,在光潔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銅錢,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為笑?;噬闲闹幸桓吲d,脫口說出“糖餅(兒)”兩字,這就是“糖餅(兒)”這一名稱的由來。由此陳子昂便得到了升遷,官至右拾遺。 后來,陳子昂解衣歸里后,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同時也因閑居無聊,便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些徒弟又傳徒弟,并將它傳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為業(yè),走邨串鄉(xiāng)做起糖餅兒生意來。這糖餅兒生意雖小,但因曾得到過皇帝的賞識,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學的人越來越多,并代代相傳,這一技藝從此就流傳下來。
行話術語
貨 大貨,較大型的作品,制作工藝較復雜。如龍、凰、孔雀、獅、虎及立體的花籃等。 小貨,較小型的作品,制作工藝相對簡單。如各種單個的花、小型動物、水果等。 子子貨,又稱“傾子子”,即倒一個個“糖餅兒”。這是糖畫藝術的基本功,要求速度快,斷絲利落,所倒糖餅形狀正圓,大小,厚薄一致。
繪制糖畫 練練貨,即采用剛柔、粗細、走向各不相同的線條來表現(xiàn)物象的形狀、神態(tài)。它類似國畫的白描,西畫的速寫又略帶民間剪紙的韻味兒。傳統(tǒng)造型中的“燈影”人物及“小貨”多是采用此手法。 板板貨,即塊面造型。制作時同時運用線刻、淺浮雕等技法刻畫細部。戲劇人物的面部、衣紋、鎧甲紋樣及獅、虎等作品多用此法。 填裝貨,先以糖絲(線條)勾勒出物象外形,然后傾倒糖液將線條內(nèi)的面積填滿,趁糖液未冷,即施以雕刻手法刻畫細部。其作品效果與“板板貨”差別不大,僅工藝程序不同。 制作 拭皮子,先倒一團糖液在石板上,趁未凝固時用“起子”(專用工具,見后)將糖液按造型需要拭刮成薄薄一片之物象雛形,再以糖絲描繪其外形及細部。如各種魚,鳥等。 太和,制作糖畫用的大理石板。 憨憨,即糖,過去多用黃糖,現(xiàn)在主要使用白糖。 荷葉,熔化糖液的銅或鐵瓢。 起子,糖畫的主要工具,銅或鐵制之長形薄片,前窄后寬,糖畫作好后即用此啟起。頂端有各種形狀如“O”“L”“S”等,稱“三彎”,用以在塊面上壓制各種連續(xù)紋樣。 銅錘,即草把子,竹竿頂部綁上麥草,插放糖畫作品用。解放前學徒便肩挑“銅錘”走街串巷售賣糖畫。 龍宮,即水。有時糖“稠”了,即熬老了,需加水,藝人即加點“龍宮”。 三溫——色較黃黑的白糖;四溫——較三溫稍白的白糖;廣塊——冰糖;火車——太古糖;白屑——碎冰糖;東白——東洋糖;雀沙——紅糖的統(tǒng)稱;三邊——白糖的統(tǒng)稱。
藝人與發(fā)展
盡管現(xiàn)在從事糖畫行當?shù)娜藬?shù)較過去有所下降,如今,糖畫的這種魅力逐漸又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關注,目前它已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糖畫藝人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以蔡樹全為代表的一些藝人們通過各種形式被認可。蔡樹全現(xiàn)為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出生于四川糖藝世家的他,先后在國內(nèi)各大都市及日本、德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地作糖畫表演。其作品及藝術成就在國內(nèi)外近百家報刊、電視臺作過宣傳及專題報道,并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委員會授予“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