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咽喉科概述 中醫(yī)咽喉的概念與西醫(yī)的咽喉定義不同。現代醫(yī)學認為,咽是個上寬下窄的腔隙,是連接口腔到食管,鼻腔到喉腔的共同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部分。以軟腭和會厭上緣為界限,可分為口咽、鼻咽、喉咽三部分??谘适俏挥谲涬衿矫嬉韵潞蜁捝暇壠矫嬉陨系难是?,鼻咽是位于中顱窩的底部,鼻腔后方及軟腭之上,喉咽的上界為會厭上緣平面,下界為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但在臨床上一般所說的咽部,單指口咽部,而喉部是指喉咽部。中醫(yī)認為咽喉是司飲食、行呼吸、發(fā)聲音的器官,上連口腔,下通肺胃,又是經脈循行的要沖。咽位置在后,接于食道,直貫胃腑,為胃之系;喉在前,連于氣道,通于肺臟,為肺之系。古代醫(yī)家對于咽喉各部分功用的論述有很多,如“咽喉者,水谷之道,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另外,還有關于懸壅垂、會厭、及頏顙等的論述,頏顙即鼻咽部。另外,古人對咽喉的大小、長度、重量也有一定的認識,如:“咽喉并行,均長一尺六寸,咽重六兩,喉凡七節(jié),重十二兩。”雖不十分準確,但與現代解剖學上所記載的基本接近。歷代醫(yī)家對咽喉的定義很不明確,有的以咽包括了現今的口咽與喉咽,有的把咽、喉統(tǒng)稱為喉,但在給疾病的命名上,多用“喉”概括咽喉和喉嚨這兩個喉的意思,所以,在以后所學的各篇中,可以發(fā)現,病名中沒有“咽”這個名詞。 (一)與臟腑的關系 咽喉雖居方寸之地,卻位在五臟之上,內連臟腑,為飲食氣息出入之門戶,后天營養(yǎng)精微傳輸之通道,故與臟腑關系密切。咽喉發(fā)病,每多伴有臟腑之證候,同樣,五臟六腑之病變,也多引起咽喉為患。它們在生理上相互關聯(lián),病理上相互影響。根據文獻記載和臨床體會,咽喉與肺、脾、胃、肝、腎的關系更為密切。 l肺 l胃 l l 腎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臟一方面儲藏五臟六腑之精氣,一方面又應五臟六腑的需要將精氣輸出,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腎臟功能正常,咽喉得到濡養(yǎng)而健旺,就不易為邪毒侵犯或滯留,若腎精氣虧損,或為腎陰虛,虛火上炎;或為腎陽虛,虛陽上越,都可傷及咽喉而為病。 l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