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中風(腦血管意外)
中風是指一種急性非外傷性腦局部血供障礙引起的局灶性神經(jīng)損害,又稱“腦卒
中”“腦血管意外”。臨床特點為起病急,意識障礙,言語失利和肢體偏癱。本病
多見于老年人,與心肌梗塞、癌腫為老年人三大主要病死原因。中風可分為出血性
和缺血性兩大類,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則包括腦
血栓形成和腦栓塞。腦血栓形成最多見,其次分別為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勝出血、腦
栓塞。
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面赤升火,發(fā)病時突然昏
倒,不省人事,口眼渦斜,舌強語賽,半身不遂,牙關(guān)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
固,太小便閉,肢體強痙,或者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
遺,肢體軟癱。中風經(jīng)過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遺癥,如半身不遂、言語不
利,口眼喝科等。
中風的病因與動脈硬化有關(guān),如動脈變性、血管畸形、動脈瘤破裂、血管腔狹窄、
閉塞或進入血液循環(huán)栓子將腦動脈堵塞而造成腦局部血供障礙。
本病診斷要點為中年以上發(fā)作急驟,突然的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腦脊液檢查、CT
檢查等均為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jù)。腦出血及腦血栓者病理檢查時可見到病變例大腦
半球有多發(fā)性瘀點或片狀出血,局部腦組織受壓迫、推移或缺血性壞死。
現(xiàn)代醫(yī)學根據(jù)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不同病情,分別給予控好血壓、降低顱內(nèi)
壓、止血藥、改善微循環(huán)、血管擴張劑、保護腦組織、抗凝劑、手術(shù)治療等治療措
施。
中醫(yī)對中風的認識較早,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有“薄厥”、“偏枯”的論統(tǒng),《金匱要
略》中提出了中風的臨床分型,中風的病因以內(nèi)傷積損為主,即臟腑失調(diào)、陰陽偏
勝。“真中風”是由脈絡空虛,風邪入中經(jīng)絡所致;“類中風”是由陽化風動,氣
血上逆,挾痰挾火,流竄經(jīng)絡,蒙蔽清竅而致。本病的病情有輕重緩急之別,輕者
僅限于血脈經(jīng)絡,重者常波及有關(guān)臟腑,所以臨床常將中風分為中經(jīng)絡和中臟腑兩
大類。中經(jīng)絡者一般無神志改變而病情較輕,中臟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較重。
1.[處方名稱]地龍丹參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熄風通絡。主治中風。
[處方組成]地龍20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生地20克、沒藥10克,水煎
服。
[辨證加減]陰虛陽亢者加角版20克、丹皮15克、麥冬15克、玄參15克;痰濕阻絡者加
半夏15克、陳皮20克、茯苓20克。
[療程療效]治療32例,顯效4例,有效27例,無效1命名,總有效率為96%。
[處方來源]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曲海流。
2.[處方名稱]資壽解語湯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除痰,鎮(zhèn)靜寧神,和調(diào)陰陽通竅。主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及牙
關(guān)緊閉癥。
[處方組成]防風9克、附片6克、天麻6克、酸棗仁9克、羚羊角4.5克(刨片):上桂
心3克(研治沖服)、川羌活9克、甘草3克、玄參9克、石菖蒲6克,用水400毫升煎
至200毫升,再投入竹瀝I毫升、姜汁I毫升混和,分2次服,每隔1小時期1次。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例,均服2克之后病愈。
[處方來源]劉作桃
[處方備注]凡中風脾緩舌強牙關(guān)緊閉癥,大都是由風邪痰結(jié)壅塞所致,特別是肺脾
二經(jīng)的影響,劉氏應用本方有40余年經(jīng)驗,認為本方有一定的療效。
3.[處方名稱]趙氏中風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驅(qū)風化痰,溫經(jīng)通絡;主治風痰流竄型中風(多見于缺血性
中風)。(2)方功能益氣溫陽,活血化瘀;主治氣虛血瘀型中風(多見于缺血性中
風或出血性中風后遺癥)。(3)方功能育陰潛陽,熄風活絡;主治肝陽上亢型中風
(多見于出血性中風及部分缺血性中風)。
[處方組成](l)秦艽9克、防風9克、桂枝9克、葛根15克、當歸9克、川芎6克、丹參
9克、白附子9克、茯苓9克,水煎服。
(2)生黃芪15克、當歸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紅花6克、丹參9克、地龍9克、桂
枝9克,水煎服。
(3)天麻9克、黃芩9克、鉤藤9克、生牡蠣30克、石決明30克、生地12克、玄參9
克、懷牛膝9克、丹參9克、夏枯草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若痰盛者加陳皮、竹茹、天竺黃、竹瀝、膽南星;若抽搐較重者加全
蝎、僵蠶、鉤藤;如出現(xiàn)痰盛陰閉者則加服蘇合香丸;納呆者加砂寇仁、神曲等;
陰虛者則加麥冬、北沙參;熱盛者則加龍膽革、生石膏;若神志不清、痰迷清竅、
陽閉者則加菖蒲、郁金、翔羊角粉,或口服至寶丹、安宮牛黃丸;若口臭便秘者則
加大黃、枳實、芒硝;若出現(xiàn)陰閉時則服滌痰湯加減及蘇合香丸;若出現(xiàn)陽虛氣脫
者,以參附龍牡湯加減。
[療程療效]治療106例,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行動恢復正常,或有些自覺癥狀但
能繼續(xù)工作,失語現(xiàn)象基本消失)17例,占16.0%;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但
手足活動仍有不便,生活一般能自理)29例,占27.4%;好轉(zhuǎn)(癥狀、體征部分改
善,個別癥狀無改善,需扶持才能步行)46例,占43.4%;無效14例,占7.5%;總有
效率為86.8%。
[處方來源]新疆中醫(yī)醫(yī)院趙琨。
4.[處方名稱]中風醒神合劑
[功能主治]功能平肝熄風,清心開竅。主治急性腦血管意外。
[處方組成](1)郁金5克、菖蒲5克。用蒸餾法,按1:l水取蒸餾液,每瓶10毫升.
(2)鉤藤20克、桑寄生20克、黃芩10克、地龍10克,共為粗末,每袋15克。(3)水
牛角1.5克、人工牛黃1.3克,共研極細末,為1次量。
先煎(2)方15分鐘,后兌(1)、(3)方灌服(吞咽困難者鼻飼給藥),每日早、
中、晚各1次。
[辨證加減]凡中風高熱者加服甘露退熱散(銀花20克、生石膏20克、夏枯草20克、桅
子5克,共為粗末,每包15克),與(2)方同煎;中風痰多者加服中風豁痰煎(膽
星6克、遠志10克、桔紅10克,共為粗末),與(2)方同煎。
[療程療效]治療66例,顯效(2一3天內(nèi)神清,生理反射恢復,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
5例,有效(5天內(nèi)神清,生理反射恢復,癥狀、體征大部分好轉(zhuǎn))29例,好轉(zhuǎn)(5一
7天內(nèi)神清,生理反射恢復,癥狀、體征大部分好轉(zhuǎn))23例,無效(7天以上神態(tài)無
變化,生理、病理反射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9例,總有效率為86.36%。
[處方來源]天津中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趙建淇等
[處方備注]本方宜于中風中臟腑之閉證者。(1)方重在開竅,(2)方重在熄風,
(3)方重在清熱,三者合用則增強熄風開竅清熱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