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已經(jīng)順利畢業(yè),周遭朋友常常問起如何幫助孩子確定選擇學文科還是學理科。非常理解,當初我也很犯難。回想起來,覺得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一定要了解孩子將來想學什么
選擇文科或理科,看起來是高中分班,其實這是最初決定孩子學習方向的時候。這時,不妨把領域放寬一點,就像大學科的分類,最好不要限定于想做什么,除非特別明確。因為我們要知道,現(xiàn)在大學里學的知識,也就是一個進入社會的資質(zhì),兩三年以后知識就會老化,工作中運用到的可能更多的的是能力。這樣結(jié)合的學學科分類,大陸的一半分為:工、醫(yī)、理、文,學前兩類,在高中就必須選“理科”,這是招生條件限制的;后兩類,我認為既可以選文科也可以選理科。當然,孩子想學的一般也應該是自己喜歡學的才對。
二、了解孩子潛在能力
由于人們比較認同數(shù)理化,總認為孩子從今學校到高一都在學理科,其實當然是文理科都同樣在學,指不過是增加了奧數(shù)、“奧化”、“奧物”、“奧生”等。把孩子三年初中和高一的成績拿出來,每個學年按文科和理科分別匯總,看看那個分數(shù)更高,如果有明顯的差別,比較好辦,沒有明顯差別,再看看孩子在那些學科上用的精力更多些,用精力少的一定是孩子的潛力所在。
三、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 理科選擇寬、文科選擇窄
誤區(qū)之二:理科不用背、文科只靠背
誤區(qū)之三:學理讓人羨慕、文科讓人瞧不起
誤區(qū)之四:男孩適合學理、女孩適合學文
四、勇于放棄
特別是對于那些成績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這個階段,選理科,他舍不得史地政;選文又舍不得物化生。他們希望混合著學下去,以保持在成績上的優(yōu)勢。家長一定要冷靜:讓孩子懂得放棄也是一種能力。就現(xiàn)行的體制,高二、高三不能猶豫,要集中精力敲開大學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