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臂和小臂
大臂和小臂骨骼
大臂骨
A.大臂骨(肱骨)約1又1/3個頭長(按人體7.5個頭長計算),和肩胛骨肩部的關節(jié)相連,連接方式如下圖:可以縱向和橫向旋轉。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2)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3)
B.肱骨肘關節(jié)處有兩個從體表可以看到的結構點,肱骨內髁和肱骨外髁。其中內髁略大,外髁略小。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4)
小臂骨
C.小臂骨分尺骨和橈骨,約一個頭長。尺骨肘端像楔子一樣咬合在肱骨的肘關節(jié)中,只可以單方向運動。
D.尺骨肘關節(jié)的旋轉軸外有一個突起稱為鷹突,鷹突的作用是使肘關節(jié)的運動在大臂和小臂打開至167°-170°左右時,小臂的張開受到鷹突的阻擋,此時鷹突和肱骨內髁、肱骨外髁連成一條直線,而當小臂向大臂彎曲時,鷹突和肱骨內外髁的連線呈三角形,彎曲越大,三角形的鷹突角度越小。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5)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6)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7)
E.尺骨外側有一個直線,在兩組肌群之間的空隙間顯現于體表,稱為尺骨線,是小臂的結構線。尺骨腕端小頭稱為尺骨小頭,是小臂下止點的標志,尺骨小頭在小手指一側。
F.橈骨的小頭在肘部和肱骨外髁相連,,橈骨的大頭在腕部大拇指一側和腕骨相連。使小臂繞著尺骨為軸可以做擰麻花般的運動,拉動手在手背手掌之間的反正、正反交替運動。
大臂和小臂肌肉
大臂肌肉
1.三角肌
起點:鎖骨外側1/3處,肩峰、肩胛岡。
止點:肱骨1/2處,但在體表插入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因此只占大臂1/3強。
作用:外展上臂等。
結構要點:
A.三角肌從人體的正面和背面看近似于三角形,故稱為三角肌。從人體側面看,從肩峰到1/3強的大臂都包裹在三角肌之下。
B.三角肌自身又分為三塊。第一塊在正面起于鎖骨;第二塊在側面起于肩峰及鎖骨、肩胛岡端點;滴三塊在背部起于肩胛岡。健壯男子體表這三塊肌肉在三角肌大形態(tài)上也有所表現。
C.三角即將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肌的上部覆蓋,它的下端又插入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8)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9)
2.肱二頭肌
起點:肩關節(jié)肱骨頭和肩胛骨喙突。
止點:肘關節(jié)下端。
作用:拉動小臂向大臂做彎曲運動。
結構要點:肱二頭肌在大臂的內側,肱二頭肌屈伸時,使自身的形態(tài)變化較大,在小臂伸展時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細長、橫斷面的直徑??;在小臂彎曲時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短粗、橫斷面的直徑成倍地增大。![[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image27.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4/2510/11204476_10)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3.肱三頭肌
起點:肱骨上頭內外側,肩胛骨外側下方(肩胛盂下方粗?。?。
止點:尺骨鷹嘴。
作用:將彎曲的肘關節(jié)拉直、伸展前臂,其作用和肱二頭肌相反。
結構要點:肱三頭肌在肱骨上部是兩股厚實的肌肉組織,下部貼近肱骨的位置轉化成肌腱合并在一起,因此在體表上看,上部渾厚、下部扁平,形成一個向肘部方向彎曲的弧狀階梯面。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4.肱肌
在大臂肱二頭肌包裹之下,有一塊肌肉叫肱肌。顯露在大臂外部上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之間的叫肱肌外側頭,在體表起到明顯的結構作用;顯露在大臂外側下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之間的叫肱肌內側頭,在體表所起的結構作用不大。
形態(tài)特點:
A.肱肌外側頭在大臂外側顯露于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之間,上方插入肱三頭肌和三角肌之間,下方插入肱二頭肌和肱橈肌之間,因此從體側看肱肌,不是沿肱骨方向上下垂直,而是下方向肱二頭肌方向傾斜。
B.肱肌內側頭在大臂的內側,在肱二頭肌旁,沿肱骨顯露于體表。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小臂的肌群
小臂的肌肉較多,為了便于在體態(tài)上理解,可將其分成三組大的肌群,這三組肌群在形體上有很明顯的區(qū)隔。
1.小臂外伸肌群:主要包括肱橈肌、橈側腕長肌、橈側腕短肌等。
起點:肱骨外髁及其上1/3處。
止點:橈骨大頭拇指掌側及第2、3掌骨背側。
作用:拉動小臂橈骨前后旋轉、屈肘。小臂外伸肌群起于肱三頭肌和肱肌之間,很厚實,使小臂橈骨小頭前側隆起很高。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2.小臂伸肌群:主要包括指伸肌、尺側腕伸肌、肘肌等。
起點:肱骨外髁附近、橈骨小頭附近。
止點:手部背側。
作用:伸腕、伸指、伸直上肢。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3.小臂屈肌群:主要包括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等。
起點:肱骨內髁和尺骨肘關節(jié)附近。
止點:手部掌側。
作用:屈腕、屈指,將小臂橈骨大頭一側拉向大臂。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小臂結構要點:
A.建立把小臂的肌肉分成三個肌肉結構群的意識。以尺骨鷹嘴——尺骨線——尺骨小頭為界,屈肌群在小臂尺骨線內側、伸肌群在小臂尺骨線外側,而小臂外側肌群在小臂的橈骨側。
B.屈肌群和伸肌群相比,屈肌群更發(fā)達厚實。屈肌群和伸肌群之間的結構轉折,形成清晰地溝谷是尺骨線的位置,兩點的鷹嘴和尺骨小頭更加強了它們之間的區(qū)隔。而伸肌群的上部和外伸肌群的界限不是很明顯,在某種角度下,可以將伸肌群和外伸肌群連帶表現。
C.由于外伸肌群和屈肌群在小臂中都很發(fā)達,從小臂手掌側看,它們在小臂的橈骨、尺骨側都形成向外隆起的富有彈性的弧線,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正常放松狀態(tài)下,小臂外伸肌群的弧線弧度大,而屈肌群的弧度小,且小臂外伸肌群弧度的高點,比屈肌群的弧線高點更靠近上方,而屈肌群的弧線高點要靠下方一些。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D.小臂的三組集群,在小臂下部2/3處逐漸從厚實的肌肉組織變成肌腱,失去了體積上的厚度,在結構上,腕部的橈骨大頭和尺骨小頭之間形成的骨骼結構關系代替肌肉起到了主要作用,使萬部上端的小臂橫斷面過度成比較清晰的長方形。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實例參考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手部
手部骨骼:手的個部分主要結構要素是骨骼。手部骨骼分為三部分:腕骨、掌骨、指骨。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1.腕骨
由8塊小骨組成,形成向手掌彎曲的月牙形,連接橈骨大頭、尺骨小頭和掌骨,此構造在腕部的運動和小臂到手的銜接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掌骨
五根掌骨中連接食指的掌故最長,連接大拇指的掌骨最短,只相當于食指掌骨約2/3,連接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掌骨比食指掌骨依次縮短。
3.指骨
是指拇指骨、食指骨、中指骨、無名指骨和小指骨。每個指骨又分為三節(jié):基節(jié)、中節(jié)、末節(jié)。其中:中節(jié)的長度相當于基節(jié)的2/3強,而末節(jié)的長度約相當于中節(jié)的1/2強(2/3+2/3*1/2=1);中指骨最長、其次是無名指骨、食指骨、小指骨。大拇指骨只有兩節(jié),基節(jié)和末節(jié)。拇指骨和食指靠攏時,拇指掌骨約在食指掌骨的2/3處,而拇指末節(jié)頭約止于食指基節(jié)的2/3處。
結構要點:
A.手部骨骼的厚度對手的體積結構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將手平展與桌面,會發(fā)現,從小臂至指尖,每段骨骼組織的厚度越來越薄,并且有明顯的幾個階梯:第一階梯,小臂通過腕骨過度到掌背;第二階梯,掌骨到指骨基節(jié);第三階梯,基節(jié)到中節(jié);第四階梯,中節(jié)到末節(jié)。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B.可以將指骨理解成連接在一起的啞鈴,以啞鈴的結構變化理解手指的體面,確定轉折點或明暗交界線(但指骨比啞鈴方,如果用六棱狀啞鈴來比較可能更為合適)
手部肌肉和肌腱
手部較明顯的幾塊肌群
1.拇指球:指手掌上、拇指下面到手腕中部的三角形肌肉組織。主要的肌肉包括:拇指對掌肌、母短展肌、母短屈肌等,在拇指和其他四指用力捏、握物體時,這個肌群隆起很高。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2.小指球:位于小指側及掌部2/5處,在手背面也突顯于小指掌骨外側,主要肌肉包括:掌短肌、小指對掌肌、小指屈肌、小指展肌等,在握拳時,這塊肌群隆起。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3.拇指、食指間肌群:位于手背部,拇指、食指掌骨之間,主要肌肉包括:第一骨間背側肌、拇收肌。在手背面除小指球肌群在冊面凸顯就只有這塊肌群比較明顯了,尤其在大拇指靠向食指或大拇指繞向手背時,這塊肌群更為突出。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手部肌腱
1.指伸肌腱,從小臂到伸肌群中延伸下來的指伸肌經過腕部時,分成了四股肌腱,成放射狀,分別延伸向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末節(jié),這四股肌腱堅硬、突兀,在伸指時,這四根肌腱似骨骼般明顯,是手背的重要結構組織。
結構要點:這四股肌腱跨越掌骨和指骨基節(jié)關節(jié),在這四個關節(jié)上方形成中間凸起的高點。在指骨基節(jié)和中節(jié)關節(jié)處各分成兩股,跨越這個關節(jié)上方,使這個關節(jié)出現左右兩個高點,形成較明顯的方形轉折。在指骨末節(jié)關節(jié)處又合為一股并逐漸變薄,在體表的作用減弱,骨骼的作用加強。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2.拇長肌腱、拇短肌腱:從小臂延伸來的拇長肌,在手背上也形成肌腱。拇短肌腱從橈骨大頭外髁延拇指掌骨外側伸展向拇指中節(jié)。拇長肌從手臂靠近橈骨外側一方伸向拇指末節(jié)。兩個肌腱在拇指掌骨和指骨基節(jié)的關節(jié)處會合,形成兩個高點。
拇長肌腱和拇短肌腱在腕部分離成放射狀夾角,在伸展拇指時,兩個肌腱突兀,且它們中間形成很深的凹陷。
3.環(huán)狀韌帶:手背的肌腱從外形上看在腕部幾乎是突然消失,這是因為位于腕部的環(huán)裝韌帶將其覆蓋,環(huán)狀韌帶很薄,在運動中就像護腕一樣起保護作用,在結構上不明顯,但它減弱了手背肌腱之間的高差。
4.指曲肌腱:在掌側和指伸肌腱一樣分成小股肌腱,伸向除大拇指外其他四指的末節(jié),但是,手掌的肌群、脂肪較多,這些肌腱幾乎在掌部表面看不到,當用力握拳時在掌側腕部比較明顯。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手部結構要點
A.比例:手部各關節(jié)比例參考,每個人略有不同。
掌面手掌長:中指長=4:3
掌面中指長:手掌寬=1:1
掌面手掌長:背面中指長=1:1
掌面指基節(jié):掌面指中節(jié):掌面指末節(jié)(以指紋線為準)約=1:1:1
(指骨)指基節(jié)長度:指中節(jié)+指末節(jié) 約=1:1
B.結構連線:將腕關節(jié)兩端連接一條弧線,將掌骨、指骨間關節(jié)連接起來形成弧線:將指基節(jié)、中節(jié)間關節(jié)銜接形成的弧線與指中、末關節(jié)連接形成的弧線相比較,這四條弧線的規(guī)律便一目了然,而這一規(guī)律顯示了五指之間個部分微妙的比例關系,這種關系在任何方向的運動中都不會變。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C.體塊:將手部分解成結構體快去理解,但在表現它時卻不能如此簡單化。
手指變化繁多,除大拇指外,在其他四指運動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將它們的基節(jié)、中節(jié)、末節(jié)分別理解成一個體塊,在表現對象時可起到輔助觀察的作用。
手掌的體塊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食指到小指形成的動作變化較小的手背體塊,它基本形成五邊形,基本在一個平面,只在中指掌骨略有隆起;另一部分為拇指掌骨體塊,包括拇指掌骨、拇指球和拇指食指間肌群,這個體塊基本呈三角形,它的寬窄和厚度會隨著大拇指向食指方向張開或分離產生一定的變化,它的手背體塊的角度也隨動作而變換。
可將腕部體塊理解成一塊窄于手背體塊的長方形,它斜插入手背體塊中,手向掌側運動時這個體塊的面增大,反之,這個體塊的表面被壓縮,她還使小臂和手掌上下錯位,不再同一個平面上。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實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 [轉載]上肢結構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