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老師“放鴨子” 無為而治育出優(yōu)秀兒女澳大利亞籍華人孫大勇,教育孩子顛覆傳統(tǒng)父母的思想:經常找老師“求情”,希望對兒子“放鴨子”;為讓女兒參加歌唱比賽,寧愿她半年都不上課。在這種“無為而治”思想的教育下,兩個孩子都非常優(yōu)秀。昨日,孫大勇給記者講述了他的“育兒經”。 向老師求情 盡量對兒子“放鴨子” 孫大勇本是武漢人,后移民澳大利亞。不過,為了讓孩子們學習漢語,他每年都讓孩子在武漢上學,寒暑假時再到澳大利亞學習英語。 兒子孫叮叮還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孫大勇就多次找班主任,希望能對叮叮“網開一面”:上午上課,下午走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有充裕的時間,孩子從小就學習網球、爵士鼓等多種愛好。 叮叮的初中是在武漢外校上的,孫大勇還是延續(xù)他一貫的做法,找老師“求情”:我不希望用傳統(tǒng)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希望老師能盡量對他“放鴨子”。 孫大勇對老師說:“讓孩子在中國上學,一是讓他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不要忘記老祖宗;二是讓他有和同齡人一樣的生活經歷;三是讓他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晚自習不要上,平時考試也不要對他有要求。” 當時,叮叮的班主任也覺得這種方式值得一試,破例讓孩子做了“試驗品”。 初中畢業(yè)后,叮叮到澳大利亞上高中。因為在國內學習了很多技能,他在澳大利亞高中里如魚得水:有的學習科目經??既5谝?;打籃球進入了校隊,還被評為“最佳球員”;在校期間一直是學生干部,深得老師器重。不久前,叮叮申請了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賓西法利亞大學,三所學校都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孩子高興 耽誤上課沒關系 孫大勇的女兒孫當當今年8歲,目前也在武漢一家小學上學。他對孩子的教育還是一個原則:自己喜歡就好。上幼兒園時候,老師告訴家長讓孩子們學習一門特長。孫大勇帶著女兒看了跳舞、國際象棋等培訓班,最后因為女兒提不起興趣統(tǒng)統(tǒng)放棄。 有一次,孫大勇帶孩子參加了一個畫畫培訓班,小丫頭一下子看中了。她所在班有5個孩子一起學,有時候老師講一個新知識點,其他4個都沒有明白,就小當當一個人能聽懂。 孫大勇有個朋友是市音協(xié)的,有時候他也帶著女兒去那里學一下。去年年底,當當有個同學要參加2010年“琴臺之聲”藝術大賽,邀請當當一起去比賽。得知女兒要參加比賽,孫大勇開始還有些猶豫,畢竟孩子沒有學習很多。不過,看孩子很想?yún)⒓樱€是答應了。比賽中,當當和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合,一下取得湖北省賽區(qū)“出線獎”。 2010年12月26日,兩個孩子又到香港參加“第十四屆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金花獎’”比賽,獲得聲樂類“金紫金花最高獎”。 幾乎在同時,當當被所在畫室負責人推薦到北京參加“書畫特長生—亞洲青少年優(yōu)秀作品展示活動”,最后取得小學組“十佳獎”。 孫大勇說,這些獎勵都是他沒有想到的。今年8月,當當將受邀到韓國參加一項國際書畫比賽,肯定要耽誤上課時間,不過孫大勇說:無所謂,只要孩子高興,耽誤一兩個月的課都可以。 【點評】 中國大多數(shù)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獲得所謂的“成功”,逼著他們起早貪黑,四處培訓。父母以為這樣就是愛孩子,只有這樣教育,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這種“愛”,其實是父母自私的表現(xiàn),因為孩子在這些“努力”里得不到基本的自由和尊重,他們的價值觀,完全被父母世俗的觀念所取代。 所以,大多數(shù)中國人沒有創(chuàng)造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