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的用“典”
《存在》
明通
嘴里咬著的
蝴蝶
與
蝴蝶
嘴里咬著的
明通
共同
呼吸著......
《存在》這首詩是注入了現(xiàn)代氣息的發(fā)展了的莊周夢蝶。詩人之巧妙的用典,讓人嘆服。在詩歌中用典往往可以收到用最少的文字,去取得最大的效果。無論古體詩還是自由詩,詩人都應是最吝嗇文字的?,F(xiàn)在有的朋友在寫詩時,文字慷慨得很,所以有的詩就索然無味了。
用典不是將典故照抄照搬,要用得巧妙,用得靈活。既不是典,又讓人看出典和聯(lián)想到所用之典。明通此典用得讓你讀起來就興趣盎然。
這種:“明通/嘴里咬著的/蝴蝶”和“蝴蝶/嘴里咬著的/明通”實在是難受和難堪。但你已經(jīng)分不清到底是誰咬著誰了,分不清孰真孰假了,真假難辨了。讓人難受,讓難堪。讓人懼怕,讓人膽寒,讓人提心吊膽。而這種真假莫辨的狀態(tài)已經(jīng)由商品漫延開去與人們“共同/呼吸著......”。
詩人憤慨之余,無力回天,只好以“詩言志”了!
——摘自龔立人撰寫的詩評:《令人拍案的詩歌——讀楊明通的短詩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