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單位:秦皇島市旅游局
地理位置:河北省撫寧縣 推薦理由:一段長城在董家口村沉睡了600余年,世世代代的村民把祖先修筑的長城當作“傳家寶”,董家口村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長城后裔村,來到董家口村,登上氣勢磅礴而又滄桑的烽火臺,方才明白這些長城后裔在這里守候百年的背后故事。 董家口長城聳立在河北省撫寧縣駐操營鎮(zhèn)東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上,距秦皇島市區(qū)38公里,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筑的薊鎮(zhèn)長城的重要關(guān)塞之一,護衛(wèi)“天下第一關(guān)”——山海關(guān)關(guān)城的北翼要塞。董家口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明長城,董家口村也被譽為長城后裔村。 董家口長城在突兀險要的山嶺上,筑有36個敵臺、28個戰(zhàn)臺、16個烽火臺,全長8.9公里,最高處海拔556米,還筑有3座城堡。原來除了城堡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這一帶長城依陡峭的花崗巖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氣勢磅礴,縱深防御軍事設施完備,烽火煙墩遙相呼應,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了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的獨特風貌。 據(jù)史料記載,董家口長城是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重修的,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為二等邊墻,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戚繼光重修為一等邊墻。董家口長城建筑形式多樣,氣勢不凡,特別是在李家樓、陳家樓、耿家樓三座敵臺入口的石券門條石上_分別雕刻有蓮花如意云、雙獅繡球、攀枝蓮、鐵花等圖案,每幅圖案都栩栩如生,且雕工十分純熟細膩。 董家口長城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程度是國內(nèi)其他長城段無法比及的,而且數(shù)座敵臺石券門上的造型雕刻也為國內(nèi)僅有,究其淵源是修筑長城的戚繼光將軍帶來的閩南文化在中國北方的具體體現(xiàn)。 董家口長城要塞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主要原因是,這段長城筑成后,戚繼光從浙江金華府調(diào)來3000名“火槍手”,為穩(wěn)定軍心,當年調(diào)來的軍士都帶來了家眷,在此安家守邊,保護長城。董家口村就是一個典型的明代守城將士后代居住的村莊,作為明代守城將士的后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筑的長城一直當作“傳家寶”加以愛護?,F(xiàn)在,這些“長城后裔”尚有陳、李、耿、孫、趙、張等六姓,共計123戶439人。此外,這一帶山高路險,荊棘叢生,野獸出沒,人煙烯少,也是董家口長城保存比較完好的另一個原因。 董家口長城后裔村旅游度假區(qū)歷史古跡眾多,目前擁有明長城遺址公園、大明遺風、萬里長城第一口三個景點。度假區(qū)堅持走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相結(jié)合的特色開發(fā)之路,為市民和游客創(chuàng)造長城后裔村度假有其屋,休閑生活有其田的周末度假都市農(nóng)夫新生活。 沉睡了600多年的董家口長城要塞,正張開她的懷抱熱誠的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來到董家口村,穿梭在長城各關(guān)塞問,你即可登上最高的敵臺和烽火臺,一覽董家口一帶的長城雄姿,以及長城內(nèi)外千山萬壑的壯麗風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