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始祖 駐軍地 董家口 10:00 董家口長城聳立在河北省撫寧縣駐操營鎮(zhèn)東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上,距秦皇島市區(qū)38公里,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筑的薊鎮(zhèn)長城的重要關塞之一,護衛(wèi)“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在突兀險要的山嶺上,筑有36個敵臺、28個戰(zhàn)臺、16個烽火臺,全長8.9公里,最高處海拔556米,還筑有3座城堡。原來除了城堡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這一帶長城依陡峭的花崗巖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氣勢磅礴,縱深防御軍事設施完備,烽火煙墩遙相呼應,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了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的獨特風貌。 據(jù)史料記載,董家口長城是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重修的,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為二等邊墻,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戚繼光重修為一等邊墻。董家口長城建筑形式多樣,氣勢不凡,特別是在李家樓、陳家樓、耿家樓三座敵臺入口的石券門條石上,分別雕刻有蓮花如意云、雙獅繡球、攀枝蓮、鐵花等圖案,每幅圖案都栩栩如生,且雕工十分純熟細膩。 據(jù)調(diào)查考證,董家口長城要塞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主要原因是,這段長城筑成后,戚繼光從浙江金華府調(diào)來3000名“火槍手”,為穩(wěn)定軍心,當年調(diào)來的軍士都帶來了家眷,在此安家守邊,保護長城。董家口就是一個典型的明代守城將士后代居住的村莊,作為明代守城將士的后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筑的長城一直當作“傳家寶”加以愛護?,F(xiàn)在,這些“長城后裔”尚有陳、李、耿、孫、趙、張等六姓,共計123戶439人。此外,這一帶山高路險,荊棘叢生,野獸出沒,人煙烯少,也是董家口長城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個原因。 小河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元年1381年),貫穿綏中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6個自然屯。小河口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隘,歷史上曾兩度遭受蒙古騎兵侵擾,封存了許多歷史故事。小河口長城長約8.9公里,約有敵樓31座,戰(zhàn)臺18座,烽火臺14座。遼東長城、山海關長城、北京長城從三個方向呈丁字型排列匯集在這里。因其地處群山峻嶺,山勢險要,人跡罕至,雖沒有進行任何人工修葺,至今仍保持完好。因其保持了良好的原生狀態(tài),故被人們稱之為“野性長城”。近幾年由于人們對小河口長城了解范圍的不斷擴大,前來游覽、攝影、探密、寫生的人群絡繹不絕,形成了探究長城文化的一個新熱點。 令人驚嘆的,是小河口長城建筑一反萬里長城威武冷竣的風格,在其門窗拱框上刻滿了獅子繡球、木馬蘭花、祥云彩帶等圖案。更為稱奇的是,有一種圖案盤旋屈曲,線條復雜,好似纏繞在一起的兩枝蓮花,當?shù)卮迕窠兴袄p枝蓮”,是夫妻恩愛的象征。這種充滿溫馨陰柔之美的雕飾,放在充滿殺機的長城之上甚是罕見,有專家將其定名為“女性長城”。據(jù)史料記載,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名將戚繼光被調(diào)到今遼寧、河北、北京一帶整頓邊務,所統(tǒng)將士均為平倭有功的浙江義烏兵。由于工程浩大,守衛(wèi)任務艱巨,戚繼光為了穩(wěn)定軍心,允許一部分家眷隨軍。正是這些隨軍家屬的到來,使這段長城在修建時具有了女性的特征。 小河口長城歷史遺存豐厚,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長城墻體、敵樓、戰(zhàn)臺、烽火臺,有流傳數(shù)百年的關于“將軍樓”、“寡婦樓'的動人傳說,還有與戍邊將士生活密切相關的遺跡、遺物。如錐子山西側的懸崖古廟、九龍洞、天井,敵樓邊戍邊將士開懇的良田,使用過的石雷、石炮等。同時長城兩邊植被繁茂,郁郁蔥蔥。早春野杏花開潔白如雪,仲春杜鵑花紅若朝霞,夏季野雞在林間啼鳴,深秋紅葉滿山。如果你有幸游覽小河口,那番景致會讓你終身難忘。每當風和日麗,天氣晴朗,舉目望去,群峰踴躍,敵樓聳立,長城蜿蜒起伏,好不壯觀!當夜幕降臨,明月如鉤,山影天光,戍樓刁斗,風鳴嘯肅,是另一番景象。雨過天晴,山嵐氤氳,敵樓如龍首高高昂起,長城似霧海中騰越的蛟龍,掩映在山嵐之中,忽隱忽現(xiàn),一幅神秘飄逸的畫卷迎畫展開…… 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xiāng)新臺子村境內(nèi),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shù)氐木沤幽习?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規(guī)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xù)向 北逶迤于群山之間?!俺窃谒献?水在城中流?!北闶侨藗儗砰T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九江河上的過河橋獨具特色,在百米寬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條石包砌起8個梭形橋墩,形成9個水門,城橋上部是高峻的城墻,一如其他長城墻體。 九門口長城過河城橋下的寬闊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塊鋪成,石與石間用鐵腰咬合,形成規(guī)整的石鋪河床,望去猶如一片石,所以九門口長城又被稱為“一片石關”。 據(jù)文獻記載,九門口長城始建于北齊(公元479-502年),現(xiàn)存的九門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其后又進行多次修復。近年來進行考古發(fā)掘,出土了鐵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軍事防御情況和軍士駐守長城的生活。據(jù)當?shù)匚奈锊块T研究人員介紹,九門口長城擁有一個嚴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在歷史上素有“京東首關”之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李自成就是在這里與吳三桂決戰(zhàn)時,遭遇清兵夾擊而敗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