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導:焦雪晶
跟龔琳娜的聊天,是從“茶”開始的。
她說“我們沏點茶喝吧,你喜歡喝紅茶還是綠茶”?
我說“隨便”。
她就笑了,說,“隨便其實就是什么都不喜歡”。
聽完以后我雖然臉有點紅,卻也深以為然。
我們常說“隨便”,看起來好像怎樣都行,但實際上呢?雖然在對龔琳娜的小片介紹中,我也用了“一夜爆紅”這個詞,但是事實上,龔琳娜和她那被稱為“神曲”的《忐忑》,不是像孫悟空那樣驚世的從石頭縫里突然蹦出來的。
龔琳娜5歲登臺,7歲巡演,頂著文化部授予的“民歌狀元”稱號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yè),2000年還獲得了青歌賽的銀獎。當時的她,穿梭于各個城市與晚會之間進行演唱,手捧眾人艷羨的眾多機會。可是夢想實現的她,卻被一次假唱,以及在這假唱背后的虛偽、繁華擊倒了。
怎樣的痛苦才能讓一個人在一夜之間否定之前十幾年都深信不疑的理想之路?而在這種憤怒與絕望之中,又是怎樣才能找到新的方向?
無疑,龔琳娜是幸運的,她在最迷茫的時候遇到了她終身的靈魂伴侶與音樂伴侶——老鑼。老鑼的魅力可大了,他讓龔琳娜不再上晚會,不要名不要利,甚至連她媽媽都不要了(龔琳娜語,欲知前因后果,請一定鎖定本期節(jié)目,其中故事爆笑而又溫情,聽得現場觀眾頻頻點頭,亦是上門提親的毛頭女婿的學習典范)。他不但教會了龔琳娜怎么唱歌“玩”音樂,更教會了龔琳娜如何生活。聊天的過程中,龔琳娜一再說,只有會生活,才能會工作,生活順了,工作也就順了,所以喝一杯茶,怎么能隨便呢?要享受一杯茶啊,享受。
除了老鑼,音樂本身也教會龔琳娜如何生活。去貴州采風,她遇到光腳上山喂豬的長頭發(fā)的老奶奶們,每天干完活就在一起喝酒唱歌,而且笑的極其痛快,但那種笑容她從未在她的姥姥奶奶臉上看到過,她那在城市里的姥姥、奶奶,仿佛永遠在為未來憂慮,總是不停的問她,“錢夠不夠花?。砍缘膲虿粔蚝冒?#8221;……她說苗族的小伙們、小姑娘們在月亮底下吹葉子,唱“性感”的情歌談戀愛……龔琳娜說到生活與生命時的那種熱情,對當下每一件事的陶醉享受,以及那種恨不得時時用唱歌來傳情達意的眉飛色舞,都令人艷羨。
聽完那些極其有感染力的故事,聽完那些唱不停的山歌、情歌,你就能明白,龔琳娜為什么能唱出別人學一千遍也學不會的《忐忑》。就像她說的,《忐忑》無所謂聽得懂聽不懂,如果你的心理有反應了,你的生理有反應了,你就是聽懂的。
最后一定要再顯擺一下龔琳娜在現場的演唱,以及與老鑼的“琴瑟和鳴”。雖然錄制當天兩個人都發(fā)燒了,雖然我們的棚真的不是專業(yè)的音樂錄音棚,但是龔琳娜在現場的演唱還是讓主持人以及臺下的每個人,都感覺到了脊梁骨發(fā)涼、毛細血管被打開是什么感覺。尤其是老鑼撫箏(巴伐利亞箏,茜茜公主彈的那種哦),與龔琳娜合作的一首《你在哪里》,讓主持人的心都快不跳了(楊瀾語),靈魂都要出竅了(李艾語)。《忐忑》之后的另一首神曲,請一定不要錯過。
這期節(jié)目,像《忐忑》一樣激情四射、好玩好聽,還能讓你重新認識龔琳娜,還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