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象形記憶法 把所要記憶的材料想象成某種具體的事物、數字、字母、漢字或其它幾何圖形,以增強記憶。 表一
位置相鄰的同類事物,要采取自北向南、自西向東的讀圖習慣。 1.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內陸國,與我國相鄰)在最北。另外四國分東西兩列,四個字(烏孜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在北,三個字的在南(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帶有吉字的與中國為鄰。 2.圣勞倫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和魁北克。 3.美國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帶:“波紐費華”。 三、誦讀記憶法 那些比較長的國外地名,既要反復誦讀,還要從它們的相對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產或文化淵源等多方面進行辨析。 如: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布宜諾斯艾利斯,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讀熟了就很順口,從而記得牢。 四、望文生義法 地理概念往往抓住了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望文生義可以增強記憶,加深理解。 如:干潔空氣、天氣和氣候、天體、光球、色球、太陽子、月相、季風、溫室效應、極光、赤潮、土壤肥力等。 五、體勢助記法 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借助手勢可以加深理解幫助記憶。 如:地球的自轉和方向――右手定則,氣旋和反氣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地球表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自己,四指為物體運動方向,拇指為偏向)。 六、字頭記憶法(壓縮記憶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頭串聯起來來完成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憶九大行星距日遠近時,可以這樣記憶: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七、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就是把某些抽象地理知識聯想成某一具體的事物的記憶方法。 1.接近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有些地理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有所接近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聯想記憶方法。通過接近聯想有助于我們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增強知識的凝聚力。如復習亞馬孫平原時,從同一地理空間進行聯系,想到亞馬孫河,全年水量豐富,季節(jié)變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qū),樹種豐富,破壞嚴重,“世界肺臟”作用正在不斷減弱。又如,記憶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時,在中低緯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huán)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氣旋是順時針方向流動,東西風向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2.類似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在性質、成因、規(guī)律等方面有類似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記憶方法。通過類似聯想有助于我們發(fā)現地理事物的共性,強化記憶。如里海與日本的面積大約都為37萬平方千米。又如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和溫帶海洋氣候區(qū)內的自然帶均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3.對比聯想記憶法 是指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具有明顯對立性特點加以聯想的記憶方法。通過對比聯想,有助于我們比較地理事物的差異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強記憶。如氣旋和反氣旋是大氣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其氣壓分布狀況、氣流狀況、天氣狀況都相反,學習時,只需精記一種即可。 4.從屬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因果、從屬、并列等關系增強知識凝聚的聯想記憶方法。通過關系聯想,引導思考、理解地理知識彼此之間的關系,使思考問題有明確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識多而不雜,雜而不亂,有規(guī)律可循。如因果關系:地理自轉→地轉偏向力→盛行風向→洋流的流向;從屬關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并列關系: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 5.聚散聯想記憶法 是指運用聚合思維對一定數量的知識通過聯想,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到一起或運用發(fā)散思維對同一地理知識,從多方面進行聯系的記憶方法。包括聚合聯想記憶法和發(fā)散聯想記憶法,互為逆過程。運用聚散聯想記憶法有助于學習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識的“聯想集團”。如有關赤道的知識,可運用發(fā)散思維從下列各點進行說明。 6.對立聯想記憶法
聯想,即通過某一事物的回憶而引起另一事物,把意義相近但性質對立的 知識放在一起,只要記住一個就能想起另一個。如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對海拔最低的死海等等。 八、歌謠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
利用諧音漢字,將課本中的地名、物產、數據等枯燥乏味的內容編成一些順口溜或有趣的語言,使知識變得生動而幽默,利于學記。 如復習“中國有色金屬資源時” ,可以把它編為:“大余鎢,個舊錫,銅礦集中在德興;招遠金,平果鋁,水口鉛鋅共同生;錫礦山區(qū)卻產烯,銅仁無銅偏產汞;白云鄂博多稀士,金昌鎳都更著名”。 二十四節(jié)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長江黃河上中游的劃分:“宜賓湖口九回腸,壺口(舊)孟津挖煤礦。” 九、諧音記憶法 所謂諧音就是指字的讀音相同或相似。利用諧音記憶法,可以使枯燥無味的學習材料變成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愉快地進行記憶。利用諧音可以激發(fā)興趣,又利于記憶,但必須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亂真。 例如:記憶“地殼的八大化學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可處理為:“養(yǎng)閨女,貼給哪家美(男)?” 中亞地區(qū)的兩條內陸河——阿姆河和錫爾河。“阿姆”和“阿母”,“錫爾”與“惜兒”是近音。阿母都是愛惜自己的兒子的。 黑色金屬主要包括鐵、鉻、錳等,可以采用“鐵哥們”作諧音記憶。 類地行星主要成分是氫、氖、氦,可以采用“勤奶孩子”作諧音記憶?! ?/p> 江河年徑流總量排序時,可以這樣:“徑流巴西,俄(我)加(家)(有)美?。ㄈ耍┠幔悖┲袉??”。 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時,可以這樣: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門)?! ?/p> 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可以這樣:美加法(深)澳阿,該出口時就出口。 十、數字記憶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爾有數字上的巧合,可總結出數字規(guī)律。如南亞地區(qū),總結出該地區(qū)有三個“三”:三種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種氣候(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熱帶沙漠)。又如東非國家,總結它有三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兩布(吉布提、布隆迪);兩達(烏干達、盧旺達),東非的九個國家中已經記住了七個;剩下的索馬里,塞舌爾也就好記了。 十一、類比記憶法 對易混概念、地名、事物,可進行類比記憶。 如:棗椰――椰棗,巖溶――熔巖,鴨綠江――雅礱江,安哥拉――安卡拉,油棕――棕油,洛杉磯――落基山,環(huán)境資源――資源環(huán)境。 十二、比喻記憶法 是指把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與人們熟知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完成記憶的方法??茖W、準確的比喻記憶能夠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例如:記憶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時,可比喻為燕子的季節(jié)遷徙。記憶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衛(wèi)星數最多的行星——土星時,可以將其比作土霸王。 十三、插圖記憶法
地理教材的許多插圖,與課本知識內容緊密相連。如果能把所學知識與相關的插圖聯系起來,必能使記憶效果大大增加。 例如外力作用結合課本43頁插圖。將 幾種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與課本所描述的情景結合在一起。在圖文并茂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了。另外課本中的漫畫生動、詼諧,夸張的畫面往往能讓人從直觀上就明白一定事理,便于記憶。 十四、實際記憶法 知識的學習貴在能與實際相聯系。所以既要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又要從實際中學到知識。例如在學習“天氣”概念時,注意收聽每天的天氣預報,自己分析構成天氣的因素,從中總結出天氣是短時間內反映大氣的陰晴、風雨、冷暖等變化的,因此不需教師講解,就能從現實生活中學到知識,而且記憶比較深刻、牢固。 十五、對聯記憶法 對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200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中經典對聯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這幅由30幾個省市區(qū)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代表合出的超大型對聯就是一個近年少見的經典。使用這些生動活潑的對聯進行有關中國自然與人文地理的學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六、提綱記憶法 是指通過對所學材料的分析、總結,將其歸納成提綱的形式進行記憶的方法。這種記憶法給人以一目了然、綱舉目張的感覺。 十七、理解記憶法 就是對所學材料進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記憶方法。學習地理尤其是學習地理規(guī)律時,應多在理解上下功夫。首先要對識記材料進行分析、綜合,弄清其內容實質,找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總結出其規(guī)律;其次,要把所學地理知識付諸實踐,在運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學習“全球的降水帶”時,只要弄清在高壓區(qū)降水少,為“少雨帶”;在低壓區(qū)降水多,為“多雨帶”。那么,只要記住全球七個氣壓帶的分布規(guī)律,也就記住了全球降水帶的分布規(guī)律。 十八、歸納記憶法 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同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記憶材料分散的趨于集中,零碎的組成系統(tǒng),雜亂無章的變得有條不紊的記憶方法。例如,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核能發(fā)電、太陽能發(fā)電、地熱發(fā)電、潮汐發(fā)電等都屬于二次能源。根據以上地理知識,可歸納出凡是帶“電”的能源都屬二次能源(閃電除外)。 十九、特征記憶法 就是抓住所學對象的地理特征,增進記憶。如下圖某海洋等溫線圖,要判定A、B兩處洋流的流向。通常根據從高溫流向低溫為暖流,從低溫流向高溫為寒流的方法進行判定。仔細觀察下圖可發(fā)現如下特征:海洋等溫線向哪方凸出,洋流就向哪方流。 總之,記憶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記憶中,要不拘形式地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記憶方法。讓我們的記憶更輕松更牢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