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七支中焦微距AF鏡頭比較

 山野視覺 2010-11-25

中等焦距(90~105mm)微距鏡頭的生產(chǎn)廠家不少,是市場爭奪的熱點之一,除照相機生產(chǎn)廠家外,所有鏡頭生產(chǎn)廠家也都生產(chǎn)這類鏡頭。這次比較的是7支最大光圈為f/2.8的中焦微距鏡頭:

Canon EF 100/2.8 Macro

Minolta AF Macro 100/2.8

Nikon AF Micro Nikkor 105/2.8D

Pentax FA 100/2.8 Macro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Tamron SP AF Macro 90/2.8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Internal Focus

除了Tokina的最大微距比率為1:2外,其他的均為1:1。其中有4種AF卡口,3支副廠鏡頭的卡口分別為:Sigma和Tokina的為Nikon AF卡口,Tamron的為Minolta AF卡口。

此次測試采用的機身為:Canon EOS 630、Minolta Dynax 8000i、Nikon F801、Pentax Z-1。這些機身都基本屬于同一時代的,采用的技術基本類似。


一、基本參數(shù):

 

 

Canon
EF 100/2.8
Macro

Minolta
AF Macro
100/2.8

Nikon
AF Micro Nikkor
105/2.8D

Pentax
FA 100/2.8
Macro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Tamron
SP
AF Macro
90/2.8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IF

光學
結構

10/9

8/8

9/8

9/8

10/9

10/9

11/10

重量

650

510

556

600

450

403

556

最大放
大倍率

1:1

1:1

1:1

1:1

 1:1

1:1

1:2

轉動
角度

480

220

195

300

 260

250

180

最近對
焦距離

0.307m

0.352m

0.314m

0.306

 0.313

0.29m

0.35m

鏡身AF/
MF開關

 有(推拉)

有(推拉)

對焦距
離限制


(0.572~0.6)


(0.57~0.6)


(0.43~0.48)


(0.54~0.62)

 有
(0.39~0.4)


(0.4~0.43)


(0.56~0.59)

限位到
無限遠

115/10mm

65/12mm

85/11mm

70/10mm

115/24mm

90/18mm

85/0

限位到
最近

360/35mm

150/35mm

95/14mm

215/35mm

130/25mm

165/32mm

85/0

伸出
總長

47mm

48mm

28mm

46mm

 51mm

51mm

0

序列號

8500035M

20691070

3409733

3025758

1011173

600180

5203913

后保護
鏡片

濾鏡
直徑

52mm

55mm

52mm

58mm

58mm

55mm

55mm

焦點鎖
定按紐

字體

印刷

印刷

印刷

印刷

印刷

印刷

印刷(光圈環(huán)為刻字)

AF時
對焦環(huán)

不轉

轉動

不轉

轉動

不轉

不轉

轉動

光圈
葉片

8

9

7

8

8

9

9

購買時
配遮光罩

備注

  

  

  

有MF阻尼調(diào)節(jié)

  

  

  

AF速度

2.1s

2.4s

3.2s

1.7s

3.3s

2.5s

2.0s

1、光學結構:鏡片數(shù)最多的是Tokina的,達11片/10組,估計是IF設計所致;最簡單是Minolta的,8片/8組;

2、重量:最輕的是Tamron和Sigma,這兩支鏡頭采用的塑料部件最多;

3、轉動角度:指從無限遠轉到最近對焦距離的角度,最大的是Canon,最小的是Tokina,但Tokina只達到1:2,如果都是在1:1類別中比較,最小轉動角度是Nikon的。轉動角度越大,越適合微距的精細手動調(diào)焦;

4、最近對焦距離:最遠的是Minolta,達0.352m,最短的是Tamron,只有0.29m。距離越遠,越適合布光;

5、AF速度:這里給出的AF速度是針對前述的4架機身而言的,只有相對比較的意義,沒有絕對的含義。測試方法是對著同樣的觀片燈箱,在S-AF模式下(此時是焦點優(yōu)先),讓鏡頭處于無限遠位置(開始計時),轉動到最近對焦距離,然后再回到無限遠位置(停止計時),用秒表測量10次以上,然后取平均值。

AF速度的數(shù)值應該與機身有密切的關系,比如用Minolta Dynax 9xi驅動Minolta AF 100/2.8 Macro時,AF速度是2s。所以這個數(shù)值僅供參考。


二、微距標尺顯示(1:)

 

1

1.1

1.2

1.3

1.4

1.5

1.6

1.8

2

2.5

2.8

3

4

5

7

10

25

Canon EF 100/2.8 Macro

 

  

  

 

 

 

 

 

 

 

  

Minolta AF 100/2.8 Macro

 

 

  

 

  

 

  

 

AF Micro Nikkor 105/2.8D

  

 

 

Pentax FA 100/2.8 Macro

 

 

  

 

  

 

 

Tamron SP AF 90/2.8 Macro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這個數(shù)值表示廠家對微距比率的標示是否細膩,如果標示的數(shù)值越多,在翻拍復制時越方便??梢?,標示多少的順序為:Nikon、Tamron、Pentax、Minolta、Tokina、Canon/Sigma。


三、有效光圈(EV值/顯示光圈)

雖然這些微距鏡頭的最大光圈都是f/2.8,但進入微距段后,由于鏡筒伸長,實際進光量會減少,這是微距鏡頭的特性。

Nikon AF機身在使用AF Nikkor Micro鏡頭時,會自動顯示實際有效光圈,配合Tokina的也顯示實際有效光圈,但配合Sigma的鏡頭就不顯示實際有效光圈。其他的機身都不顯示實際有效光圈,只顯示設定的光圈。

對實際有效光圈的測量可以這樣進行:將照相機設在快門優(yōu)先模式下(T/Tv),對焦模式在MF,將微距鏡頭設在1:1的位置,對著一面亮度均勻的物體,選擇快門速度,使光圈達到f/2.8,然后在不改變對焦距離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MF環(huán),使鏡頭不斷地朝無限遠方向轉動,此時可以看到取景器內(nèi)的有效光圈不斷收縮。

下面的數(shù)值是采用另外一種測量方法:

1、器材:Samsung觀片燈箱、Minolta IV F測光表 + 5度測光頭、三腳架;

2、測量方法:將鏡頭對著觀片燈箱,相對距離不改變,將測光表的測光頭貼緊取景器目鏡,測量數(shù)據(jù)達10次以上,選取其中的最大的EV值。其中的具體數(shù)值是意義不大的,這與照相機的對焦屏有關,最有意義的是最大差值。

在1:1鏡頭類中,差值最大的是Tamron,最小的是Canon。從這些參數(shù)也看出,在1:1端的有效光圈與標稱最大光圈相差在1EV左右,粗略的說就是(最大光圈 X 2)。

 

1:10

1:4

1:2

1:1.2

1:1

最大差值

Canon EF 100/2.8 Macro

9.9

 

9.7

9.5

 

9.0

0.9EV

Minolta AF 100/2.8 Macro

9.5

9.4

9.3

9.1

8.7

8.5

1.0EV

AF Micro Nikkor 105/2.8D

10.0
f/2.8

9.9
f/3.0

9.8
f/3.3

9.5
f/3.8

9.1
f/4.5

8.9
f/5

1.1EV

Pentax FA 100/2.8 Macro

9.6

9.5

9.4

9.2

8.7

8.5

1.1EV

Tamron SP AF 90/2.8 Macro

9.5

9.4

9.3

9.0

8.5

8.3

1.2EV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9.5
f/2.8

9.3
f/3.3

9.2
f/3.5

8.8
f/4

 

  

0.7EV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9.8

 

9.6

9.2

8.8

8.6

1.2EV


四、實拍方法

實拍時選擇了三種拍攝方式:

1、在大約25倍焦距距離拍攝900mm x 600mm的標板;

2、考慮到Tokina的只能達到1:2,所以在1:2端拍攝20元人民幣紙幣;

3、在1:1端拍攝20元人民幣紙幣。

拍攝器材和手段:

1、在拍攝標板時,使用Manfrotto 055CB + 141RC云臺,有快門線的機器用快門線(Minolta Dynax 8000i),其他沒有快門線的機器用自拍擋;AF模式;

2、微距翻拍時使用Pentax Copy Stand III翻拍架,機身裝上后,用Sellery 24-350水平尺校正水平。將對焦模式設置在MF,將鏡頭調(diào)整到相應的微距比率,微調(diào)翻拍架上的螺桿,直到合焦指示出現(xiàn)。

3、所有機身的曝光模式均設在M擋,用Minolta IV F測量入射光。


五、實拍結果

1、標板拍攝

拍攝光圈為:f/2.8、f/4、f/5.6、f/8、f/16、f/32。從掃描的底片來看,都有如下共性:

a、都有暗角,收到f/4暗角開始消失,在f/5.6全部消失;

b、邊緣和中心的解像力都差不多,f/2.8邊緣略差于中心,但從f/4開始基本一樣;

c、所有鏡頭都表現(xiàn)出極好的解像能力。

鑒于此,拍攝標板的圖示就不再給出,可以說,這7支鏡頭在中等拍攝距離時都表現(xiàn)很好,分不出誰優(yōu)誰劣。

2、1:2拍攝

f/2.8比較圖

f/5.6比較圖

f/32比較圖

結論:

a、f/2.8時:Minolta和Tamron表現(xiàn)最好;Nikon的邊緣解像力最差,但中心解像力和反差好;

b、f/5.6時:Minolta和Tamron反差和解像力表現(xiàn)最好,其余的基本一樣;

c、f/32時:所有鏡頭表現(xiàn)差不多,Minolta的有劣化,Tamron的依然保持高水平。

3、1:1拍攝

f/2.8比較圖

結論:

a、中心和邊緣解像力比較均勻的是Minolta和Tamron;

b、邊緣解像力最差是Nikon和Sigma,但中心反差最好的是Nikon。


總結論:從解像力和反差來看,表現(xiàn)最好的鏡頭是Tamron和Minolta。但各支鏡頭的差距不是太大。

遺憾之處:雖然Minolta新出了D款和Tamron出了II型,但這這兩支鏡頭的光學結構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外形。唯一新出也是新設計的鏡頭是Canon EF 100/2.8 Macro USM,由于本地還沒有購買者,所以未能參與測試。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