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8
|
2
|
2.5
|
2.8
|
3
|
4
|
5
|
7
|
10
|
25
|
|
Canon EF 100/2.8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olta AF 100/2.8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F Micro Nikkor 105/2.8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entax FA 100/2.8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mron SP AF 90/2.8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數(shù)值表示廠家對微距比率的標示是否細膩,如果標示的數(shù)值越多,在翻拍復制時越方便??梢?,標示多少的順序為:Nikon、Tamron、Pentax、Minolta、Tokina、Canon/Sigma。
三、有效光圈(EV值/顯示光圈)
雖然這些微距鏡頭的最大光圈都是f/2.8,但進入微距段后,由于鏡筒伸長,實際進光量會減少,這是微距鏡頭的特性。
Nikon AF機身在使用AF Nikkor Micro鏡頭時,會自動顯示實際有效光圈,配合Tokina的也顯示實際有效光圈,但配合Sigma的鏡頭就不顯示實際有效光圈。其他的機身都不顯示實際有效光圈,只顯示設定的光圈。
對實際有效光圈的測量可以這樣進行:將照相機設在快門優(yōu)先模式下(T/Tv),對焦模式在MF,將微距鏡頭設在1:1的位置,對著一面亮度均勻的物體,選擇快門速度,使光圈達到f/2.8,然后在不改變對焦距離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MF環(huán),使鏡頭不斷地朝無限遠方向轉動,此時可以看到取景器內(nèi)的有效光圈不斷收縮。
下面的數(shù)值是采用另外一種測量方法:
1、器材:Samsung觀片燈箱、Minolta IV F測光表 + 5度測光頭、三腳架;
2、測量方法:將鏡頭對著觀片燈箱,相對距離不改變,將測光表的測光頭貼緊取景器目鏡,測量數(shù)據(jù)達10次以上,選取其中的最大的EV值。其中的具體數(shù)值是意義不大的,這與照相機的對焦屏有關,最有意義的是最大差值。
在1:1鏡頭類中,差值最大的是Tamron,最小的是Canon。從這些參數(shù)也看出,在1:1端的有效光圈與標稱最大光圈相差在1EV左右,粗略的說就是(最大光圈 X 2)。
|
|
∞
|
1:10
|
1:4
|
1:2
|
1:1.2
|
1:1
|
最大差值
|
|
Canon EF 100/2.8 Macro
|
9.9
|
|
9.7
|
9.5
|
|
9.0
|
0.9EV
|
|
Minolta AF 100/2.8 Macro
|
9.5
|
9.4
|
9.3
|
9.1
|
8.7
|
8.5
|
1.0EV
|
|
AF Micro Nikkor 105/2.8D
|
10.0 f/2.8
|
9.9 f/3.0
|
9.8 f/3.3
|
9.5 f/3.8
|
9.1 f/4.5
|
8.9 f/5
|
1.1EV
|
|
Pentax FA 100/2.8 Macro
|
9.6
|
9.5
|
9.4
|
9.2
|
8.7
|
8.5
|
1.1EV
|
|
Tamron SP AF 90/2.8 Macro
|
9.5
|
9.4
|
9.3
|
9.0
|
8.5
|
8.3
|
1.2EV
|
|
Tokina AT-X AF 100/2.8 Macro
|
9.5 f/2.8
|
9.3 f/3.3
|
9.2 f/3.5
|
8.8 f/4
|
|
|
0.7EV
|
|
Sigma AF 105/2.8 EX Macro
|
9.8
|
|
9.6
|
9.2
|
8.8
|
8.6
|
1.2EV
|
四、實拍方法
實拍時選擇了三種拍攝方式:
1、在大約25倍焦距距離拍攝900mm x 600mm的標板;
2、考慮到Tokina的只能達到1:2,所以在1:2端拍攝20元人民幣紙幣;
3、在1:1端拍攝20元人民幣紙幣。
拍攝器材和手段:
1、在拍攝標板時,使用Manfrotto 055CB + 141RC云臺,有快門線的機器用快門線(Minolta Dynax 8000i),其他沒有快門線的機器用自拍擋;AF模式;
2、微距翻拍時使用Pentax Copy Stand III翻拍架,機身裝上后,用Sellery 24-350水平尺校正水平。將對焦模式設置在MF,將鏡頭調(diào)整到相應的微距比率,微調(diào)翻拍架上的螺桿,直到合焦指示出現(xiàn)。
3、所有機身的曝光模式均設在M擋,用Minolta IV F測量入射光。
五、實拍結果
1、標板拍攝
拍攝光圈為:f/2.8、f/4、f/5.6、f/8、f/16、f/32。從掃描的底片來看,都有如下共性:
a、都有暗角,收到f/4暗角開始消失,在f/5.6全部消失;
b、邊緣和中心的解像力都差不多,f/2.8邊緣略差于中心,但從f/4開始基本一樣;
c、所有鏡頭都表現(xiàn)出極好的解像能力。
鑒于此,拍攝標板的圖示就不再給出,可以說,這7支鏡頭在中等拍攝距離時都表現(xiàn)很好,分不出誰優(yōu)誰劣。
2、1:2拍攝
【f/2.8比較圖】
【f/5.6比較圖】
【f/32比較圖】
結論:
a、f/2.8時:Minolta和Tamron表現(xiàn)最好;Nikon的邊緣解像力最差,但中心解像力和反差好;
b、f/5.6時:Minolta和Tamron反差和解像力表現(xiàn)最好,其余的基本一樣;
c、f/32時:所有鏡頭表現(xiàn)差不多,Minolta的有劣化,Tamron的依然保持高水平。
3、1:1拍攝
【f/2.8比較圖】
結論:
a、中心和邊緣解像力比較均勻的是Minolta和Tamron;
b、邊緣解像力最差是Nikon和Sigma,但中心反差最好的是Nikon。
總結論:從解像力和反差來看,表現(xiàn)最好的鏡頭是Tamron和Minolta。但各支鏡頭的差距不是太大。
遺憾之處:雖然Minolta新出了D款和Tamron出了II型,但這這兩支鏡頭的光學結構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外形。唯一新出也是新設計的鏡頭是Canon EF 100/2.8 Macro USM,由于本地還沒有購買者,所以未能參與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