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歌》有句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如今,中華民族未必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漢語方言卻的確是到了相當危險的時候。
漢語方言,自古就有?!墩撜Z·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說明孔子平常講方言,讀書、主持典禮(贊禮)的時候講標準語?!抖Y記·王制》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的話,隋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也說:“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來,固常然矣。”漢語史的研究也證明,漢語方言現(xiàn)象跟中華文明史同樣古老,同樣悠久。漢語史、音韻學、方言學等學科的研究還證明,現(xiàn)代漢語各方言尤其是南方的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湘語、粵語等方言中,保留了程度不等的上古至中古漢語的語音特點。例如,閩語、客家話、粵語中保留了一些上古漢語沒有“舌上音”(類似j 為了保存祖宗留下語言,千百年來,人民尤其是南方的人民,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努力。其中,客家人的精神尤其感人:為了使語言能代代相傳,不輕易變化,他們一直恪守著“可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古訓。 可是,這些好不容易才得以保存下來的古代語言特點,最近一二十年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衰落的情形,可謂觸目驚心:環(huán)北京地區(qū)的許多大中城市,例如河北省的保定、石家莊,山西省的太原、大同,年輕一代基本上都只會說普通話,而不會說方言了。據(jù)說,方言成了地痞流氓二流子的專用語言。吳方言、湘方言等部分地區(qū),濁聲母已消失殆盡;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等的入聲韻尾,-p 每年回南方老家,我都會發(fā)現(xiàn),能跟我用地道家鄉(xiāng)話交流的人,在日漸減少。倘若我也跟唐朝詩人賀知章那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有朝一日,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悲慘局面:家鄉(xiāng)再也沒有一個能聽得懂我說家鄉(xiāng)話的人! 方言的衰落,不是單純的語言演變,它必然會出現(xiàn)“多米諾”效應:建立在方言方音基礎上的地方戲曲,跟鄉(xiāng)音密切攸關的鄉(xiāng)情,都會發(fā)生變化,由濃轉淡;古音韻特點的消失,會讓人們跟包括唐詩宋詞在內的文化遺產(chǎn)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淡泊,直至完全丟失。 我沒有興趣做遺老,一味哀嘆方言的衰落;我也不認為,方言現(xiàn)象會徹底消失。事實上,古往今來,方言演變一直就存在著兩股力量:向心力和離心力。此消彼長,鹿死誰手,還很難說。但是,我認為,目前普通話對于方言的鯨吞蠶食,速度過快,很可能會對文化的多元化,對地域文化的保存、保護、發(fā)展,對于人們的鄉(xiāng)土情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還可能會讓許多人尤其是上年紀的人,產(chǎn)生不適、暈眩的感覺,突發(fā)心臟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乃至危及生命。因而,特作此小文,算是給有關方面、給大家,提個醒,敲個警鐘。 2010-11-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