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守者愆實(shí)數(shù),略有其名存??嘬拇倘玑?,馬齒葉亦繁。……又如馬齒盛,氣擁葵荏昏。”這是唐代詩圣杜甫所寫的《園官送菜》詩。詩中提到了馬齒莧這種野菜。很顯然,早在唐代我國就有馬齒莧這種佳蔬,而且還送官府食用,就連唐朝宮廷為了體察民情,有時(shí)也吃馬齒莧。 馬齒莧別名長壽菜,瓜子菜。馬齒莧是馬齒莧科植物,生長于田野、荒地和路旁,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馬齒莧不但能食用,而且是一味天然良藥。 祖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馬齒莧性寒味酸,入大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血等功效。對痢疾、腸炎、腎炎水腫、產(chǎn)后子宮出血、痔瘡出血、乳腺炎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堕_寶本草》認(rèn)為馬齒莧“服之長年不白。治癰瘡,殺諸蟲。生搗汁服,當(dāng)利下惡物,去白蟲。”《本草綱目》說馬齒莧能“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chǎn)后虛汗。”《本草拾遺》記載馬齒莧可“諸腫揍疣目,搗揩之;破壬癇,止消渴。”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馬齒莧中所含的大量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對腎炎水腫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美國科學(xué)家分析發(fā)現(xiàn),馬齒莧中富含一種被稱為阿爾法亞麻酸的歐米伽—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 民間常見馬齒莧入藥的驗(yàn)方,現(xiàn)介紹幾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