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正在迎接能源革命時代的到來。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也推出了未來三年的“新公司”規(guī)劃。這家擁有十萬員工、有170年歷史的法國公司,如何在新的能源革命時代重塑其競爭力?為此,《財富》(中文版)最近采訪了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朱海先生。訪談中,他與本刊編輯王亦丁分享了施耐德在中國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zhàn),解釋了他領導的中國團隊如何推動變革,以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攝影:Mark Leong) 2009年,施耐德將分散在北京各地的各事業(yè)部門和單位集中在施耐德電氣大廈辦公。新大廈位于北京望京科技園,同時,以一個品牌“施耐德電氣”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過去,這些分散的部門和單位有各自的辦公地點,還有長期以來形成的各自所轄領域的思維定式,相互間很少溝通,信息共享也不暢通,更不用說合力創(chuàng)造出有新意的觀點了。這種狀況導致公司成本上升,并且抑制了創(chuàng)造力。 朱海認為,“能源革命時代”和“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為施耐德電氣未來的發(fā)展插上了兩翼。在確?,F(xiàn)有業(yè)務增長的同時,施耐德電氣要嘗試用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來運作。為此,它提出了三個轉型: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向新興經濟體轉型,向一個品牌轉型。這場變革涉及公司的每個雇員,目的是讓施耐德電氣成為一個整體,幫助員工從更全局的角度開展工作。 變革的核心在于員工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升。公司為員工提供更多跨部門交流、輪崗的機會,探索如何在大的組織結構中強化團隊合作,提升效率。同時,為了適應向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朱海及其管理層團隊推動了一系列培訓及人才發(fā)展新計劃,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在公司內部,他經常告訴員工,思考問題時要以“out of box”(突破常規(guī))方式,用批判的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推動公司的變化,“中國是需要特例的”,他強調說。 這些創(chuàng)新的措施,將成為推動施耐德電氣變革的強有力工具,“因地制宜的做法,對于推動變革是至關重要的,商業(yè)模式、產品、用人、合作方式等都可以創(chuàng)新。”朱海說。 《財富》(中文版):配合施耐德電氣全球戰(zhàn)略轉型,中國業(yè)務如何繼續(xù)增長? 朱海答:2009年,施耐德電氣宣布了面向未來三年的“新公司”規(guī)劃,包括一個目標、兩個基本點和三個轉型。一個目標,即打造一個施耐德電氣。為了圍繞一個目標,強調兩個基本點:一是以用戶為中心,根據(jù)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提升用戶滿意度;二是將施耐德電氣打造成員工喜歡的企業(yè)。公司將在以下三方面進行轉型:(1)從產品型向應用、解決方案轉型;(2)向新興經濟體轉型,金磚四國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所占的業(yè)務份額比例將在目前35%的基礎上再提高10%;(3)從過去的多品牌向一個施耐德電氣品牌轉型,將施耐德電氣打造成全球能效管理專家。 毫無疑問,中國將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施耐德電氣未來在中國的發(fā)展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政府和企業(yè)對節(jié)能的巨大需要,將推動業(yè)務的高速發(fā)展。地利,過去20年的發(fā)展,施耐德電氣積累了上千例樣板工程,有500多個經銷商隊伍,在客戶中樹立了很好的品牌和信譽度。人和,不論是智能電網,還是能效管理,公司的發(fā)展需要更多人才的同心協(xié)力,挖掘人才潛能將是重中之重。 問:從產品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需要人員的能力有很大的轉變。 答:對施耐德而言,我們的轉型并不是從產品到解決方案,而是向產品加上解決方案的轉型。換言之,我們要繼續(xù)保留目前的產品銷售。無論是中低壓、樓宇、智能終端或者數(shù)據(jù)中心、工業(yè)自動化控制等,產品在市場上要始終處于前三名的位置。我們將繼續(xù)保持市場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將開拓嶄新的商業(yè)模式——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這種創(chuàng)新,對公司人才、流程、考核指標都將提出全新的挑戰(zhàn)。比如,賣產品更多考慮應收款的問題,而解決方案則需要更多考慮風險控制。我們?yōu)榇藢iT成立了新部門——商務支持中心(Commercial Competence Center),提供所有與合同談判、合同管理相關的工作,控制合同風險。對公司的新挑戰(zhàn)在于,如何滿足用戶需要,保質保量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同時確保公司效益增長。 問:推進變革的關鍵點在哪里? 答:影響變革的最大因素在于人才。新業(yè)務的成長速度,取決于我們人才是否到位?,F(xiàn)有的業(yè)務仍然會正常發(fā)展,原來的人才能否適應新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如何吸引到更多風險管理、合同管理、咨詢、商業(yè)管理類的人才,將是公司未來發(fā)展的關鍵。 我們將有一系列加速本地人才成長的計劃。施耐德電氣全球會增加很多崗位,吸引中國人才加盟。中國人不僅可以在本地工作,而且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工作。很多人問,施耐德電氣與其他公司有何不同?我說,施耐德會給你一個舞臺,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舞臺。如果說過去10年是IT的時代,那么未來10年一定是能源的時代,所以我們需要更多人才加盟施耐德電氣。
問:公司會有新的培訓計劃嗎? 答: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規(guī)劃,利用在線培訓的方式,對公司內部的員工、外部的用戶進行大規(guī)模的能效管理方面的培訓。目前,已經有在線的能效管理培訓課程(英文),每天有十幾萬人進行在線學習,中文即將上線,希望能為中國區(qū)的員工、外部的用戶提供培訓。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有義務向全社會推廣能源管理的理念。 問: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需要提升跨部門協(xié)同的能力。 答:過去,我們各個事業(yè)部門都會對用戶提出解決方案,空調、燈光、照明、安監(jiān)都有?,F(xiàn)在,施耐德電氣要讓用戶感覺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施耐德電氣、一班人馬、一套解決方案。現(xiàn)在,公司各業(yè)務部門人員都在施耐德電氣大廈辦公,員工之間交流更加方便。施耐德電氣歷來就有團隊合作的文化基因,借此轉型,我們將強化這種能力。 為了鼓勵員工之間的溝通,我們做了幾件事:年初的時候,通過衛(wèi)星轉播,為全國不同地區(qū)的4,000多名員工召開了盛大的公司年會,這在施耐德電氣(中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同時,我們內部調整了業(yè)績考核、工資獎金的措施,鼓勵員工之間跨部門合作。今年,我們在內部推廣了新的理念——“We,we的影子是me”。看到we(我們)時,就會想到me(我),幫助員工轉變觀念——當每個人都融入整體,以整體的目標和利益為出發(fā)點做事情的時候,自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問:施耐德電氣的目標是成為行業(yè)管理專家,競爭力需要有哪些提升? 答:現(xiàn)有的銷售模式、銷售業(yè)績需要不斷強化。另外,對于新業(yè)務,更需要專業(yè)化。我們在全球選擇了12個專注的行業(yè),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增加了一兩個行業(yè),比如高速鐵路、核電。我們從不同的行業(yè)聘請專家,幫助我們向用戶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夠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的困難在哪里,并且用行業(yè)的語言同用戶溝通。專注是施耐德電氣秉承的精神,我們希望在所關注的行業(yè)中精耕細作。 問: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推動變革? 答:外部力量很重要。“節(jié)能是最清潔的能源”,這個理念需要媒體的宣傳和政府的關注。例如,我們呼吁:新工程在建過程中增加環(huán)境評估,重大項目決策時進行能源評估,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中國的公司不僅要考慮一次性投資,更要關注后期維護的費用;人們可能太關注于如何省錢、少投資,但這可能會給未來的運營帶來更大的浪費。這些理念都需要媒體、政府和第三方機構的大力支持與理解。另外,我們還同高校合作,開展高校的能效大賽,喚醒全社會對節(jié)能的重視。 問:客戶如何看待施耐德電氣的此次轉型? 答:反應非常好。最近,我們去了廣州、成都、西安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推廣活動。不同于以往,這次是以“一個施耐德電氣”的全新形象,向外界展示超過60多種解決方案。很多客戶和政府官員很吃驚,“原來施耐德電氣可以提供如此全面的產品”。這證明,一個施耐德電氣有很大的潛力,市場需要施耐德的解決方案。而這種新的市場宣傳方式也是得到了認可。 問:您曾經講,“中國是需要特例的”,如何用好這個特例推動變革? 答:因地制宜的做法,對于推動變革是重要的。特例(exception)可以跟創(chuàng)新(innovation)一起來考慮,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用人方案、合作方式都可以突破常規(guī),專門為中國的特殊環(huán)境和需求創(chuàng)造。比如,用人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在外企工作不一定要會外語。我們收購來的一家公司,公司負責人帶領企業(yè)五年增長了十倍,雖然這個負責人不懂英文,但我們仍然大力支持他。合作方式也可以創(chuàng)新,外資企業(yè)經常強調控股、品牌、控制權,但是,我們不一定這么做。比如,我們要做能效管理和能效服務,一個大公司做所有的事情并不合適,可能需要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同多個不同的公司合作。 我經常會告訴同事,做事要“out of box”(突破常規(guī))。人們容易長期固定在自己設定的box(框框)里,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跳出思維的局限,用創(chuàng)新的觀點來看待事情,解決問題。 問:這需要很強的溝通能力。 答:這是我的工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搭起橋梁和溝通,讓外國的管理者理解中國的做法,理解中國為什么這樣做。同時,讓我的員工、用戶和伙伴理解施耐德電氣的做法。20多年外資工作的經驗,讓我更了解如何通過讓外國人理解的語言、方法和邏輯來理解中國的做法。很多時候,差別在于雙方不在一個頻道中說話,中國人用中國的邏輯來思考,外國人用外國的邏輯方法來思考。我的工作就是打通之間的隔閡。 問:在陌生的環(huán)境推動變革,您對其他經理人的建議是什么?
答:在法國時,我曾經問過我的老板:“我應該改變什么”,他的答案是“be yourself”(做你自己)。這句話讓我受益良多。永遠不要學別人,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最終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另外,在陌生環(huán)境中遇到挑戰(zhàn),需要比較強的溝通能力,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
如何管理合資企業(yè) 2009年,手持中國護照,朱海成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首位本土總裁。自從1996年加入施耐德電氣,他先后擔任過首席代表、銷售總監(jiān),管理過合資公司,并于2004年調任法國總部,擔任全球OEM高級副總裁,直至2006年,參與施耐德電氣與德力西集團并購及合資公司組建、發(fā)展的全過程,書寫了其職業(yè)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施耐德電氣總部評價稱,朱海率領團隊出色地實現(xiàn)了合資公司的初期平穩(wěn)過渡,并保證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和差異化發(fā)展。而合資方德力西更愿意稱其為“溫州最有權勢的CEO”,意指其大刀闊斧的變革給德力西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而令朱海最興奮的是,與自己施耐德電氣的六位普通同事共同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在他看來,作為職業(yè)經理人,經營合資企業(yè)的秘密在于:(1)把合資企業(yè)利益作為根本利益,忘記是誰派你過來的,扎扎實實地代表企業(yè)利益和員工利益,做實事;(2)用六個滿意方的滿意度來檢驗行為,六個滿意方分別是股東、員工、政府、客戶、代理商和供應商,在六方利益中取得平衡;(3)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品牌、控制權都可以靈活處理;(4)與企業(yè)所有者良好地溝通與互動,贏得對方的支持和理解。 施耐德電氣公司 [Schneider-electric] 總部所在地:法國 銷售收入:158億歐元 世界500強排名:第394位 公司簡介:施耐德電氣被譽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為100多個國家的能源及基礎設施、工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及網絡、樓宇和住宅市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在能源與基礎設施、工業(yè)過程控制、樓宇自動化和網絡等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在住宅應用領域有強大的市場能力。公司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