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魂》雜志 1995年第二期曾刊登了“二林子技擊術”一文,第三期又刊登了林世欽先生五十年前撰寫的“拳本無派之分”,引起了武友的重視,為使大家對“二林子技擊術”有進一步的了解,現(xiàn)將本門五個階段介紹如下。 第一階段 :有形的長短,此階段屬后天有為、人為的階段。 在二林子技擊術中,有形的長短含七長八短。七長,即兩手兩腳為四長;一雙眼睛視線最遠為一長;肋骨上托,使肩骨外凸,以伸長兩臂是兩長——兩暗長,計為七長。八短,即兩肘、兩肩、兩膝和頭、臀部。 七長八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戰(zhàn)斗武器”,二林子技擊術的第一階段,就是練習把這些天生的“武器”運用到格斗中去。 長短的不同配合,形成無數(shù)個不同的姿勢。長與短的各部位,也會因動作方向的不同,形成無數(shù)個姿勢和無數(shù)種力量。由此可知,姿勢是繁雜的,變化是無窮的。姿勢和力量既然變化無窮,那么其中就有優(yōu)劣之分。要研究優(yōu)劣,則應有一個每個人都應知道的不變原則:時間上爭先,走直線距離最近。因此,要進一步研究先后和遠近。 先后(時間因素)即搶先奪后。搶先,指時間上要搶前爭先。在對方的拳腳還沒有到達我身上時,我的拳腳已先他而擊中。人的拳、臂的伸縮轉(zhuǎn)動,最長也不過三尺左右,欲戰(zhàn)勝對手,則必須在時間上爭先。因為占先能助“長”,使自己的攻擊較先到達對方,也能阻止和破壞對方攻擊我。 奪后,指時間上不但要搶先還要“奪后”。當對方的拳腳打空,還來不及進行下一步攻擊時,我的拳腳已擊中對方。在我們失掉了搶先的機會時,卻在對手一擊不中之時給以攻擊,即為奪后。也可以有意識地制造一個奪后的戰(zhàn)術,讓對方失誤,我趁機攻之,也即后發(fā)制人。 遠近,是空間因素。遠近是相對的,在講遠近時,也不可忽略時間因素。走直線是最近的,但若直線走不通,則必須走距離近,彎曲小的、障礙少的路線。因為這樣可以縮短時間。 拳距,是拳(腳)與目標的距離,應運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創(chuàng)造條件,使我的拳腳距離目標近,而讓對方離我的身體遠。這樣,即使雙方的拳腳同時且同速擊出,我也會先擊中對方。另外,兩相比較,速為近,遲為遠;走內(nèi)線(也叫中線)、直線為近,走外線、曲線為遠。從進攻的立場出發(fā),應確實把握住這個“近”字。從防守的角度出發(fā),應設法給對方制造障礙和困難,想法把“遲”字加給對方??傊瑹o論攻與守,最終的目的均在取勝。而能不能取勝,則看誰能把握住這個“近”字。這里,雙方身體相距的距離與我的拳(腳)距對方身體的遠近,切不可混為一談。 二林子技擊術特別講暗長,練暗長,用暗長。暗長,是在對方認為我的拳夠不到他,打不到他身上之時,胳膊突然長出一截來打上了他。我的拳距近,且行動又意外地快,這也是暗長的作用。 一、二、三、與招打一。 要明白它,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走一”、“走二”、“走三”。平時說的“走二”,即第一個動作是招架,第二個動作才是打,也即先招后打。一架二打、一刁二打、一抓二打、一挑二打、一摟二打等等即此?!白呷笔沁B續(xù)三個動作,前兩個動作是招架防守,第三個動作才是打,如一刁二截三打、一招二挑三打、一捋二壓三打等。而“走一”是二林子技擊術里常用的動作,招與打于一個動作中完成,邊招帶打一步到位。所謂你打我也打,一下還一下,即是此意。 常聽說習武人講究招架纏繞,招架抓拿,也有不招不架,不抓不拿。招架即拳來了招拳,腳來了招腳,打頭護頭,打腳護腳,拳腳一齊來則一手護頭,一手護腳,有什么三十六把擒拿,七十二把破法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繁瑣哲學,動作上搬弄手續(xù)。 以上所說的“走二”、“走三”,以及招架纏繞等動作,是所有武術套路和散手中的慣用動作。從實戰(zhàn)出發(fā),這些慣用動作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這些復雜動作的體現(xiàn),是靠有一個固定的忠實挨打的對手當靶子,要右手給右手,需左手給左手,才能體現(xiàn)的。而技擊術講究的是,能一下?lián)舻箤Ψ浇^不用兩下;能半秒鐘擊倒對方的絕不用一秒,更不會把手當靶子輕易讓人擺弄。如果一個練技擊術的人與一個練套路的人較量,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假若練套路的準備用兩個動作來打?qū)Ψ剑紦粜g修練者一定會在他做第一個動作時就能擊中他,使他的第二個動作根本做不出來。 常常有這樣一種情況發(fā)生。一個什么拳套都不會練的人,但他常好勇斗狠。另一個練拳套十幾二十年,但卻只會練套路而不會使用。二人對打結(jié)果往往是前者取勝。這不是因為練拳套的人“功夫”不到家,或是沒得到真?zhèn)?,而是因為對方有拳腳到肉的經(jīng)驗。所以說技擊是技擊,套路是套路,二者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理論,不同的門路,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技擊術第一輩傳人陳德善,是個江湖職業(yè)拳師,他教人是少林派太祖長拳,比武較量時使的卻是技擊術打人。林世欽先生始學螳螂拳,李英奇老師的拳路有七八十套,他們都是學了技擊術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把原來所學放到了第二位。這也說明套路是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的,而技擊術才是用于實戰(zhàn)的技術。 二林子技擊術的第一階段里,第一步要使學習者具備抗磕 抗碰 抗打擊的硬功基礎。第二步要達到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充足的氣力。第三步要能運用技術靈活作戰(zhàn)。 第二階段:無形的剛?cè)?。此階段依然為后天有為、人為的階段。 二林子技擊術是根據(jù)動作的性質(zhì)來分剛和柔的。如猛烈的動作為剛,緩和的動作為柔;急為剛,緩為柔;實為剛,虛為柔;攻為剛,守為柔等等,在攻守進退時做到剛?cè)嵯酀?,是取勝的重要一環(huán)。在此時,要練好掩護進攻和掩護撤退。 掩護進攻:若直接進攻 ,有實無虛,有剛無柔,犯純剛易折之忌。因此在攻擊中,必須以虛假動作欺騙對方,使對方判斷失誤而有錯誤的行動,我則趁機進攻,叫掩護進攻。 掩護撤退:直接撤退,犯有實無虛或純?nèi)釤o剛之忌。因此也要以虛假動作欺騙對方,虛晃一招,跳出圈外,即為掩護撤退。 總之,真假虛實,明暗隱顯,聲東擊西等等,均屬無形的剛?cè)?。有形的長短與無形的剛?cè)崤浜线\用,能變化出無窮無盡的戰(zhàn)術與技巧,因此,長短配合、剛?cè)嵯酀侵茢橙俚幕颈WC。 第一、二階段練成后,就可進入第三階段,即脫俗(超凡脫俗),脫掉后天,返還先天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里,要研究怎樣脫掉自己原來的門派和人為的一些動作弊病。這些人為之弊去掉之后,也就是第三階段的結(jié)束,也即到達自然、天然的階段。 自然,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是技擊術的第四個階段。天然為第五個階段。都是先天無為,無所不為的階段。此兩個階段,遵師囑暫時從略。 二林子技擊術最關鍵的訓練程序是“亂打”。就是把自己所學的一切技術動作在亂打中實驗、運用和提高。你所學練的技擊動作,只有經(jīng)過一場又一場的亂打,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成為自己身上之物。也才能在實戰(zhàn)中不慌不忙,隨機應勢,運用自如。在亂打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加以彌補,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打法和風格。 亂打是從第一、二階段過渡到第三階段的必經(jīng)之路,不經(jīng)過亂打,永遠也達不到脫俗的境界。動作的熟練,經(jīng)驗的積累,道理的領悟,都只能靠在打的實踐中得到,沒有其它路可走。這是技擊術的根本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