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工作、責任、競爭、人際等方面的原因,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從而引發(fā)這樣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此,筆者就目前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問題的常見現象和主要原因作一個初淺的思考探討。 一、心理疲勞現象。這是領導干部中極為普遍的一種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感到身體勞累。這是典型的生理疲勞,不少領導干部每天無規(guī)律繁重工作,常常眼睛酸痛發(fā)脹,頭痛頭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晚上失眠多夢,經醫(yī)院檢查又無實質性的病癥,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二是出現工作厭倦。這是心理疲勞的主要特征,不少領導干部長期從事單調、重復的公務活動,產生心理飽和,工作興趣和激情減退。三是誘發(fā)心理疾病。由于生理疲勞、心理疲勞,發(fā)生心理障礙,誘發(fā)各種心理疾病,常見的有人格障礙、神經癥、精神分裂癥和心身性疾病。最主要的還是持續(xù)不良反應所引起的軀體器質性的病變,包括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等病癥。 產生心理疲勞的主要原因:工作時間過長。有的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或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長年累月忙于事務和應酬,加班加點,幾乎沒有自己的休息空間,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身體勞累,產生對工作的厭倦。反復思考過度。許多領導干部比較勤于思考,為了工作思考過度,形成習慣性苦思冥想,這是不少領導干部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興趣愛好缺乏。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廣泛度與其樂觀態(tài)度相關,不少領導干部由于沒有業(yè)余興趣來不斷刺激和調節(jié)正常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對重復性工作感到疲勞、厭倦。 二、心理失衡現象。領導干部心理失衡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信仰失衡。少數領導干部在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環(huán)境下,不信馬列信迷信,不信科學信風水;少數領導干部臺上作科學報告,臺下求神拜佛,在繚繞的香火中尋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領導干部迷信數字,有的甚至在換屆或人事調整前請求算命先生指點迷津,等等。二是生活內容失衡。有些領導干部無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無法統(tǒng)籌兼顧,局部失衡而引發(fā)心理危機,如有的只顧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則性,有的為了工作不顧家庭、不顧身體等。三是欲望失衡。欲望是一種心理勢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領導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與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與滿足等,目前最為常見的是權力欲的失衡。少數領導干部無法正確把握權力、地位和名利,有的則怕手中權力到期,出現“59現象”,有的則從權力欲走向經濟上的貪欲等。 心理失衡原因分析:首先是認知問題。任何信仰都是一種相信的態(tài)度,沒有相信就沒有信仰。領導干部中出現迷信,其實質就是對自己所追求的政治信仰產生了懷疑,也就是通常說的信仰危機。其次是理念問題。面對那么多的生活內容,平衡是一種藝術,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擁有正確的理念,如身體健康與工作的關系如何處理,家庭和諧與朋友情誼關系如何處理,如何提高和充實個人精神生活等。再次是意志問題。是領導干部需求動機與正確行為較量的一個意志過程,是領導干部如何在舍棄各種不良欲望中增強意志力的問題。 三、心理緊張現象。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產生緊張,這是人常有的現象。領導干部心理緊張又有其特殊內容,如管轄內發(fā)生嚴重傷亡事故,疑難工作無法展開,突然知道提任、降職、免職、調動等,被有關部門責任追究、社會輿論等,都會使其出現心理緊張,并會伴發(fā)警覺過度,血壓增高、心跳過快、出汗、頭昏、眼花、易激動、焦慮不安、失眠、自卑抑郁、借酒消愁、逃避現實等現象。 產生心理緊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來自突發(fā)事件。許多領導干部在初次遇到分管工作范圍之內突如其來的安全事故、傷亡事故時,心理會高度緊張甚至恐慌。二是來自職務調整變化。不少年輕領導干部在崗位、職務變動后,都會產生心理緊張,特別是適應環(huán)境能力比較弱者,在適應期內,會放不開手腳,比較緊張。三是來自社會家庭壓力。主要是角色失調,產生心理矛盾和緊張。如有的領導干部組織對其的要求和家庭成員對其的要求相互發(fā)生沖突;有的領導干部在不斷變換崗位職務時,會出現角色不清,不能及時變換角色而產生焦慮。四是來自隱藏過錯行為。少數領導干部因工作、生活中有意、無意中出了差錯,做了違法違紀的事,而組織上又還沒有發(fā)覺,就會長期處于自責、緊張,甚至恐懼狀態(tài)。 四、心理郁悶現象。領導干部心理郁悶主要表現在:一是失落。有時很想得到但卻得不到,目標走失,產生空虛、迷茫、無可奈何等心態(tài)。二是孤獨。由于事業(yè)或人際交往等方面接二連三遭遇挫折或失敗,精神壓力就會很大,心理負擔沉重,產生自我封閉。三是猜忌。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問題時,往往會產生猜忌心理,給領導干部自身帶來精神和心理折磨,同時產生對周圍人或下屬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與同事之間產生巨大的疏離感和冷漠感。 主要原因分析:一是自身缺陷。有些領導干部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由于自身在業(yè)務能力、文化水平、社會交往、實際解難等方面處于某種弱勢,有的甚至被其他班子成員和下屬看不起,就會產生強烈自卑和憂郁。二是懷才不遇。有的領導干部自視甚高,自我感覺極好,但沒有得到組織重用,就會產生不滿,出現抑郁不得志現象;有的則是工作上做出了成績和貢獻,卻沒有得到上級的肯定和表彰,就會感到委屈,產生消極、憂郁。三是人際緊張。這是造成領導干部心理郁悶的最重要因素。凡班子不團結的領導干部往往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特別是粘液質和抑郁質的人很容易發(fā)生心理障礙,產生憂郁;如果與直接領導關系處理不好,心理郁悶會異常嚴重;家庭關系處理不好,也會產生心理郁悶。 五、心理僥幸現象。僥幸心理是指人們企圖偶然地獲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的一種心理。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常常會使人做出不正確的判斷。領導干部心理僥幸主要表現為“闖紅燈”行為:一是涉及工作違規(guī)。有的領導干部玩忽職守,不講原則,避法避規(guī),有的還錯誤認為,為了工作違規(guī),情有可原。二是涉及以權謀私。抱僥幸心理去做不該做的事,拿不該拿的錢和物,覺得“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一定會出事”、“不撈白不撈”等,想著蒙混過關。 存在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疏于學習。不少領導干部長期放松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不是從主流去認識社會,而是從社會某個偏角來審視一些個別現象,出現偏面的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產生了認識與行為的偏差。認為為了工作出點事,組織和干部群眾都會理解;認為別人可以拿,我為什么不可以拿;認為別人都沒事,自己怎會那么不幸,把眼睛盯在別人身上而放松了自律。二是估計過高。有的領導干部自以為聰明,偽裝得巧妙,事情辦得隱蔽,各方面關系處理得不錯,覺得不會被發(fā)現或不會來查;有的在生活作風方面不檢點,總認為沒有當場被抓誰能奈我何。三是表面迷惑。不少領導干部被別有用心的所謂“朋友”所迷惑,總認為“送禮的人都是比較熟悉、要好和親近的人,估計不會出事”,“朋友間私下辦事不會出問題”,就這樣抱著僥幸心理,肆無忌憚地膨脹貪欲,結果自然是翻船。四是小節(jié)無害。不少領導干部常常心里暗示自己,小的失誤、錯誤、隱患可以原諒,可以理解,由此放松了思想防線,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腐化蛻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