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法
輕啜一口適量的茶(約5CC),含在口中一會兒,讓茶湯通行過整個口腔,用舌頭循環(huán)打轉,并且漱一漱,讓茶湯和口腔中的空氣混合,也使茶湯充分與舌頭味蕾接觸,并擴散到整個口腔后,再由鼻腔呼氣,并經喉部慢慢咽下茶湯,這時候我們便可以嘗出這茶湯的味道了。茶湯滋味以入口濃厚,新鮮富活力,苦澀少,入喉醇厚圓滑,甘潤舒暢為佳。因為人的舌頭辨味的敏銳部位不同,舌尖善辨甜味,兩側外邊善辨咸味,兩側靠內邊一些對酸味比較敏感,舌頭后端則專司辨別苦味。為了要確定舌頭每一個部位都接觸到茶湯,所以必須讓茶湯在口腔中多流動一下。
喝茶后數(shù)秒,細審口腔壁,舌頭,咽喉等位置的反應,即可分辨出茶味差異。 活苦:可轉苦為甘的苦,苦而后甘,生津止渴。 澀味也分成兩類 例如舌頭和口腔壁,會有種粗糙的感覺(”兒茶素”的收斂性作用),這種”澀”還可化退。(注2)若收斂性太強,則會硬硬(臺語稱作”訂訂”)的感覺,這就是久澀不退的”咬舌澀”。 茶湯滋味 人之”嗅覺”較”味覺”靈敏(甚至會影響味覺的正確判斷),茶湯熱時所散發(fā)出來的香氣較為濃烈(茶葉中的香氣大多數(shù)是不溶于水的揮發(fā)物質),加上茶湯太燙,味覺細胞受強烈刺激而麻木,因此會影響正常茶湯評味。茶湯溫度過低則味覺的感度差,且原溶解在熱湯中的物質,隨著溫度降低逐漸析出,茶湯滋味會變?yōu)椴粎f(xié)調,因此口感較差,但一些優(yōu)質茶湯降溫后,卻另具特殊風味。 茶湯以溫度45~50度C左右較適合,(這只是一般習慣數(shù)據(jù))仍得依茶種和茶葉制程而異,甚至飲茶天氣的變異都會影響。(注3) 注1:人類的味覺是由味蕾接受味道分子的刺激,經由神經傳導到大腦產生各種味道的感覺,食物的味道則由四種基本味覺(酸甜咸苦)組合而成。 注2:澀味屬是堿性,會造成舌頭和口腔的粘膜蛋白質,受了點傷害,因此一時喪失感覺故,它是茶葉里最討人厭的味覺。但它對茶的品質與療效,卻有一定程度的貢獻。澀味在半發(fā)酵茶的范圍里與菁、苦一樣,是無法避免的存在著,只是程度與性質上的差異而已,其形成的原因亦大致相似。 注3:以茶碗試茶,而聞葉底(葉底)的香味,當茶底香和茶水香幾近時,這時茶湯的溫度,最恰當。 茶葉的審評是依賴茶師的視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監(jiān)定茶葉品質的優(yōu)劣,是正確進行定級給價的主要依據(jù)。評茶是否正確,除評茶人員應具有敏銳的審評能力及熟練的技術與經驗外,還必須配合良好的評茶環(huán)境及規(guī)范的審評程序。 |
|
|
來自: xiaoting-77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