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很了解自己的情緒,也清楚如何處理情緒。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正面的情緒,例如高興與興奮。但痛苦的情緒,如憤怒以及恐懼,就可能無法接受了。有些人則不怎么清楚自己的情緒,他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包括正面的。冥想可以讓我們與自己的情緒進(jìn)行溝通,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處理情緒。
1. 舒服地坐下來,將注意力放在感覺上。如果你的感覺恰好是"沒有任何感覺",(注意:即使"無聊"也是一種感覺?。┠敲?,請在心中想象一件讓你憤怒、恐懼、挫敗、難為情或其他令你苦惱的事情。 2. 辨識出這些情緒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在你的胃部?胸部?還是頭部或背部?請專注在這種感覺上。你會如何形容這種感覺?請慢慢熟悉它。 3. 現(xiàn)在,慢慢地釋放這種感覺。感受其在逐漸消退。如果引起這種感覺的想法仍在,不要嘗試把它推開,讓自己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一旁觀察。讓它慢慢地淡出。 完全融入 這些入門練習(xí)可以幫你進(jìn)一步感受到身心的整體合一,你的身、心以及情緒彼此間的感覺會更為敏銳,你也會注意到,身心及情緒相互間的影響是持續(xù)不斷的。焦慮或憤怒的思緒會引發(fā)焦慮或憤怒的情緒,并且反映在身體的感受中。如果你的身體是緊繃的,就會向內(nèi)心及情緒傳送緊繃的信號。如果憤怒或恐懼等負(fù)面情緒被引發(fā)出來,它就會幫助我們有效地對抗不正義之事或是避開危險。如果我們的情緒對此缺乏清楚的辨識,身心會做出不必要的反應(yīng),這樣可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唯有當(dāng)我們清楚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才能控制那些對身心存有威脅的反作用。 通常情況下,自覺會被誤認(rèn)為尷尬或難為情。事實上,這只是在別人認(rèn)為我們愚蠢、駑鈍或失禮時我們對自我的感覺。真正的自覺隱含了自知與自我接受的內(nèi)涵在其中。冥想可以幫助我們走向自我接受之路。它教導(dǎo)我們坦然對待他人對自己的判斷:自己就是自己,無所謂偉大,也無所謂渺??;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