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偶爾看到新版《西游記》,出于好奇心就隨便了看了下,我不想去評論里面對原著的改變問題,我今天相談的就是里面關于現(xiàn)實的東西。 首先這部戲,我發(fā)現(xiàn)的就是里面人情味的東西比較重,比如說融入里面的兩個新人物,翩翩和青靈兩位女妖,在面對十萬天兵的時候是她們跟72妖共同面對;再比如哪咤跟悟空的朋友之情,幾次三番的生死搏斗中摻雜著那么多的兄弟對話;再比如翩翩化身白骨精時與天音王子的戀情,撇開原著本身,這些看來還是蠻吸引人。 其實,寫這篇文章,最主要要寫的是悟空磨石鏡部分的反思。悟空在打鬧天宮被壓500年后得以重新為人,踏上取經之路,但卻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被唐僧下貶書趕走,當然,這其間有八戒的從中挑唆,苦悶的悟空再次途徑方寸山時候,他師傅問了三個問題:靈臺方寸山在哪?斜月三星洞在哪?菩提老祖又在哪?悟空冥思不得其解,菩提老祖隨即讓悟空將一塊石頭磨成一面鏡子。 看到此處時,我想到的答案是:在悟空的心里。 然而,當悟空真正磨成鏡子看到自己的時候,從里面看到了自己變得猙獰的面孔時候,領會到的是自己變了。的確,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都還在遠處,都沒有變,變得的悟空的心。 細想來,曾經自己以前也寫過一篇關于大話西游的文章,劇情中的悟空不就是現(xiàn)實中的我們嗎?從懵懂少年經過求學慢慢長大,直到有一天我們認為自己學有所成,畢業(yè)了,可以大展身手了,可是畢業(yè)后的這幾年讓我們感覺到束縛和不信任,就跟悟空感覺到天條的束縛以及眾仙神的不信任一樣,我們也曾大鬧過以前的單位,辭職過,重新開始過,我們變得困惑,變得煩悶,變得時而沖動時而沉默。 悟空是個急脾氣,很對仙神也并沒有去怎么得罪他,他同樣是鄙夷唾罵,放在自己的身上,我同樣是個急脾氣,有時很沉默,一言不發(fā),可有時卻一說就急,壓不住火。細想自己,同樣需要一個良師益友來教導、來磨練。 悟空很幸運,有個唐僧來時時教導人生的道理,慢慢磨練了其心智,變得沉穩(wěn),變得不在以殺止惡,而是周旋、教化、還有尋求方法(找到后臺將其收服)。 我們也需要尋找我們內心的這種人,康熙王朝里康熙大帝年幼時的一個老師叫做濟世,教學方式古板而且老拿先帝來要挾幼帝,最后康熙決定將濟世作為一塊磨刀石來磨練自己的耐性和心智,我們那,生活中的種種苦難、挫折和抱怨 其實都應該作為我們的磨刀石來磨練自己。通過這種磨練,我們能最做到的是不僅僅只是從鏡子中看到自己,還能看到別人,看到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用心看到這個世界,佛說,用肉眼看到的都是虛幻的,只有用心去看到的,才是真切的。這點很有道理,我們通常都是被表現(xiàn)所迷惑,而迷失自己的心智,所以我們也需要磨石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