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全知道:過小年為何要送灶和迎灶?(圖)
節(jié)選自《中國文化全知道:速讀中國文化的1000個趣味問題》 送灶又稱辭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動。灶神本來在中國是家庭祭祀的對象之一,由主持廚房大政的老婦主祭,后來演變成家中的重大祭祀。灶神很早就進入道教神譜,稱東廚司命,后升級為帝,號東廚司命大帝。傳說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說是十五日),該日家家點灶燈祭灶。但現在說的辭灶、接灶卻是過年習俗的一部分。原來,依照《抱樸子內篇》的記載,灶神平時有監(jiān)察下民的職責,該戶人家的功過善惡,都要定期報告天庭,上天則依據其報告定這家人來年的禍福。一般認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有人認為是在二十四),屆時便要好生歡送;他上天述職之后,于除夕回來,是時當然必須歡迎。前者為送灶,又稱辭灶;后者則是接灶。在民間的灶神旁邊經常有的對聯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
灶君上天述職完畢,回到各家為他預備的神龕。這次當然要表示迎接。一般是上供品,放爆竹,而最主要是貼上新灶馬。這灶馬,有灶君獨個兒的,更多是同時與他并肩畫著灶奶奶。二老被安置于粉刷一新的神龕中,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宮中。灶神的宮殿其實很簡單,就在每家每戶的灶上留一個小龕,兩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這里寄托著人們對生活平安、和順的美好而又樸實的愿望。
現在的城市里,已經沒有了原來的那種磚泥砌的灶頭,所以不再貼灶馬,但是在辭灶的日子,一部分居民仍然會有一些放鞭炮之類的活動,而且要在廚房里早早地點上燈。原來臘月二十三送灶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過小年、交年,放幾響鞭炮也算是應個景兒。民間本來也有在灶君生日時,在廚房尤其是灶上點燈以示祭祀的習俗,稱為點灶燈;在送灶的日子里用上它也是一點敬奉他老人家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