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存在這種心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得罪自己的老板。如果他們真是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老板的底線是絕對不能觸及的。 當然,要想在職場中如魚得水,那就必須了解老板的底線,只有張弛有度地把握,才能避免觸及老板的底線。那么職場人士是否了解老板的底線呢?老板對下屬的探底行為又究竟會怎么看?前程無憂網(wǎng)就老板的底線這個敏感的話題展開了調(diào)查,短短兩周內(nèi)就有5682人參與進來,其中有2587人是雙重身份,既是老板又是下屬。在被問及你敢不敢碰老板的底線這個問題時,66%(3750人)的受訪者表示會去試探或者觸碰;16%(909人)的受訪者認為老板心,海底針,不碰為妙;8%(455人)的受訪者認定這是自找苦吃;還有10%(568人)的受訪者表示根本不了解老板的底線,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在這個調(diào)查中,竟然有六成以上的職場人士硬碰老板的底線,非常容易看出他們浮躁的溝通態(tài)度,甚至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跟老板溝通。大家都知道,跟老板溝通的話,觸及底線是最糟糕的一種處理方法。 當然,據(jù)前程無憂網(wǎng)關(guān)于老板的底線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敢于觸碰老板底線的受訪者可以分為三類,有32%(1818人)的受訪者認為當維系公司的利益時,應該理直氣壯地跟老板碰撞一下;26%(1477人)的受訪者覺得當自己的利益受損時,不得不破釜沉舟地豁出去一次;還有8%(455人)的受訪者抱著底線就是拿來碰的這樣的天真理論。能夠常把公司利益裝在心里是件好事,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對此,某物流企業(yè)倉儲經(jīng)理李女士認為有兩類下屬可能會以維護公司利益的名義觸及底線:一類是老黃牛型,做事情有板有眼,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根本就不懂職場潛規(guī)則;另一類是狐假虎威型,拿著雞毛當令箭。好高騖遠的第二類人首先出局,而第一類人并不能因有好心就能幫上忙,所以做好分內(nèi)事應該是員工應該第一考慮的。下屬以自己利益來試探或者碰觸底線,多半起因是薪資、工作量、職責范圍等,一般我會看他們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這里說的合理指是否合公司的理,而不是外面市場的理。如果合公司的理,在他剛觸及高壓線的時候就提醒他點到為止,不再繼續(xù)討論下去;如果不合公司的理,則明確警告,重則直接打壓。 裁員的消息使整個公司惶惶不安,有人猜測公司會裁掉雖然和氣但基本功不扎實的張文秋,有人猜測會裁掉雖然忠于公司但個性太強的王強,但最后的結(jié)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最終被裁掉的是業(yè)務能力雖強但不聽從老板要求的老員工顧若同。這是為什么呢? 當然,懂得職場上的規(guī)則有時比能力更重要,就像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潛伏》中的余則成一樣,他之所以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他懂得職場上的規(guī)矩,能力再強也只能適可而止,不像馬奎和李崖,做事情鋒芒畢露,讓站長吳敬中非常不高興,不重用他們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就像上述案例的張文秋這種還沒被培養(yǎng)出太大能力的職員,他們一般不會挑戰(zhàn)老板的權(quán)威,不會損傷老板的尊嚴,而是成為團隊中不起眼的一分子,雖然不是最有能力但不會對老板構(gòu)成威脅;上述案例中的王強則是現(xiàn)代職場中的干將,能為職場創(chuàng)造出很多財富,個性雖強但沒有私心雜念,雖然總有自己的見解但很忠誠,一般的老板都會包容。唯獨像顧若同這樣的人,他的心不在企業(yè),有一種拿企業(yè)做跳板的勁頭,其做法總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這樣的人,再有能力,老板也只會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威脅,再能干,老板也只會覺得他威脅到自己的權(quán)威,最后不裁他裁誰呢?對此,前程無憂網(wǎng)的高級顧問特別提醒大家:縱有千萬種理直氣壯的理由,都不要越老板的線,那是另一個世界!老板的底線是拿來看的,拿來衡量的,而不是拿來碰的。因為工作內(nèi)容的局限、所處立場和角度的關(guān)系,普通員工想法有時會有片面性,對整個公司而言,在缺乏全局觀的條件下,一個不小心或者不知道拿捏分寸,老板就會把滿腔熱忱當成越級越權(quán)。即便是為公司利益著想,老板都不會希望由你來幫他做決定。至于個人利益,雖說有些事情需要努力爭取、據(jù)理力爭,但如果太用力了,老板肯定會有意見。尤其是如果自己的能力和表現(xiàn)都不突出,還要跳出來講底線,老板肯定不滿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