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這種美麗而又神奇的巨鳥,盡管事實上是不存在的虛擬的生物,卻一直是中國古代先民崇拜的對象。人們認(rèn)為她能帶來光明,讓祥瑞降臨于世;她又是「百鳥之王」,美麗動人。她的出現(xiàn),預(yù)兆天下太平,人們能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故而,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把鳳看作是美麗和幸福的化身。 鳳鳥既然是美麗神靈的物類,人們在衣、食、住、行的多個方面,便都喜愛用鳳鳥作裝飾紋樣。鳳鳥題材常常應(yīng)用于宮廷、民間的各種各樣的工藝美術(shù)品上;歷代工匠畫師、民間藝人以極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shù)刻畫力,創(chuàng)造性地描繪出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鳳鳥紋樣。藝術(shù)家集天下鳥類之美麗于鳳鳥一身,遂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無瑕。在中國裝飾藝術(shù)史上,鳳紋以其獨特的民族形式和藝術(shù)魅力,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當(dāng)之無愧。 一、鳳的神話和起源 古老的神話,常常是古代藝術(shù)衍生的土壤。中國最早的鳳紋,也毫不例外地和中國遠(yuǎn)古代的神話有著密切的「血緣」關(guān)系。研究者對于這種相依的淵源關(guān)系,主要存在兩種說法: 一是玄鳥圖騰說。詩曰:「天生玄鳥,降而生商」,所謂玄鳥即是鳳鳥。就是說天上神鳳降臨而商朝出現(xiàn)。鳳鳥同龍蛇一樣,是中國古代民族的圖騰。新石器時期的原始社會彩陶上描繪的一些鳥紋,就是鳳的形象的雛形(插圖一、二、三)。 后來,鳳紋就越來越普遍而清楚地鐫刻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不僅作為一種實用圖騰標(biāo)記,而且逐漸推廣而成美的藝術(shù)形象。二是彩鳥祥瑞說。此說本于《山海經(jīng)·南次三經(jīng)》: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埂懂愇镏尽芬舱f:「其鳥五色成文,丹喙赤頭,頭上有冠,鳴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則見?!购笫廊吮阋恢闭J(rèn)為,五彩鳥如果一出現(xiàn),就是鳳無疑,她象征著祥瑞,如《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及《晉書》中都曾記載五彩鳥的出現(xiàn)之事。秦漢以來。鳳鳥的形象就多是這種神化的美麗巨鳥。漢代的《山陽麟鳳碑》上刻有鳳凰形狀,下面注曰:「天有奇鳥,名曰鳳凰?!?。四川出土的「鳳凰出」磚,在長方形磚體上鐫刻一只娟秀美麗的長尾大鳥,「鳳皇」兩字在頭部前方,「出」字在尾后下角處(插圖四)生動地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渴望見到鳳凰出現(xiàn)的善良愿望。一九七三年在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出土的漢代壁畫中,一只大鳥,身旁伴隨著五只小鳥,(插圖五)在大鳥頸下榜題:「鳳凰從九韶」五字。以上這些圖紋和描述,集中地代表了當(dāng)時人們心目中的鳳凰形象和實質(zhì)。 上述兩種神話傳說,流傳于民間,人們無例外地以豐富的想象,對她作了不斷充實的探索性的形象描繪,逐步成型。鳳紋形象,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文化藝術(shù)特點,充分表達(dá)了人們的理想、追求和意愿。秦漢時期,除鳳凰形象的描繪以外,還有朱雀、鸞鳥、赤鳥、長離、鵬、雛等各種神鳥,形象大同小異,都是鳳鳥的變體和異化,是鳳紋豐富多彩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插圖六)。 
   因此,難怪有人考證說:「鳳這種鳥的來蹤去跡。是由燕子變成了孔雀」。最能概括說明被古人神化了的鳳,要算《說文·部》中的注釋了:「鳳,神鳥也」?!柑炖显唬壶P之像也,鴻前后,蛇頸魚尾,鸛鴛思,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說文》中所描述的這種形象,對照漢魏時期的鳳紋,足證其具有代表性。 
 
 它們相對朝著一個光圈形,仰首揚尾,神采奕奕。畫中雙鳳欣喜悅的向往和追求的神情,可說是我國原始先民們對美好愿望的表現(xiàn)和寫照?!给P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构糯娊?jīng)所表達(dá)的情意與之相呼應(yīng),恐怕不是偶然的。在民間流傳至今日的「丹鳳朝陽」圖案,正與此詩寓意相通。如前所述,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一種神鳥。故在奴隸主使用的玉器和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突出地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一派勇武健碩的情態(tài)。如殷墟出土的玉鳳(插圖一四、一五、一六),青銅器父丁卣腹部和父乙觥腹部的鳳紋(插圖一七、一八、一九)其式樣都具有代表性。當(dāng)時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鳳字, 
 也完全表現(xiàn)出這樣一種特征(插圖二十),這時的鳳紋完全是鳥類的神秘化和藝術(shù)的夸張。其中,最富有神話氣氛的形象是安陽婦好墓出土的「人鳳合體」玉飾(插圖二一)紋樣造形與其他玉鳳相似,但鳳頭改作人頭,頭上置高冠,圓眼,菱形眼框,又有耳,鳳體雙鉤冠羽紋和云紋。還有一類「龍鳳合體」的玉飾(插圖二二、二三)作蘑菇形羽冠,雙圈圓眼,長翅舉翹,足分三爪,鳳體是雙鉤陰線翅羽紋,勾云紋。在鳳背馱著一只卷狀長尾 的龍。龍有蘑菇形角,并刻眼目紋、重環(huán)紋、斜方格紋等。它們都典型地概括了這一時期鳳紋的形式特征。關(guān)于商周青銅器上的鳳紋的主要形式特征,中國考古界的具體的看法是:這些鳳紋都是鳥的側(cè)面形象,在青銅器上往往作對稱式的排列。鳳冠,有多齒冠、長冠和花冠三種,凡有勾喙的鳥體都可稱之為鳳,且絕大部分鳥喙呈閉合的彎鉤形。頭部的眼大多為正圓或橢圓形,鳳體作鳥體或雞體型。長短的比例常常根據(jù)裝飾的部位而有不同的變化?;ü邙P紋都作卷體式,鳳的首尾相接,主要裝飾在壺和簋一類器物上。鳳紋最富有變化的是尾羽,有長尾、垂尾、分尾和對稱連尾等形式。長尾鳳紋的尾部最長的可達(dá)鳥體的四分之三,夸張的手法令人贊嘆。長尾或鳳鳥紋的尾端又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它們主要流行于殷墟中期到西周中期。鳳紋尾羽較寬作下垂?fàn)睿Q垂尾鳳紋,盛行于西周中期。較晚的鳳鳥紋因構(gòu)圖變化,使尾羽和鳳體分離,即是分尾式。分尾也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大多盛行于西周中期。 
 大概由于「五彩大鳥」的高度理想化,漢代的鳳鳥紋樣雄偉而不強(qiáng)悍。漢代鳳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按不同的裝飾物應(yīng)用而采用適合的造型,如漢代漆器上的鳳紋樣、漢代瓦當(dāng)、畫像石上的鳳鳥紋樣、與漢代青銅器上的鳳紋樣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色。即使是一方小小的「肖形印」鳳紋圖案(插圖二九 
 魏晉南北朝時期,鳳紋的形式特征在漢代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深化發(fā)展,由于當(dāng)時佛教的盛行而使鳳鳥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裝飾題材擴(kuò)大了,花卉纏枝紋樣廣泛應(yīng)用,鳳凰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圖案之中展翅飛翔之形象,顯得格外的瀟灑自如,輕盈妙曼。 唐代鳳紋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燦爛一時。當(dāng)時的裝飾藝術(shù)的形式感也更加強(qiáng)烈。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已成為實用美術(shù)常見的題材,在內(nèi)容上更加富于生活的情趣。自秦漢以后,鳳鳥的瑞祥觀念稍見淡薄,各種新的形式便自然地脫穎而出,或清健、或壯美、或淡雅、或華麗。鳳紋表現(xiàn)的各種形式,對唐代開拓的裝飾藝術(shù)的一代新鳳,起到了促進(jìn)的作用。鳳紋的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插圖三○、三一)都輕歌漫舞、生意盎然,充滿快樂情趣。成雙成對的「鸞鳳」,嘴上銜著一條打有「同心結(jié)」的飄帶,和鳴祝頌,象征著美滿幸福;這自然和輝煌的盛唐的物質(zhì)文化生話息息相關(guān),反映出升平的氣象。另外。我們從唐代頭飾及敦煌佛窟中出現(xiàn)的鳳鳥圖案上(插圖三二、三三)可看到唐代鳳紋進(jìn)一步與人們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現(xiàn)象。如女性頭部裝飾的金釵花冠上,鳳紋以特有的豐腴的容姿,反映出時代的品味。 
   元代瓷器裝飾成熟,鳳紋的種種表現(xiàn)都富有藝術(shù)性,有些形象隨手畫來,濃淡得宜,明快流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鳳鳥紋樣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已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演變,今天仍在不斷創(chuàng)造著新的形式。觀諸嶄新的鳳鳥紋樣,不僅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同時也牢牢地保持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這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新的鳳紋必將煥發(fā)出更美麗的光彩,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而作出貢獻(xià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