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壬》作為《周易》的一個支流,從古至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歷史了。它無論在名義上,組織上或內(nèi)容上都把《周易》的義理及理、數(shù)、象、占思想溶于一爐,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無所不周。無處不閃耀著《周易》的光輝。對于它的研究,至今學(xué)術(shù)界同仁很少契及。本人研究壬遁之學(xué)有年,毫無深造獨到之處,所幸偶有所悟,草此拙篇,旨在“以古論古、以古疑古、以古辯古、以古證古”的思維方式,作為探討壬學(xué)的路數(shù),拋磚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一、六壬原始晚于《周易》 《六壬》之名,最早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 唐.許道符撰《大六壬心鏡》說:“昔軒轅黃帝得元女降斯神式,往授三篇(即太乙、六壬、奇門、本文作者注),既獲之,藏于金柜、計二卷……”。古人著書皆唱和之。給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清四庫全書《六壬大全》提要中說:“或謂出于黃帝、元女,固屬無稽。要其為術(shù),固非后世方家所能造……”。又說:“考國語伶州鳩對七律,以所稱上宮大呂,上宮推之皆有合于六壬之意,然特以五音十二律定數(shù),未可既指為六壬之源。吳越春秋,伍員及范蠡雞鳴、日出、日映、禺中四術(shù),則時將加乘與龍蛇刑德之用,一如今世所傳。而越絕書載,公孫圣亦有今日壬午時加南方之語,其事雖不見經(jīng)傳,似出依托。然趙煜,袁康皆后漢人,知其法著于漢代也”。 清朝未年民國時代的韋千里編《六壬秘籍》則說:“國語伶州鳩之對七律,實其權(quán)輿。下逮春秋,子胥、少伯并以精于是術(shù)著名,吳越春秋《越絕》書中,俱載其事,則由來遠矣……”。 雖然《六壬》具體產(chǎn)生的年代已無可考。但根據(jù)上述這些說法,我們可以初步推知,早在春秋時代或者更早它就有可能存在了??肌蹲髠鳌分袩o一語涉及《六壬》之辭,我們可以肯定它的創(chuàng)作年代一定會晚于《周易》,這一點相信不會有疑議的。 二、《六壬》創(chuàng)作根源于《周易》 1、立名宗《周易》之義 這本書,為什么要稱作《六壬》呢?古人對此是作過許多討論的。 《壬學(xué)瑣記》說:“六壬之名說者不一。有云水生于一成于六,故名六壬者,宋人也;有云《周易》以乾卦為首,乾內(nèi)卦納六甲,故奇門稱遁甲,外卦納六壬,故稱六壬者。祝泌也;有云天一生水,天五生土,合而成六。壬字上一撇斜者象水朝東,下一畫重者,象地之厚載,中一畫長者,縱則為天地,橫則為宇宙。六壬與天地宇宙同用,加以水土生育之功,有厚載之至德,故云六壬者,未悟書中語也;有云乾為天屬金,壬承乾屬水,壬得天之氣,既泄天之機,故云六壬者,張江村也……”。 近代學(xué)者亦同意這些說法 如《大六壬探源》羅序說:“占卜之學(xué)原本于《周易》,由來久矣……”。 又如清學(xué)者在《六壬大全》提要中說:“大抵?jǐn)?shù)根于五行,而五行始于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舉成以該生,故用六焉……”。 莫如《六壬視斯》所說最為中肯:“天干凡十,而課獨取乎壬者,蓋壬乃陽水,天一生水,為數(shù)之始,壬寄在亥,亥屬乾宮,亦易卦首乾之義。此立名之宗也”。 清朝末年民國時代的袁樹珊、韋千里等大家皆從其說。 看來《六壬》之名義,已冠《易》義于其中,是顯而易見的。 2、組織本《周易》之義 凡一學(xué)識,皆有數(shù)個單位組織而成?!读伞分M織為:干支、太歲、月將、占時、地盤、天盤、四課、三傳、天將、遁干、年命、星煞等項相聚而成。在三式中,《太乙》言數(shù)、《奇門》責(zé)干、《六壬》則測重地支。它是以十二地支遁日干為推演依據(jù)和基礎(chǔ)的術(shù)數(shù)學(xué)。 《六壬》運籌,因“時”起課,月將加時而設(shè)天地盤,進而推四課、發(fā)三傳、布天將、遁旬(時)干,填生克名詞,推算行年與本命而課成,再較量年月四時等信息,則吉兇休咎俱矣。余竊議,以“時”(空)為天極,天地盤為兩儀,四課者象四象,地盤鎮(zhèn)八方,八卦俱矣。三傳乃天、地、人(八卦生萬物),無不皆該。乃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精蘊也。
適見《六壬》之推演模型,已具易之義理與理、數(shù)、象、占于其中者。 再看由《六壬》之推演而產(chǎn)生的課體與《周易》之關(guān)系。 《六壬》以元首課、重審課、涉害課、遙克課、昴星課、伏吟課、返吟課、別責(zé)課、八專課,共九課為綱,推演隨“時”就正,千變?nèi)f化,皆以其九課為依據(jù),稱之為九宗門、九宗元或宗門九式。九式衍生六十四課為目,與《周易》之六十四卦相匹配。如下臚列: 元首課(后皆刪‘課’字)統(tǒng)乾、重審統(tǒng)坤、知一統(tǒng)比、涉害統(tǒng)坎、遙克統(tǒng)睽、昴星統(tǒng)履、別責(zé)(卦體不明)、八專統(tǒng)同人、伏吟統(tǒng)艮、返吟統(tǒng)震、三光統(tǒng)賁、三陽統(tǒng)晉、三奇統(tǒng)豫、六儀統(tǒng)兌、時泰統(tǒng)泰、龍德統(tǒng)萃、官爵統(tǒng)益、富貴統(tǒng)大有、軒蓋統(tǒng)升、鑄印統(tǒng)鼎、斫輪統(tǒng)頤、引從統(tǒng)渙、亨通統(tǒng)漸、繁昌統(tǒng)咸、榮華統(tǒng)師、德慶統(tǒng)需、合歡統(tǒng)井、和美統(tǒng)豐、斬關(guān)統(tǒng)遁、閉口統(tǒng)謙、游子統(tǒng)觀、三交統(tǒng)女后、、亂首(不明)、贅胥統(tǒng)旅、沖破統(tǒng)夬、淫失統(tǒng)既濟、無淫統(tǒng)小畜、度厄統(tǒng)剝、無祿絕嗣統(tǒng)否、屯福統(tǒng)屯、侵害統(tǒng)損、刑傷統(tǒng)訟、二煩統(tǒng)明夷、天禍統(tǒng)大過、天獄統(tǒng)噬嗑、天寇統(tǒng)蹇、天網(wǎng)統(tǒng)蒙、魄化統(tǒng)蠱、三陰統(tǒng)中孚、龍戰(zhàn)統(tǒng)離、死奇統(tǒng)未濟、災(zāi)厄統(tǒng)歸妹、殃咎統(tǒng)解、九丑統(tǒng)小過、鬼墓統(tǒng)困、勵德統(tǒng)隨、盤珠統(tǒng)大壯、全局統(tǒng)大畜、玄胎統(tǒng)家人、連珠統(tǒng)復(fù)、間傳統(tǒng)巽、六純統(tǒng)革、物類(不明)。 考諸書唯缺“臨”、“無妄”、“恒”三卦所配課體不明。 3、課例闡《周易》義理 《六壬》的第一課叫元首課,如上所述它配《周易》六十四卦之乾卦。我們先以此課為例,看它是如何發(fā)揮易理的。 元首課說:“凡一上克下,余課無克,為元首課。象天。如君克臣,必順其正,無動亂反常之理。為九宗之元,六十四課之首,故名元首。君占則有伊呂之臣、臣占必遇唐虞之君,常人占之萬事順利。大哉,元首。元亨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統(tǒng)乾之體,乃元吉第一課也。象曰:天地得位,品物咸新,事用君子,憂喜俱真……門庭喜溢,利見大人。如日辰、用神、年命、值旺相氣乘吉將,更逢富貴、龍德、時太、三光、三陽、官爵、高蓋吉課,有一助之則有乾之‘九五飛龍在天’云龍風(fēng)虎相從‘大人’之象也”。 請再看統(tǒng)坤卦之象的重審課: “凡一下賊上,余課無克,為重審課。象地……積善者慶,積不善者殃……至哉重審,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統(tǒng)坤之體也。象曰:順天厚載,柔順利貞……君子厚德,中道而行,則有坤‘六五黃裳元吉’之象也”。 六十四課目莫不如此發(fā)揮《周易》之義理。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又其《六壬》之門邪? 4、當(dāng)《周易》萬物之?dāng)?shù) 《六壬》由月將加占時起天地盤,布四課,發(fā)三傳,而推演出九式。九式又衍生六十四課目,以配易卦(已如上述)。又由六十四課目中(各別課目)產(chǎn)生出“格”來(格即支卦),它們是:見機格(后略“格”字)、察微、綴瑕、蒿矢、彈射、虎視、冬蛇掩目、帷薄不修、獨足、自任、自信、杜傳、無依、無親、解離、涉三淵、三陽、出三陽、出戶、盈陽、變盈、入冥、凝陰、溟蒙、冥陰、悖戾、顧祖、極陰、時遁、勵明、回明、轉(zhuǎn)悖、斷澗,大約三十三格。六十四課加三十三格,計九十七課格。《六壬》以九十七課格,而又統(tǒng)御七百二十課式。 這七百二十課式來源是:以六十花甲排日推演,則每日十二時,每時一課。其課體有60(花甲)(12(時支)=720課式。是《六壬》的最基本課式。七百二十課式分別是:一、賊克得始入105課,又重審115課,又元首118課。二、比用得52課,又知一29課。三、涉害63課,又見機9課,又察微2課,又綴瑕1課。四、遙克得蒿矢40課,又彈射25課,五、昴星得虎視4課,又冬蛇掩目12課。六、別責(zé)得9課。七、八專得16課。八、反吟得無依54課,又無親6課。九、伏吟得不虞6課,又自任24課,自信9課,杜傳21課。合之為七百二十之課體。 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十二月將、十二來方、60太歲、60本命、60行年,得720(122(月將、來方)(603(太歲、本命、行年)=22394880000個信息單位“當(dāng)萬物之?dāng)?shù)也”。更何況一課而兼數(shù)種課體,比比皆是者。 《六壬》以占時、三傳、行年、本命、太歲、來方、日上、辰上、較量與日干支之關(guān)系,謂之十事。又有占時為先鋒門;月將為值事門;日辰為外事門;三傳為發(fā)端門;年命(即行年、本命)為變體門;參與歲月日時之星煞作為“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的基本評斷依據(jù)(此不贅述)。 所以《六壬大全》提要中說:“由干支而有四課,則亦兩儀四象也,由發(fā)用而有三傳,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以至六十四課莫不原本儀爻,蓋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六壬》之學(xué),符合“《易》以道陰陽”的理;體現(xiàn)《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數(shù);契于《周易》仰觀俯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象;適于《周易》問斷決疑的占。是《周易》衍生的龐大體系,更高層次學(xué)(術(shù))文。 三、《六壬》辨疑 《六壬》之學(xué),為歷代賢哲所喜愛,視為經(jīng)典。據(jù)說明代禁習(xí)陰陽五行之學(xué),而《六壬》為士大夫所獨鐘,習(xí)而用之,得以流傳至今。古往今來代有著述,汗牛充棟。其論汪洋,均含精義。然亦因其年湮歷久,歷法之更替,時代之差異,或?qū)W者各秉師承,或獨具見解,其論紛紜,莫衷一是者時有所見。譬如:論天乙貴人口訣;論旦貴暮貴(亦稱晝貴夜貴或陽貴陰貴)口訣;貴人臨晝夜時刻分界之起例;次如月將過宮之定日時之例;又次如涉害課式之起例,竟多見歧義。使人如墜云煙,弗知適從。亦可謂《壬》學(xué)三大疑團。 《六壬大全》提要中說:“惟是六壬所重莫過于天乙貴神,陰陽順逆為吉兇所自出,如匠者準(zhǔn)繩矩矱。而先天之德起于子,后天之德起于未,以五干德合神取貴,承學(xué)之士多未究其源……”。 就將其臚列,試以探討,以就正于博覽君子。 A:天乙貴神幾多疑 (1)疑.天乙貴人口訣異同 a.《六壬視斯》說訣云: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馬,永定貴人方。 查《六壬大占》如上說;《六壬卦課》亦如上說。 查命書《淵海子平》亦同上說。 b.《六壬類聚》口訣則如: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 以上兩訣所不同者一如“庚”字;一如“兼”字;次如一曰“馬虎”,一曰“虎馬”。學(xué)者皆當(dāng)留意。 (2)疑.旦貴暮貴臨干之異同 a.《大六壬心鏡》說歌曰:“甲戊庚游大小吉,乙己神傳晝夜分,丙丁早亥暮居酉,六辛常午復(fù)來寅,壬癸立處于已卯,不降天罡作貴人”。 并釋之說:甲戊庚日旦治大吉<丑>,暮治小吉<未>;乙己日旦治神后<子>,暮治傳送<申>;丙丁日旦治登明<亥>,暮治從魁<酉>;六辛日旦治勝光<午>,暮治功曹<寅>;壬癸日旦治太乙<巳>,暮治太沖<卯>”(地支本文作者加注)。 b.《大六壬探源》論旦貴說歌曰:甲羊戊庚牛,乙猴己鼠求,丙雞丁豬位,壬兔癸蛇游,六辛逢虎上,陽貴日中儔。論暮貴:“甲牛戊庚羊,乙鼠己猴鄉(xiāng),丙豬丁雞位,壬蛇癸兔藏,六辛逢午馬,陰貴夜時當(dāng)”。 c.《六壬視斯》說歌曰: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馬,永定貴人方。 并釋說:“日用上一字,夜用下一字。如甲戊日日占應(yīng)用牛字,便從天盤丑上起貴人,是為陽貴。甲戊日夜占,應(yīng)用羊字,便從天盤未上起貴人,是為陰貴……”。 查《六壬景右神定經(jīng)》、《六壬大全》、《大六壬指南》同(a)說;《六壬類聚》、《六壬摘要》、《壬學(xué)瑣記》及《六壬秘籍》皆宗(b)說;《六壬大占》和《大六壬金口訣》均從(c)說。 d.《河洛精蘊.貴人說》則云:“先天之坤在子,后天之坤在申。貴人者,甲與已合,皆以己所臨之地而分陰陽二貴。陽(后缺‘貴’字,本文作者注),己在子,庚以后皆順行,辰戌不臨,午沖子不臨,子不再臨,而戊終于丑。陰貴,己在申,亦所以拱乎天罡也。其曰天乙貴人者,天乙一星,在紫微垣門外也。葉九升謂甲以己之所臨為貴人,己以甲之所臨為貴人,未確。與己同臨子申者乙也,非甲也。俗訣甲戊牛羊,庚辛馬虎者謬也”??磥斫餍尴壬嘤幸梢玻坪跻参从姓f明白。 (3)疑.天將貴人臨晝夜時刻分界異同 a.唐《大六壬心鏡》“用晝夜長短分旦暮”,“以星沒為旦(白天),用陽貴;星出為暮(晚上)用陰貴”。 b.《銀河棹》“以子至已為陽時,用陰貴人;午至亥為陰時,用陽貴人”。 c.《六壬秘笈》“占時屬于卯辰已午未申者為晝時用陽貴(即旦貴)屬于酉戌亥子丑寅為夜時用陰貴(即暮貴)”。 有關(guān)旦暮貴人臨晝夜時刻之分界,諸書大約有如上三種說法。 如上所述,我們得知: 天乙貴人口訣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甲戊庚牛羊……”。一種是:“甲戊兼牛羊……”。 旦貴暮貴臨十干口訣則有:①甲羊戊庚牛……為陽貴(即旦貴),甲牛戊庚羊……為陰貴(暮貴);②甲戊庚日旦貴丑,暮貴未;③甲戊日旦貴牛,暮貴羊……;④庚辛日旦貴虎,暮貴馬;⑤六辛日旦貴虎,暮貴馬;⑥六辛日旦貴馬,暮貴虎。 又可得知:天將貴人分別晝夜時刻分界異同,如上述三種情況。①星沒為旦,用旦貴……;②子至已為陽用陰貴……;③卯至申為晝用旦貴……。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考辯有關(guān)天乙貴人諸異同之疑如下: 一辯:《六壬大全》提要中說“……按吳越春秋所載子胥之占,三月甲戌,時加雞鳴,而以為青龍在酉,是甲日丑為陰貴也。范蠡石室之占,十二月戊寅,時加日出而亦為青龍臨酉,功曹為騰蛇,是戊日丑為陽貴也”。 按:《提要》所說子胥、范蠡這兩個課例,仔細(xì)思之,“青龍‘在’(臨)酉”有誤,推之應(yīng)順行在午、逆行在申。兩“酉”字應(yīng)作“午”字或“申”字才對。要么就是以子午分陰陽,而且必須是陽逆陰順行天將,只有“丑加寅”一課,才有可能會有青龍臨地盤“酉”宮的情況。思之終不解其意。本文只強調(diào)古例之“甲日丑為陰貴”、“戊日丑為陽貴”。學(xué)者于此亦可見一斑。 考上述課例,子胥、范蠡,是如何用貴運籌,有待研究商榷。 二辨:袁樹珊說:“貴人有日夜之別,先察占時,旋轉(zhuǎn)有順逆之分,次觀坐地。諸家議論略有異同,茲尊《協(xié)紀(jì)辨方》,庶可先后一貫”。 此說有理。 考四庫全書《欽定協(xié)紀(jì)辨方》天乙貴人說:“蠡海集曰,天乙貴人當(dāng)有陽貴陰貴之分。蓋陽貴起于子而順,陰貴起于申而逆,此神實得陰陽配合之和,故能為吉慶,可解兇厄也。陽貴以甲加子,甲與己合,所以己用子為貴人。以乙加丑,乙與庚合,所以庚用丑為貴人。以丙加寅,丙與辛合,所以辛用寅為貴人。以丁加卯,丁與壬合,所以壬用卯為貴人。辰為天罡,貴人不臨。以戊加巳,戊與癸合,所以癸用巳為貴人。午沖子原不數(shù)。以己加未,己與甲合,所以甲用未為貴人。以庚加申,庚與乙合,所以乙用申為貴人,以辛加酉,辛與丙合,所以丙用酉為貴人。戌為河魁貴人不臨。以壬加亥,壬與丁合,所以丁用亥為貴人。子原宮不數(shù)。以癸加丑,癸與戊合,所以戊用丑為貴人。此乃陽貴順取也。且如陰貴,以甲加申,甲與己合,所以己用申為貴人,以乙加未,乙與庚合,所以庚用未為貴人。以丙加午,丙與辛合,所以辛用午為貴人。以丁加已,丁與壬合,所以壬用已為貴人。辰為天罡,貴人不臨。以戊加卯,戊與癸合,所以癸用卯為貴人。寅沖申,原不數(shù)。以己加丑,己與甲合,所以甲用丑為貴人。以庚加子,庚與乙合,所以乙用子為貴人。以辛加亥,辛與丙合,所以丙用亥為貴人。戌為河魁,貴人不臨。以壬加酉,壬與丁合,所以丁用酉為貴人。申原宮不數(shù)。以癸加未,癸與戊合,所以戊用未為貴人。此乃陰貴逆取也……”。 《星歷考原》曰“……曹震圭陰陽順逆倒置者,則世俗并如其說??计涓?,則以元女經(jīng)有旦大吉,夕小吉之文故也。然其理良不可通。則亦未得以元女經(jīng)有其文而可據(jù)信也。且大小二字易以淆偽。安知非淺學(xué)之人轉(zhuǎn)以俗說,改攥元女經(jīng),遂傳刻襲謬耶”? 又說:“其晝夜之分則或以卯酉為限,或以日出入為限,今考其義自當(dāng)以日出入為定也”(見《協(xié)紀(jì)辨方》第811-351頁)。 讀者至此,已不難預(yù)知前賢所見之低昴。相信諸疑頓釋,已經(jīng)了然胸中吧!至于前述,天將貴人晝夜之分界,不待三辨已自明矣乎? 茲再將《考原》中所載天乙貴人口訣錄于后,以為學(xué)者之矜式,殊不致指鹿為馬爾。 天乙貴人歌曰: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丙丁豬雞位 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 陽貴歌曰:庚戊見牛甲在羊,乙猴己鼠丙雞方,丁豬癸蛇壬是兔, 六辛逢虎貴為陽。 陰貴歌曰:甲貴陰牛庚戊羊,乙貴在鼠己猴鄉(xiāng),丙豬丁雞辛遇馬, 壬蛇癸兔屬陰方。 B:月將過宮辨疑 月將者,太陽也。幽明之司,動靜之機,禍福之柄。若入傳為福不淺。月建運天道而左旋,月將稟天道而右轉(zhuǎn),是以左為天關(guān),右為地軸……《六壬》以月將加時而設(shè)天地盤,爾后四課成,三傳發(fā)。然諸書論月將過宮不同: 《六壬經(jīng)緯》說:“正月在亥,二月在戌……” 《六壬探源》說:“每交中氣,立即變更。正月雨水后在亥,二月春分后在戌……” 《六壬摘要》說:“其法于每月中氣之前,本月節(jié)令之后,視月將出現(xiàn)之日支,定其陰陽。仿河圖生成之?dāng)?shù),陽從生數(shù),陰從成數(shù),因其數(shù)而起之,乃真月將也。如亥將而待雨水后,則太陽過后與寅不合,名落空,東西舛誤,失順時之道矣”。并舉例說“正月建寅與亥將登明合,視立春后幾日是亥,即月將出現(xiàn)之日支也。亥乃第六成數(shù),即從本日起超六日,是辰。即以辰日亥時起亥將。二月……”漸近奇門超接之法。 考《景佑六壬神定經(jīng)》只說正月征(登)明,二月天魁……無過宮須交中氣之說。 如上述,使后學(xué)茫然,難以適從。 今試以辯之: 辨論一、《六壬瑣記》說:“交月將之法,古書間有異同,然總在中氣之后,或一日二日或三日五日不等,古人所用者恒氣(注意‘恒氣’本文作者按)每年二十四氣勻派,而太陽行度有盈縮,未必恰于交中氣之時過宮。況其過宮又限定于某宿某度,是以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之殊。今時憲書則以定氣(注意‘定氣’,本文作者按)為主,故太陽即于交中氣之日時過‘宮’,便換月將。此正合天時之妙”。 這話的確有見識,學(xué)者思過半矣! 辨論二、考《欽定協(xié)紀(jì)辨方》日纏過宮論:“日纏每月中氣過宮。雨水日纏亥宮初度,是為娵訾之次;春分日纏戌宮初度,是為降婁之次;谷雨日纏酉宮初度,是為大梁之次;小滿日纏申宮初度,是為實沈之次;夏至日纏未宮初度,是為鶉首之次;大暑日纏午宮初度,是為鶉火之次;處暑日纏巳宮初度,是為鶉尾之次;秋分日纏辰宮初度,是為壽星之次;霜降日纏卯宮初度,是為大火之次;小雪日纏寅宮初度,是為析木之次;冬至日纏丑宮初度,是為星紀(jì)之次;大寒日纏子宮初度,是為元枵之次。故月將正月在亥、二月在戌、三月在酉、四月在申、五月在未、六月在午、七月在巳、八月在辰、九月在卯、十月在寅、十一月在丑、十二月在子。月建視節(jié)氣,斗杓也。月將視中氣,太陽也”。 C:古人起涉害課例之異同 《六壬》涉害課例,最難發(fā)用。當(dāng)視所涉淺深,取為初傳。清.四庫全書《六壬大全》所載古歌甚是。惜與復(fù)等課柔辰剛?cè)罩f未能掃除。其附列《總鈐》不合法者亦有十九課(前論涉害課數(shù)均已糾正之)?!吨改稀?、《經(jīng)緯》、《類聚》不論所涉深淺,但論所臨孟仲,雖說簡易,有失妙旨?!秾ぴ础份氜D(zhuǎn)抄襲,謬誤益多?!洞庋浴仿灾浞?,而所載之圖,仍未更正。《說約》雖論所涉淺深,而專視十二宮中所藏人元。如寅中甲丙戌,未宮乙己丁之類,畫蛇添足,尤難盡信。 為探討明了起見錄其古歌于下, 歌曰:涉害行來本家止,路途多克初傳取,孟深仲淺季當(dāng)休,復(fù)等柔辰剛?cè)諗M。 解釋:“四課中或二上克下或二下賊上,而與本日之日干,或俱比,或俱不比,則就所克之處,由地盤涉歸本家,以克多者為發(fā)用,其克若相等,則以在地盤四孟上者為發(fā)用。如無孟,則取仲上者為發(fā)用。如又無仲,則不取季上者。而陽日取干上神發(fā)用,陰日取支上神發(fā)用。中未傳之取法,與元首、知一等課相同。”其旨甚明。并無支中所藏人元之說。 就連堪稱易學(xué)大家的近人韋千里先生于此課例,亦有疏漏之處。 茲舉韋君《六壬秘藉》涉害課之一例: 四月庚子日申將戌時(課式略),“按一課午庚,火克金,第三課戌子土克水,兩課俱系上克下。庚金陽日,午戌亦皆陽神,是與日俱比。故以戌土,由所臨之子位,歷歸本家,子一重克,至丑位,丑中有寄宮之癸水,又一克,次歷寅卯辰已午未申酉,以至于本家戌位,俱無克。再以午火由所臨之申位,歷歸本家,申金一重克,申中有寄宮之庚金,又一重克,(至酉又一重克,本文作者注加),至戌位,戌中有寄宮之辛金,又一重克,以次歷亥子丑寅卯辰巳各位,以至于午之本家,俱無克。是戌土由子位,歷至戌之本位,只有二重克,午火由申位歷歸午之本位,有四重克,午之涉害較深,故取以為用”。(見《秘藉》卷一入門篇第十七頁) 此課取例確實的當(dāng)。 然韋氏在其卷二課體篇,第四頁中,又以“庚子日戌時申將”起例,則解其課曰:“涉害深淺相等,而無一在孟上,取仲上神發(fā)用,名察微格。” 同一月將日時起課,則斷辭成兩種格體,是疏忽?難道韋君也沒搞明白么? 復(fù)觀韋氏《秘藉》卷一入門補綴篇,第五十五頁著有“十二支藏干”,即子中藏癸水、丑中藏已土辛金壬水……”韋氏亦有畫蛇添足之嫌乎?
管見認(rèn)為,涉害課由地盤涉歷歸本家,皆應(yīng)以地支正五行相克及“入手法”中所載“甲課寅兮乙課辰,丙戊課巳不須論,丁己在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癸課原來丑宮坐,分明不用四正神”之寄干為用,至十二支所藏人元并不相涉也。譬如:寅加未,涉歸本家,寅克未土為一重克,未中已土二重克也,……至丑土又一重克也,丑中所藏人元已土則不論克,蓋因“丁‘寄’在未……”之故也。學(xué)者至此當(dāng)有所悟,殊不致妄用三傳災(zāi)福異也。 又起行年之法,諸書異同,當(dāng)尊《大全》。 諸書又有誤神為將,誤將為神者;有以一晝一夜為一日辰,而用旦暮貴者;又有以夜半子時交換日辰而用貴人者等等,不一而已。限于篇幅,此不贅述。 六壬、奇門、太乙皆本《周易》衍生之支流,然在三式中首推《六壬》光耀《易》宗。無論在義理,還是象占方面,都把《周易》發(fā)揮到相當(dāng)高的水平。本人認(rèn)為研其子而探其母,觀其流而溯其源,用心“體悟”(劉大鈞提字)亦不失為“闡發(fā)易學(xué)精蘊,貫通三才之道”(張岱年題詞)之一門徑。利用《六壬》描述自然界周期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系統(tǒng)模型,把時空關(guān)系溶納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以求得矛盾的相對統(tǒng)一和平衡,達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天人合一”的易學(xué)最高境界。 (邢嘉臨) 二OO0年八月二十五日起稿 作者:山西省侯馬市周易學(xué)會會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