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資產(chǎn)管理公司 郜全亮
最近,大家又在爭論“價值投資”的對與錯,以及是否適合中國資本市場。我想,這些爭論之所以出現(xiàn),仍是因為大家對“價值投資”有所誤解。
首先,價值投資按照格雷厄姆的本意是,買入價格遠低于其“內在價值”的證券,所以價值投資的本質在于估計或者分析證券的內在價值。而“內在價值”是否有客觀的標準目前仍然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不過格雷厄姆給出了很多證券分析的方法,用來計算所謂的“內在價值”。但是,不要忘了這些模型里有很多參數(shù)需要自己去估計,因此內在價值必然有人為的因素。也就是說,真實的內在價值也許存在,但我們永遠不知道,因為每個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所以,同樣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兩個人對同一只股票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判斷,有人覺得它值15元,有的人覺得它只值10元。如果有人在10元以上買入且持有,或者有人在10元以上賣出,這兩種行為都不違背價值投資理念。
第二,價值投資決不等于持有好公司股票后一直不賣出。我們不妨想一想:投資股票的目的是什么?是賺錢還是無私地為上市公司提供永遠不用歸還的資金?買股票當然就是為了賣股票,低買高賣,就是這么簡單。問題是我們何時該賣?有的人賺了10%就跑了,而有的人賺了100%還捂著,何哉?大家對同一只股票的內在價值判斷不同而已。因此,對于一個好的公司,如果其市場價格遠高于內在價值,為何不賣了它?賣了它并不說明這個公司不優(yōu)秀,而是說目前持有它的股票是要冒風險的。巴菲特不是在12元賣了中石油嗎?這并不說明中石油不是優(yōu)秀公司,也證明不了巴菲特不是“價值投資”者。
第三,價值投資也適合中國國情。我想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一些普適性的東西,關鍵是看應用的人。有的人以為買入一家優(yōu)秀的公司,持有10年或更長時間就是價值投資,這個想法是不可取的。談到價值投資,我們不得不對所謂“復利”概念進行澄清。我認為這是結果,是你投資好股票并且在合適的時機賣出的結果,而不是你買入股票的原因。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時絕對沒有按復利算一下10年以后他能賺多少錢,他所做的是跟蹤這個公司的運營,確保股價沒有太多偏離其價值,確保公司的基本面不發(fā)生變化。實際上,未來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持有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這與普通人的理解正好相反。為了降低持有的風險,你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對公司進行研究跟蹤,甚至成為他的內部人。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或者公司的內部發(fā)生變化時,就是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重新評判的時候,或者說是作出賣出或持有的決定時候。價值投資者絕不比短線投機者冒更少的風險,或者花更少的精力,所以不能聽信別人說買入好股票后不用去管它,你的后半生就有保障了這樣的話。
第四,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并不矛盾,它們在操作手法上或有差別,但其背后的邏輯還是有相通之處。前者重視股票價值是否被低估了,而后者重視股票的基本面是向好發(fā)展還是向壞轉。從操作手法上講,價值投資大多是逆市場而為,或者逆周期而行,而趨勢投資基本上是順市場而為的。從背后的邏輯看,股票的價格之所以會漲,一定是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緣故(如果我們承認市場是有效的),因此趨勢投資并不完全與價值投資者沖突。其實,趨勢投資者并不會在任意價格上買入,也不會在任意價格上賣出。比如,鋼鐵企業(yè)最近的形勢一直在變壞,但是它的價格并沒有一直跌下去。同樣,政府大力拯救房地產(chǎn)市場,而房地產(chǎn)公司的股票也沒有漲到天上去。所以,我認為沒必要刻意去作這些區(qū)分。
總之,價值投資理念并沒有錯,大家對價值投資的爭論在于我們并不真正懂得“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決不等同于買入好的公司股票持有不放(這在牛市可能比較奏效,而市場發(fā)生變化時就會出問題),關鍵是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與內在價值的判斷。另外價值投資也不是讓你不要做趨勢投資,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在改善,為何不可以加碼買入呢?其實對投資水平的判斷,一個是選時,一個是選股,兩者都很重要,只重視哪一個都不對。對價值投資者來講重要的是“估值”,而估值的方法好學,但結果卻是大相徑庭。市場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大家對同一只股票有不同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