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PDM? 
 先看兩段業(yè)內比較認可的PDM定義:
    
產品數據管理是管理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和過程的技術;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即描述產品的各種信息,包括零部件信息、結構配置、文件、CAD檔案、審批信息
等;與產品相關的所有過程,即對這些過程的定義與管理,包括信息的審批和發(fā)放?!绹鳪artner管理咨詢公司 
 對制造業(yè)企業(yè)產品形成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和過程進行統一管理的技術。——德國約瑟夫.蕭塔納
 
 從這兩個定義可以看出產品數據管理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機械、電子、汽車、航空、航天,甚至可擴散到非制造業(yè)等。
 
 PDM的發(fā)展
 
 PDM是從文檔管理開始的。最早追朔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PDM主要是解決CAD文檔管理問題,作為CAD的一個附加增值模塊提供的。就類似于我們現在很多商家推出的買一送一服務一樣。
 
 當時PDM針對部門或工作組的協同工作而提出的一種良好的數據結構,用于管理這些數據。這項技術,以數據庫和通訊技術為基礎,不斷擴大PDM系統的核心功能。
 
 進入20世紀90年代早期,PDM增添了許多新的功能。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工程部門涉及范圍不斷擴大。此外,由于20世紀90年代早期,工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更多
復雜、先進的功能來解決變更管理,配置管理等問題。同時,出現了一些相關軟件,如產品三維圖形可視化技術、企業(yè)應用集成技術的出現及應用,大大增強了
PDM的功能與應用價值。
 
 PDM從起初是為了解決大量圖紙文檔計算機化管理問題,后來擴展到三個主要領域:
 設計圖紙和電子文檔的管理;
 材料報表與產品結構的管理;
 工程更改單的跟蹤與管理;
     當PDM能夠妥善解決這三類問題時,才成為一個完整而成熟的PDM。 
 目前在國內PDM應用基本上還是這三個層面,甚至還沒有完全實現這三個層面的工作。從另一面講,能夠適應多種制造業(yè)行業(yè)這三個層面的管理,對產品供應商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對于制造業(yè)企業(yè)對這三項工作是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執(zhí)行,也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二、什么是PLM?
 
 20世紀末開始興起的互聯網技術對PDM相關系統的發(fā)展及應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將來其作用會更突出。
 
 另外,先進的協作及電子商務技術也大大便利了眾多工作人員通過網絡開展實時同步與協作,從而實現企業(yè)間協同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技術的應用成為可能。
 
 這個時候國際上主流的PDM解決方案逐漸向以下的方向發(fā)展:
 標準化;
 面向對象的產品數據管理;
 Internet/Intranet網絡環(huán)境的應用;
 企業(yè)應用集成;
 虛擬產品開發(fā);
 
 在這些方向基礎上就出現了PLM的概念。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Product Liftcycle
Management)是指對產品從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生產、投用、維護和后期服務直到產品退出市場并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國際上也將PLM定位
于協同產品定義管理(collaborative Product Definition
management,cPDm)領域,將企業(yè)生命周期模型分解為三個主要的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制造生命周期,企業(yè)運營生命周期。
 
     產品定義包括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如:定義產品是如何設計,如何制
造以及如何服務的。產品定義是企業(yè)的一種智力資源,任何產品定義都必須是可保持,可維護和可擴展的,并且它不僅僅只限于一家公司使用,還應廣泛的應用于各
大企業(yè),包括他們的供應商,合作商以及顧客。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就是對產品定義的管理,是對企業(yè)智力資產的管理。 
 一個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是從早期的顧客需求和產品概念開始,直到產品過時,生產商停止供應,產品消亡,這就是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它涉及機械設備、電子元件、藥品、軟件等多種類型的產品。
     產品制造生命周期包含了所有與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相關的活動。企業(yè)運營生命周期提供了企業(yè)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所需資源。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是對智力資產的管理;
 產品制造生命周期是對有形資產的管理;
 企業(yè)運營生命周期是對資源的管理。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起源于產品數據管理。它是以工程設計為基礎的。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企業(yè)間協作關系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工業(yè)技術領域的拓展,對產品數據管理的認識已相當大程度上有所拓展和提高,產品數據管理中被加入了協
同、集成、可視化等概念。它的概念為支持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了企業(yè)應用的理論基礎。 
 三、PDM有哪些標準功能模塊?
 
 Electronic Vault即電子數據庫。Vault最通常的應用是“Vault提供生成、存儲、查尋、控制存取、恢復、編輯、電子檢查和記錄電子對象的歷史及通用文件的能力”。
 
 Process或Process Control即過程或過程控制。它對任何工作流的形式進行過程控制、或在過程開始后的任務控制。它提供了路線、驅動事件的動作,電子檢查、歷史、查尋、存取控制、恢復和對象的編輯。過程控制的基本能力是定義過程、調度和電子任務。
 
 Structure
即結構。如果用戶具有存儲和控制大量電子信息的能力,那么,維護不同信息段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對于某對象來說也是特別重要的。產品提供了連接
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能力。這種對象是VPSCII結構部分描述的。結構允許生成、命名、導航和多級的編輯一對一的關系以及控制基于關系的對象。這種能
力通常是通過一個或多個公司可制造的產品結構項實現的。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hange
Control即配置管理/改變控制。除簡單的關系之外,許多公司采取由產品提供簡單的結構能力來控制更完整的產品數據。這些公司要想控制配置和改變控
制,他們必須做強有力的關系控制。配置管理/改變控制提供了生成、管理、
導航和編輯一對一和一對多的關系。它們也提供利用關系信息查尋和存取控制的能力。
 
 Interface即接口。毫無疑問,要成功地實施應用PDM系統,就需要改變企業(yè)的傳統管理模式和傳統文化,企業(yè)要作這些改變,就需要有新的信息組織方式。用戶接口的應用,能夠明顯地減少由于這些改變和新的信息組織方式所造成的影響。
 
 Integration即集成。集成是保持VPSCII的多個模塊緊密地貼在一起,它也把相關的其它應用于VPSCII的工具緊密地貼在一起。包括操作系統、服務平臺、客戶平臺、DBMS、集成和開發(fā)工具以及附加的應用等。
 
 Interface和Integration不是PDM本身的組成部分。但是,它們對PDM的推廣應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一個好的PDM軟件產品都包括了電子數據庫、過程或過程控制、結構、配置管理/改變控制、接口和集成等幾個部分組成。
 
 PLM有哪些標準功能模塊?
 
 絕大部分PLM都是由PDM發(fā)展過來的,因此天然具備PDM的功能模塊。在此基礎上,PLM更側重發(fā)展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完整的產品數據模型及其轉換: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許多部門和企業(yè),包括了產品和過程整個生命周期的業(yè)務功能和資源,必須建立完整的產品數據模型才能滿足產品開發(fā)的不同階段產品信息的需求。      雖然理論上統一的產品數據模型會使數據交換和集成極度容易,但是業(yè)內很難有這樣的系統,因此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去解決不同產品數據之間兼容性問題。 
 對動態(tài)數據和過程的管理:
     傳統的PDM對工作流管理考慮比較多,對項目管理考慮得比較少,這點在PLM中要逐步完善,因為通過工作流實現項目監(jiān)控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產品生命周期中一個產品可能有很多視圖和狀態(tài),因此在PLM中可以方便實現一個產品的不同視圖或不同生命階段結構狀態(tài)的轉換和查詢。
 
 開放式可擴展體系結構:
     基于面向對象技術,提供對各種Cax技術無縫支持,提供二次開發(fā)技術,使其真正適應企業(yè)要求。 
 四、PDM和PLM的實施
 
     所謂PDM,并不只是一個技術模型,也不是一堆時髦的技術辭藻的堆砌,更不是簡單的編寫程序。 
 PDM必須是一種可以實現的技術:必須是一種可以在不同行業(yè)、不同企業(yè)中實現的技術;必須是一種與企業(yè)文化相結合的技術。
 
 因
此,PDM與企業(yè)自身密切相關??疾飚斀馪DM實施成功的企業(yè),每個企業(yè)都有自己非常具體的奮斗目標和項目名稱,從福特的“Ford
2000”、波音的“DCAC/MRM”到日產的“業(yè)務過程革新”等,凡取得成就者,無一不是將PDM融匯于企業(yè)文化之中。這個企業(yè)文化我們可以直接認為
是固化且可執(zhí)行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
 
 PDM的作用就是讓企業(yè)所有人按照同樣的思維,同樣的理念,同樣的標準,同樣的規(guī)范去動作,去形成一個高效團隊。PDM的生命力,PDM之精髓,也正在于此。
 
 PLM不過是在PDM技術上進一步深化和應用,從業(yè)務的角度而言,無非是PDM的管理能力更多的是企業(yè)內部控制,一旦進入PLM管理層次,就要涉及到企業(yè)間協同。
 
 目前中國企業(yè)很少有大型跨國公司,也很少有成熟和穩(wěn)定的供應鏈體系,企業(yè)之間的管理是一環(huán)壓一環(huán)的“降成本”關系,還不完全是雙贏合作關系。
 
 從
目前來看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離成熟還很遠,因此從中國目前實際情況出發(fā),我倒是建議企業(yè)少花一點精力不同供應商PLM或PDM解決方案的異
同,功能上的高下區(qū)分。實際上軟件有一個特點,真正用的功能往往不到20%。與其做一個專業(yè)咨詢公司該做的鑒別工作,不如多做一些內部需求分析和管理規(guī)劃
的工作。
 
 我個人認為與其關注PDM和PLM異同,與其覺得自己投資是否買了一個不夠先進的系統,不如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研究一下自己企業(yè)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到底這種解決思路是否可行,到底這種可行的思路是否可以得到一把手認可支持和授權。
 
 這些才是PDM/PLM實施成敗的關鍵,而不是因為你買了先進的大公司的PLM才成功,而我買了國產小公司的PDM才失敗。
 
 往往一些大型項目成功一個重要理由是因為投入太大,領導不得不對大投入效益表示關注和重視,結果項目獲得了必要的推動力,而且是在一把手管理思維主導下,項目更多關注企業(yè)管理上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這個基本條件具備,項目才能比較成功。
 
 實際上成功的項目 =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 + 一家有能力的軟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