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10-07
2006年全球所有的基金中排名前100的業(yè)績當中,有95家是中國基金,這一趨勢今年仍在延續(xù)。然而,對基金投資者來講,不同市場的投資人容易犯一些共同的錯誤,或者違反基金投資的原則。那么,從國際視野來講,中國投資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呢?

在通往綠洲的路上,身邊充滿了陷阱;理財也一樣,你一定要小心!
誤區(qū):一元基金的誘惑
很多基金投資者都愿意購買一元錢的基金或新發(fā)基金,認為它便宜實惠。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投資跟消費不一樣,比如一瓶水這里賣一元錢,別處賣八毛,很多人會買八毛錢的水,從消費的概念來講這是正確的判斷。但是,這種判斷若用于投資則是錯誤的。
投資跟消費一個根本的不同在于:消費者關(guān)注的是使用價值,而投資者關(guān)注是未來的增長價值,更關(guān)注的是它未來的價格能夠漲到多少。如果我們把價值的增長作為基礎(chǔ)的話,那么,什么東西決定基金可以漲到多少呢?這跟目前的市場價值是一元錢、兩元錢、三元錢沒有絲毫的聯(lián)系。基金今后的價格可以漲到多少,完全取決于基金經(jīng)理究竟選什么樣的股票和債券。同時,基金目前的價格絲毫不會影響它未來的業(yè)績表現(xiàn),不是說一元錢的基金將來增長的潛力就大于兩塊錢的價格,基金的目前價格和未來的增長潛力兩者沒有任何的聯(lián)系。
從基金的升值或者是增值的角度講,所有的基金是按照百分比來增值的,而不是按照絕對金額增值。比如,我有一個基金是一元錢,假設(shè)一年之后漲了10%,那么它會變成1.1元;另外一個基金是2元錢,過一年也是漲10%,它就是2.2元。這就是說,在你購買基金的時候,基金的增長幅度是跟百分比向走的,而不是跟絕對值走的。
誤區(qū):贖回高價基金而轉(zhuǎn)入低價的基金
這個投資行為應(yīng)該說是非常錯誤的。為什么?一個基金可以從1元漲到3元,另一個基金從1元漲到1.1元,1元漲到3元錢的基金證明了基金經(jīng)理的能力,也證明了基金管理的水平,而這時贖回高價基金,實際是對好的基金給予懲罰,反而把錢放到那些表現(xiàn)差的基金上。
從基金來講,基金跟股票是不一樣的,一個股民做基金投資者的時候,要做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就是決定基金價格的因素和決定股票價格的因素完全不同。在這里,我們談?wù)劵鸬臏噬唐沸浴?br> 商品有兩個共同的特征:一是可買賣交易的,二是供需平衡決定價格。股票完全符合這一個定義,如果買股票的人超過賣股票的人,那么股票的價格一定是上漲。反之股票價格一定是下跌。但是,基金卻不是如此。基金只具備商品的第一個特征,就是用于交換、交易的,但是它不具備商品的第二特征,也就是說基金的價格不是由于買方和賣方的平衡來決定的,而是取決于基金所持有證券的價格,這跟有多少人買基金、有多少人賣基金沒有任何聯(lián)系。所以,買賣基金和買賣股票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即定價不同。
因此,要懂得:基金的價格與供需平衡無關(guān);不是越火的基金價格漲得越高;投資人蜂擁而至,不會影響到基金的價格;基金的價格跟市場的銷售行為和交易行為沒有任何關(guān)系;價格是按照百分比而不是按照金額變化的。相同的基金可能對應(yīng)不同的股票,貴的基金不意味著他的股票就是高價格的股票,二者沒有必然聯(lián)系。同樣,高價格的基金有可能買的是低價位的股票。
雖然有很多人購買基金,但是基金價格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不會必然上漲,二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反之,羊群效應(yīng)還會導(dǎo)致價格的下跌,大量的基民涌入一個基金,對基金經(jīng)理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他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把這些流入的現(xiàn)金投入股票市場。然而在很多時候,市場并不是他希望進入的時候;規(guī)模的增大還會迫使基金經(jīng)理去購買那些他不熟悉,或者他本來不想購買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羊群效應(yīng)就會導(dǎo)致基金業(yè)績的下滑。
誤區(qū):頻繁買賣基金
不少投資人短期之內(nèi)頻繁買賣基金,這一點是錯誤的。因為基金的定價理論和股票是完全不同的,此外還要考慮基金的費率,無論是前端收費還是后端收費,總歸是要收費的。
雖然法律上沒有限制基金投資人做短線的頻繁交易,但現(xiàn)實表明,如果你頻繁交易的話,你的投資業(yè)績一定不好。從國際市場上來講,85%以上的投資人做出的買賣決定是錯誤的,都是高位買入的,兩千點不買,三千點不買,四千點就禁不住誘惑了,在高位買進。他會在高位賣出嗎?不會的,他會希望市場進一步上升。所以,大家最后賣的時候一定是在股市下跌的時候禁不住打擊才賣的。
基金計算投資收入的時候所用的方法跟個人投資者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一點很多投資人沒有意識到。從基金管理角度來講,因為基金每天都有交易的行為,有基金的流入或流出,不同的基金會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凈流入或凈流出。但是,凈流入或流出的多少、發(fā)生的時間,基金經(jīng)理是無法知道的。你計算一個基金表現(xiàn)的時候,如果你受到凈流入時間和量的多少的影響,這部分對基金經(jīng)理是不公平的,因為基金經(jīng)理不考慮凈流入的時間和凈流出的量。但對于某一個具體的投資人來講,你不考慮嗎?你要考慮什么時候買進的,什么樣的價位買進的,這些都影響到你最后的收入。
誤區(qū):擇時投資的頑疾
很多投資人總在猜想,我現(xiàn)在該不該進場,該不該買?投資人這是在企圖選擇對他最有利的時機。
那么,究竟有沒有人可以長期預(yù)測市場的走向呢?加爾布雷斯講到,經(jīng)濟社會中只有兩種人:一種人不知道市場如何變化,另一種人不清楚自己其實也不知道市場如何變化。什么意思呢?有一部分人坦誠地告訴你我不知道社會怎么走,一部分人表面上告訴你,他知道怎么走,實際他也是不知道的。這個結(jié)論的背后是說,沒有任何人可以長期準確預(yù)測市場的走向。無論是你,還是任何人都不知道。華爾街曾經(jīng)締造了多名的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但是沒有一個人是靠不斷預(yù)測市場走向而成為億萬富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的一個金融投資哲理是:號稱能預(yù)測股市走向的,不是瘋子,就是傻子,或是騙子。
對于投資人來講,如果放棄了預(yù)測股市,你該怎么做呢?華爾街還有另外一句投資格言——不必解釋股市過去為什么,也不必預(yù)測股市將來是什么,但是要知道自己今天該做什么。你應(yīng)該根據(jù)你自己的情況做出你自己的判斷,不要受市場短期動向的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