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文學史歌(41——50章) 第四十一章 話本和宋代民歌 話本是文體,產(chǎn)生在唐代,宋、元漸成熟,深得市民愛。 “說話”有藝人 ,聽眾相約來,瓦舍集散地,專場天天開。 或者說“小說”,或者將史擺,說前有“入話”,詩詞引題材; 中間插駢文,渲染添風采,收場留懸念,明日人復來。 “小說”影響遠,“愛情”與“公案”;《碾玉觀音》本,突出反封建, 婚姻爭自由,死也要團圓;《錯斬崔寧》本,昏官真兇殘, 為錢十五貫,屈打成招冤。情節(jié)很動人,曲折有波瀾, 細節(jié)造典型,人物性格現(xiàn);內(nèi)心有活動,對話有特點, 手法大進步,藝術展新顏。“講史”依史實,文、白話夾雜, “文”是抄史料,“白”將傳說加;結(jié)構(gòu)較松散,人物形象差, 藝術成就低,影響卻很大;“西游”題材備,“水滸”正萌芽, “三國”有底本,“封神”欲開花。話本地位重,不可小視它, 承前又啟后,藝術長橋架。宋代有歌謠,保存都極少, 少也很精彩,戰(zhàn)斗精神高:買官賣官事,直批宋王朝; 人民流離苦,“月兒彎彎照”,痛恨諸權奸,以歌聲聲討; 或頌守邊將,一心將國報;或斥投降派,屈膝令人惱; 首首口相傳,時政晴雨表。 第四十二章 遼金文學 遼是契丹族,武勇善騎獵,常與北宋爭,卻被金國滅; 金是女真族,南侵兵未歇,終未過長江,蒙古將其滅; 經(jīng)年二三百,文化得相協(xié),文學有發(fā)展,遼金注新血。 遼有蕭皇后,堪稱女中杰,詞作“回心院 ”,詩能吟七絕, 臨死寫“絕命”,聲淚極悲切。金朝有吳激,詞寫《人月圓》, 憶國懷鄉(xiāng)作,“王謝堂前燕”;劉迎寫黃河,泛濫將民淹; 又有鄧千江,詞風很雄健,一首《望海潮》,聲聲英靈贊。 金末名詩人,名叫元好問,好問又好學,文化修養(yǎng)深; 金亡不出仕,回鄉(xiāng)著詩文,編有《中州集》,篇篇文筆新: 國亡見聞悲,“河朔生靈盡”;痛為疾民呼,“呼天天不聞”; 憤筆述懷時,鋒芒指豪門;閑筆寫風景,奇特意境深; 語言無琢跡,錘煉麗而新;文學有主張,以詩寫詩論: 首贊陶淵明,“天然萬古新”;又贊曹父子,建安風骨存; 稱道陳子昂,“黃金鑄”詩人:其詩近李、杜,作詞學蘇辛; 豪邁有氣勢,悲壯抒胸襟。金有諸宮調(diào),表演有藝人 , 多曲聯(lián)套唱,戲劇之前身。有《弦索西廂》,說唱最動人, 作者董解元,生平事無存;改寫《鶯鶯傳》,主題被刷新, 突出反封建,人物倍精神;故事緊要處,花明轉(zhuǎn)新村, 敘述有功力,揮灑筆留金,語言提煉好,純樸句句真; 成就稱卓越,影響戲曲深,后來《西廂記》,以茲作藍本。 第四十三章 元雜劇 說起古戲曲,千年孕育期,《詩經(jīng)》即萌芽,《楚辭》已見跡; 輾轉(zhuǎn)漢樂府,至唐參軍戲,宋金漸成熟,元代興雜劇。 傳奇內(nèi)容備,話本故事具,說唱諸宮調(diào),曲調(diào)已集齊; 動作仿舞蹈,臉譜效影戲,直源金院本,發(fā)展賴經(jīng)濟。 城市最繁盛,觀者人濟濟,鄉(xiāng)間亦搭臺,演出有定期; 各地請名角,廟會增喜氣,藝人 與文人,合作出佳績。 思想內(nèi)容深,庶民形象立,生活氣息濃,多為現(xiàn)實筆; 語言很潑辣,基礎是口語,創(chuàng)作與演出,結(jié)合極緊密; 劇情重沖突,表演重技藝,著名劇作家,出了一大批。 雜劇有腳 本,一本四折戲,個別五、六折,或有聯(lián)本集; 一折一宮調(diào),就是一套曲,每折有多場,時空可更移; 歌曲與賓白,舞蹈與演技,有機相結(jié)合,韻、散兩相宜; 角色有分工,分工趨 細密,“正末”與“正旦”,分別為主角, 配角有八種,臉譜各相異,動作與效果,本中簡稱“科”, 按“科”來表演,彩排既成戲。 第四十四章 偉大的劇作家關漢卿 大師關漢卿,元初生幽燕,不屑走仕途,偏將戲曲戀。 玉京書會里,才名排在前,琴棋與歌舞,樣樣均熟稔。 風流且瀟灑,多智而達觀,揮筆能編戲,登臺可表演。 所交朋友眾,作家與演員,所著戲劇多,成就冠藝壇。 思想內(nèi)容好,類別可分三:一是寫斗爭,階級矛盾現(xiàn); 二寫下層女,機智又勇敢;三類寫英雄,歌頌歷史篇。 若說代表作,首推《竇娥冤》,竇是童養(yǎng)媳,自幼遭磨難, 十七成寡婦,被人強霸占,連累吃官司,錯判被處斬; 刻骨銘心仇,斗爭意志堅,形象頂天立,悲劇是典范。 還有《蝴蝶夢》,謳歌反抗篇;又有《魯齋郎》,深揭社會暗。 所著《救風塵》,喜劇之經(jīng)典,主角趙盼兒,機敏又老練, 身世是妓女,恨透流氓男,設計救姊妹,步步有勝算。 另有《望江亭》,婦女半惡霸,再是《拜月亭》,堅貞愛情篇。 名作《單刀會》,主角是關羽,關羽名蓋世,威武保蜀漢, 斗爭有策略,肝膽一凜然。藝術造詣高,現(xiàn)實又浪漫, 善于寫沖突,人物個性鮮,斗爭精神強,影響非一般; 語言乃本色,豐富而全面,雅俗隨身份,剛?cè)嵋狼樽儭? 總之藝卓越,愛憎旗幟鮮,奠基戲曲功,長久照梨園, 后人多繼承,梨園百花艷。 第四十五章 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生平不詳細,說是大都人,仕途很失意。 失意而挺筆,著成《西廂記》;該劇為多本,演繹自傳奇; 宋代有“說唱”,金時有“南戲”,卻依諸宮調(diào),改寫成雜劇。 題材更集中,主題更鮮明,全劇共五本,頗有思想性, 長期得流傳,藝術極成功。主角崔鶯鶯,美麗而沉靜, 相國獨生女,錯將終身定;苦悶青春時,恰巧遇張生, 一見鐘情愛,聯(lián)詩兩心同;一番周折后,贏得婚約訂, 正當滿心喜,娘親說不行;鶯鶯恨父母,激烈來抗爭; 婢女紅娘助,西廂幽會成;生米做熟飯,相國夫人怒, 紅娘據(jù)理辯,佳配終獲勝。故事很曲折,人物皆典型, 鶯鶯反抗烈,張生專一情,紅娘善策對,夫人陰而兇; 個性各突出,形象各鮮明,相向頻沖突,極具戲劇性; 波平波起處,引人而入勝,二十一折戲,一氣即呵成; 作者筆功深,詩情畫意濃,優(yōu)美風格現(xiàn),處處景襯情; 主題極深刻,有情眷屬成,徹底反禮教,鼓舞人斗爭; 一部《西廂記》,促進戲繁榮,諸多改編本,廣傳元、明、清。 第四十六章 元前期雜劇其它作家作品 說過關漢卿,說過《西廂記》,還許多人,還有許多?。? 棣州康進之,善寫“水滸”戲,有《李逵負荊》,應是優(yōu)秀筆, 幽默而典型,誰看誰歡喜;東平高文秀,八種寫李逵, 唯存《雙獻功》,俠肝義膽美,另有《繩池會》,廉頗躬請罪, 都是寫喜劇,令人開心扉;《陳州糶米》篇,無名作者編, 歌頌民反抗,斗爭意志堅,包公鐵面出,理想寄清官; 大都紀君祥,奮筆刺權奸,《趙氏孤兒》成,百年連上演; 河北尚仲賢,改寫《柳毅傳》,人神愛情美,追求須勇敢; 無名氏作家,作有《昊天塔》,初演楊家將,愛國是精華; 又有揚顯之,著有《瀟湘雨》,鞭撻為官者,靈魂之卑鄙, 害死結(jié)發(fā)婦,附勢取仕女;還有石君寶,作《秋胡戲妻》, 事出《烈女傳 》,歌贊下層女;山西白樸寫,《墻頭馬上》戲, 婚姻爭自由,詞佳而名麗;元劇優(yōu)秀者,還有《漢宮秋》, 作者馬致遠,藝術有成就,景物襯心情,悠悠唱出口; 彰德鄭廷玉,存有《看錢奴》,形象很逼真,痛罵大財主; 濟南武漢臣,作品《金生閣》,權豪勢橫行,搶掠極兇惡; 其它有“公案”,包公戲較多,比如《灰闌記》,比如《魔合羅》; 劇壇很繁榮,春花動風色,朵朵開不敗,小溪匯成河。 第四十七章 元雜劇的衰微 后期元雜劇,南移而衰微,個別有成就,亦無前期美。 山西鄭光祖,有號稱德輝,名字聞天下,聲譽進閨緯; 《倩女離魂》劇,所著中為最,手法用浪漫,倩女柔似水, 詞曲多婉轉(zhuǎn),抒情令人醉,《王璨登樓》劇,游子鄉(xiāng)心碎, 懷才不遇者,共鳴而心悲;《智勇走齊》劇,歌贊桑女慧, 貌丑膽識奇,巾幗蓋須眉。同代有喬吉,留傳三種劇, 《兩世姻緣》好,余者皆俗氣。又有宮天挺,仕途不得意, 寫《范張雞黍》,批判現(xiàn)實筆,還有《七里灘》,頗有民主意, 大都秦簡夫,南下杭州居,佳作《東堂老》,“浪子回頭”戲, 歷來影響大,教育有意義。其它諸作家,成就都較低, 至此雜劇衰,南戲卻興起。 第四十八章 元末南戲 南戲始于宋,浙東有流行,戲文《趙貞女》,奠基起作用, 一度曾蕭條,元末方興盛。形式別雜劇,自有優(yōu)越性: “副末”先開場,簡要說劇情,二出為“生、旦”,按本演內(nèi)容, 主唱非一人,曲詞有尾聲,一本十幾出,出出變時空。 作家有高明,溫州瑞安人,所著《琵琶記》,南戲之上品; 內(nèi)容較負雜,封建烙印深,但也有暴露,苦難遍鄉(xiāng)村; 可取在藝術,曲詞極動人,沖突交叉淡,對比牽人心; 民間得流行,劇壇有爭論,褒貶難統(tǒng)一,后世影響深。 施惠亦有名,改編《拜月亭》,該劇大背景,金人侵北宋; 所涉人物廣,朝官至百姓,如實一一寫,品貌各不同; 筆觸很現(xiàn)實,場景皆生動,民族壓迫深,統(tǒng)治者昏庸; 隨處有著鞭,意義很典型,生、旦分頭寫,主線是愛情。 又有《破窯記》,不知何人筆,世態(tài)炎涼甚,情愛卻不移; 還有《牧羊記》,歌頌蘇武戲,牧羊在北海,不辱民族氣。 當時最流行,“四大傳奇戲”:一為《拜月亭》,二是《白兔記》, 三為《荊釵記》,四是《殺狗記》;南戲大發(fā)展,戲史有功績, 影響在明清,造就“傳奇戲”。 第四十九章 元散曲和民間歌謠 散曲是歌詞,一種新詩體,與詞相對應,民間長短句。 始自中晚唐,宋金醞釀期,流行在北方,因亦稱北曲。 “小令”與“套數(shù)”,形式兩并立;小令是單曲,韻腳比詞密; 調(diào)外加襯字,作者可隨意,套數(shù)是組曲,一韻要到底, 句數(shù)可增加,曲調(diào)可多取。最初民間作,后入文人筆, 元曲大發(fā)展,前后分兩期。前有關漢卿,作品善比喻, 語言很潑辣,刻劃亦細膩,杰作《不服老》,放誕而滑稽。 同時有王鼎,詼諧寫《大魚》;白樸作《題情》,一派熱烈氣; 大家馬致遠,懷才寫不遇,小令一百多,套數(shù)有十七, 作《離亭宴熬》,藝術實可取,又有《天凈沙》,無限滄涼意, “夕陽西下”句,早已成成語。后期張可久,晚年西湖居, 專力寫散曲,多為消閑句;同時有喬吉,寫曲很華麗, 內(nèi)容多“脂粉”,婉約兼含蓄;還有睢景臣,制作較新奇, 《高祖還鄉(xiāng)》曲,所揭是皇帝;又有張養(yǎng)浩,寫有好散曲, 仕途險惡思,矛盾寫《失題》,名作《山坡羊》,結(jié)尾是警句; 南昌劉時中,挺筆刺吏役,《上高監(jiān)司》里,處處指積弊。 散曲獨一體,文史一占席,影響亦深遠,盡在歌與戲。 元代有歌謠,民情晴雨表:“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 “徇私”天無法,人民怨聲高;“一日三遍打,不反得如何”, 此為《樹旗謠》,起義作號召;“滿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 “紅巾”聲勢大,元朝喪鐘敲。 第五十章 元代詩文 元代詩與文,極少杰出品,難與戲曲比,更不及前人。 前期作家中,首推是劉因,家世好儒學,程朱理學深; 所作《白溝》詩,宋亡寫教訓,“題畫”與“山水”,懷宋亦深沉。 錢塘有鄧牧,文集《伯牙琴》,漫游吳越間,嘆世無知音; 奉化戴表元,作品多散文,有《二歌者傳》,娓娓而動人; 蜀郡人虞集,仕途至“翰林”,《挽文山丞相》,詩懷故國心。 后期作家中,為首是王冕,幼為農(nóng)家子,自力苦學艱; 寫詩很現(xiàn)實,為民聲聲喊,所作《江南民》,景象甚凄慘; 七古寫《梅花》,孤高豪邁篇。回民薩都刺,婉麗寫山川, 好詩《過嘉興》,有句“蘆芽短”,樂府《芙蓉曲》,細膩而濃艷, 召武黃鎮(zhèn)成,詩成山水間,有《東陽道中》,山谷寫薄煙, 會稽楊維楨,儒學提舉官,詩壇為領袖,多為擬古篇, 風格仿李賀,藉此聲名顯。搜遍元詩文,難得優(yōu)秀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