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送綽號“食品添加劑之神”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被人叫做“添加劑活詞典”、“食品添加劑之神”,當?shù)氐氖称芳庸I(yè)者、手藝人都說“有事找安部”,有問題都來找我商量。 找我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而只要是有關(guān)添加劑的事,無論什么我都能馬上回答出來,暫且充當起了“添加劑顧問”。 有一個制造商,因為這樣一件事哭喪著臉來到我這里。 “我購進了大批便宜的藕和牛蒡,但外表全是黑的,有什么辦法嗎?” 像這種情況,只要使用添加劑,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將其漂白,真空包裝后出售就可以了。” 聽了我的建議之后,他買了一批漂白劑。我告訴了他使用方法、真空袋子的滅菌法以及哪些添加劑可以防止變色。 不久之后的一天半夜,我已經(jīng)睡下了,那個制造商突然來電話。 “出了什么事?”我問。他驚慌失措地說:“那些藕出大事了,你馬上過來!” “怎么了?難道漂白失敗了?” “不,漂白漂得很好。但是,真空包裝后剛開始出售,藕就開始從邊上腐爛了,對方超市要求索賠,大事不妙了!” 腐爛的藕,有的黏糊糊的,有的變成了黃色,還有的變成了黑色,什么樣的都有,不知道什么原因。而且同批生產(chǎn)的藕中還有一些是完好無損的,這真是不可理解。 “怎么,原來是這樣啊,那我不必去了。” 聽他說完,我一下子放心了,打了個哈欠回答他: “那是因為你加熱處理的方法不當。” 給這種真空袋子加熱殺菌,最起碼要30分鐘,讓溫度達到90℃為止。但由于處理方法不當,產(chǎn)生了不均勻的熱斑,溫度還沒達到90℃就發(fā)貨了。其中那些完全達到要求的就沒有腐爛。 我建議他嚴格控制加熱消毒的過程,那之后超市再也沒有向他索賠過,而且他的商品銷路好像也不錯。 剩下的藕沒有被丟棄,他為此非常感激我
改變我人生的“肉丸事件” 那天是我女兒的三歲生日。 當時我就像拼命三郎那樣工作,很少在家里吃飯,半夜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女兒過生日我必須要補償一下,那天早早就結(jié)束工作回家了。 餐桌上擺滿了妻子準備的飯菜。其中,有一個盤子裝著肉丸,上面插著可愛的米老鼠牙簽。我隨手拿起一個扔進嘴里,頓時僵住了。 那不是別的,正是我開發(fā)的肉丸。 只要是純的添加劑,即便是混在食品里,哪怕有100多種,我也可以用舌頭一一分辨出來。 可以說,我是“添加劑品嘗師”(只是,和品酒師不同,應(yīng)該沒有人想要做這種工作吧)。 甚至在外吃快餐的時候,我也會一一評點。 “這個火腿磷酸鹽太重了點。” “為什么一定要這樣使用甘氨酸呢?” 那個肉丸就是我調(diào)配的化學(xué)調(diào)味料、黏著劑、乳化劑的味道。 我急忙問道:“這是怎么回事?買來的嗎?××生產(chǎn)的嗎?袋子給我看看。” 妻子若無其事地回答我“是啊,××生產(chǎn)的啊”,說著便拿出袋子給我看。 沒錯。的確是我自己開發(fā)的商品,只是因為上面插著米老鼠牙簽,又澆上了妻子做的湯汁,所以竟疏忽得沒有一下子看出來。 “這種肉丸很便宜,孩子又喜歡,所以經(jīng)常買。一端出這個來,孩子們就會搶。” 我抬頭一看,女兒、兒子都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那種肉丸。 “等、等、等等!” 我慌忙用兩只手捂住了盛著肉丸的盤子。 身為父親的我做出這種慌張的舉動,家里人都愣住了
用黏糊糊的廢肉和二三十種添加劑制成的肉丸 那種肉丸作為超市的特賣商品,是一個制造商委托我們開發(fā)的。 那個制造商采購了大量便宜的肉碎。肉碎就是從牛骨頭上剔下來的幾乎不能稱之為肉的那部分,一般用來制作寵物飼料。 這些肉碎既不能做成肉餡,又沒有什么味道,可確實是牛肉,而且很便宜。 于是他來找我商量,看看用這些肉碎能做什么。 這些肉黏糊糊的,水分多,又沒味道,根本不能吃。怎么樣才能把它變成能夠吃的東西呢? 首先,加進一些不能下蛋的雞的肉餡,以增加分量。養(yǎng)殖的雞有蛋雞、有肉雞。肉雞主要是吃肉的,而蛋雞主要是吃它下的蛋的。蛋雞和肉雞的肉差別就很大,價格也不一樣。而且這里用的是已經(jīng)不能再下蛋的雞的肉,價格就更便宜了。 接著加進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以便制作出柔軟的感覺。這種大豆蛋白也叫做 “人造肉”,現(xiàn)在還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漢堡。 這樣,總算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是,僅僅這樣還是沒有什么味道,于是我便使用了大量的牛肉濃汁、化學(xué)調(diào)味料等來增加味道。同時為了使口感嫩滑,還加入了豬油、加工淀粉等。 另外,還加進了黏著劑、乳化劑等。由于是使用機器進行大批量生產(chǎn),所以作業(yè)起來也容易了許多。 為了使顏色好看,我還使用了著色劑;為了延長保質(zhì)期,使用了防腐劑、pH 調(diào)整劑;為了防止退色,使用了抗氧化劑。 這樣,肉丸就基本上做好了。 最后,再往里混入調(diào)味汁和調(diào)味番茄醬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如果使用市售的調(diào)味汁和調(diào)味番茄醬,價格較貴就不合算了。因此為了控制價格,就要使用添加劑來做出“具有那種味道的東西”。 首先把冰醋酸兌水稀釋,用焦糖色素使其變黑,然后再加入化學(xué)調(diào)味料,做成“仿調(diào)味汁”。把番茄醬用著色劑上色,加入酸味劑,用增稠多糖類增加其黏度,就做出“仿調(diào)味番茄醬”。 把這種湯汁澆在肉丸上,放入真空袋子里加熱殺菌,商品就完成了。整個制作過程大概使用了二三十種添加劑,真可稱得上是“添加劑堆”了。 這樣,本來是毫無用處的肉碎,在加入各種添加劑后,被制成了“食品”——我們吃進的肉丸。
奶精的真面目 我曾看到這樣的情景。 在某個可以外帶的咖啡店,一個年輕女子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幾杯剛買的咖啡,同時在用手機打電話。 “咖啡買了,大家需要牛奶嗎?” 大概受同事或朋友所托,她來給大家買咖啡。 “××和××不在?是嗎,算了,隨便拿幾個吧。反正免費的。” 她面前放著一堆免費的小份裝奶精。她隨手拿了五六袋,瀟灑地走了出去。 我不禁要問讀者一個問題。 “為什么奶精是免費取用的,你想過嗎?” 我在演講的時候,經(jīng)常會問:“你覺得奶精是用什么制成的?”大家都稍有困惑,“哎,這個問題沒想過”,之后大部分的人會回答“牛奶”、“鮮奶油”。 但事實是,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做的,而是在植物油(具體說是“氫化植物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成分)里加水、添加劑混合攪拌,做成的類似牛奶的東西——這就是奶精的真面目。使用植物油,比用牛奶和鮮奶油要便宜得多。因此,才可以免費取用。 而且,如果看看“背面”的話,就會明白。 “植物油、乳化劑、增稠多糖類、pH 調(diào)整劑、著色劑、香料”,上面寫著這些成分,“牛奶(鮮牛奶)”卻只字未提。容器包裝上也沒有“牛奶”的字樣,而是用“咖啡用奶油”、奶精”表示的。 雖說看了配料表就會明白,但往往配料表只在總包裝上才注明,而小包裝本身并沒有寫。 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定,小包裝(表面積在30平方厘米以下)上可以不用標示配料。所以在咖啡店及餐廳里,我們無法看到其“背面”。
用水、油和白色粉末做成的奶精 在植物油里加水攪拌,就能做成“牛奶式”的東西,但大家都知道,普通狀態(tài)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 這樣就需要用到添加劑了。 首先,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界面活性劑,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還不像牛奶那樣黏稠,所以要用增稠多糖類使其黏稠。乳化劑和增稠多糖類可以“合并標示”(后面會提到),所以用多少種都沒關(guān)系。 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將其著色成極淡的茶色,使之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顏色。為了長時間保存,還要加入pH 調(diào)整劑。另外再加進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 所以你經(jīng)常加進咖啡里的那種奶精,是用水、油和若干種添加劑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 我在演講的時候,經(jīng)常在現(xiàn)場演示奶精的做法,每次會場都會響起驚訝聲。 誰也不知道這幕后的故事。 的確,沒有法律規(guī)定不能用植物油做奶精。 但是,這些難道不都是些仿冒商品、假冒商品嗎? 這種仿冒、假冒商品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我們消費者也應(yīng)該反省。奶精為什么會在咖啡店里碼放成堆、隨便取用呢?有多少人能抱著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想一想其中的理由呢?(當然,并不是說所有隨便取用的都是不好的。) 不僅是奶精,如果沒有懷疑精神的話,不管什么時候,都易中制造商的下懷。 在這種仿冒食品、假冒食品橫行的年代,我們更應(yīng)該具有一雙鑒別真假的慧眼。
?。保埃扒Э说呢i肉能做出130千克的火腿 “媽媽,好多好吃的火腿啊,我想吃。” A女士(42歲)和10歲的女兒一起買東西,女兒這樣央求,A女士便拿起了特價火腿。 500克的火腿只賣498日元,“這個價錢可真便宜啊”,雖然她也感到一絲怪異和驚訝,但還是想“算了”,就把它放進了購物筐。 “哇,今天晚飯就可以吃了。” 孩子很高興。 食品業(yè)界有“注水火腿”這種說法。 這種火腿看上去很可愛,但實際上是把水注入肉中凝固而成的。 因為能擠得出水來,所以也被稱為“抹布火腿”。 不管名字如何,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 火腿的原料當然是豬肉,但100千克的豬肉怎么能做出120~130千克的火腿? 多出來的是什么呢? 當然是來增加分量的黏性材料。 要增加分量,花費不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加“水”。但是,如果直接把水加進去的話,肉就會變得稀爛,不成樣子。因此,要使用加熱后會變硬的膠狀物。 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時往豬肉里注入專門的肉用膠狀液體,那場景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太讓人吃驚了。 接下來便是滾揉,使注入豬肉的膠狀液體均勻地擴散到肉的組織中去。注入的肉用膠狀物的重量相當于肉總重量的20%~30%。滾揉后肉變得鼓鼓的,然后經(jīng)過成形、加熱(使膠狀液體凝固)等工序,最終變成了市場上銷售的火腿。 這就是“注水火腿”的制作方法。 這種肉用膠狀物的原料主要是大豆、蛋清,也使用了乳蛋白、海藻提取物。也就是說,只要能凝固,什么都OK。 為了使增加的部分保持色澤和彈性,還必須注入其他添加劑。 這是一種為了在價格戰(zhàn)中生存下來而采取的增量作戰(zhàn)法,其中沒有絲毫值得食品加工業(yè)者驕傲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