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約前480-前400年),是春秋末戰(zhàn)國初時期的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本名翟,魯國人,有的說是宋國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業(yè)者。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想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是一個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jīng)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顯學"。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成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后轉(zhuǎn)腳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基本點。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shù)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wèi),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zhàn),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zhàn)爭。
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鳶",據(jù)說三天三夜飛在天空沒有掉下來。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其弟子將他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zhàn)國時期名辯思潮的淵源之一。墨子的事跡,在《荀子》、《韓非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于》等書中有所體現(xiàn),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的《墨子》一書中。
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匯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漸流失,現(xiàn)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xiàn)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按內(nèi)容,《墨子》一書可分五組:從《親士》到《三辯》七篇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摻雜有儒家的理論,應當是墨子早年"習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的痕跡;后四篇主要是尚賢、尚同、天志、節(jié)用、非樂等理論。從《尚賢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為一組,系統(tǒng)地反映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題,是《墨子》一書的主體部分,《經(jīng)》上、下,《經(jīng)說》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物理、光學等內(nèi)容,前人因其稱"經(jīng)",定為墨翟自著,實際是后期墨家作品,這是研究墨家邏輯思想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陡分痢豆敗肺迤悄友孕杏涗?,體例與《論語》相近,是墨子弟子們輯錄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跡的第一手資料?!秱涑情T》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專講守城技巧與城防制度,其制度與秦相近,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墨者所作,這是研究墨家軍事學術的重要資料。
《墨子》內(nèi)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學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墨子》一書作過注釋,可惜已經(jīng)散失?,F(xiàn)在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