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士基的日子
一個同事離任前的POST,希望對想加入馬士基的同學有幫助。
-----------------------------------------
2007年2月28日,我將要離開在這里奮斗一年多的深圳馬士基物流,很想寫些文字記錄下這一年多的經(jīng)歷,不知道從何下筆,盡管是短短一年多,但各種經(jīng)歷記錄著自己的成長,也實在很想分享一下。 1,加入深圳馬士基物流 還是從如何進入馬士基開始吧,這是2005年底的事情了。在網(wǎng)上投了簡歷,馬士基的ChinaHR網(wǎng)上投遞簡歷還是比較簡單的,沒有很多公司那種離奇古怪的英語論述題(比如箭牌和高露潔的就答得讓人吐血了還沒有筆試機會)。當時考慮到馬士基的名氣,其實心中也不抱太大希望能夠最終應聘成功,很快筆試通知通過電話收到,在自己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中山大學逸夫樓,也曾經(jīng)在這里經(jīng)歷過了不少著名外資企業(yè)的筆試,而馬士基恐怕是寶潔以外讓我最緊張的。 首先進行的是IQ測試,一共50道題目,包括邏輯推理,數(shù)列推理,圖形推理,數(shù)學運算等等,其實本質(zhì)上跟公務員的考題類似,但時間更加緊迫一些,12分鐘就要完成。據(jù)說當時很多人是跳過所有計算題去做其他一眼就可以看到答案的題目,但作為中山大學數(shù)學統(tǒng)計專業(yè)出身的我不大可能放棄,也是為了節(jié)省頻繁翻閱卷子來回作題的時間,我在任何企業(yè)的筆試都不會放棄那些要花時間的題目,畢竟有可能別人認為你并不強于邏輯運算而選擇篩出。最后50道題我完成了40多道,算是發(fā)揮正常,自我感覺良好。據(jù)說如果這份試卷做的太好的話,馬士基是不要這種人的,估計我不可能牛b到這種地步。 邏輯IQ測試以后馬上進行的是不限時間的性格測試,主要是選擇一些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全部用四字詞語組成。對這個測試如何考察Candidate(應聘者),本人就不甚清楚了。但下文會說說馬士基員工的性格特點。 筆試完后不到10多個小時我就收到了一面通知,可見馬士基招聘效率之高實在嚇人,很多名氣更大的公司都望塵莫及。馬士基廣州分公司當時在體育東的金利來大廈(現(xiàn)在是天河北信源大廈)。一面是“群毆式”,一位面試官對幾個Candidates,全英文,問的只是很簡單普通的問題,近乎于閑聊,不像某些企業(yè)會有很專門的話題討論,以及輪流發(fā)表意見,似乎HR只是想通過一面考查英語水平,并不涉及過分高難度的東西,最后只是淘汰了少數(shù)。然后讓我們再做一次那個12分鐘50道的題目,(我最后的兩次成績做對30和38,進入公司以后再做一次,那次37,但題目印刷略微模糊影響了發(fā)揮,正常應該有40以上),之后馬上跟我們約定了下一輪面試的時間,就在兩天后。 二面之前,我們幾個Candidates坐在公司前臺旁邊的沙發(fā)上面等候,突然公司門口沖進來一位小姐,高聲喊道:“我是來面試的!”前臺指著我們答道:“到那邊坐一下先等會吧。”“我是面試官!”之后是我們幾個Candidates的笑聲啦。 很快輪到我了,進入一個周圍都是馬士基標志顏色淺藍色的會議室。見到是當時那位“我是面試官”,一對一單挑。我剛一坐下,她就說:“我姓劉。”接著就是噼里啪啦持續(xù)了接近1小時的英語對話了。 真?zhèn)€過程中,她親切的笑容讓我非常放松,很free地發(fā)揮了自己的正常水平,談到的都是比較General的問題,她并沒有在寶潔的CMK(Consumer and Market Knowledge)那種咄咄逼人窮追猛問你經(jīng)歷的每一個細節(jié)。面試過程中倒是有一點點波瀾,她問到:“Which place do you prefer to work?”“I prefer to work in GuangZhou , because my home is just near here.”當時她臉色似乎不太好看,也大致推測到她或許不是廣州馬士基的人,于是馬上補救。“If the company want to arrange me to another place to work, of course I can accept for the company’s need.”之后還說了一大堆物流行業(yè)如何如何的新興,所以很想進入這個行業(yè)擔當領(lǐng)頭羊的公司,氣氛得以緩解,之后她還問到讓你最自豪的是什么,最什么是什么之類的問題。之后是問如何做好他們的工作,我答了一大堆客戶服務方面的無離頭理論,她不斷提示如何為公司直接貢獻什么而不僅僅為客戶。我實在想不出,只是答了一句:Cut cost,似乎她對這個答案非常欣賞,給與很大肯定。而后來我們知道了不斷壓低成本的確是馬士基的一個重要Mission(當然包括人力成本)! 最后她說了第二句也是最后一句中文,“我不送你啦。”持續(xù)一個接近一個小時的全英面試宣告結(jié)束,直覺也告訴我,應該可以進入馬士基了吧。在半個多月以后,接到了深圳分公司HR的通知上班,工資是大約3分鐘1塊錢左右,比我第一份工作(Ipsos市場研究咨詢公司)要高,也考慮到物流行業(yè)是新興行業(yè),有錢途更有前途,離家廣州也不算遠,于是欣然答應馬上上班。 總的來說,馬士基的面試給人壓力不會很大那種,能夠讓人比較輕松的自由發(fā)揮出水平,也沒有P&G, HSBC等等工資超高的大公司那種臭名昭著的n大問題,如果英語還可以(其實小馬對英語要求并沒有想象當中高,面試也并非一定全英),并非蠢得出神入化(那12分鐘50道題做對20多就可以了,馬士基中國區(qū)平均25,26左右,全球22,23左右,HR居然說公司沒有統(tǒng)計標準差,相信馬士基也并非一個重視數(shù)據(jù)分析的公司),性格比較外向并且做事果斷(反面就是急躁無耐性),進入馬士基工作應該問題不大。馬士基里面學各種專業(yè)出身的人都有,相對來說,英語專業(yè)的比較多一些,理工科學生比較少,而且英雄莫問出處,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并不多。 2,具體工作。 說到具體工作內(nèi)容,其實我并不想談太多,對馬士基里面的同事來說,看了沒有什么意思,對想進入馬士基工作的來說,進來了自然知道,而且上文面試經(jīng)歷已經(jīng)透露了不少應聘小馬的技巧。 馬士基集裝箱業(yè)務主要分為Maersk Line (馬士基航運,簡稱MSL),馬士基物流(Maersk Logistics簡稱MLOG,我所在的地方),馬士基全球服務中心(Global Service Center簡稱GSC),MSL是船公司,MLOG是forwarder(貨運代理)和NVOCC(無船承運人)。而GSC是一個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其實就是一天到晚作數(shù)據(jù)錄入的,這些人是通過公司的性格測試認為適合做長期數(shù)據(jù)錄入工作,專門為ML,MLOG服務(MLOG,ML的人的性格顯然是另一種,比較善于交際外向,做事較為果斷不拖拉)待遇也相對比ML和MLOG差一些。下面就詳細說說我所在的MLOG的工作情況吧。 簡單來說,vendor(賣方)收到consignee(買方)的訂單Purchase order(簡稱PO)安排貨物生產(chǎn),確定貨好日期后向馬士基物流下booking,然后馬士基物流安排運輸?shù)侥康牡兀宑onsignee如期收到貨物。一切按照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標準操作流程)去做就可以了,不許要太多創(chuàng)新的點子。不過如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效率還是很歡迎各位員工提出建議。另一方面我們還有為公司發(fā)展業(yè)務,比如賣拖車報關(guān)服務等等。而公司對客戶服務意識,數(shù)據(jù)質(zhì)量,以及員工英語水平的提高都非常重視。 總的來說,在馬士基的工作只要熟練了就可以做的不那么累,而且熟練過程需要時間并非十分長。而且目前公司對各種流程越來越細化,每個人負責的范圍越來越少,做的工作越來越具重復性(有時候會安排輪換),越來越類似于勞動密集型流水線的工作方式,這樣的話很好的抵御了人員流動帶來的沖擊,也可以相應壓低人力成本。 在馬士基物流,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一種比較有挑戰(zhàn)的工作就是project(一些用于幫助客戶壓低運輸成本的特殊物流解決方案)。目前我所了解的有兩種,一種叫做top up, 簡單來說,就是把booking在小集裝箱里面的貨物裝在大柜子里面,同時加入其他散貨,可以減低運費(因為小箱和大箱的海運費相當);另外一種就是散貨倉庫的項目,舉個簡單的例子:賣方A,B,C各有一個集裝箱的貨物從出貨港口Y(中國)要運到買方目的地R(發(fā)達國家分銷中心),然后每個集裝箱里面各有三分之一的貨物分別到達買方店鋪a,b, c,傳統(tǒng)的做法是把分別把三個賣方的柜子(柜子里面同一個賣方貨物)運到R,然后在R把這三個柜子的東西拆開,把每個柜子里面三分之一的貨物分別運送到店鋪a,b,c;但往往在目的地R的分銷倉儲成本遠遠高于出貨港口Y,所以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在Y附近的倉庫把三個賣方的柜子拆開,然后讓每個柜子包含的貨物就分別由三分之一的A,B,C的貨物(完全和某個店鋪的需求相符),然后再通過海運加陸路運輸直接到達店鋪a,b,c,這樣的話就不用在目的地R進行分銷工作。由于往往港口Y附近倉庫的分銷成本遠遠低于R(往往只有幾分之一),所以可以節(jié)省很多物流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當然導致的后果就是發(fā)達國家R的倉庫以及物流工作人員的失業(yè),可見物流行業(yè)的各方面工作的只會不斷的向發(fā)展中國家流動,發(fā)達國家的這個行業(yè)發(fā)展似乎不容樂觀。這在下文談到整個物流行業(yè)的時候還會詳細說說。 下面說說我在馬士基物流時期公司發(fā)生的幾件值得分享的大事吧: *香港馬士基的船務操作相當大部分(據(jù)說超過上百個)的職位轉(zhuǎn)移過來深圳 地球人都知道,馬士基為了節(jié)省成本用了這一招,目前我們看來,這是馬士基及其成功的一個決策,整個過程進展得比較順利(輕微的波折很快解決了)。當然對某些香港同事來說不太公平,但當老板的都想省錢,員工和其他固定支出對老板來說只是一個性價比問題,哪里的性價比高,資本自然會轉(zhuǎn)移。深圳有很優(yōu)秀很年輕有沖勁的人才,也有相對香港較低的支出,值得馬士基的大力投資。個人覺得,這件事的發(fā)生很清楚地說明:物流行業(yè)在中國大陸已經(jīng)發(fā)展的比較成熟,并不落后于發(fā)達地區(qū);而且物流操作人員真得太容易被取代,整個Migration過程不到兩個月已經(jīng)基本順利完成(除了某部分愿意來深圳工作的香港同事以外,其他香港人結(jié)果如何無需詳細論述)。 *FACT(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C for Transportation)的實行 馬士基為了增加公司財務狀況的透明度而花大價錢開發(fā)了這個系統(tǒng),由集團CFO首先提出,據(jù)說很多世界500強公司都有著類似的財務系統(tǒng),因為公司規(guī)模過分龐大,資金流動狀況要通過這種系統(tǒng)來讓高層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這個系統(tǒng)的正式使用,馬士基內(nèi)部估計會使produtivity下降25%(就是原來3個人的事情要4個人做),結(jié)果公司瘋狂招了很多人。據(jù)說香港馬士基正式使用了該系統(tǒng)以后虧損了上億港元,這個系統(tǒng)的繁瑣也引發(fā)了香港不少同事的辭職。到底這個系統(tǒng)是否適合馬士基,還有待時間的驗證。正如一個以打架為生的人,為了了解清楚自己每天的飲食以及排便狀況,而讓自己肌肉減少了25%,到底會不會讓自己更牛一些,天知道了。 *全球馬士基集裝箱業(yè)務在2006年上半年虧損6億美元 據(jù)說整個行業(yè)都在虧錢,虧了這點點東西可能對馬士基不算什么(算在每個員工頭上估計幾千美元左右),不過老大也就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如何如何了,比如06年農(nóng)歷新年發(fā)過的800元茂業(yè)百貨購物卡今年就沒有啦。 *馬士基物流在2008年將會失去廈門以北港口沃爾馬的船務操作業(yè)務 誰都知道Walmart是馬士基多么重要的客戶,這無疑是對馬士基的一個不小的打擊。官方解釋說這是因為沃爾馬想降低風險,使用更多的Forwarder(貨運代理公司),并不是馬士基的問題"The change in scope is thus driven by factors outside MLOG‘s influence."(從投資統(tǒng)計學上面有一定道理,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很少的籃子里,馬士基物流的確占了Walmart的太大份額)。當然沃爾馬在廈門以北的港口還會使用馬士基Line的船,船公司比物流貨代相對穩(wěn)定一些。
馬士基物流的高層對這件事情似乎非常輕描淡寫,目前并沒有明確提出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這么大的業(yè)務流失,只是某位大老板級人物隨隨便便出了一個E-mail說明大致情況,極其低調(d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