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 心靈與肉體
三 自卑感和優(yōu)越感
四 早期的記憶
五 夢
六 家庭的影響
七 學校的影響
八 青春期
九 犯罪及其預防
十 職業(yè)
十一 人及其同伴
十二 愛情與婚姻
內(nèi)容簡介:http://xsc./ShowArticle2.asp?ArticleID=264。
主要觀點:
- 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現(xiàn)實本省,而是經(jīng)過闡述的現(xiàn)實,so
- 我們不會決定于我們的經(jīng)歷,只會決定(于)我們所賦予的經(jīng)歷的意義
- 人的重要性在于他對其他人的重要性,或貢獻。
- 生命的意義分為三類:性類,社會類,職業(yè)類, 具體來說即為:
    - 職業(yè)類:為人類幸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論貢獻大?。?。
- 社會類:作為團體的一分子(人是社會的動物);
- 性類:對同類(尤其是異性)感興趣,進而延續(xù)種族;
 
- 任何(早期)記憶都相當重要,之所以值得記憶,因為與你想要的生命相關(guān),也就說體現(xiàn)你的生命觀人生觀——檢查你塵封的記憶。
- 在各種體現(xiàn)優(yōu)越感的行為后面,可以懷疑有一種需要極大隱藏的自卑感。
- 我們都有某種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處于自己想改善的處境中。
- 什么是自卑感:一個問題出現(xiàn),某人無法適應(yīng)或應(yīng)對時,并強調(diào)或確信自己無法解決。
- 自卑感本身并不異常,是人類處境得以改善的原因所在。
- 生命的樂趣源于缺乏肯定。
- 一旦目標確定,個人潛能會受到調(diào)整,消減,限制以適應(yīng)目標——對于自卑者而言的?
- 如果一個小孩口吃,通常因為他人太注意他說話,他學會了要自覺,要得到贊賞。
- 有的小孩只有受到贊賞和欣賞時才會做事,沒有聽眾,他們便無法工作,沒有人觀看,他們便會失去興趣——我也是小孩?
- 如果一個小孩很懶,除非使用懶惰來直接攻擊父母老師,否則他往往是一個害怕失敗的雄心勃勃的小孩。他總是逃進這個快樂的白日夢: "我要是肯做的話,我什么事情都能做成"。只要一失敗,他便可以將失敗化小,一邊想: "我只是懶而已,并非沒有能力"。這樣便維護了自尊——仔細想了一下,我好像也經(jīng)常這樣的,除了我已不是小孩。
- 每一種神經(jīng)癥癥狀都旨在拒絕解決生活問題,找到正當理由而同時不會降低自己的優(yōu)越感。他的全部態(tài)度都在說"我急于解決所有問題,但很不幸,我無能為力"——這個跟Freud的觀點有點像。
- 人類最功勞的奮斗就是與他人合而為一,正是通過對他人的興趣,人類才得以進步成長。
- 狂想癥控訴別人,憂郁癥控訴自己。憂郁癥就像長期對別人的憤怒和譴責,目的是要獲得照顧,同情和幫助,盡管病人看上去只對自己的過錯感到悲傷沮喪。
- 問題兒童往往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
- 只有通過傷害他,才會覺得戰(zhàn)勝他——叛逆
- 一件小事往往成為整個生活態(tài)度的成因。
- 通過懲罰自己懲罰別人,比如父母,老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