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說在80年前,馮玉祥手下的一個參謀在書寫作戰(zhàn)命令的時候,把部隊集結(jié)的地點(diǎn)沁陽隨手寫成泌陽。沁陽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區(qū),而泌陽在河南南部的駐馬店地區(qū)。只多了一筆,部隊瞎跑了幾百公里,整個戰(zhàn)役也就完全失敗了。 我們也有過把岷江(Mín民)洪水讀成閩江洪水,岷江在西南,而閩江在東南,比沁陽和泌陽之間的距離更遠(yuǎn)。
在電視節(jié)目中,誤讀地名是一件很郁悶也很難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為一種笑柄。 浙江的麗水(Lí離)被誤讀成麗(Lì立)水, 臺州(Tāi)被誤讀成臺(Tái抬)州; 安徽亳(Bó駁)州,幾乎經(jīng)常被讀作多了一橫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監(jiān)利(Jiàn見)被誤讀成監(jiān)(Jiān尖)利; 河南的浚縣(Xùn訓(xùn))被誤讀成浚(Jùn?。┛h;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誤讀成愣(Lèng),這兩個字長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讀錯; 內(nèi)蒙古的巴彥淖爾(Nào鬧)被誤讀成卓(Zhuó),所以有一次和巴彥淖爾的同志一起聯(lián)歡,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熱情地感謝我讀對了他們家鄉(xiāng)的名字。可見平常誤讀率很高。
有些誤讀是因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堅持的是“名從主人”的原則,例如: 河北的蔚縣,正確讀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縣,正確讀音是Shè(社); 六安,正確讀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縣,正確讀音是Shì(是); 長子縣,正確讀音是Zhǎng(掌); 象福建廈門、廣東番禺、安徽蚌埠,雖然也含有異音字,但因為知名度高,被誤讀的幾率相對比較低。讀錯山西洪洞的也比較少,因為那句“蘇三離了洪洞縣”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遼寧阜新,在遼寧一般被讀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讀成Fǔ(撫),而正確的讀音卻是Fù(富)。 另外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有些字根本就沒見過,望字猜音,跟著感覺走。包括我們這些以說話念字為職業(yè)、普通話水平一級甲等的人在內(nèi),如果能第一眼就讀對95%的中國地名,那就相當(dāng)超水平發(fā)揮的了。 山西的隰縣(Xí),山東的莒縣(Jǔ) 河北的井陘(Xíng),蠡縣(Lǐ); 四川的郫縣(Pí),珙縣(Gǒng); 安徽的黟縣(Yī),樅陽(Zōng); 湖北的鄖縣(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縣(Yín); 江蘇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è),武陟(Zhì); 看著其中的某些字,仿佛回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很多文化和城市的歷史密碼,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