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頭痛的中國地名:你知道盱眙怎么讀嗎?
 我們也有過把岷江(Mín民)洪水讀成閩江洪水,岷江在西南,而閩江在東南,比沁陽和泌陽之間的距離更遠。 安徽的亳(Bó駁)州,幾乎經(jīng)常被讀作多了一橫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監(jiān)利(Jiàn見)被誤讀成監(jiān)(Jiān尖)利; 河南的浚縣(Xùn訓(xùn))被誤讀成浚(Jùn?。┛h; 湖南的耒陽(Lěi壘) 被誤讀成來陽,而真正的萊陽在山東;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誤讀成愣(Lèng),這兩個字長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讀錯; 有些誤讀是因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堅持的是“名從主人”的原則,例如: 河北的蔚縣,正確讀音是Yù(玉); 山西的繁峙縣,正確讀音是Shì(是);長子縣,正確讀音是Zhǎng(掌); 山東莘(Shēn深)縣,學(xué)生們一般讀不錯,因為有莘莘學(xué)子之說;但我到上海又讀錯了 象福建廈門、廣東番禺、安徽蚌埠,雖然也含有異音字,但因為知名度高,被誤讀的幾率相對比較低。 讀錯山東東阿的比較少,感謝關(guān)于阿膠的廣告;讀錯涪陵的比較少,感謝來自涪陵的榨菜; 讀錯山西洪洞的也比較少,因為那句“蘇三離了洪洞縣”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山西的隰縣(Xí),山東的莒縣(Jǔ),茌(Chí)平 河北的井陘(Xíng),蠡縣(Lǐ); 安徽的黟縣(Yī),樅陽(Zōng); 湖北的鄖縣(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縣(Yín); 江蘇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è),武陟(Zhì); 看著其中的某些字,仿佛回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很多文化和城市的歷史密碼,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了。當然,語言是流動的,是液態(tài)的,今天的錯誤有些或許就成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個特定時代的語音規(guī)范。語音的確定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而這一切都是人逐漸造就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