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wèi)報>是英國的一張以知識階層為主要閱讀對象的報紙。目前,英國的幾張大報中,堅持大版式張發(fā)行的只有《衛(wèi)報》與《每日郵報》了。默多克將《泰晤士報》變成小版張報紙,進行了暗地里的打壓與改變后,也許《衛(wèi)報》仍是英國式的傳統(tǒng)大報了。 《衛(wèi)報》的輿論地位體現(xiàn)在評論的公共立場堅守之上。以9月20日這一天的報紙為例,共有各種類型的觀點與評論文章8個版,其數(shù)量是其他各報都不可比擬的。 英國的報業(yè)是幾百年歷史,又是君主立憲國,報紙的兩化比其他國家更為突出:精英化與大眾化都在向極端發(fā)展?!缎l(wèi)報》的清高與《太陽報》的低俗風景同好,各自張揚。 以這一天為例。 當天,《衛(wèi)報》的評論印張中,前3個版是專欄作家的文章,第4個版是社論與社評,5版是讀者來信,6-7版是帶有社會與思想評論風格的訃聞,8版是文化評論。 專欄作家的版面名為《評論與爭論》。由于是個人署名文章,這些文章的個性更為鮮明,往往在觀點上也有驚人之語。專欄作家是整個歐美報界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可以說,一張好報紙實際上是賣專欄的。這些人基本上是英國社會與思想領域的意見領袖。在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前,專欄作家是一張報紙的鎮(zhèn)社之石;在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后,專欄作家成為報紙突出自己文字媒介的優(yōu)勢;同時,在一個思想領域平衡發(fā)展的社會,作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專欄作家是報紙思想堅守的重要力量。
當天,共有6個專欄作家的文章。 專欄作家FREEDLAND的文章是《THE POPE SHOULD BE BETTER THAN TO ENDORSE THE IDEA OF A WAR OF FAITHS》,在一個基督教的文化環(huán)境下,對于教皇保羅二世關于穆斯林的不恰當引述進行了批評;第二個重要專欄是RUTHERFORD對于布萊爾工黨執(zhí)政思想的批評,提出重新按照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理念來建構英國的自由價值觀。第三篇是《自由市場的真理》。第四篇是反思英國在海外派兵上的倫理困境。 第四版是社論與社評,共有三篇文章,還有三篇小觀點。這是評論的正版。在美國,報紙發(fā)行人的名字與社論委員會的人名一般會放在這個版上。代表編輯部的立場。這三篇文章分別是對于匈牙利局勢的反思,對于英國自由民主主義者的評論,不家一篇是關于英國國球板球運動的文章。順便說一句,社論文章的寫作比較考究,也是英語語言本身的典范。這一點,美國的《紐約時報》與《時代》雜志也堪稱優(yōu)秀案例。 社論版的對頁是歐美報紙的傳統(tǒng)版面,讀者來信。這種方式也能形成一種言論對峙。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自表述,言論自由。讀者來信版是英國報業(yè)的古老傳統(tǒng),尤其在一個英語語言為典范的國家,讀者來信一度是《泰晤士報》的最大亮點之一。今天,每天一個版的讀者來信,仍然在執(zhí)行言論廣場的作用。據(jù)報道,英國讀者對于給報紙寫信發(fā)表意見仍然興趣濃厚。 值得一說的是兩個訃聞版。實際上,訃聞是歐美報紙的重要題材。不僅是記錄逝者的功過,最重要的是,訃聞是對于英國社會與思想的評論載體,這一點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視。
值得一說的是兩個訃聞版。實際上,訃聞是歐美報紙的重要題材。不僅是記錄逝者的功過,最重要的是,訃聞是對于英國社會與思想的評論載體,這一點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視。最后一部分是文化評論,英文名為《REVIEW》,主要是關于戲劇、音樂、電影等各方面內(nèi)容的軟性評述。文章較短,比較生動。文化與思想評論是英國報紙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除了新聞外,集中于評論與文藝副刊部分。 這些部分構成了英國報紙評論的一個大致外延,也決定著一張報紙的扎根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