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本要求
1.1 網絡課程建設要基于遠程教育的特點,能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與自覺性。
1.2 網絡課程都必須滿足在互聯(lián)網上運行的基本條件,還應具備安全、穩(wěn)定、可靠、下載快等特點。
1.3 網絡課程應有完整的文字與制作腳本(電子稿)。
1.4 網絡課程文字說明中的有關名詞、概念、符號、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識點都要與相關的背景資料類相鏈接。
1.5 對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適當采用圖片、配音或動畫來強化學習效果,但要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純表現(xiàn)式的圖片或動畫。
2 課程教學內容
2.1課件的內容應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先進性,表達形式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guī)范標準。應當結合“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成果,符合本門課程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3課程內容采用模塊化的組織方法,模塊的劃分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基本以知識點或教學單元為依據。課程內容的組織是以有良好導航結構的WEB頁面為主,鏈接有特色的網絡或單機運行的教學課件,課件以知識點教學單元為單位。課程內容應根據具體的知識要求采用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自測部分可根據具體的知識單元設置。
2.4每一個教學單元的內容都有如下幾全部份: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練習題、測試題(每一章)、參考的教學資源。課時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說明等。
2.5在疑難關鍵知識點上提供多種形式和多層次的學習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習層次設置不同的知識單元體系結構。
2.6模塊組織結構應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充性,課程結構應為動態(tài)層次結構,而且要建立起相關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確保用戶在學習或教學過程中可根據需要跳轉。
2.7 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應采用文字說明、背景資料支持、配音闡述、重點過程動畫表現(xiàn)以及小畫面教師講授錄像播放相結合。
3 課程導航
網絡課程的導航設計要清晰、明確、簡單,符合學生認知心理,每門課程至少應提供如下導航方法 3.1列出課程結構說明: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內容:教學單元、教學活動、學習時數、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并指明學生所處的知識層次和位置;
3.2網絡課程網站的文件結構:網站的文件結構要根據章節(jié)、通用網頁、組件和媒體類型等適當地建立相應的子目錄,單個子目錄中文件數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維護。
3.3頁面組織:網站的網頁組織要反映課程的目錄層次結構和網狀結構。網頁間的聯(lián)系要便于學習者對知識結構的掌握。在網頁中應有到課程起始頁(Home)、前一頁、后一頁、上一層、相關內容的超鏈接,應提供由關鍵詞(基本概念)和目錄樹查找相關網頁的快速跳轉功能。對于描繪教學內容的重要媒體也要提供查詢和直接顯示功能。
3.4直接導航:對一些重要的導航點,如當前學習單元、當前學習目標、學習單元的結束、前進、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導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導航,只需用鼠標單擊導航上的超鏈接,便可直接進入對應的界面之中。
3.5瀏覽歷史記錄:記錄學生在超媒體知識空間所經歷的歷史路徑,學生可隨時快速跳轉到以前瀏覽過的頁面。
4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是網絡課程核心內容,在一門完整的網絡課程中,至少需要設計如下教學活動:實時講座、實時答疑、分組討論、布置作業(yè)、作業(yè)講評協(xié)、作解決問題、探索式解決問題。教學活動的安排,根據課程內容確定。
5 教學設計原則與開發(fā)要求
設計網絡課程教學時,要遵循如下教學設計原則:注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教學活動時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強調“情境”要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設計、強調“協(xié)作學習”,要注重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設計、注重基于網絡教學策略設計。
在具體的開發(fā)過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煉、準確。中文字體盡量用宋體和黑體,字號不宜太小和變化太多,背景顏色應與字體前景顏色協(xié)調,以便減少在屏幕上閱讀的疲勞。
網頁色彩要與內容相適應,背景顏色應與前景顏色協(xié)調,各頁間也不宜變化太大。
背景音樂應選用恰當。
同一網頁中不宜同時出現(xiàn)過多動態(tài)區(qū)域。
網頁長度不宜太長,一般不要超過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應橫向滾屏。
每門課程的網頁應保持統(tǒng)一的風格和操作界面。
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規(guī)習慣。
表現(xiàn)形式要生動活潑、色彩要和諧、頁面布局美觀,重點內容要有多媒體表現(xiàn)。
課程內容的設計應盡量加入交互方式,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在疑難的知識點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功能,展現(xiàn)其內涵,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學習者對課程中的有關圖片、資料、動畫可選擇瀏覽或不瀏覽,也可選擇背景音樂開或關,以及配音闡述的開或關。
網絡課程每個知識點都應提供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鏈接,以拓廣學生知識面。
基本教學環(huán)境設計
基本教學環(huán)境包括與網絡課程學習直接有關的練習題、答疑系統(tǒng)、課程學習討論系統(tǒng)和作業(yè)提交與管理系統(tǒng),主要指在統(tǒng)一的教學支持平臺下的教學內容設計,而不是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網絡課程應有豐富、完整的題庫內容,用于學后練習、自測和評價。
練習題:題型一般有是非題、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等形式。也可以建立課程的練習題庫,題庫應包括試題所屬的模塊、題型、試題正文、標準答案等字段,系統(tǒng)應能讓用戶瀏覽從練習題庫動態(tài)生成的網頁,應在相應的模塊中,建立到練習題的超鏈接。
答疑系統(tǒng):每門網絡課程應配備豐富、完整的答疑資料庫內容。并提供答疑網頁界面,并能夠對問題與解答進行網頁發(fā)布。
課程學習討論系統(tǒng):提供基于Web的討論組內容瀏覽、提交、管理等功能。
作業(yè)提交與管理系統(tǒng):提供作業(yè)提交、教師批改作業(yè)與反饋、作業(yè)統(tǒng)計與管理等功能。
7 網絡課程的屬性描述
當網絡課程提交到統(tǒng)一的中心網站時,需要納入到整個遠程教育體系中,為此需要對課程的基本情況進行如下的屬性標注:
|
屬性名
|
數據類型
|
編寫說明
|
|
素材編號
|
Number(10)
|
素材的唯一標識碼;入庫時計算自動生成
|
|
學科(專業(yè))
|
Char(15)
|
素材屬于哪一個或哪幾個學科或專業(yè)。按教育部頒布的標準標注,編碼類型,見編碼表
|
|
課程名稱
|
Char(50)
|
本網絡課程的名稱
|
|
適用對象
|
Char(15)
|
指明其內容適用于哪個層次的教育對象,編碼類型,見編碼表
|
|
內容簡介
|
Char(200)
|
素材簡要說明(限100個中文字符)
|
|
關鍵詞
|
結構類型
|
素材內容的關鍵詞(限5~10個),見結構類型說明
|
|
素材編寫時間
|
Date
|
本素材最早出現(xiàn)時間,格式:****/**/**,如1999/01/11
|
|
課程編著者
|
結構類型
|
參與課程開發(fā)的開發(fā)人員的姓名、單位、聯(lián)系信息等,見結構類型說明
|
|
腳本字數
|
Number(6)
|
課程內容的總字數
|
|
圖像數
|
Number(4)
|
課程內容中所包含圖形(圖像)數量
|
|
音頻數
|
Number(4)
|
課程內容中所包含音頻文件的數量
|
|
視頻數
|
Number(4)
|
課程內容中所包含視頻文件的數量
|
|
動畫數
|
Number(4)
|
課程內容中所包含動畫文件的數量
|
|
頁面數
|
Number(4)
|
課程內容的WEB頁面數量
|
|
運行環(huán)境
|
Char(15)
|
本課程所需要的運行環(huán)境,編碼類型,見編碼表
|
|
版本號
|
Number(2,2)
|
本課程發(fā)布的版本號,格式:****/**/**,如1999/01/11
|
|
入庫時間
|
Date
|
納入課程資源庫的時間
|
|
開發(fā)單位
|
Char(50)
|
開發(fā)本課程的單位
|
|